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对于李宁宇怀着复杂心情的莫里尼,自然和李宁宇开始了深交,这一夜,李宁宇再次将自己的大量采购清单给了莫里尼,而莫里尼也看也不看就爽快的答应下来,随后的几天逗留在德国一个月的李宁宇开始返程。
返程的船只是一艘大型的货轮,这是几艘旧船,李宁宇直接付了高价买下,水手和船长都是德国人,此时船上装满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和枪支弹药,其中山炮就有100门,子弹则是高达20万发,而这也将李宁宇所有的积蓄全部花完。
光绪十年九月十三日,朝鲜京畿道汉城府朝鲜王宫的会客厅里,朝鲜王李斌看着面前约十五来岁穿着ru白色小西服,面色白净的年轻人和他身后站得象标枪的铁兵、张军,心里一阵忐忑,心想这年月这么大的孩子,都开始出来打战了。
可是脸上还是平静的缓缓喝了口茶,朝鲜王李斌才开口问道:“李参领这次你能带兵来我朝鲜,协助防御日本,我们非常是感谢,不知李参领准备怎么协助我们呢?”。
李宁宇也在打量着这位朝鲜第一位称帝的朝鲜王,朝鲜王李斌中等身材,国字脸,双目炯炯有神,望着面前后世被褒贬不一的朝鲜王李斌,李宁宇平息了一下心情道:“朝鲜王,我此次带着六个步兵营和一个骑兵营是打算帮助朝鲜防守,因为日本兵的驻军位置已经离平壤较近,我会西起黄海道、平安道南部以及江原道西部至江原道以东的进行防守,第一:利用原来有的工事降低牺牲进行防守,第二:可以就近的几个府进行招募新军训练。”
“哦!这样的布置很好呀!”朝鲜王李斌点点头,随即眉头一皱道:“不过不知道李参领打算招多少兵卒,这个沦陷区可是太近了,加上土匪横行,数量上不能得到保障啊。”
第三十七章:甲申政变(第一更)
备注:这些天有点忙碌,欠下好多章节,今天统统补上,今天五更!!!
“是啊,所以在下还想请朝鲜王能给多点人手,以便能为地方的治安和百姓的安居乐业保驾护航!”李宁宇赶紧说出了今天最大的来意。
“哦!”一听到这,朝鲜王李斌眼中寒芒一闪,李宁宇只觉得全身上下汗毛都竖了起来,强撑和朝鲜王李斌对视不肯示弱。
朝鲜王李斌沉吟了半响,终于点了点头道:“也罢,既然李参领是在为我朝鲜保家卫国,我李斌又又怎能不支持呢?我就给你朝鲜江原道兵马、水军节制使,至于装备、军费自能靠你自筹了。”
李宁宇心中大喜,因为有了江原道兵马、水军节制使就可以买水面舰艇和从各国购买武器了所以李宁宇赶紧顺着杆子往上爬道:“多谢朝鲜王慷慨,小弟感激不尽,希望可以给到旨意,我好立即购买和调度武器弹药护卫朝鲜。”
“没问题!来人笔墨伺候!”觉得李宁宇的话语中没有什么问题,朝鲜王李斌立即点头答应了下来。
朝鲜王在书写圣旨,一旁的李宁宇却在想,他所处在这乱世当中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别说做生意,就连自己的人身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可是自从有了武装却没有名正言顺的领地也是个头痛的事情,随后在恭亲王的帮助下,高兴的李宁宇带着3000士兵来到了朝鲜。
因为此时朝鲜国内日本从海陆两地偷袭朝鲜军队,加上朝鲜国内东学党内乱已经开始,朝鲜王请求大清出兵帮助他,恭亲王就随水推舟的让李宁宇来朝鲜了,职务不变还是参领,带带领的也是他自己的五营兵出征朝鲜。
大约几分钟之后,朝鲜王李斌就写了了一道旨意,这时李宁宇也向身后的铁兵伸伸手,随后拿出了一个一尺长大木盒笑着说:“这是小弟的一点心意,送给朝鲜王笑纳。”
朝鲜王李斌打开一看,盒子里是一个百年左右的人参,同时还有一张写着万两白银的军备物资清单,拿起清单朝鲜王仔细的看了起来,随后便转头对李宁宇感激的说道:“谢谢李老弟,现在我们朝鲜最缺的就是武器装备,有了这几十箱子弹,几百只枪又可以装备一个营的兵力了,如果南新战役军备物资足够的话,未必会输!唉,可最后还是打输了!”,说道激动处,朝鲜王地双目直直喷出怒火。
“朝王息怒,抗战之败,乃是国力、武器不如人,路人皆知,小弟以为,华夏与日本之间必有一场大战,而这场大战将关系到国家民族之存亡,望大王也及早准备为好!”顺着朝鲜王的话,李宁宇似乎看穿一切的决绝说道。
李宁宇的话先是让朝鲜王李斌一愣,随后立即叹息道:“想不到老弟弱冠之年,竟有如此见识,可叹政客还整日里醉生梦死,自以为能天下太平,可笑之至。”
“朝王请放心,给我六个月时间,我定将日本人赶出朝鲜半岛外!”此时的李宁宇已经站了起来,随后朝鲜王李斌大喜过望道:“哎呀,要真是如此,老弟可是朝鲜的大恩人啊,这下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谢谢你了。”
李宁宇不是不想在给朝鲜王李斌一些军火,可他深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要是再多的话,就会惹人怀疑甚至是窥探了。
站起的李宁宇说道:“同为华夏儿女,保家卫国,何足挂齿!”。
李宁宇想到后世里,带着战友亲自和小鬼子厮杀,最后全部壮烈殉国,眼眶一红,千言万语涌上了喉咙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最后只是行了一个军礼,就上离开了朝鲜王宫返回了马车。
随后的这几天,李宁宇开始了对自己5个步兵营的士兵开始了集体训练,而从3000名士兵中挑选出来的500人,此时正在做特殊的训练,李宁宇对外的说法是,这些人属于骑兵营,可是李宁宇的军队中100匹战马都没有。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李宁宇一直在朝鲜训练新新招募的士兵和500人独立大队,而此时中法之战已经从陆地移到了海上,福建海军在马尾海战中惨遭覆没,同年12月,日本乘机在朝鲜制造了甲申政变。
而李宁宇还在用自己独特的训练方法,对朝鲜的新军和其他的士兵进行训练,此时正在某个训练场内的高台上,李宁宇正在大声的说道:“诸位,如果想成为一名出色优秀的狙击手,除了枪法准,还要有耐力,能人所不能,有时候不知道目标什么时候出现,狙击手可能要埋伏几个小时,甚至可能是几天,所以心理和生理上必须保持最佳状态,一秒钟都不可以松懈!”。
就在半年的紧张备战中,李宁宇一共在朝鲜招募了5000人的新军,同时又从云南招募了3000士兵,此时李宁宇麾下已经有了三个团,一个独立大队。
1884年的12月,日本在朝鲜制造了甲申政变,还是按时发生了,不过一切都在李宁宇的掌握之中,先是和朝鲜王李斌达成了几项秘密协议,随后李宁宇开始出兵剿灭朝鲜本土的日本兵。
此时已经是冬季,朝鲜的三岔口阵地上,此时硝烟弥漫,位处高地的日军机枪不断的在喷射着火蛇,李宁宇的攻击部队在很艰难的前进。
而毕业于日本帝国陆军大学的上村三叶是个出色的战术家,他指挥构筑的野战工事很是别出心裁,三岔口高地顶端是斜角平面台,按常规,守备一方的工事位置,应构筑在山坡平台的棱线部,这样可以对进攻一方的动态一览无余,也便于居高临下发扬火力。
可上村三叶偏偏把环形工事构筑在高地的平面圆台中心位置,攻击部队在坡下看不见守军,直射火力便失去作用,而重机枪之类的高射火力又极不强,攻击部队刚刚冲上陡坡,只要一露头,马上就被日军的狙击手打倒,最先参加攻击的两个主力排都伤亡过半失去攻击能力。
不远处的李宁宇在望远镜里看得清清楚楚,叫来一个刚撤下阵地营长问道:“山坡边缘离那个环形工事有多远?”。
那个挂了彩的营长马上明白,李宁宇问话是什么意思道:“有40多米!”。
第三十八章:战三岔口(第二更)
李宁宇挥了挥手,示意那名营长去包扎伤口,随后他便站在军事地图前,皱着眉头心想道:“硬冲不是办法,三岔口这边的战端一开,整个以三岔为中心的西南战都热闹起来,自己必须在这伙敌人的援兵到达之前,彻底的消灭他们!”。
而此时日军入侵朝鲜参谋长山本十一和日本驻朝鲜派遣军司令官西坂田田都在司令部,注视着军事地图,同时各级作战参谋们在紧张地进行着图上作业,地图上三岔口周围已被不同颜色的巨大箭头所包围,而日军朝鲜南安的第3师团和驻守庆州的第16旅团、汉城的第9旅团,都在日夜兼程向三叉口地区分进合击。
与此同时,整个西南地区的朝鲜军队各部和李宁宇所率领的各部部队也已经和日军增援部队纷纷直接开战,不过李宁宇亲自率领的大队,此时却和三岔口的上村三叶处于战斗的中心点。
接下来李宁宇下达了新的作战命令,命令是坚决的,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阻敌增援,同时自己这边要立即拿下三岔口,因为占领了三岔口,就等于把入侵朝鲜的日军部队一分为二,同时还有日军用来运兵的通道,一个优良的深水港也将属于自己,这一仗必须胜利,无可置疑。
于是,围绕着三岔口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包,整个朝鲜西南地区的部队和入侵朝鲜的日军各部已摆出决战的架势,而交战双方的最高指挥官的目光还是都注视着青山道境内的这个往日默默无闻的小山包,三岔口之战注定要载入朝鲜史册了。
十分钟过后,随着叭的一声!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上村三叶明白,自己面对的大清驻朝鲜军队开始了最后的攻击,山坡上的日军士兵们各种武器的准星都无声地对准前方。
五分钟之后,没有人出来,等等,还是没有一个露头士兵,上村三叶心里正在狐疑,突然间,30米外的堑壕里,密密麻麻半尺长的棍子呼啸飞来,天空像飞过一群麻雀。
这就是手榴弹,这个李宁宇来到这个世界第一个发明,最简单最有战斗力的武器,此时有的在日军工事上面凌空爆炸,有的进入工事内掀起一层层土lang,短促连续的爆炸声震耳欲聋,横飞的钢弹片钢珠带着死亡的气息呼啸而至,惊慌失措的日军士兵永远也无法找到安全角落,更多士兵几乎同时被几颗手榴弹直接命中,被炸得身首异处。
1000多颗手榴弹可能在一场战斗中也许算不了什么,在如此狭小的面积上,1000多颗手榴弹所产生的杀伤力,无疑是可怕的,上村三叶这位帝国军校的才子,可能到死也没有明白是什么东西送他去见天皇的,而着一千颗手榴弹却是李宁宇半年生产的全部存货。
在所有的手榴弹爆炸之后,率领冲锋队的李西华,握紧手里的手枪,目睹着独特的实施火力打击的战术,心中不由被这场伟大战争所创造的伟大破坏力所震撼,他想起在自己在德国军校学习的关于战争的一句经典之言:“进行战争的原则也和实施围攻的原则一样,火力必须集中在一个点上,而且必须打开一个缺口,一旦敌人的稳定性被破坏,尔后的任务就是把它彻底击溃”。
李西华心想,少爷真的是天生的战术家,看来在战争领域内,理论加上丰富的战争实践才是重要的,此时,冲锋号声已经响起,在冲锋的呐喊声,随着最后一批手榴弹的脱手,伏在坡下的突击队一跃而起,5人1挺机枪被运上了预先设定的战略区域,20挺机枪组成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