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蚊虫肆虐,瘴疠盛行,给作战行动平添很大难度。
丛林战不仅是与敌人比拼生存能力,更是考验在恶劣气候和环境条件下的远征军部队自我生存能力。
这种指挥官的特质,在本次战役中,从我战车营各级指挥官在面临突发事故的情况下,所展现出的卓越指挥便可充分的看到。
当战车营超越步兵,向瓦鲁班追击途中,先头连在遭受日军战防炮之伏击时,该连连长不但未为之所阻而延误战机,反而沉着应战,即刻以火力迅速摧毁伏击之日军战防炮,继续向预定目标追击。
此外,当全营续向瓦鲁班目标追击前进,在进抵距离瓦鲁班约2公里附近森林中时,忽然发现日军第18师团指挥所及仓皇从中窜出之日军官兵。
我战1营张英华营长当机立断,掌握战机,立即对师团指挥所内之日军发动攻击,一举摧毁了日军第18师团指挥所,奠定了战胜的基础,致使日军先前所部署于瓦鲁班的部队,在顿失指挥中枢的情况下为我所歼灭。
第一零四章.作战军队之迷思
一.
在印度比哈尔邦的乡间公路上,一长串轿车,吉普车飞驶而过。
而公路两侧正在劳作的印度人对此已习以为常,最近几个月里,经常有这样的车队载着来自中国的军政要员经过。
据说,他们都是前往蓝伽视察的,那里驻扎着一支中国部队。
蓝伽是一个小小的镇子,普通地图上很难找出这个地名。
这一带土地并不肥沃,但风景却很秀丽,远山青碧,小河弯弯,热带植物郁郁葱葱,减少了阳光下瞳孔受到的刺激。
自1943年在蓝拇伽营地接受了全面、严格的美式军事训练之后,新22师—新6军具备了很强的丛林作战技巧,成为擅长山地丛林作战王牌主力。
基本的枪械操作,拆卸,丛林生存技巧,士兵在训练中把丛林里所有能爬动的东西—蜘蛛、蝙蝠、蚂蚁、蟋蟀、蝴蝶、螳螂蚯蚓。
全吃了一遍,学习辨别防方位的方法就有十多种,等等,数不胜数,美国的黄油奶酪也将国内长期营养不良的士兵喂的身强力壮,不象在国内补给困难,条件艰苦,营养不良。同时;在印度,伙食是美军的标准,不限数量,随便吃。
突然间,不远处的山丘里传来密集的枪炮声,那是新38师112团在实施山地实战演习。
视察大员们一行赶到时,步兵已展开队形向山顶冲锋。
卫立煌进入演习场地,蹲在一等兵何文禄的火力点后观察。
眼看步兵已接近对面高地目标不远了,何文禄的机关枪仍在咯咯地狂叫,子弹掠过冲锋步兵的头顶,在目标上激起阵阵灰尘。
卫立煌急了,这是实弹射击呀!
他当即命令何文禄停止射击。
何文禄似乎没听见似的,依然扣紧扳机不放,直到步兵掷出的手榴弹在目标上爆炸后,咯咯的机枪声才嘎然而止。
何文禄爬起来向面前的上将立正敬礼,又惊又喜的卫立煌拉住何文禄的手连声叫好。机枪火力与步兵冲锋衔接得如此紧密,真是训练有享,艺高胆大!
一旁的团长刘涛报告说,连炮兵与步兵的协同也可以做到天衣无缝。
训练时弹药随便打,很多士兵惊呼,国内当兵3年,打的子弹没在印度机枪射击训练时一天多。
军官不打骂士兵,不克扣军饷,医疗等各设施齐全。
只有一点:各项训练逐一考核,有一项通不过,屁股上盖个章就淘汰回国!
二.
由于素质要求高;所以国军补充了大量的青年学生去印训练,他们的素质绝非国内普通的农民可比;在三年多的印缅战场的训练和作战中,可以说以是深得美军的真传。
这是远征军战斗力飞速提高的一个阶段,毕竟装备可以拿到手,但正规严格先进的美式训练美械军里也不多,这也是驻印军名列五大主力的重要原因,资本。
在这里要特别提一提驻印军的装备,那是当时中国火力最猛烈、装备最精良的部队,得到的美援最多,而且由于原定空运缅甸的8师因故取消,所以出现了两个师分三个师的装备等“过剩”情况,新6军新22师因此拥有两个师属炮兵营。
几经曲折与磨难,在印度的蓝姆伽重获新生,组成二战以来实力最坚强装备最优良的中国新式陆军,在另外一片土地上打出了抗日的中国军队的国威,军威,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赞扬。
除应证史迪威将军所坚持的信念:“只要接受适当的训练与装备,将会与世界一流的军队一样。”也破除了部份外国军人视中国的军队是不会作战的军队之迷思!
同时也英勇的扛起捍卫中国保护亚洲的责任,其旺盛之战斗精神即使一流的盟国军队亦望尘莫及。
此段是中国人的光荣,他们的英勇奋战使这段历史值得每个国人自豪,正如史迪威在缅北反攻结束后发给廖耀湘的贺电:“这是你的光荣,是新22师的光荣,是中国驻印军的光荣,是全体盟军的光荣,更是中国人民的光荣!
在丛林作战中,重武器变得鲜有用武之地。一些高技术的单兵武器由于地形复杂和空气潮湿,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甚至像手榴弹这样的简单武器用起来也得格外小心,丛林中到处悬挂繁茂的树枝和藤条,手榴弹扔出去搞不好就会被弹回来炸着自己。
自动火器也忌连发射击,密集的树木会使子弹杀伤力大大降低,最好的办法是采用短点射或单发。
丛林战中由于受地形限制,贴身肉搏和白刃格斗必不可少,这些都为丛林战增添了许多紧张、刺激和惊险的色彩。
敌人面对山深林密,沟壑纵横,潮湿闷热的热带丛林一筹莫展,更被抗日军民忽东忽西,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打得晕头转向,最后,恼羞成怒的日军除了坐在飞机上扔下成吨成吨的炸弹,实行灭绝人性的“地毯式轰炸”,“焦土政策”之外,别无他计可施。
为了使茂密的热带丛林和农作物因缺氧而枯萎,使抵抗者无处隐藏,
但他们效果甚微,即便在小村庄和小城镇里他们也难阻止暗处的各种袭击。直到日军撤出缅甸,也始终无法在丛林战中获得主动。
第一零五章.松山大血战
一.
如此惨败却没有一个人出来承担责任,但却在情理中,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充满不确实的领域。
()免费电子书下载
战争中行动所依据的情况有四分之三好像隐藏在云雾里一样,是或多或少不确实的。”
对于中国统帅部和远征军就像是“隐藏在云雾里”一样,不能苛刻地要求一定要侦察到,因为日军方面在向曼德勒作小规模迂回,还是向腊戌作大规模迂回的选择时,同样不清楚中国远征军到底投入了多少兵力。
大多情况下,战争“都像在云雾里和月光下一样”
在情况不明甚至已经误判的情况下,他们企图不顾后方受到威胁,集中主力击败当面日军第55师团,第18师团,使深入我后方的窜犯之敌的行动失去意义,并自动落入陷阱,这个方案有其合理之处,且属于力争战场主动权的努力。
虽然事后证明其判断和行动都错了,但一般战场指挥官都很难避免这样的错误,因而这种失误尚属正常范围。
如果在这种险恶形势下仍能根据判断准确行动,当属极少数的名将了。
同样是在情况不明的情形下,杜聿明显然战场感觉比较敏锐。
各部队经过之处,多是崇山峻岭,山峦重叠的野人山及高黎贡山,森林蔽天,蚊蚋成群,人烟称少,给养困难。
本来预计在大雨季前可以到达缅北片马附近,可是由于沿途可行之道多为敌人封锁,不得不以小部队牵制敌人,使主力得以安全转进。因此曲折迂回,费时旷日。
东线激战一天便失去联络,他顿觉侧翼情况不妙,他的方案是及早放弃中路曼德勒会战,将主力和作战重心移往东线,坚决阻止日军插入我侧后。
按这样一种作战思路,战局的自然发展是我放开中路,日军第55师团,第18师团从中路长驱直入,切断英军和中国远征军之间的联系,英军退往印度。
中国远征军作战重心由中路移到东线,全军以和邦为轴心,成扇形向东北旋转后撤,安全退往中缅边境地区,固守密###,八莫,昔卜,东枝,景栋之线,这是个万无一失,绝对保险的方案。
但其代价是放弃了力争主动的进攻态势,不能达成出国作战的主要目标—占领仰光,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安全,且让日军占领大半个缅甸。
战场可形成我军和英军分别在东、西两面钳制缅甸中部走廊上日军的僵持局面,这一态势更有利于尔后的反攻。
二.
松山,位于横断山脉南麓,由大小十余个山头组成,主峰海拔2690南省龙陵县境内第一高峰。它突兀于怒江西岸,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
同时,它又扼滇缅公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20江面,与日军盘踞的腾冲,龙陵成犄角之势,形如一座天然桥头堡,为兵家必争之地,故有“滇缅路上的直布罗陀”之称。
日军在松山构筑了大量钢筋水泥工事,使之成为一坚固堡垒,并且狂妄地吹嘘它是“东方马奇诺防线”。
守敌为日寇精锐的第56师团113联队由金光惠次郎少佐指挥日军1260人组织防御,配备包括115毫米重炮群30门,反坦克速射炮,高射机枪,坦克数辆等重武器在内的强大火力。
日军曾发狂言:“松山工事完全按照永久性作战需要构筑,足以抵御任何程度的猛烈攻击,并可坚守8个月以上。”
“###军队不牺牲10万人,休想夺取松山!”
30架美军战机的猛烈轰炸揭开了松山大血战的序幕。
随后,远征军71军开始攻击松山。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敌人工事坚固,加之中国军队对守敌兵力配置判断失误,攻击连续受挫,甚至出现了仅在15分钟内即损失1个主攻营的记录。
至6月24日,第8军军长李弥,接替伤亡惨重的71军继续对松山要塞实施强攻。
松山主峰的敌堡火力配备严密,而且更加坚固,大口径火炮和航空炸弹也奈何不得。
8月初,第8军在美军工兵帮助下,使用坑道作战方式,从150米外开凿两条直通山顶的遂道,在敌堡下安放TNT炸药120箱,于20日起爆,将松山主堡炸翻。但残敌仍负隅顽抗,至9月7日遭中方敢死队突击后才全部被歼。
松山大战历时120天,在这座方圆不足10平方公里的山头上,中国先后投入2个军;5个步兵师及工兵部队若干,总计达6万余人,仅在兵员方面即对日方形成了约50比1的绝对优势。
动用火炮200多门,发射炮弹数万发。
另有美国飞机空中支援。
中国共阵亡官兵8千余人,伤者逾万。
()好看的txt电子书
日守军除1人突围外全部战死,双方付出的代价为15比1。
由此可见此战之惨烈。
松山,宛如一座高耸的抗战纪念碑,永远屹立于怒江之畔。
它险峻的身躯向世人昭示:犯华夏者,虽悍必诛!
第一零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