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沃卮螅⌒∧昙途徒剐睦退迹3J摺M保蛭偈焙何慕逃蛔悖渍螅诖矸泵Φ恼裰啵つ昙岢挚喽粒林撂焐⒚鳎罩峦卵!
少年时的失眠后来演变成神经衰弱,他曾对木陈忞禅师(顺治信佛教)说:“朕再与人同睡不得,凡临睡时,一切诸人俱命他出去,方睡得着,若闻有一些气息,则通夕为之不寐矣”,症状已经相当严重
此外,他爱好打猎,尤其是刚亲政时年纪还小,不知道适可而止,加之曾经一度私生活比较没有节制。两位皇后都不是自己喜欢的女人,为此和自己的老妈孝庄闹了好几年,精神压力也很大。总之,他本身的健康状态也不是太好。
董鄂妃生了三年病,顺治眼看爱妻缠绵病榻,自己也备受煎熬,日渐憔悴,最后自己也到了骨瘦如柴的地步。董鄂妃死了之后,顺治更是不顾自己的身体主持各种丧事活动,弄得疲惫不堪,用现在的话就是免疫力极其低下,免疫力低下就容易感染病毒,很不幸,董鄂妃死之后半年,他就感染了在当时堪称不治之症的“天花”病毒。这样的身体状态自然是抵抗不了天花的袭击,染病后短短五天就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1661年正月初七,顺治驾崩。享年24岁。
顺治6岁登基,13岁亲政,他聪明好学,志向高远,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刚毅果断,敢作敢为。就政绩而言,他在财政极其困难、又要保证统一战争需要的情况下,能注意尽量减轻一点百姓的负担。
但是同时,作为满洲利益的代表,虽然他相对其他满洲贵族来说,对汉人表现出了信任,但是说到底,这只是为了维护他的统治。他始终也未改变清朝“首崇满洲”的既定国策,一到关键问题上他又总是保护满人。他对维护满洲贵族利益的五项政令,不仅从来不予触动,反而一再重申要坚持满洲的衣冠服饰,不许放宽逃人之令。为了捕获所谓“逃人”,他批准设立了专门的抓捕逃人的机构。
顺治是个聪明的人,也是个矛盾的人,他既想享受了皇帝的特权,又厌恶皇帝受到的拘束。他是个真性情的人,也是个自私的人。他既坚定,也很脆弱。总之,很难评价。但是顺治,无疑是个十分幸运的人,前几年有他雄心勃勃的父皇摄政王多尔衮摄政,后十年有他的母亲孝庄在关键问题上帮着他决断,尽管有史料证据表明他与母亲关系不太好,但孝庄的确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兼政治家(相比两百多年后的慈禧,顺治应该非常庆幸)。后人更是把自己18年下来好的政绩划归自己所有,而几乎所有的恶政都推给了多尔衮。
这是个幸运的人,总的来说,是个合格的皇帝。###第73章 尾声
顺治走了,作为一个王朝,下面自然需要介绍他的继承人,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把一直和顺治作对的勇士们的结局先介绍一下,这样也算给顺治朝画一个句号。
首先是郑成功,由于郑成功死的比较突然,也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一般出现这种情况,集团内部都会有一番内斗。
郑氏集团也不例外,按照正常的世袭罔替,本来应该是郑成功的大儿子郑经。郑成功死的时候,郑经在厦门负责防御工作。这个人虽然叫做郑经(正经),实际上相当地不正经。
要说郑成功的死,很大一部分就是被这个郑经给气死的。郑成功生了病之后,这个郑经干了一件很荒唐的事情,据说郑经和他的大老婆关系不太好,所以这哥们就经常寻花问柳,问题是,在外面寻花问柳也就罢了,这哥们兔子专吃窝边草,竟然和自己家的人私通——而且对象是自己弟弟的奶妈昭娘。关键是他们竟然还生了一个小孩,自古以来乱伦的事情还是挺多的,但是乱伦之后还敢很嚣张的留下证据的,是比较少见的。郑经也算是一朵奇葩了。搞出这种事情,想瞒也瞒不住。
要知道,三父六母,乳母亦居其一,这种事情,放在现在也算是丢人的事情,在封建时代,用奇耻大辱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简直就是家门不幸。
郑成功听说了这种羞耻的事情,一气之下,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竟然很快就死了。
郑经搞出了这么件轰动的事情,气死了郑成功,人又在厦门,就给了台湾的投机分子一个很好的机会。台湾的一些投机分子以郑经“乱伦”为理由,坚决反对郑经,拥护在台湾的郑成功的弟弟郑袭继承郑成功的爵位。
虽然郑经这个人比较荒唐,但他毕竟是嫡长子,而且这种私生活的事情,再怎么,毕竟也只是个小节。因为这点错误就像让郑经滚蛋?想的太多了吧。
郑经的拥护人还是很多的,留守厦门的,那都是郑经的嫡系,其中包括因为金庸小说而大大有名的陈永华(即鹿鼎记里面的陈近南)。这个陈永华平时不善言谈,但是一旦谈到计谋政治等问题,就像打了鸡血,郑成功和他聊天之后,非常高兴,发出了“当世诸葛亮”的评价。当年郑成功北伐,这个事情虽然失败了,但是必须承认的是,战略上的决策并没有问题。当年所有的人都反对,只有陈永华力排众议。这个陈永华在军国大事方面,确实是比较有才能的。
陈永华的另一个身份,他是郑成功给郑经指定的老师。所以郑经对陈永华那是相当倚重,陈永华对郑经也是死心塌地。
在陈永华等人的拥护之下,郑经率领部队攻入台湾,成功干掉了反对派,事后把郑袭软禁在厦门,结束了这场内斗。从此开启了台湾的“郑经时代”。
他最大的贡献,是在陈永华的辅助之下,进行了台湾大开发。
台湾那个地方,虽然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但是在古代那个航海技术极其不发达的时候,是不太受到待见的。虽然孙权曾经派兵过去,其实也就是宣誓了一下主权,要说对它的系统管理,基本上是没有的。
到了郑芝龙那个年代,因为要搞国际贸易,台湾是通往日本的一个非常不错的中转站,地位开始有所上升,郑芝龙曾经组织过两次有一定规模的移民。但是毕竟远离大陆,海上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愿意移民过去的人还是很少的。台湾的本土土著——高山族,人数也不多,要不然荷兰人也不能这么容易就在台湾搞了两个城堡了。
最后郑成功实在没办法,在大陆已经没了立足之地,才找到台湾这么个地方。除了荷兰人开发的两座城,其他地区大部分都很原始。因此,开发台湾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时期可没有像蒋介石逃到台湾之后有国外的投资,这个时期的开发工作完全靠自力更生。
要开发一个地方,最主要的工作主要是发展生产(绝对不仅仅是建设房地产)。陈永华还是深得治理之道的,在这一点上干得非常好,他不仅十分关注农业问题,也很关注关系民生的轻工业建设。他鼓励大家开垦荒地,颁布屯田制度,一年种三季农作物,他还以身作则,率领部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举解决了粮食问题,建立了粮食战略储备。为了提升民生,他传授了当地人煮糖晒盐的技术。当然,陈永华对于台湾的房地产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自古以来,房地产都是中华民族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永华把烧制砖头的技术传授给当地居民,显著提升了当地人民的居住条件。
陈永华对于商业贸易的认识远超前代。中国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当然这个文明是有他的必要条件的:物产丰富,无所不有。而台湾这个地方,物产很不丰富,什么都缺。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话一点都不错。
在这种什么都缺的忧患意识之下,陈永华和郑经在台湾开始和日本、暹罗、安南各地通商;开通闽、浙、粤等地的通商渠道,极大地促进了台湾的贸易事业。
除此之外,可以说陈永华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台湾的教育方面,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也最深远。在陈永华来之前,台湾这个地方,是谈不上有什么教育的。不但地方小,而且人烟稀少。陈永华第一次提出在台湾推行大陆教育制度,创建一套自上而下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全台设立“国子监”,为最高学府,各府、州、县设立“府学”、“州学”、“县学”。还要求高山族同胞居住区的各社设立“小学”,方便高山族子弟入学受教育。
陈永华第一次在台湾实行了科举制度,为台湾文教事业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可以说正是陈永华,在大陆的传统文明才第一次在台湾地区传播。在今天台湾和大陆共同认可的文化基础的问题上,陈永华立了第一功。###第74章 尾声2
交代了郑氏集团开发台湾的情况,该把目光投向那个名义上的老大——朱由榔了。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不论在当年孙可望的手下都多么委屈,相比现在流浪在缅甸的情况,那真都不是个事。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但是孙可望等人好歹会给口饭吃,而且面子上早请示晚汇报,朱由榔好歹还有个老大的样子。
到了缅甸的地盘,那叫一个难受。缅甸国王叫做莽达喇,这个人的心大大的黑。
要呆在地盘上,可以!首先必须要精兵简政,我缅甸国小民弱的,你带了一千多个人过来,那还得了,万一哪天你一不高兴,搞个什么政变,那还不把我给剁了。
为了防止意外,跟着朱由榔逃到缅甸一千多人,被简成了几百人。怎么简的?很悲剧的告诉你,可不是遣送回国,而是被剁了。
其次,盖了十几间房子——在郊外,供朱由榔居住,好歹当年孙可望还给朱由榔盖了小别墅,而这位缅甸国王就小气多了,茅草屋,爱住不住。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毕竟别人的地盘,人家肯收留你就烧高香了,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亚非拉的兄弟一说。缅甸国王的白眼,这还不是朱由榔遇到的最大问题,他的最大问题是——吃饭问题。
你刚跑过来,也算是客人,因为面子问题,请你吃个饭,那也是正常的。可是问题是,你长期赖着不走,几百号人,伙食开支实在是不小啊。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所以渐渐的,缅甸国王也就不给朱由榔送吃的了。这下子这帮吃白食的官员们抓瞎了,总不能饿死吧?
人有人道,商有商道,生有生之道,凡是皆有道,有规矩,有方圆,有法则,有规程。
这帮人在危机之下,果然成长的很快,他们也很快摇身一变,变成了“商人”,拿着自己的家当,和当地老百姓做起了生意。好不容易撑了一段时间,总算等到了秋收,缅甸国王家又有余粮了,送了点吃的过来,才算解决了吃饭问题。
朱由榔在缅甸安顿下来之后,倒也没有忘记给李定国送信,送信的人找了几个月,好不容易找到了李定国。
李定国一听老大跑到了国外,火冒三丈。——你说一国主,不在国内领导革命战争,你跑国外去干吗?
所以他一合计,决定派人把朱由榔接回来,领导云南的游击战。
李定国派白文选率领部队开到缅甸边境,准备把朱由榔弄回来。问题是双方语言也不是太通,那个地方的人本来也很野蛮,不太讲道理,结果一来二去,双方就打了起来。南明的部队作战经验丰富,缅甸这帮民兵自然不是对手,缅甸边防军被狂扁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