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号呼而转徙(xì  ),饥渴而顿踣(bó)
(11)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
死者相藉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
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
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
ī)突乎南北(12),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
得宁焉。吾恂恂而起(13),视其击(fǒu),
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之,
ì
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14)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
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
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
邪?”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
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
说,以俟(s)夫观人风者得焉(15)。
ì
[作者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今山

西永济县人,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和著名的
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主要人物,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长期受贬谪,作
品能反映社会许多重要方面,同情人民疾
苦。其散文有独特艺术风格,成就甚高。
[简注]  ①黑质而白章:皮层的底子为
黑色,上有白色的花纹。
②啮:咬。
③腊:晾干。饵,药饵。
④大风、挛、 、瘘、疠”:大风,麻
疯病。挛、 、手足弯曲不能伸展的病。瘘、
疠,脖子肿、恶疮。
⑤三虫:脑、胸、腹部的虫。
⑥岁赋其二:每年征收两次。
⑦戚:忧愁的样子。
⑧若毒之乎:你认为干这事很痛苦吗?
⑨病:这里是困苦到极点的意思。
⑩蹙:窘迫。
(11)顿踣:劳累困顿而至倒毙。
(12)隳突:骚扰。
(13)恂恂:小心谨慎。
(14)齿:指年龄。
(15)观人风者:考察民风的人。唐避
太宗李世民讳,将“民”改用为“人”。
[导读]  本文写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
司马期间。全篇通过捕蛇者之口,记叙了蒋
氏一家三代冒死捕蛇,抵偿赋税的悲惨遭

遇,以及当时百姓在苛捐杂税的重压下十室
九空、非死即迁的痛苦生活,深刻地揭露了
统治者横征暴敛、残酷掠夺人民的罪行。作
者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寄予深厚同情,把矛头
直指官府悍吏,殊为可贵。全文自始至终将
毒蛇与赋税相互比照来写,形象、深刻,极
富感染力。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卷八十三)

褒禅山①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合
于其址②,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③者,褒之庐家(zhǒng)④
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
华山之阳⑤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其字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
“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⑥者甚众,
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⑦,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⑧而欲出者,
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
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⑨,然视其左右,
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
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⑩ 也。既其出,则或咎(11)其欲出者,而予
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
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
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

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
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12)
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
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
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
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13),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14),长乐王
回深父(15),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16)。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作者简介]  王安石(公元 1021~
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
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
人。他出身于中下层官僚家庭,年十七八即
以天下为己任。做地方官时,颇有政绩。任
宰相时,主张改革,推行新法,由于旧党的
不断反对,屡次罢相,屡次起用。晚年退居
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
王安石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
斗争,他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
起来,主张为文须“有补于世”。其诗颇多
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
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
多而风格高峻。所著《字说》《钟山日录》
等,多已散佚,现存的有《临川集》《临临
川集拾遗》《王荆公诗文集》等。
[简注]  ①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
北十五里。
②“唐浮图”句:浮图:梵语的译音,
也译作佛陀、浮屠、佛图、有佛、佛教徒、
佛塔等意义,这里指和尚。慧褒:唐代的一
个名僧。舍:筑室居住,这里作动词用。
③禅院:佛寺。禅:梵语“禅那”的省
称,静修的意思,后来泛指与佛教有关的人
和物。
④庐冢:房舍和坟墓。
⑤阳:南面。古代以水北、山南为阳。
⑥记游:在游览处题字留念。
⑦窈然:幽暗深远的样子。
⑧怠:懒惰,指懒于前进。
⑨不能十一:不到十分之一。
⑩明:照明。
(11)咎:责怪。
(12)相:辅佐,帮助。
(13)莫能名:不能弄清真相。
(14)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今江西
省吉安县。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
(15)长乐王回深父:长乐:今福建省
长乐县。王回深父:王回,字深父,宋代理

学家。
(16)“余弟”句:王安石兄弟七人,
王安石行三。王安国,字平父,行四,《宋
史》说他“以文章闻于世。”王安上,字纯
父,行七。
[导读]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形
式的说理文。这篇文章通过一定的具体事
例,运用高超的艺术技巧,精确而充分地阐
述一种人生哲理,反映了王安石在变法前夕
的思想风貌,表现了他作为政治改革家的学
识、见解、魄力和气度。
宋人的文章好发议论,王安石尤为议论
超群著称。《游褒祥山记》一文重点就是抒
发作者的“叹”和“得”。文章以记游为先
导,由记叙带出议论、感想,说理则层层相
关、环环相生,从中寄托政治上积极进取的
情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执着追求
的精神。
这篇文章的结构文式比较新奇,虽题为
游山,但意在说理,前面的记游为后面的哲
理做好铺垫;后面阐发的哲理又是前面的记
游必然导致的结果,并处处紧联着前面的记
游,做到言之有据,严丝合缝。本文还采用
灵活多变的笔法,将记途、写景、抒情、议
论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文笔极富曲折变
化之妙,《游褒禅山记》行文流畅,尤其是
巧用了虚词,全文共用了 20 个“其”字,

或指代人事景物;或增强语辞力度;或绾连
上下文意;或增添词句韵律,显出王安石散
文追求语言的简峻、瘦硬的特色。
纵观整篇文章,可以说,浩荡的文气、
精确的语言、缜密的构思、深邃的哲理,自
然地构成了王安石这篇散文的独特的艺术
风格。而其中所表现的高尚的志趣、勇敢的
品格更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①,士以故归之,
而卒赖其力②,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
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③;岂足以言得士?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
制秦④,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
盗之出其门,此士所以不至也。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
临川人。少时随父奔走南北,立“矫世变俗
之志”。宋神宗时,两任宰相,推行变法主
张,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
家。诗歌散文皆有成就。尤其散文在唐宋作
家中享有盛名。
[简注]  ①孟尝君:战国时齐国贵族田
文,相传他门下多养食客至数千名。
②卒:终于。
③特:不过。鸡鸣狗盗,秦昭王囚孟尝

君欲杀之,孟尝君使从求救于昭王宠姬,姬
索要孟尝君之白狐裘献于姬,始被开释。孟
尝君连夜逃走,至函谷关,关法规定鸡鸣后
方能开关放人。昭王悔,派兵追赶。正好孟
尝君食客有能模仿鸡鸣者,引动群鸡齐鸣,
他便逃出了秦国。
④南面:古代以面向南坐为尊。“天子
南面而立,诸侯北面而朝”。这里指称王。
[导读]  孟尝君曾为齐相,《史记》有
《孟尝君列传》。世代以来,号称孟尝君能
养士,连鸡鸣狗盗之徒也能为他所用,发挥
一技之长。对此,历史上从未有人发过异
论。王安石指出孟尝君养士,只获得鸡鸣狗
盗的帮助,实际并未算真正的士,这是读史
的新见解。可谓翻历史定案,发人所未发,
言人所不敢言,又言之成理,使人耳目一
新。而文章极为精悍,毫无枝叶,又可谓字
字千钧。不愧为读书心得之名作。

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①: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
相好之日久②,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
异故也③。虽欲强聒(guò)④,终必不蒙见
察⑤,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
实视遇厚⑥,于反覆不宜卤莽⑦,故今具道
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⑧,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⑨。今君实所以见教者⑩,
以为侵官(11)、生事、征利(12)、拒谏、以
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13),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14),以授之于有司,
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15),以兴利除弊,
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
(16)
,难壬人(17),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
多(18),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
事(19)、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20),
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
众何为而不汹汹然(21)?盘庚之迁,胥怨者
民也(22),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
怨者故改其度(23):度义而后动(24),是而
不见可悔故也(25)。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
为,以膏泽斯民(26),则某知罪矣;如曰今
日当一切不事事(27),守前所为而已,则非
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28),不任区区向往
之至(29)。
[作者简介]  王安石(见前篇)
[简注]  ①某启:古人在信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