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7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圈地运动不仅为工业资本创造出一大批雇佣劳动者,同时还开发了资本

的国内市场。从前,封建社会的小农的生活消费品是在自己家庭范围内生产
出来的,现在,由于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这些生活消费品只能通过市场去
购买。过去劳动者在家庭中生产纱、麻布、粗毛织品等,现在这些东西都成
了工场手工业的产品,成为商品。国内市场逐渐扩大了。但仅有这一点还不
够,资本的发展还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地理大发现最直接的后果是大西洋航线的开辟。这条航线引起了一次重
大的商业变革,使商业具有了新的规模、新的产品、新的习惯,并带来了巨
额的商业利润和带动了金融业的发展。过去的东西方贸易主要是欧洲人到东
方搜集奇珍异宝,现在则是欧洲资本以其等价交换的方式开始取代超经济的
强制。工业兴起的条件更加成熟。
    工业发展需要资金,技术,需要各种政治条件和广大的市场,同时还需
要完善的生产组织。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且
已在数百年的发展中几易其貌了。生产组织的这种带有变革性的发展是机器
大工业兴起前在组织上的准备。
    工场手工业出现是这一准备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它把许多从事不同工
作的工匠集中到一个工场中来,扩大了生产规模。这些工人听命于一个资本
家的指挥,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被分解成一系列的工序。过去,一个工人要
从事多种多样的操作工序,现在这些工序被不同的人分担了。每个工人只从
事生产过程中一种特定的简单的工作。这样,工人们就不需要象过去那样掌
握整个产品生产的全部技能了。这种分工有助于工人提高技艺,同时也使工
人成为附属于手工工场的零件。但劳动生产率大大地提高了。
    由于细致的分工,每个工人只操作一两件工具,这就使工人有更多的精
力来改进工具,从而发明了大量的专门工具、凿具和锤具等。例如单在旧伯
明翰就生产出 500 多种不同的锤,每种锤只适合于一个特殊的生产过程。
    工场手工业使生产规模扩大了,那么,怎样才能使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
节都紧紧地连在一起呢,怎样才能使不同岗位的工人配合得恰到好处呢?这
就需要严密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一位西班牙旅行家皮罗·秦弗尔曾描述过
当时威尼斯兵工厂的生产状况。在他的笔下,这个兵工厂的生产是被组织得
井然有序的。“一进大门,在海道的两侧各有一条大路,军工厂就把厂房设
在两侧的大路上。厂房的窗户都开着。一艘武装舰船由驳船拖着沿海道进来。
人们从窗口向它递送物品,……当舰船到达陆地尽头时,所需要的人员连同
补充的浆手都上船了,该船也被完全装备起来了。他们用这种方法在 3 点到
9 点之间 6 小时内装备了十艘全副武装的舰船。”这是一幅非常生动的工场
手工业时代的生产图景,工人们分门别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每个人
都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一条用工人的双手组成的流水作
业线只要轰鸣的机器生产替手工操作,大工业生产便可以进行了。

                   力量的飞跃——第一次工业革命
                  
          转变前的准备
                  
    英国于 1688~1689 年“光荣革命”后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国。由于行会的
条文束缚了手工业的发展,革命以后,17 世纪末这种限制大部分已被废除。
同时,由于国家方面对经济上的首创行为几乎不加监督,私人财产也得到了
保障,到了 18 世纪上半叶,在英国一种全新的生活气息已经出现。
    在法国,许多垄断的行业条文在大革命后才被废除,比英国整整迟了一
个世纪,而在德国直到拿破仑时代才自行消失。英国最先发展成为一个现代
国家。毫无疑问,这意味着为出现工业企业以及后来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一
个最重要的前提。
    自从伟大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世界贸易航道的重点从地中海和波
罗的海转移到了大西洋,不列颠这个岛国的航海民族在地理上就处于一个相
对比较有利的位置。
    由于海峡阻挡入侵,以及没有卷入欧洲邻国的战争,英国很早就已拥有
殖民地。早在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执政的时代——那还是 16 世纪——英国人就
已定居在北美,并在那里建立了弗吉尼亚(为了向未婚的女王致敬,选用了
这个名字)以及新英格兰。而在下一个世纪创立了东印度第一家商业公司,
且不久就转为股份公司。
    主要由商业公司经营的殖民地贸易带来了巨额的利润。金银、香料、烟
草、糖、茶、棉布、硝石(对生产火药十分重要)、中国瓷器以及其他殖民
地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向英国。与之交换的是经过加工的产品,如羊毛织物,
铁器以及其他必需品。
    英国在其舰队的保护下,对殖民地的商业进行垄断,排斥了其他国家在
这些地区的贸易。随着商业的繁荣,商人和从事加工事业的人不断增多,其
影响以及日益增加的财富在社会上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由于医疗事业的进步,较好的卫生情况和死亡率的降低,在人口长期停
止增长以后,出生率又在逐步上升。到 1750 年,人口已增加 100 多万——从
550 万增加到 650 万。结果是粮价上涨。因此,国会中那些对农业的较高收
成和较好收益感兴趣的大地主开垦了新的可耕地。他们积极主张利用村内的
公共牧地,并把这些牧地据为己有。这次圈地运动具有农业革命的作用,因
为小农和一部分贫苦的乡村贵族失去了他们的牧业所需的饲料基础,也失去
了森林木材,土地却日益集中于大地主手中。
    因此,不少小农出售了他们的小块耕地,放弃了务农。如果他们不能幸
运地成为佃户或转租户的话,有不少人倒是乐意作为长工在困苦中活下去,
也有不少人宁愿背井离乡流入城市。所以说,当制造业飞跃发展,以及首批
工业地区逐步扩大时,农村的多余人口始终是常备的劳动后备军。随着十八
世纪英国传统的农业社会的解体以及由此而出现的人口大规模的迁移——这
一发展数代以后在其他国家也随着工业化的开始而出现,城市化以及社会的
现代化进程也就开始了。
    1707 年,英格兰与苏格兰的边界线撤除了,两个王国联盟扩展为国家的
联合。英格兰与威尔士和苏格兰从此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区。这个地区不象
欧洲大陆到处设立关卡,阻碍贸易。英国在撤除贸易关卡上也走在了前列,

这为在全国促进自由经济活动,提供了市场。
    那些通过布匹贸易致富的羊毛商人,特别是那些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逐
渐成为商人贵族。他们的首创精神在十八世纪初期不断给制造业以新的激
励。除了他们之外,在全国生活逐步改善时,一批中小资产阶级商人也发展
起来。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固然还不如政治上占领导地位的贵族集团那样
大,但是在经营钱财和追求财富上,却逐步表现出商人讲究实际的理财本领
和谋利思想。
    那些在自由竞争中不断取胜,成就突出的独立创业人,成为人们思想中
的理想人物。他们不依附于国家,不受国家节制,但获得了国家和法制的保
护。他们把命运操在自己的手中,充满了活力和企业精神。正是他们在英国
发展了生产力。虽然当时英国并不怕其他工业国家的竞争,但他们还是搞了
一些发明,在制造业工厂中加以利用,以期获得更大的利润。
    在这里,还需提到的是:从 16 世纪起的工场手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培
训出相当数量的技术熟练的雇工,如织工、纺工、整梳工、修剪工、染工、
漂洗工。另外还有一些特殊因素,如 16 世纪荷兰的政治动乱,法国的胡格诺
战争,法对新教的迫害,使这些国家手工业技术工人和富商大量移居英国。
这些因素进一步壮大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劳动力基础。
    由于经营方式的改良,农业取得较高的收成。地主和租耕者都积累了资
本。18 世纪中叶以后,几乎在所有的城市都建有一所银行。早在这一世纪的
上半叶,英国的利息率已在下降,这就为制造业的创建和扩充提供了低息贷
款。
    这样,英国工业化的前提和条件比任何国家都优越。大工业生产的时机
已经成熟。其他欧洲国家虽然也有杰出的能干的手工业者以及具有发明精神
的人,但仅仅具有某种风格的才能和技巧还不足以解释正在开始的工业革
命。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一系列的情况和条件累加在一起,才足以产
生新的事物。
      
                    纺织业——世界工业的摇篮
                  
    18 世纪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无论是社会经济条件还是科学技术方面都已
做好了工业革命的准备,只要有星星之火便可以燃起工业革命的熊熊烈火。
这最初的火花是从纺织业迸发出来的。对于人类,除了必需的饮食以外,穿
着是人类最重要的基本经济需要。象英国这样一个国家,从 18 世纪初叶以来
对外贸易十分兴旺,为出口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如果它能提供廉价的纺织品,
那么在世界各地将有一个几乎无限的市场。所以纺织业就成为过渡到大规模
生产的第一个经济行业。
    几世纪以来,英国一直以其毛织品闻名于世。英伦三岛的气候及其高产
的种羊为羊毛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除了棉麻加工外,羊毛纺织品
的生产长期以来一直非常繁荣。加工企业都位于河流两旁。羊毛和毛绒的洗
涤以及原料的进一步处理,都依赖水轮的驱动。
    当时人们还不能把短棉花纤维纺织成不断的棉条,因此把它搀入亚麻,
加工成粗斜纹布。纯棉纺织品那时只有印度人知道如何生产。
    印度的纯棉织品由商业公司收购后,运到英国。英国的羊毛制造商把这
种海外的竞争看做是对其生存的威胁。并设法于 1700 年禁止印度棉织品输入

英国。次年,一名英国佚名作者在其《东印度贸易观感》一文中写道:“当
东印度贸易向我们提供比我们更为便宜的货物时,它将迫使我们去发明加工
工序和机器,使我们有可能以较少的劳力和成本进行生产,从而把我们制成
品的价格降下来。”只要纺织生产还以手工进行,英国人就无法与手艺精巧、
工资又低的印度人竞争。因此英国人把发明适当的加工机器作为目标,并为
此而坚持奋斗,直到目标达到为止。
    纺纱织布几千年来已为人们所熟悉,但近几世纪以来在技术上几乎没什
么改进。脚踏纱车以及手织布机,这些中古以来所熟知的形式,仍是生产纺
织品的传统工具。
    1733 年,当时还不到 30 岁的钟表匠约翰·凯首次发明了提高手工织布
生产能力的方法。他发明了所谓“飞梭”。自此以后,用手抛掷的织梭可以
自动来回工作。这一新装置使织布速度提高了一倍,织出的布匹门幅长于织
工伸开的手臂。在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