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撼人心弦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大雪像鹅毛似的飘落下来,整个世界被碎琼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悲
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婆婆,用一根小竹竿牵着
一个盲人,艰难地走着,走着……这位拉二胡的盲人,就是流浪艺人、我国
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华彦钧。因他患眼病双目失明,人们又称他为“瞎子阿炳”。
阿炳从小跟随义父学习多种民间乐器的演奏技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
诣。他在40 年代创作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是我国二胡曲中的代表作。
“二泉”即无锡惠山泉,有“天下第二泉”之称。作者以《二泉映月》
为曲名,表现了一个刚直不阿的盲艺人在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晚上,孤独
一人含着眼泪向世人诉说人世的不平和生活的艰辛的凄切情景。通过对月夜
景色的描绘,深刻地抒发了作者内心无限深邃的感情,倾诉了他所处的那个
时代的人民(包括作者自己),所承受的苦难、压迫和无法挣脱的精神上的
痛苦。作品同时又表达了人们反抗旧社会黑暗统治的心声,流露出他们向往
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泉映月》的音乐素材,大都来自民间,但在阿炳的琴声中,它们已
成为作者表达自己感情的自然语言。阿炳把他的悲、他的恨、他的爱,全都
融在《二泉映月》那深情的旋律中。全曲情景交融,撼人心弦,感人肺腑。
难怪日本著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了这首乐曲后,不无感慨地说:“用
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
乐曲的开始是一个短短的引子,也是全曲的主要旋律。它像一声深沉痛
苦的叹息,蕴含着作者无尽的忧思。接着,一气呵成的乐句,压抑、忧闷、
哀伤,把我们带入沉缅往事的境界。随着乐曲变得悲切、激动、期待,我们
仿佛感觉到了作者对不平世界的强烈愤懑情绪。他把多年淤积在心灵深处的
郁闷和激愤全部倾泻出来,造成了飞流直下之势。然后,乐曲又一步步高昂,
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向命运挑战的倔强性格。
随着乐曲的不断深化,曲调多次变奏,音区对比强烈,使我们深深地感
到,这琴声,是和着血与泪,从作者的心中流淌出来的。它是阿炳灵魂深处
的哀痛和呼唤,是他对命运的挣扎和反抗,是一位饱受生活的磨难、阅尽世
态炎凉的盲音乐家对生活的无限感慨的真情流露。最后,音乐以势不可挡的
力量,抒发了作者愤慨的情绪。经过主题的五次变奏,乐曲越来越激动,终
于在饱含不平之鸣的悲亢音调中进入了结束句。乐曲最后结束在不完全终止
上,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好像作者还在向人们诉说,诉说……
《二泉映月》自问世以来,深得人们喜爱。它不仅是二胡演奏家们常常
演奏的曲目,而且,还被音乐家们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和弦乐合奏曲。
民族的交响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已经流传了 1400 多年。古时候,在
我国南方的农村祝家庄,聪明热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束缚,
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三年间,她与善良纯朴而家境贫寒的书生梁山伯,建
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英台用各种含蓄的比喻向梁山伯吐露内
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而梁山伯却没有领会她的含义。一年后,梁山伯得知祝
英台是女子,便赶到祝家庄求婚,可是祝英台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由
于得不到自由婚姻,梁山伯悲愤交加,不久病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
息,来到梁山伯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这时,梁山伯
的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不顾一切投入墓中。从此,梁祝这对情侣化成一对
彩蝶,在花丛中双双飞舞,形影不离。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深受人民喜爱,
被编成各种歌舞戏剧盛演不衰。
1959 年,上海音乐学院的何占豪、陈钢,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
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创作了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协奏曲根据内容的需要,运用了西
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单乐章带有小标题,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
突。作者从故事中选择了“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
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在
封建礼教压迫下的一对青年男女向往自由,向往爱情,不怕压迫,英勇抗争,
最终取得胜利的理想化结局。作者用浪漫化的艺术手法,反映了人民群众对
幸福生活的向往。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它具有民族特色,这部作品
在艺术处理上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用小提琴和大提琴“对
话”的形式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等。
这部绚丽多彩、抒情动人的交响作品,在国内外演出时均受到热烈欢迎,
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
情》协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尤其是它的主要旋
律爱情主题,真是脍炙人口。已被音乐爱好者填上歌词加以演唱,更加深入
人心。
香港艺术家们把这部协奏曲改编成高胡协奏曲、清唱剧及舞剧,美国的
舞蹈家还根据它改编成优美动人的冰上舞蹈。80 年代初,这只音乐的彩蝶又
飞越海峡,在台湾受到普遍欢迎。如今这首乐曲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
活跃在国际乐坛的美丽彩蝶了。
高山流水觅知音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流传着“俞伯牙弹琴,钟子期知音”的故事:俞
伯牙抚琴演奏,志在高山,钟子期即悟到“巍巍乎若高山”;伯牙抚琴演奏,
志在流水,钟子期也即刻感受到“荡荡乎若流水”。于是《高山流水》一曲
世代相传,成为寻觅知音的写照。
琴曲《高山流水》到唐代分为《高山》和《流水》二曲,宋代又分为《高
山》四段,《流水》八段。清代川派琴家张孔山弹奏的《流水》,又增加了
模拟水势湍急、波涛汹涌的“滚拂”段落,使该曲更为生动,成为近代流传
最广的古琴曲目之一。《流水》一曲刻划了涓涓细流汇合成江河洪流的音乐
意境。其中的高潮部分,十分真切地表现了漩涡迭现、水急浪涌的场景。而
急流险滩过后,又显示出江河宽阔、从容平稳的气势。尾声中几点清亮的泛
音,似乎让人回想起江河源头的涓涓细流。
鉴于《流水》一曲表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七弦琴渊源的久远,
该曲在美国被选入一张能保存 10 亿年的唱片,这张唱片作为寻求“外星人”
的信息被装载于 1977 年 8 月 20 日发射的“旅行者一号”宇宙飞船,至今唱
片的音乐仍在太空回响,在寻觅和召唤着人类的知音呢。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是我国古琴音乐中保存下来的年代较早的一首古琴曲。它
的旋律优美、流畅,形式典雅、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曾被改编为
钢琴等西洋乐器的演奏曲目,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这首乐曲借描绘傲霜耐雪的梅花形象,隐喻人的品格的高洁。所谓“三
弄”是指象征梅花的主要音调在不同段落,以不同的音区出现三次。整个乐
曲共有十段,分为两大部分,前六段为第一部分,“三弄”即在其问,描绘
梅花暗送幽香的静态形象。后四段为第二部分,音乐在这里有了较大的发展,
表现梅花迎风摇曳、傲凌风霜的意境。梅花的音乐形象在这静与动的对比之
中,显得更为生动、感人。乐曲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古代文人超脱尘世、
孤芳自赏的思想感情。
牧童短笛
这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在 1934 年夏季所创作的钢琴曲,曾在俄国钢
琴家、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中,荣获头等
奖。作品获奖后,由齐尔品组织在中、日、德、奥、法、美等国演奏、出版,
是最早在世界上传播的中国钢琴曲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分为三段。第一段以两支不同的优美旋律构成为复调音乐,
使人联想到在祖国风光秀丽的田野上,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着竹笛,悠然自得
的神态。这也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写照。中段音乐体现了活跃的舞蹈性场面,
抒发了乡间农民过节时的喜庆情绪。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音乐又回到如
诗如画的大自然中。
揭示儿童心灵的钢琴曲——《童年情景》
《童年情景》是一部著名的钢琴套曲,由 19 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大
师、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作曲。这部套曲共包括十三首小曲,有的写景,
有的写物,有的则写情。舒曼用准确的笔触、洗炼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儿
童心灵及成年人对于儿时生活的甜蜜回忆。用作曲家自己的话说,就是“企
图在这部曲集里表达出整个儿童世界”。
舒曼的妻子、钢琴演奏家克拉拉是引起他创作这部作品的直接因素。克
拉拉是舒曼的老师维克的女儿,两人相爱很久,最后终于冲破一切障碍,结
为美满夫妻。1838 年,舒曼曾对克拉拉说:“由于回忆起你的童年时代,我
在维也纳写下了这部作品。”整部作品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把我们带进了
一个生动活泼、天真可爱的儿童世界。
第一曲《异国和异国的人们》,节奏平隐单纯,带有较强的语气音调特
点。那娓娓动听的曲调,就像正在诉说遥远的异国他乡的事情。一个美丽的
故事占据了一个小小的天真无邪的心灵,引起了永无止境的奇妙幻想。
第二曲《奇怪的传说》,乐曲夸张活泼,使人联想起曲折离奇的故事情
节。
第三曲《捉迷藏》,曲调跳跃流畅,生动逼真地展现了孩子们你躲我藏、
相互追逐游戏的情景。
第四曲《孩子的请求》,带有祈求和幻想的特点,仿佛有个孩子在不断
地向大人们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第五曲《无比的幸福》,用欢乐的旋律和丰满的和弦,表达了孩子们获
得最希望得到的东西后心满意足的幸福心情,展现了孩子们单纯率真的心
灵。
第六曲《重大事件》,以单纯而夸张的顿音,生动形象地表现孩子们紧
张而又大惊小怪的神情。
第七曲《梦幻曲》,乐曲美妙如歌,细腻动人,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
憬。它那如梦境般的诗情,使人联想起幸福生活的种种情景。这是舒曼所有
乐曲中最著名的作品,最为人们所喜爱,常被改编为小提琴、大提琴、长笛
等独奏曲演奏,广为流传。
第八曲《在壁炉旁》,主题舒展柔和,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温馨的图画:
在冬日的壁炉旁,孩子依偎着慈爱的妈妈,倾听她悄声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