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朱力亚
前言
朱力亚……目前中国艾滋病群体中,惟一有勇气公开自己病情的在校女大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一个善良女孩从幸福的天堂跌入地狱,又从死神身边重返人间的悲喜历程……
前言:生命的支柱
〃力亚,无论发生什么事,我永远是爱你的。〃这是马浪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每个人都祈盼有个浪漫不凡的爱情,一如电影中的男女主角,新奇、快乐,却不时出现点悲哀,但是当这种悲哀逾越了你生命的底线时,便成为一种痛苦的折磨。
朱力亚……目前中国艾滋病群体中,惟一有勇气公开自己病情的在校女大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一个善良女孩从幸福的天堂跌入地狱,又从死神身边重返人间的悲喜历程。
出生在陕西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的女孩朱力亚。清贫但美满的家庭,给了她自强和善良的天性。女儿优异的成绩也是父母的安慰和自豪。
2000年,这个个性极强的女生,用两年时间学完了中专全部3年的课程。为此,成为了这所中专学校唯一没有毕业就被保送到大学念书的学生。志得意满的她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回报一直疼爱她的父母
初秋,暑热未退
深爱着这个季节的她,一次音像店的邂逅,结识来自巴哈马的留学生马浪,马浪所表现出的天真率直、以及那口流利的美式英语,使同样天真烂漫并苦研外语的朱力亚开始了和他的友谊。随着马浪那频繁如潮的爱情攻势,使本来矜持的女孩坠入了情网,一段异国情缘就此展开。
经历了一段美好而温馨的甜蜜后,男友的体弱多病令朱力亚倍感焦急,更加无微不至地关怀他。而就在男友神态异常行踪诡秘的时刻,善良痴情的姑娘还在憧憬着他们的美好未来。
感觉自己像一只小鸟,明明飞得好好的,突然却折断了翅膀。
噩梦来临的与幸福同样的快捷。从此,心爱的人就杳无音信。不久发生的一切,使朱力亚恍如隔世:她的爱人因艾滋病已经死于自己的祖国,而她自己也被医院验证为病毒携带者。顷刻间,她仿佛掉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接踵而至的一系列非议、歧视使她才真正了解到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慌和厌弃,也体会到了孤独和绝望的痛苦。心理防线的彻底崩溃,被学校劝退提前毕业,更让她万念俱灰。就在她行将告别她本还热爱的世界的时候,年迈父母使她收住了走向死亡的脚步。此后,世上少了一个纯清烂漫的女孩,多了一个强颜欢笑、谎言包装的姑娘。她过着一种生不如死的生活。
面对社会歧视,欲哭无泪的朱力亚不想让父母在耻辱和悲痛中忍受女儿的不幸,万般无奈的她选择了〃有家不能回的流浪生活〃。就是这种流浪生活,又再一次的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河南,她亲眼目睹了文楼村民们在极度的困苦中,顽强的与艾滋病魔抗争,看到了很多可怜的老人和失去儿女的父母,面对这些比自己更加不幸的人们,她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自己死,而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地远离……〃
凭空里一个霹雳,把一切都打碎了,难道,这都是我的错吗?
与生俱来的善良和坚强,叫朱力亚渐渐地找到了生命的支柱,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为了警示当代的大学生朋友,警示社会,警示那些还漠视艾滋病的人们,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在媒体公开自己的病情和身份,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敢于面对公众坦言自己艾滋病情的在校女大学生……。
濮存昕:为朱力亚祝福
朱力亚,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最初我听到他的情况,马上给她打电话,也许是对这个名字的好感。后来,看到材料上介绍,她长得不是很漂亮,但个性极强,学业一流。他的学历可以让我们看到她青春蓬勃的朝气。她的美丽来自内在的生命,而她的名字是她生命旋律的华彩月音符。
她现在要出书了,她用这本书继续演奏她生命的旋律。书中,她真诚地把自己的灵魂奉献给读者,讲述她人生追求的途中上过九天,下过五洋,她像每一个有志、有趣、有情调的青年一样,享受生活的快乐,体验青春的情爱,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来完美理想。但她在一个细致的环节上失误了。她的世界一下子黯然失色。所有的空间都颠倒了,她被重重的抛在路旁的坑里。别人都在向前走着、舞着、唱着,而她却浑身溅满了泥浆,心灵经受着死亡的宣判。
我想,也许是因为她有着一个好听的名字,心底有善,品行有德,性情有爱,她的坚强让她慢慢清醒,抹去脸上的泥垢,站在厄运的坑地想怎么爬上去。她于是唱起了歌,歌词是用自己的实例宣传预防艾滋病。在网上,她勇敢的公开自己的身份,坦诚讲述自己的教训,她在用自己受苦的灵魂竖起一块警示牌,告诉同伴,这里有坑,享受生活沉迷快乐的同时,万万不要忘记保护自己,要懂得健康生存,安全生存的规则。
我现在还没有见过朱力亚,但我认定她是一个从里到外都很美的姑娘,她不应该受到非礼的指责,她应该被授予像我一样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员的称号。
她的这本书,我盼望更多朋友像我一样来购买。一方面,从中获得很多人生的知识、信息和感悟,一方面以微薄之力帮助这个不容易的女孩。她说她有一个梦想:〃梦想我们的国人像对待感冒和癌症一样我们。〃在这里我也有一个梦想:在不久的将来,哪一所大学可以给予朱力亚继续上大学的权利,因为第一艾滋病到我为止,朱力亚是可以尽这个责任的。第二,我们的政府已公布艾滋病携带者可以受聘公职。
愿所有人都为朱力亚祝福吧!
预防艾滋病宣传员
濮存昕
2005。12。9
朱力亚的故事,发人深省!
桂希恩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艾滋病是可怕的疾病。一旦发现自己感染艾滋病,往往感到痛苦和恐惧。有人甚至做出告别世界的抉择!
当今的世界还存在偏见和歧视,艾滋病病人常常面临多方面的困难和压力。因此,许多人拒绝艾滋病检测或隐瞒自己的病情,为控制艾滋病流行带来了困难,为艾滋病继续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知道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时,朱力亚不是拒绝而是接受HIV检测。当知道自己是HIV感染者后,她痛苦万分,放弃了学习,离开了学校,但在经历流浪生活后,她最终自强不息并在人们的帮助下返回学校,重新开始学习。她决心完成大学本科学业并正在为报考硕士研究生而努力!
朱力亚是我国第一个公开自己感染艾滋病的大学生。她参加过校园〃大学生与艾滋病〃的讨论。她还撰写了这本〃艾滋女生日记〃。她表示愿为宣传防治艾滋病尽力!
作为一名来自西北边远地区的年轻女性,作为一位受到病毒侵害的大学生,朱力亚有这样的勇气、决心和表现,的确难能可贵!
朱力亚说,她希望同龄人从她不幸的经历中吸取教训。
应当吸取什么样的教训?我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不久前,一位大学生在母亲的陪伴下来见我。这位母亲痛哭流涕:她曾为自己的独生子考上大学而欣慰,但又为儿子感染艾滋病而悲伤!这位母亲与一切有良知的人们一样,希望有幸步入高等学府的学子努力学习:学做人,学知识,学技能。她们不希望大学生〃被爱情冲昏头脑〃!
朱力亚的男友把〃遣返回国〃说成〃去北京出差〃。据我所知,这位男士没有把自己真实的年龄、婚姻状况和国籍告诉朱力亚。更严重的是,他隐瞒了自己的疾病(艾滋病和肺结核)。
朱力亚的故事告诉我们,许多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年轻人生活经验不足。此时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并不了解的人,是轻率而危险的。
中国性传播艾滋病不断增加。近两年我诊治的新感染艾滋病患者中,多数是性传播的。本地区与我有过联系的〃艾滋病大学生〃已有7人。在我院的性病门诊也常常见到大学生的身影。这使我深感不安。
在国外,有人提出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的ABC。A(Abstinence);节欲;B(BeFaithful),忠诚;C(Condoms),安全套。如果做不到A和B,至少应有基本常识,知道怎样保护自己。
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者,法国科学家蒙泰尼尔说:〃全世界的艾滋病研究者都在寻找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和预防疫苗。但人类如不改变自身的行为,我们的斗争终将失败!〃 他的话,值得每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深思!
据说文楼村村民给朱力亚留下的印象是〃无知〃和〃自生自灭的生活态度〃。但我的印象是,文楼村村民及其他有偿供血或受血而感染艾滋病的农村居民正在与疾病作顽强的斗争。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表现出很高的精神境界,使我深受感动。人的价值不是简单的由其经济地位决定的。
朱力亚的故事,发人深省!
桂希恩,68岁,武汉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两次赴美国进修学习。八十年代末被国家卫生部授予〃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称号。
1999年,桂希恩发现了中国艾滋病第一高发区……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2004年2月,他因在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上的杰出贡献,成为第4个〃贝利-马丁奖〃的获得者。2004年6月,他从中南医院感染科主任的位置上离职,主要负责湖北省艾滋病临床指导培训中心的工作。
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2004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活动中,桂希恩被评为〃十大年度人物〃之一。颁奖词对他是这样评价的:一个教授做的五年,可以影响中国五百年。
上篇美好的碎片
当你看见这本书的时候,已经知道在朱力亚命运的前方,有些什么在等着她陷落。可是,在2002年的9月3日,这个年轻的女子正和所有的同龄人一样,满怀憧憬却也茫然无知地走进大学的校园,对她来说,舞台上的幕布刚刚揭开,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
1。1故事开始的地方(1)
我是谁,我来这里做什么?我要到哪里去?
……这是上大学之初我常问自己的问题
……
这是一个宜于远行的日子,
也是一个宜于梦想生长的日子
……
在美好的终端等待
2002年9月3号
这一天飘着细雨,但却没有寒冷的感觉,虽说一丝秋雨一丝寒,但温暖的天气好象故意和着我的心情节拍。这场秋季暖雨给了我别样的浪漫。
两大包的行李对我一个小小女子来说无异于千钧巨担。但我这个人一直独立性很强,从小做事我都不喜欢父母帮忙,可是如今坐上武汉方向开去的列车后,我多希望下车后能有位绅士般的男士分担我的哪怕小一点的那个行李啊!虽然前几天,我一个人早已经拜访了比对明星还崇拜的那所学校,肯定不会走冤枉路。
本来已经提速的火车,现在在我看来还是有些慢,婆娑的树影在轻掀的窗帘缝隙中转瞬即逝。我却盯着顺窗滑下的雨滴幻想起来:大学的阅览室一定很大很大,比起我们中专的书一定多得多,还一定有各种现代化的查阅手段,至少应该是电脑查阅了,想起上回到中专的阅览室查书就生气,整整一下午好容易找到了要找的书却被别人都借走了。我甚至都怀疑有没有这本书了。我是在一所中专学校上二年级时,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被破格保送到武汉去上大学,并且专业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