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上海-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想知道上海滩自1937年抗日战争至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7年70年间的历史风云变幻吗?

现在,80高龄的顾福兴先生用五年时间所创作的宏篇巨著,70多万字的白话体,白描手法,语言通俗、简洁、朴实,言情类,长篇历史小说《梦上海》(七十年风云),肯定会给您满意的答案!

——小说艺术形象、生动地描绘、叙说,当今中国、上海70年,社会从黑暗,病弱到解放,崛起的史实。

——小说向您形象地再显旧上海“十里洋场”及其风土人情;揭示缘何申城市民期盼、欢庆上海解放、新中国成立;为啥朝鲜战争中国的驴马军队能把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兵打得歇手、签字停战;将大跃进、特殊时期等概括地历史再现;重点述说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唯一的康庄大道,并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所在。

——小说的主要故事,是主人公儿时生活在“梦幻岁月”里,解放后“春梦惊醒”,可是曲折不断,改革开放,才“美梦成真”,成为一批成功的民营企业家;

——作品盛赞祖国伟大复兴,主题积极,内容丰富,故事生动,情节精彩,话史说人,描景绘情,人文与情爱,现实与浪漫巧妙结合;

最近,闸北区文化局、闸北区文化配送中心、闸北区宝山路街道,举行“市民文学创作与社区文化特色建设研讨会”。

研讨会上,请来了上海顶尖的文学和历史学方面的专家:

原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吴祖德,

上海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薛理勇,

上海《新民晚报》专栏作家李大伟,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蔡丰明,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郑祖安,

上海《上海滩》杂志编辑部主任葛昆元,

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副研究馆员赵景国。

上述专家们对历史小说《梦上海》(七十年风云)进行认真的专题研讨评析。

在研讨、评析中专家们对此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充分的肯定:

这是一部继承发扬我国传统古典文学创作方法的成功新作;

这是一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精品力作;

这是一部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故事和社会重大历史事件相融和的瑰丽佳作。

这是一部当今少见的、了不起的、人文、历史宏篇巨著!

小说有一定的艺术性、趣味性、典型性、哲理性、现实性、可读性。

《梦上海》(十年风云)人们确实值得一读。

中老年翻阅,可以共忆难忘历史,同品美好人生,温故而知新!

年轻人阅后进一步感悟,今天胜利果实来之不易,从而倍加珍惜,更能激发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豪迈热情!

现正式出版,先后在《闸北报》、《青年报》、《新闻晚报》、《东方城乡报》、《老年报》上刊登过这部小说的写作、出版的新闻。上海记实频道播放过DV365顾福兴《笔耕春秋》短片。百度网已经收录上网。“中文起点网”已经全部登陆上网。盼爱好文学、喜欢研究历史的您,青睐、钟爱,点击、阅读,并下载珍藏之!

希 望 进 行 曲 顾福兴词

希望在人间,人间有希望。

满怀胜利希望的人们,不管征程有多曲折、坎坷,前进的道路上,历尽困惑、磨难和艰辛,始终勇往直前,勇往直前。

一代又一代新人,无怨无悔,义无反顾,踏着前辈坚定的步伐,充满胜利的信心,共同携手迈向希望的明天。

明天更美好!明天更灿烂!

2004年春天

第 一 回 上海大都市十里洋场

这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太平洋西侧最大的城市是上海,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上,就有这么一个将为读者带来很多期待的孩子,他就叫李家兴。

话说这李家兴从小就爱想象,往往是幻想联翩,可以说是个小梦想家。这李家兴小的时侯只有个小名叫小兴,他妈妈认为孩子长大后应该有个大名。可到底叫什么呢?想来想去还是叫家兴为好。既可以解释孩子长大后为国家兴旺,也可以期望将来能使家庭兴旺。听了好多人的意见,最后就定下叫家兴。当小家兴知道了母亲的这番用意后,他的梦想丰富了,有了目标而且更加坚定了。

家兴不但想象力非常丰富,而且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对什么事情总要打穿沙锅问到底。他听人说上海滩有个什么“十里洋场”,人家都说这地方非常热闹,但它到底在哪里?是怎么回事?谁都说不清楚。因此他更想去看看。其实他家住的地方,就在中国地界的老西门、蓬莱路、文庙一带,已经够热闹了。但是由于听说“十里洋场”比这里还要热闹,他的兴趣就来了。于是他就老是缠着妈妈,要妈妈讲给他听。但他妈妈对这些也说不清楚。他妈妈是信天主的,要是讲耶稣、圣母玛利亚什么的还可以,可才八岁的家兴对这些不大想听。因此家兴问的什么是“十里洋场”?就让妈妈为难了。

前些日子妈妈带家兴回过浦东川沙老家一次,见到农村里不少人家都养了很多的羊。他就又想起了“十里洋场”,他就对妈妈说:“这个‘十里洋场’,是不是一个有十里路长,又都养着羊的地方?”妈妈只是摇头说不对,姐姐和爸爸都只是在笑。但是到底是怎么解释,一家人都没法给家兴讲明白。还是已经十八岁的姐姐兰珍,到底读过几年书,又到过南京路,比较有点见识,就对家兴说:“跟你讲不明白,过两天我带你到南京路去看看,就晓得啥是‘十里洋场’了。”

过了几天,兰珍还真领着弟弟,从老西门向西走,穿过方斜路,到了敏体尼荫路(就是现在的西藏南路)转弯。再往北到西藏路,沿着现在的西藏中路,一直走到大新公司(现在的第一百货)。她告诉家兴说:“从这里朝西转弯,就是静安寺路;朝东转弯就是南京路。南京路又叫大马路,向东一直走可以到外滩,看黄浦江。”

其实,100多年以前,南京路还是一条小路,后来外国殖民者为了扩大租界范围,借口修建跑马场,强占了约80多亩地皮,建成了内是花园,外是跑马场的娱乐场所。那时,沿路两边的商业网点都是为娱乐场所提供服务的。1865年后,殖民者在扩建该路的同时正式定名南京路,以后南京路由东向西不断延伸扩展,马路两旁的商店也随之不断兴建,商业才开始繁荣起来。

南京西路名则起于静安寺。1862年,租界政府以方便军队抵达太平军前线,以越界筑路的方式,将花园弄(即如今的南京东路)向西延伸,穿过泥城浜(当时租界边界,现西藏中路)直通静安寺,与同为越界筑路的徐家汇路(后称梅格路,现华山路)接通。这段新开辟的道路以静安寺前著名的涌泉,取名涌泉路,又名静安寺路。

而南京东路的历史稍早于南京西路,150年前,由麟瑞洋行大班霍克等人发起,在南京东路丽华百货公司附近建起了上海的第一个跑马场,同时搞了一条通往外滩的小路,因为国人经常看到老外们在这路上骑马,故称此路为马路。它的正式名字为花园弄(PARKLANE),上海人便根据其发音习惯称其为派克弄。当初的花园弄只有从外滩到现在的河南路一段。

1843年上海开埠后,南京路即确立了上海近代商业发祥地的地位,人称“大马路”,而这里的“繁华商业街南京路”主要指的是南京东路一段。到了1930年代,“十里洋场”南京路已是蜚声中外。此外,南京东路上还有诸多著名商店和具有传统特色的百年老店,如朋街时装、培罗蒙西服、王开照相、冠龙照相器材、邵万生南货店、张小泉刀剪店、吴良材眼镜、朵云轩、亨达利和亨得利钟表店等等。

小家兴跟着姐姐先走进了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大新百货公司。大新公司是南京路“四大公司”的小弟弟,开设最晚,但它博采众长,不同凡响。听说这里原是20世纪初建造的联排式里弄住宅“忆鑫里”,十字路口转角处则是英美烟草公司代销店“荣昌祥”,蔡昌以高价买下该处地皮,于1934年11月19日破土动工。1936年1月10日建成开业。1至4层为商场,5层为舞厅和酒家,6至10层为大新游乐场,还设有屋顶花园并在国内首创地下商场,内设廉价商品部。底层大厅中央的自动扶梯属当时国内首创,楼内还有冷暖设备等。第一次看到自动扶梯,把个小家兴激动得兴奋异常,先是上上下下乘了三个来回。但面对大新游乐场里的“天台十六景”,同时还有的京剧、话剧、电影、滑稽、魔术等节目的演出,因为要收费,只得在外面看看,过一下眼瘾。但是这大新公司先进的装备招徕了不少顾客近悦远来,成为南京路上赫赫有名的“四大公司”的龙头,还是给家兴姐弟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他们又到了坐落在南京路浙江路口的先施公司,这是上海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场。这家于1917年10月20日建成的公司建筑具有巴洛克风格。立面采用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底层设骑楼式外廊,外廊内设大橱窗,二、三层间用爱奥尼克立柱支托三层以上部位的弧形出檐;四层为铸铁阳台,五、六层为双扇窗。东南转角立面的六层顶部盖一座摩星塔,基座设大钟,上部三层。建筑底层和二、三层为商场,四至五层为美商东亚旅社,六至七层为先施乐园,屋面为屋顶花园,引领了都市人生活的一大时髦。并且小家兴还首次看到了那个上海滩上第一个女店员。

穿过马路,他们又到了对面的永安公司。这是1916年华侨富商郭乐以每年5万两白银,租期25年,期满后连同房屋和土地归还的苛刻条件从哈同手中租下的“陶陶居茶馆”原址一带8。51亩土地建起的6层永安大楼,1918年正式开业,经营商品达万种。一眼看去,永安公司建筑的东北部外延为弧形。外墙采用汰石子饰面,陈列窗口采用进口大玻璃,开创了上海大玻璃橱窗的先例。除了1至4层的百货商场外,其他楼层还设酒楼、旅馆、弹子房、跳舞厅、游乐场和戏院。

据说,永安公司的房产,根据协议1941年应全部归还给哈同。为了不让几十年苦心经营的事业付诸东风,1930年永安公司老板的儿子郭琳爽从国外考察回来后,以高价收购了永安公司大楼东边相邻的“楼外楼”茶楼产权,拆除旧楼后请美商哈沙德洋行设计摩天大楼,建筑师根据三角形地形因地制宜设计:临南京路为22层摩天塔楼,后部为8层。1至5层为公司用房,6层为“七重天”游乐场,并有天桥与老永安大楼连通。沿街大橱窗以绿色花岗岩镶贴,整个建筑高耸挺拔,呈现出现代高层风姿,1933年大楼建成。1937年9月1日,郭琳爽在此开设了国货商场。

接下去,姐弟俩又走到了新新公司。这是原为先施公司经理的侨商刘锡基,于1923年以每年租金8万两银子,租期满后房屋收回的苛刻条件租下了毗邻先施公司的哈同洋行房地产地皮,由匈牙利设计师鸿达设计,于1926年元月23日建成开业的。大楼取名为“新新公司”,寓意“日日新又月月新”之意。整座楼高6层,并在上海首先于商场内开放冷气。底层至3层为百货商场,4层为粤菜馆,5层设新新茶室、新新美发厅、新新旅馆等,6层设新都饭店、新都剧场并在新都饭店大厅内自行设计、自行装备了上海第一个由中国人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