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村外面看起来,这完全是个在战火中居民逃走一空的荒村,没有一点生气。不久,从东而来的那股敌人已经走近村子,敌人骂骂咧咧地从村外走过。
一个士兵提出搜查村子,那个连长认为毛泽东他们这些不可能藏在这个村子,命令部队离开了村子。
这时忽然从西边村外小河旁传来一阵枪声,周恩来一惊,看了毛泽东一眼,毛泽东无所谓地摆摆手,拿起《水浒传》看起来。
周恩来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抹了一把汗说:“主席今天唱了一出空城计啊?”
毛泽东得意地说:“我早就料到,胡宗南进行的是反人民战争,官兵没有那么大积极性,只要向胡宗南交差就行了,饿着肚子和我们转悠他们才不干呢。”
吃完饭,毛泽东征求众人的意见离开了天赐湾。
他们走了不到三个小时,路过村子的敌人又回原地搜索。
第一五二章。 西北战局的转折点
一。
毛泽东率领前委同敌人的巧妙周旋,为陕甘宁边区作战部队歼敌有生力量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战机。
刚到王家湾的第三天,即4月14日,继青化砭大捷后,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兵团又在羊马河一带彻底歼灭了全副美械装备的敌第一三五旅4700余人,活捉了代理旅长麦宗禹。首创西北战场我军全歼敌人一个整旅的范例。
捷报传来的第二天,即4月15日,为了彻底粉碎胡宗南军队的进犯,就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问题,毛泽东在靖边县王家湾一个破旧的土窑洞里,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德怀,习仲勋来电:“敌人现在已相当疲劳,但尚未十分疲劳。
敌粮已相当困难,尚未极端困难。”
“目前敌之方针是不顾疲劳粮缺,将我军主力赶到黄河以东,然后封锁绥德,米脂,分兵‘清剿'”。
“我之方针是继续过去办法,同敌在现地区再周旋一时期,目的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程度,然后寻机歼击之。”
“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即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换言之,这种战术是“忍耐等候,不骄不躁”以寻“歼敌机会”。
他还十分强调指出:“此种办法是最后战胜敌人必经之路。”
西北战场的一连串胜利,意义重大。
4月17日,毛泽东在修改新华社社论稿《战局的转折点—评蒋军一三五旅被歼》时,加写了两段话:“可以预计,四月开始的两三个月内,蒋军将由攻势转变为守势,人民解放军将由守势转变为攻势。”
“历史事变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外,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的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
社论坚定地认为,西北战局的转折点,同时就是全国战局的转折点。
任弼时担任昆仑支队的司令,不仅要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研究部署我军的战略行动,而且要直接负责党中央机关的居住,物资供应,安全警戒,敌情侦察等工作。
为了不让毛泽东,周恩来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分心,他总是尽量把一切事情考虑安排周到一些。
每到一地,他都要到群众中间去了解情况,教育干部战士,帮助群众搞好生产,进行坚壁清野。
如果遇上紧急情况,迅速布置好警戒阻击部队,催促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转移,并随时做好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
二.
()
那天傍晚,狂风大作,阴云密布,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毛泽东一行当晚在距神泉堡不远的曹庄宿营。
这是中央机关进入佳县后的第一个住地。
他和周恩来,任弼时研究第二天的行军路线时,警卫员在窑门外听见毛泽东生气地说:我决不过黄河。
要过你们过,给我留一个排就行了。
这是毛泽东转战陕北以来第三次明确表达不过黄河。第一次在枣林沟,当时青化砭战役刚刚结束,彭德怀风尘仆仆地来见毛泽东,劝毛泽东赶快过黄河。
毛泽东摆摆手说:“我是不走的,我一走,胡宗南就抽出手压到别的战场上了。
我不走,牵着他在陕北转,把他拖死。”
第二次在小河,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也前来参加会议,一见毛泽东就说:主席啊,我们都在为你担心呢,旅长们都要求来保护你。
毛泽东摆摆手说:“我才不要他们来呢。
告诉旅长们吧,我在这里牵住胡宗南,叫他们放心大胆地打。”
主席的第三次表态决定了部队向佳县以北转移,也向着更危险的地带挺进。
解放军连续取得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三战三捷”的战果,军民斗志昂扬。
不久前还因占了几座空城而自鸣得意的胡宗南,这时却损兵折将两万多,被毛泽东牵着鼻子走,到处扑空,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敌军既疲劳又缺粮,仍疲于奔命。
而我军却已转移至安塞附近休整去了。
昆仑支队在离延安几十里路的小河村住了下来,这个小山村叫王家湾真是名副其实:住的老乡不但王姓居多,而且村里湾子也特别多。
由于河水长期的冲刷,水土严重流失,不是山挡水,就是水绕山,形成了许多沟沟岔岔,湾湾道道。
由于村子小,司令部和机关人员住得十分拥挤,简陋。领导同志就住在一户农民让出来的两孔半窑洞里。
这窑洞都有些年头了,烟熏火燎,又黑又破。
左边住着毛泽东和江青。
右边住着任弼时,这个窑洞临窗有个土炕,前半截睡人,后半截堆放着农户的粮食与耧犁等生产工具,因而只能算半间。
任弼时睡觉鼾声如雷,所以这个半间只住他一人。中间的一间稍微大一点,住着周恩来和陆定一,后来,胡乔木搞土改回来,也挤在这个炕上。
这孔窑洞除了一个土炕外,还有一个腌咸菜的大缸,上面盖着薄薄的一块青石板,就成了办公桌,周恩来经常在这上面批阅文件。
在这里的窑洞中,他们进一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第一五三章。 摆出个“迷魂阵”
一。
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又给蒋介石摆了个“迷魂阵”,即以部分部队和群众混合,在吴堡县宋川到佳县螅蜊峪的黄河岸边,摆出一副东渡黄河的架势。
一时间,河面上船只来往摆渡,部队,群众如穿梭般来来往往。
此番景象的情报传到南京后,蒋介石由此得出结论:###在陕北呆不住了,已开始东渡黄河。
于是,他立即命令胡宗南主力9个旅自蟠龙,永坪向绥德迅速北进,并要榆林的邓宝珊部向南策应,企图南北夹击,将我一举歼灭。
()
可是蒋介石得到的都是假情报,中共中央不在绥德,而在绥德以西百多公里的王家湾,西北野战军主力则在瓦窑堡附近待机歼敌。
正当胡宗南主力9个旅在绥德一带“武装大游行”,拖得疲劳不堪时,西北野战军于5月4日集中优势兵力,向孤立踞守在胡宗南重要的补给基地幡龙镇的敌第一六七旅及地方部队进攻。
将敌6700多人全部歼灭,俘敌旅长李昆岗,缴获大量粮食和军用物资,军服4万多套,子弹百万余发,使西北野战军得到了充分补给。
等胡宗南下令9个旅由绥德回援蟠龙时,蟠龙的物资已被搬得一空,搞得他们既疲劳又缺粮。而西北野战军已转移至安塞附近休整了。
幡龙镇大捷的消息传到王家湾后,毛泽东喜不自禁地甩掉披在身上的灰布棉祆,大步走出窑洞,面对一片明媚的春光,感到浑身轻松。
掐指算来,距撤离延安仅隔40余天,西北我军就连续在青化泛,羊马河,蟠龙镇取得三战三捷的战绩,共歼敌一万四千余人,沉重地打击了胡宗南集团,基本稳定了西北战局,为粉碎敌军进攻奠定了基础。
为了庆祝“三战三捷”,陕甘宁边区召开军民祝捷大会。
会上,周恩来在一片欢呼声中宣布:“党中央还在陕北,毛主席还在陕北。
毛主席让我转告大家,他要和边区军民一起奋战,与陕北人民同甘共苦,一天不消灭胡宗南匪军,他就一天不离开陕北。”
蒋介石得知毛泽东还在陕北,气得脸煞白,立即派出一个小组带着美国电台测向仪到了延安。
测向结果发现王家湾一带有一强大的电台群,于是认定毛泽东就在那里。
一直犹疑不定的胡宗南也下了狠心说:“就是牺牲三个师也要捉住毛泽东!”
部队立即紧急动员,准备转移。
可是,往哪儿转移呢?
往东还是往西?
在这一问题上,毛泽东和任弼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两人各执己见,嗓门一个比一个高,连在外面警戒的战士都听得清清楚楚。
任弼时说:“敌人从西边来,如果我们向西走就可能同敌人相遇,即使避开了刘戡军,再往西就进入宁夏马鸿逵的防区,有八个骑兵团的马家军,不容轻视。
再说,越往西,人烟越少,粮食也越困难。”
“我军主力远在陇东作战,远水救不了近火,不能调兵来掩护中央。
敌军四个半旅两三万人,而我们中央警备团只有四个半连,才二百多人。”
二.
大炮逐渐向纵深射击,身后又响起了风琴般的声音,一群群拖着桔红色火焰的火箭弹从头上飞过,落在大炮刚刚打过的地方,燃起一片片大火。
敌人开始用机枪射击,
有人倒下,有人奔跑,跳下河床,随即,炮兵部队开始覆盖性速射,大地颤抖,震耳欲聋,刺鼻的硝烟越来越浓,大家堵着耳朵张大嘴,欣赏着壮观的景色。
激烈的枪声逐渐向南伸延,山下大部队迅速通过浮桥,他们下车整队从小路进入山里,有两位向导,是原来抗日战争时期的侦察兵,对这里地区极熟。
警卫部队在大队前几百米上派出一个尖兵班搜索前进,左右翼及后队各一个班掩护,全体人员戴钢盔,上刺刀,子弹上膛,为夜间便于识别,左臂绑白毛巾。
战争的残酷性就展现在他们面前,地面上炮弹坑一个接一个,尸体散落在山道上,有敌人的,也有我们的,准确地说,尸体应该称为尸块,半只胳膊一条腿的,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和血腥的气味,不时有抬着伤员的小队从他们视线里走过,传来伤员痛苦的哭叫声。
一只钢盔里盛着半个头颅,那头颅上只剩下一只眼睛,暴凸着瞪向天空。
一幅度战役态势图的演变,就是力量的时空演变图。
()
也熟练地运用了,当时根本连请示的时间都没有,固然有对方送上门来的礼物,其时也都是 “跑”出来的。
说到速度,时间,最重要的这些东西还必要精确,那已经不是一个模糊的量所能解决的问题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优秀的将领,很清楚在不同的天气,地形及双方的不同部队的时间及速度,而且能够比较精确的把握。他们很了解这些重要的“参数”。
说到这里,任弼时有些激动:“我是昆仑支队司令员,我的任务是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往西走这步棋太险,我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