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国藩当初也和平常人一样,有着自己的不良的习性,但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一旦当他意识到其危害之后,为了能他日有所作为,就通过不断自励,严格限制自己的情欲,改掉不良习惯,不断完善自身的修养。 

曾国藩到京师的最初几年,也是一个凡夫俗子,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他每天应酬特别多,这并不是他官做大了,应酬必不可少,相反倒是〃没事找事〃,消磨时光。

道光二十年四月,庶吉士散馆,他以第…二等第十九名留在翰林院。中国传统的做官之道是重中央轻地方,虽然中央的俸禄不比地方高,但可以结交朝中大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更重要的是,在中央为官,尤其是翰林院官,属于〃天子近臣〃,如果一个人的水平可以,很快就会脱颖而出,升迁的机会自然要多得多。做地方官则不然。按过去的体制,任地方官有冲、繁、疲、难的区分,〃疲〃,说白了就是穷地方,在这个地方很难干出成绩。与曾国藩前后任进士的胡林翼更可以说明问题,他在贵州一干就是九年,后来胡发誓宁愿出外当慕僚起家,也不愿继续留在贵州效力。胡出贵州时只是个道员,而曾国藩已是官居二品的侍郎了。 

曾国藩留在翰林院后,〃本要用功〃,但〃日日玩憩,不觉过了四十余天〃。此后的一段时间,除了给家里写一封信商议家眷来京之事外,〃余皆怠忽,因循过日,故日日无可记录〃,每天都是送往迎来,吃酒、读书、闲侃。所以他早期的《日记》每天都在〃检讨〃,但每天都会故伎重演。显然这种品性,若不能自察自改,是无益于自己的目标,不能成就大事的。 

按翰林院的官员,读书养望、切磋交往是〃本职工作〃,本无可厚非,但每天如此打发日子,终究养不成经世的韬略。二十二年十月的一天,曾国藩读了《易经·损卦》后,即出门拜客,在杜兰溪家吃了中饭,随即又到何子敬处祝贺生日,晚上又在何宅听了昆曲,到了〃初更时分〃才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家中。当天的日记又充满自责,说,〃明知(何子敬生日)尽可不去,而心一散漫,便有世俗周旋的意思,又有姑且随流的意思。总是立志不坚,不能斩断葛根,截然由义,故一引便放逸了〃。《日记》中仍不忘〃戒之〃二字。 

但决心一再下,行动依然如故。当月的二十四、二十五两天,京城刮起大风,曾国藩〃无事出门,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写此册而不日日改过,则此册直盗名之具也。既不痛改旧习,则何必写此册?〃 

曾国藩认识到〃往来征逐〃,就是浮躁,这已成为他的二大病根之一了。他虽强迫自己静下来,坐下去,但读《易经》中的《旅卦》、《巽卦》却一无所得,甚至连〃白文都不能背诵,不知心忙什么。丹黄几十页书,如勉强当差一样,是何为者?平生只为不静,断送了几十年光阴。立志自新以来,又已月余,尚浮躁如此耶!〃他也分析为什么如此交游往来,无非是〃好名〃,〃希别人说自己好〃。并说这个病根已经很深,只有减少往来,〃渐改往逐之习〃。         

第17节:第二章 曾国藩的磨砺之功(6)     

曾国藩除了往来吃请、征逐日月之外,还有一个〃喜色〃的毛病。

《日记》中记载这样几件事: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的一天,曾国藩的一位朋友新纳一小妾,年方十四,人称貌若桃花。曾国藩与一帮文人朋友谈诗论赋之余,不免也常谈东家美媳西家婆娘之类所谓〃浑话〃。这对本不紧张的文人生活可能是一种调剂。曾国藩得知他的朋友纳姬甚美后,心中羡慕不已,一次借故到朋友家,曾国藩先聊了点学问,随后称赞这位朋友的艳福不浅。这还不算,曾国藩还非要一睹芳容,朋友心存不愿,但曾国藩〃欲强见之〃,无奈,朋友只好将新过门的姬 

妾呼之而出。曾国藩还当面说了些挑逗的话,令人很难堪。当天的《日记》写道:〃狎亵大不敬。在岱云处,言太谐戏。车中有游思。〃从曾国藩所记〃大不敬〃而言,他肯定有出 

格的举动。岱云是他的另一位好友,由于曾国藩没有忘情他的〃狎亵〃之举,因而他说的话都是〃谐戏〃之语,甚至在回家的路上,还浮想联翩。

数日后,曾国藩听说在菜市口斩一位武臣,别人邀他一同看热闹,曾国藩〃欣然乐从〃,连杀人这样的事都愿看,曾国藩觉得自己成不了理学家,〃仁心丧尽〃,走在路上很后悔,但当着众多朋友的面又不好回去,因此〃徘徊良久,始归〃。他说自己〃旷日荒谬至此〃。 

曾国藩虽然没有看斩杀武臣,但回去后却怎么也静不下来。他又没事找事似地,到雨三的家中,当时雨三本来很忙,但曾国藩东拉西扯,非要谈谈〃浑〃。《日记》说:〃谈次,闻色而心艳羡,真禽兽矣。〃从雨三处出来,已是很晚,曾国藩仍不愿回家,又到子贞家中,三更而归。《日记》说自己〃无事夜行,心贪嬉游〃。嬉游、狎亵往往是出入歌馆妓院的不正当行为的用语,曾国藩的日记中有几次这样的记载,是否说他也不能免俗?从他的父亲给他写信,嘱咐他要〃节欲、节劳、节饮食〃来看,早年的曾国藩极可能有这方面的不检点之处。而且,节欲、节劳、节饮食正好说明曾国藩经常四出征逐、酒欢宴席已成一大习惯。 

曾国藩的妻子欧阳氏身体不是很好,时常患病。一次曾国藩参加进士同学的团拜,由于所拜之家钟鸣鼎食、姬妾如云,这使曾国藩〃大开眼界〃,他的〃喜色〃之心油然而生,东张西望,颇失大雅。《日记》说:〃是日,目屡邪视〃,〃耻心丧尽〃,当他悻悻然回到家中后,惶然不适。加之妻子闹病,因此〃入夜心情不畅,又厌闻呻吟声〃。白天的佳丽美景与病榻上的呻吟之声反差如此之大,使曾国藩无法忍受,乃出门到朋友处聊天,〃更初归〃。次日,妻子的病有所加重,曾国藩请吴竹如来诊视,由于周身为私欲所填塞,曾国藩的理学功夫大减,一听别人谈论理学,感到隔膜不入。而用宴请吃酒之事打发时光,他倒很乐意。 

汤鹏是他的好友,著有《浮邱子》一书,颇得曾国藩好评。道光二十三年二月的一天,曾国藩前往汤鹏家赴喜筵,席间见汤的两个姬人,曾国藩故伎重施,〃谐谑为虐,绝无闲检。〃曾国藩早期《日记》的类似记载不限于以上几例。这说明血气方刚,刚过而立之年的曾国藩也有七情六欲,也是一个正常人,他对女性充满了爱,尽管这种〃爱〃是在性意识支配下的形而下之〃爱〃,但至少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曾国藩的情感世界。他后来能够大成功,就在于一改昔日所为,〃截断根缘,誓与血战一番〃。 

曾国藩早年有〃三大戒〃,其中之一是戒色。他也认为,沉溺于此是妨碍事业的。他还认为,在外人面前,夫妻间尤不能过分亲密。虽然如此,曾国藩还是很难做到,骂自己是禽兽。 

曾国藩自己承认,〃有用之岁月,半消磨于妻子〃,三月初二日,〃日中,闺房之内不敬。去岁誓戒此恶,今又犯之,可耻,可恨!竹如来,久谈。久不克治,对此良友,但觉厚颜〃。他说自己〃明知体气羸弱,而不知节制,不孝莫此为大〃。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曾国藩这方面的〃不敬〃很快有了大的变化,成为庄重、诙谐而不失君子形象的一个人。曾国藩就是这样,为了能他日有所作为,严格限制自己的情欲,甚至夫妻之间正常的情感交流都严加克制。在儒家老祖宗孔孟那里,都承认〃食色,性也〃,但曾国藩认为,人的私欲、情欲一旦膨胀就难以收拾,终会妨碍大事业。他以后位及人臣,但坚决不纳妾,生活作风上也严格自律,这是他不同于同时代的封建士大夫的地方,也是他精神品格上的突出之处。         

第18节:第二章 曾国藩的磨砺之功(7)     

曾国藩为了实现〃澄清天下之志〃,针对自己的不良习惯,他提出三戒:一戒吃烟,二戒妄语,三戒房闼不敬,后来都做到了。

吸烟有害健康是今天人人皆知的常识,但吸烟对人的精神有影响,就不是人人明了的。曾国藩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曾国藩认识到,应酬过多,精神就难以集中,做起事来也会出差错。此外,吸烟也对此有很大影响。他说:精神要常令有余,做起事来才能精气十足而不散漫。〃说话太多,吃烟太多,故致困乏。〃 

意识到危害后,他发誓从道光二十二年十月起戒烟,并作为〃三戒〃之一。但最初戒烟日子很不好过。为了打发难熬的时光,他找朋友们下棋、聊天。日记中写道:

〃即宜守规敬事,乃闲谈荒功,不溺情于弈。归后数时,不一振刷,读书悠忽,自弃至矣。乃以初戒吃烟,如失乳彷徨,存一番自恕底意思。此一恕,天下无可为之事矣。急宜猛省。〃曾国藩把初次戒烟喻为婴儿断乳,形象地说明了他对吸烟的溺爱及戒烟的痛苦。 

俗语说,玩物丧志!性格、习惯、食色之性都只要适度都是可以的,但是,人的私欲、情欲一旦膨胀就难以收拾,终会妨碍大事业,因此一个做大事的人,就应该通过不断自励,限制自己不恰当的欲望,而把主要心思放在自己所要从事的事业上去,以此来完善自身。 

须臾不离读书

曾国藩语录:废志无以成学,废学无以成才。

译文:废除了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而废除了学习则不能够使自己成材。

曾国藩生平处世的成功,可以说是读书的成功。他治学有方,通过读书,走上了仕宦之途,广交了益友,领会了行军打仗之术,树立并实践了报效国家、明道经世的远大志向。 

当曾国藩供职京师的时候,正是中国内乱外患交迫之时。曾国藩所关心的,在外患有〃英夷〃,在内有太平天国,在灾情则有黄河决口。所以,他读书更侧重经世致用之学特别是舆地之学。在闲暇的时候,曾国藩对于军政大计,以及各种庶务,通过大量的并有所选择性地阅读古代史籍,尽量把现实的

问题考究详尽。所以一旦当权,便能把平时读书得来的学问,拿出来应用。后来太平天国声势大盛,曾国藩以一书生出而致用,终能镇灭洪、杨,一般人都引以为异。我们只要知道他十多年的京官生活,十多年京师名流之间的交往互教,十多年京师期间坚持不懈地刻苦攻读经世致用之书籍,是如何地准备着应付事变,如何地关切时务,如何地虚心研究,便可知道曾国藩的成功,决不是侥幸得来的了。 

当时掌理全国庶政的六部,除了户部之外,曾国藩担任过礼、吏、兵、刑、工五部的侍郎,在为官期间,对照自己所任各部的工作特点,他专心潜读《通典》和《资治通鉴》,由此而洞悉了清代的政情利弊、官场风习、山川形势、民生疾苦。曾国藩由内阁学士升为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时,遍阅清代道光以上历朝文献,目睹时局危急而政风颓靡,遂因皇帝之下诏求言而先后参照史籍上了几道条陈时务的奏疏。体现了他明道经世的抱负。 

在战火纷飞、百务缠身的岁月里,曾国藩还特别喜爱研究王船山著作。在他认真研读、全力刊刻船山著作的影响下,湘军许多重要人物都积极参与认真研读船山著作,形成了自上而下倡导船山之学、研读船山之书的浓郁风气。后来王夫之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