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予表扬,全部接受并实行她的建议。
'13'是岁,有刘晓者,上疏论选,以为:“今选曹以检勘为公道,书判为得人,殊不知考其德行才能。况书判借人者众矣。又,礼部取士,专用文章为甲乙,故天下之士,皆舍德行而趋文艺,有朝登甲科而夕陷刑辟者,虽日诵万言,何关理体!文成七步,未足化人。况尽心卉木之间,极笔烟霞之际,以斯成俗,岂非大谬!夫人之慕名,如水趋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陛下若取士以德行为先,文艺为末,则多士雷奔,四方风动矣!”
'13'本年,有个叫刘晓的人,给唐高宗上书论选拔人才。他以为:“现今吏部以考查功过为公平,以书法和判文作为获取人才的手段,而不知道考察人的道德品行和才能。何况假借别人的书法和判文的人多着呢!还有,礼部取士,专以文章定等次,因此天下的士人都舍弃道德品行而追求写作技巧,结果出现了早上考取甲等进士,晚上即因犯法而被治罪的人。这样的人,即使每日能诵读上万言,与治道又有什么关系!能在行走七步的时间内写成文章,不足以教化百姓。况且把心思全贯注在花草树木之间,将笔墨全耗费在云霞之际,这种情况竟成为风气,岂不是太荒谬了!人们羡慕声名的本性,就像水必然向下流一样,在上位的人喜欢什么,在下位的人喜欢的程度就一定会超过他们。陛下如果选拔人才,首先考虑道德品行,写作技巧只放在末位,则众多的士人就会雷厉风行地修养德行,四方就会闻风响应。”
二年(乙亥、675)
二年(乙亥,公元675年)
'1'春,正月,丙寅,以于阗国为毗沙都督府,分其境内为十州,以于阗王尉迟伏雄为毗沙都督。
'1'春季,正月,丙寅(二十一日),唐朝在于阗国设立毗沙都督府,将于阗国分为十州,任命于阗王尉迟伏雄为毗沙都督。
'2'辛未,吐蕃遣其大臣论吐浑弥来请和,且请与吐谷浑复修邻好;上不许。
'2'辛未(二十六日),吐蕃派遣大臣论吐浑弥到唐朝求和,而且请求与吐谷浑恢复睦邻关系;唐高宗不允许。
'3'二月,刘仁轨大破新罗之众于七重城;又使浮海,略新罗之南境,斩获甚众。仁轨引兵还。诏以李谨行为安东镇抚大使,屯新罗之买肖城以经略之,三战皆捷,新罗乃遣使入贡,且谢罪;上赦之,复新罗王法敏官爵。金仁问中道而还,改封临海郡公。
'3'二月,刘仁轨在七重城大败新罗的部队;又让从海路夺取新罗南部地区,杀死和俘虏很多人。刘仁轨率兵返回。唐高宗下诏任命李谨行为安东镇抚大使,屯兵新罗的买肖城,以经营该地区,李谨行打了三仗都取得胜利,新罗于是派遣使者到唐朝进贡,并且请罪;唐高宗赦免了他们,并恢复新罗王金法敏的官职和爵位。金法敏的弟弟金仁问中途返回唐朝,改封为临海郡公。
'4'三月,丁巳,天后祀先蚕于邙山之阳;百官及朝集使皆陪位。
'4'三月,丁巳(十三日),天后武则天在邙山之南祭蚕神,朝廷官员及各州的朝集使,都出席陪祭。
'5'上苦风眩甚,议使天后摄知国政。中书侍郎同三品郝处俊曰:“天子理外,后理内,天之道也。昔魏文著令,虽有幼主,不许皇后临朝,所以杜祸乱之萌也。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中书侍郎昌乐李义琰曰:“处俊之言至忠,陛下宜听之!”上乃止。
'5'唐高宗受严重风眩病的困扰,商议由天后武则天代理国家政事,中书侍郎、同三品郝处俊说:“皇帝治理外朝,皇后治理后宫,是天经地义的。从前魏文帝曹丕曾立下法令,虽然皇帝幼小,也不许太后临朝听政,为的是防止祸乱发生。陛下为何不将高祖、太宗的天下传给子孙,而托付给天后呢!”中书侍郎昌乐人李义琰说:“郝处俊的话是最忠诚的,陛下应当听取!”唐高宗于是放弃原来的打算。
'6'天后多引文学之士著作郎元万顷、左史刘之等,使之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凡千余卷。朝廷奏议及百司表疏,时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之,子翼之子也。
'6'天后武则天广泛招揽文人学士,如著作郎元万顷、左史刘之等,要他们撰写《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共一千多卷。朝廷的奏议及各部门的表疏,时常秘密地让他们参与裁决,以此来削减宰相的权力,当时的人称这批人为北门学士。刘之就是刘子翼的儿子。
'7'夏,四月,庚辰,以司农少卿韦弘机为司农卿。弘机兼知东都营田,受诏完葺宫苑。有宦者于苑中犯法,弘机杖之,然后奏闻。上以为能,赐绢数十匹,曰:“更有犯者,卿即杖之,不必奏也。”
'7'夏季,四月,庚辰(初六),唐朝任命司农少卿韦弘机为司农卿。韦弘机兼管东都洛阳屯田事务,奉命维修东都的宫殿园林。有宦官在皇帝园林里犯法,韦弘机先行杖打,然后再向唐高宗报告。唐高宗认为他办事能干,赏赐他数十匹绢,说:“再有类似的犯法者,你就拷打,不必报告。”
'8'初,左千牛将军长安赵尚高祖女常乐公主,生女为周王显妃。公主颇为上所厚,天后恶之。辛巳,妃坐废,幽闭于内侍省,食料给生者,防人候其突烟,已而数日烟不出,开视,死腐矣。自定州刺史贬栝州刺史,令公主随之官,仍绝其朝谒。
'8'当初,左千牛将军长安人赵娶唐高祖的女儿常乐公主,所生女儿即周王李显的妃。常乐公主得到唐高宗的厚待,天后武则天因此憎恨她。辛巳(初七),周王的妃因犯罪被废黜,禁闭在内侍省,送给的食物都是生的,看守观察她的烟囱是否冒烟,后来发现有几天不冒烟,打开门一看,人已死去并腐烂了。赵也由定州刺史贬为栝州刺史,同时命令常乐公主随他赴任,不许他们回京师长安朝见唐高宗。
'9'太子弘仁孝谦谨,上甚爱之;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天后方逞其志,太子奏请,数迕旨,由是失爱于天后。义阳、宣城二公主,萧淑妃之女也,坐母得罪,幽于掖庭,年逾三十不嫁。太子见之惊恻,遽奏请出降,上许之。天后怒,即日以公主配当上翊卫权毅、王遂古。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
'9'太子李弘仁爱孝顺、谦虚谨慎,唐高宗很喜欢他。他对士大夫能以礼相待,得到了朝廷内外的爱戴。天后武则天正要施展个人抱负,太子李弘奏事多次违反她的旨意,因此武则天对他不喜欢。义阳、宣城二位公主,是萧淑妃的女儿,因受母亲牵连而获罪,被囚禁在后宫中,年过三十不能结婚。太子李弘见到这种情况,既吃惊又同情,便立即上奏请求准许她们出嫁,得到唐高宗的批准。武则天很恼火,当天便把她们分别嫁给正在值班的翊卫权毅、王遂古。己亥(二十五日),太子李弘死于合璧宫,当时人以为是被天后武则天用鸩酒毒死的。
壬寅,车驾还洛阳宫。五月,戊申,下诏:“朕方欲禅位皇太子,而疾遽不起,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可谥为孝敬皇帝。
壬寅(二十八日),唐高宗回到洛阳宫。五月,戊申(初五),唐高宗下诏说:“朕正准备把帝位禅让给太子,而他忽然一病不起。应当重申以前的旨意,给予尊贵的名号,可定谥号为孝敬皇帝。”
六月,戊寅,立雍王贤为皇太子,赦天下。
六月,戊寅(初五),唐朝立雍王李贤为皇太子,赦免天下罪人。
'10'天后恶慈州刺史杞王上金,有司希旨奏其罪;秋,七月,上金坐解官,澧州安置。
'10'天后武则天厌恶慈州刺史杞王李上金,有关部门迎合她的旨意奏报他有罪。秋季,七月,李上金因此被解除职务,在澧州安置。
'11'八月,庚寅,葬孝敬皇帝于恭陵。
'11'八月,庚寅(十九日),唐朝葬孝敬皇帝李弘于恭陵。
'12'戊戌,以戴至德为右仆射,庚子,以刘仁轨为左仆射,并同中书门下三品如故。张文为侍中,郝处俊为中书令;李敬玄为吏部尚书兼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中如故。
'12'戊戌(二十七日),唐朝任命戴至德为右仆射,庚子(二十九日),任命刘仁轨为左仆射,两人都仍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任命张文为侍中,郝处俊为中书令;李敬玄为吏部尚书兼左庶子,仍然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
刘仁轨、戴至德更日受牒诉,仁轨常以美言许之,至德必据理难诘,未尝与夺,实有冤结者,密为奏辩。由是时誉皆归仁轨。或问其故,至德曰:“威福者人主之柄,人臣安得盗取之!”上闻,深重之。有老妪欲诣仁轨陈牒,误诣至德,至德览之未终,妪曰:“本谓是解事仆射,乃不解事仆射邪!归我牒!”至德笑而授之。时人称其长者。文时兼大理卿,囚闻改官,皆恸哭。文性严正,诸司奏议,多所纠驳,上甚委之。
刘仁轨、戴至德按日轮流接受讼辞。刘仁轨常用动听的言词答应递讼辞人的要求,戴至德定要据理责问,未曾轻易答应或否定,确实有冤枉的,才私下上奏皇帝为其申辩。因此,当时美好的声誉都归于刘仁轨。有人问戴至德,这是什么缘故,他说:“刑罚和赏赐都是皇帝的权力,作臣下的怎能盗用呢!”唐高宗听到这话后,很器重他。曾有老妇人要找刘仁轨呈递讼辞,错找了戴至德。戴至德还未完看完讼辞,老妇人发现找错了,说:“原来以为是懂事的仆射,竟是不懂事的仆射!快把讼辞还我!”戴至德笑着把讼辞交还她。当时人称赞他是个恭谨忠厚的人。张文当时兼任大理卿,囚犯们听说他改任侍中,无不痛哭。张文秉性严肃正直,各部门向皇帝陈述问题的上书,他常加以纠正或提出异议,唐高宗很依靠他。
仪凤元年(丙子、676)
仪凤元年(丙子,公元676年)
'1'春,正月,壬戌,徙翼王轮为相王。
'1'春季,正月,壬戌(二十三日),唐朝改封冀王李轮为相王。
'2'纳州獠反,敕黔州都督发兵讨之。
'2'纳州獠人反叛唐朝,唐高宗命令黔州都督发兵讨伐。
'3'二月,甲戌,徙安东都护府于辽东故城;先是有华人任东官者,悉罢之。徙熊津都督府于建安故城;其百济户口先徙于徐、兖等州者,皆置于建安。
'3'二月,甲戌(初六),唐朝将安东都护府迁至辽东故城;这以前有华人在安东任官的,一律免职。又将熊津都督府迁至建安故城;原先已迁至徐、兖等州居住的百济人,都安置在建安。
'4'天后劝上封中岳;癸未,诏以今冬有事于嵩山。
'4'天后武则天劝唐高宗封中岳嵩山;癸未(十五日),唐高宗下诏说,定于今年冬季封嵩山。
'5'丁亥,上幸汝州之温汤。
'5'丁亥(十九日),唐高宗到达汝州温泉。
'6'三月,癸卯,黄门侍郎来恒、中书侍郎薛元超并同中书门下三品。恒,济之兄;元超,收之子也。
'6'三月,癸卯(初五),黄门侍郎来恒、中书侍郎薛元超都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来恒是来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