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监笑着告辞。
不到一个时辰,景监却又来求见。
“有急事?”嬴渠梁还在书房,见了景监笑道。
景监颇有为难的呈上一个木盒,木盒上写着:唯秦公开启。
“何物?”嬴渠梁奇了。
景监道:“卫鞅,卫先生的陈策,央我呈与君上。”
嬴渠梁喜道:“他回来了?”
景监点头,道:“回来好几天了,忙着编写陈策,没回招贤馆。又黑又瘦,跑遍了秦国大部分山野村落,世族封地,还有关中大营、武关、函谷关。除了陈仓那次,不入县府,是以个各县都没有禀报他的行踪。”
嬴渠梁震动,道:“当真如此?”
“待见了他,便知道了。”景监忐忑的递交木盒,为难的说道:“君上,三月之期还有两天,他却提前呈交。我与他说,这于理不合。他却言道,等那一百多篇陈策看完,再看他的,岂非浪费了许多时候,秦国等不起啊。”
嬴渠梁接过木盒,闻言一怔,继而哈哈大笑,道:“狂妄,真正有才之人,才有这等狂妄的底气,好,我便先看卫先生的陈策。”
景监指指木盒上面“唯秦公开启”五个字,道:“臣告退。”
嬴渠梁笑道:“无妨,一同来看。”
景监那里敢违背卫鞅的意思,寻了个借口落荒而逃,心里却极为的期盼。在宫门口等了两个时辰,直到天黑,这才无奈离开,想要去找卫鞅问个讯,却又想起那五个字,只好强忍着好奇。
嬴渠梁打开木盒,里边装着四本装订好的手抄本。
第一本封面写着《历史大潮论》,旁边写着两列小字,阅后即毁,万不可泄露,百年先机,他人一目即窃之,切切。
后面三本为《变法亡国志史》,《齐魏楚三国变法论》,《强秦十二策》。
前面三本署名卫鞅,唯独最后一本,署名两个人,卫鞅和管乙。
嬴渠梁无心感叹一个士子居然用纸张编写成书本,秦国的国君用不起纸张,只能用竹简。先翻开第一本,开篇便是历史大潮由生产力推动,生产力三要素是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看完第一句,嬴渠梁脑袋轰的一声响,原来历史进步的根源,强国的思路,竟然用一句话,便能如此清晰的表达。
当日,在政事堂上,卫鞅只是论述劳动工具这一项,是以听得云里雾里,似乎又抓住了点头绪却理不清,只觉论点标新立异,又似乎有那么点道理。如今见到完整的描述,顿时豁然开朗。
“车英。”
卫尉车英马上出现。
“守住门口,任何人不得进来,违令者,立斩无赦。”
“得令。”车英虽然一笑,却一丝不苟的执行国君的命令。
再往下看,写着生产关系的概念,包含的内容,以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
嬴渠梁已经说不清楚心中的滋味,震撼的满身鸡皮疙瘩,振奋的所有的毛孔同时打开,与之相伴的是无比的沉重,比强国无计,彷徨辗转反侧时候还要沉重。
薄薄的几页纸,两三百字,嬴渠梁看了十多遍,倒背如流。
整个人却陷入无边的思索之中,不知道过了多久,整个人又陷入黑暗之中。
嬴渠梁忽的清醒,叫道:“车英,点灯。”
车英绝不会好奇君上往袖子里藏了什么,一丝不苟的点着油灯,并且送来饭菜。
嬴渠梁三两下扒了一大碗饭,喝了半碗羊骨头汤,挥手令车英退下。
“君上,多吃些。”车英道。
嬴渠梁冷冷的瞥了车英一眼,脑子还绕在那两三百字里边,表情僵硬的说道:“不必了。”
车英知道君上是在深深的思索,不敢打搅,收拾好饭菜,轻手轻脚的退出门口外。
嬴渠梁最后一次仅仅握住《历史大潮论》,听从卫鞅的建言,阅后即毁。
《变法亡国志史》让他大汗淋漓,书上记载了三百年来郑国、齐国、晋国、越国新政、变法失败,导致灭国的历程。最后结论为,变法肤浅,片面性,终被变法引发的反击浪潮覆灭,随之灭国。
《齐魏楚三国变法论》,嬴渠梁本该心旷神怡,可卫鞅论述三国变法时的语气,甚是不以为然,并且严正的指出,三国变法,缺乏连续性,只强一世,不强永久。唯有深入民间的变法,才能永续。
《强秦十二策》,卫鞅在历史上卫鞅变法的基础上,做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和修缮。包含了《新田论》,开阡陌,废井田,聚居村落,铁器牛耕,田地施肥。《税制论》,取消以物纳税的旧制,农民按照田地的亩数,商贾按照营业额,官吏和匠人按照个人收入,一律以货币纳税。《农爵论》,比历史上多了女子亦可授爵。《军功论》,按杀敌数量进行金钱、免徭役、授予爵位等方式的奖励,战场立功,战役立功,战略立功相结合。《弱民论》,亦即是治安管理条例和刑法的结合体,加上适合时代需要的连坐,着重强调严禁私斗。《度量论》,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郡县论》,加强中央集权。《齐俗论》,扫除落后的习俗,比如一大家子男男女女共住一屋,共睡一炕等等。《官制》,明确官员的权力和义务,培养职业官员,做到依法行政,避免乱七八糟的学派推行他们的政治方针。《军制》,包括军队结构和制度改革,由野战部队常驻部队组成国家主要军事力量,不废除全民皆兵制度。《人才论》,国府办学校,培养行政人才,军事人才,建立民间教育投入制度,全线提高国民的知识水平。《秦国四战论》,西击戎狄、南下巴蜀、灭周、掠韩四轮大战的方针,奠定大出天下的基础。
第一百一十八章 章锤子
韩国新郑的常氏兵铺来了一个人,自称常氏商社新郑兵器工坊、常氏兵铺、马山矿场、雁山矿场总事,简单的说,接替秋实小姐的位置,这一切老子一个人说了算。
补充一句,老子叫章锤子。
章锤子来到新郑,在常氏兵铺的洽谈室召集了所有的管事,兵器铺的三位,矿场四位,兵器工坊四位,还包括常氏商社新郑分社两位。
“十三位管事,自今年算去,每人每年酬劳,一百金,做得好有加,做不好减半。”章锤子大咧咧跪坐主位上,气势凛然,霸气十足,十三位管事整整齐齐的排在对面。
洽谈室内,顿时轰动起来,大手笔,绝对的大手笔。管事们最后的一点担心烟消云散,这的确是常氏商社的风格,匪夷所思的厚待,来人不假。只是没有人发现,章锤子脸上的肉狠狠的抽搐了一下,他的心像是刀割一样,王八蛋,一千三百金一年,十年一万三千金啊,。无名军中,很多人都随口而出这句管乙最爱的口头禅,章锤子久居老营,免不了俗。
“常氏商社两位管事,人归我管,账目不归我管,有事找我,没事别找我,我的意思,两位明白?”章锤子道。
常氏商社的两位管事,连忙点头。他们是经商的,别的十一为是管理的,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权,可是行为上受章锤子监督,账目上他们没有信心能瞒得过主家的火眼金睛。最好的做法是,努力经营,不动歪心思,常氏商社不会亏待他们。
“那个谁——”章锤子指着一个管事,叫不出名字。
那位管事满头黑线,道:“周到。”
章锤子笑道:“哦,对,周管事,前面我们清点库房,还有多少钱财来着?”
周到再次满头黑线,跑过来在他耳边轻声说道:“八十六万五千三百二十二金。”这个数字他已经给章总事报了不下于二十次,这位总事根本记不住。
章锤子笑盈盈的说道:“够了够了,这阵子,大家都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实际情况是,部分人辛苦,部分人闲的蛋疼,闲的蛋疼的部分当然主动的声音小一点。
章锤子一瞪眼,道:“我说的是别人,矿场的、工坊的。你们几个辛苦一趟,矿场、工坊的大匠奖赏每人十金,小匠五金,杂务三金。周管事,你算一算,总共要送出去多少?”
周管事算了片刻,道:“一千一百金余。”
章锤子笑道:“不多,不多,按此发放。周管事,日后还是你来管账目,如何?”
周管事正容道:“诺。”
章锤子道:“最后一句话,常氏商社的那个谁,王八蛋,忘了名字,那个——”
天知道他说的是哪个谁。
“秋实总事?”周管事想想,能在前面冠以常氏商社名号的人不多。
章锤子摇头,道:“不是那个小姑娘。”
“细雨小姐。”另外一名常氏兵铺的管事看章锤子急得不成样子,连忙报出唯一正确答案,终于吐了一口气。
章锤子还是急的直摇头,道:“叫做常什么鬼来的。”
十三个头,同时冒冷汗。
终于,章锤子大笑,叫道:“常乐。”
十三位管事有一种将他扔出门外的冲动,如果不是看在年薪百金的份上,冲动已经变成行动。
“对,就是常乐,那王八——咳咳,常乐常公子送给我兵器生意一成份额,所以,往后矿场、兵器工坊、兵器铺,开工与否,铁剑价格多少,全由我说了算。就这句话,各自忙去吧。”章锤子挥着袖子赶人。
没有人动人,章锤子奇了,道:“你们找周管事拿钱去啊,还呆在这里作甚?”
一名兵器工坊的管事,提示道:“章总事,铁剑,能不能——”他们一致认定,章总事忘了最关键的一件事情。
章锤子皱起眉头,莫名其妙。
另外一名工坊的管事豁然站起来,章锤子一瞪眼,他只好气势马上弱了三分,委婉的说道:“章总事,我们的意思是,秋实总事不在,我们兵器工坊,是否还能够打出铁剑来。”
章锤子一怔,旋即哈哈大笑,道:“不就是几柄破剑嘛,你们是怕老子打不出来,嘿嘿,更——咳咳——”
各国趋之若慕的常氏铁剑,在他口中竟然变成了破剑。
章锤子大袖一挥,道:“走,带我去工坊,老子打出来给你们看看。”
众人精神大震,即刻动身,犹如要去岳父家接新娘子似的。周管事叫道:“李管事,三等铁剑各拿几柄去,比照比照。”
章锤子大叫一声:“等等。”
众皆骇然。
章锤子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众人的心底一寒,似乎有一种不妙的感觉。
章锤子笑道:“险些忘了一件事,矿场的四位留下,有几句话要说。你们先去把炉火升起来,我们稍后便道。”
一名管事怒道:“人吓人,吓死人。”继续鸟作兽散。
“过来,过来。”章锤子和蔼可亲的招呼。
四位矿场的管事若有明悟,围了过来,和章锤子一起,把他面前的那条案子围得严严实实。
章锤子低声说道:“你们最近辛苦了,每人两斤。”从怀里掏出四个不大的灰色布包,掷案有声。
“才两金?”四个人的脸同时塌了下来。
章锤子奇了,道:“不想要,给我。两斤黄金都不放在眼里,你们还真富有。”
“两斤黄金?”案子上四个灰色布包瞬间凭空消失。
话说九位管事,有人抱剑,有人空手,快速的往城北兵器工坊奔去。兵器工坊的四位在最前面,常氏商社新郑分社的两位拉在最后,很快这两位窜到最前去了,好像比赛跑似的。
“哎,我说两位老兄,你们为啥跑那么快。”以为管事气喘吁吁,很是不服气。
两位新郑分社的同仁相视一眼,不做解释。
兵器工坊是否开工,本和他们没啥关系。可他们忽然想到,兵器工坊复工了,常氏商社在新郑乃至韩国的地位重新稳固,他们商社的声音便可以正常运转。其他人不过是事务管理者而已,他们兄弟二人却是负责经商的。商社正常运转,赚了大钱,常氏商社给他们的奖赏,远非一百金年薪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