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烩面馆和第二烩面馆
作者:掩面而遁马甲君
【文案】
写长篇有点累需要调剂一下,就再来个短萌吧~
这是两家烩面馆子和两家烩面馆子的老板的故事,有竹马属性,慢慢更~
首先我要告诉泥萌,两家馆子是有原型的~!有条件的可以来尝尝,没条件的那就想想吧( ̄▽ ̄”)~
记得马甲君高中时候,每天下晚自习都是十点半,老爸有时开车来接,都会习惯性地问一句:“饿不饿?咱俩去吃烩面吧?”【其实马甲君每次都觉得是老爹比较想吃所以不想让他失望才次次都去陪吃的嗯才不是因为自己也馋了呢!】然后我们爷俩就直奔烩面馆子一人来一碗,以至于毕业时马甲君长了六公分但胖了足足二十斤,都是烩面惹的祸/(ㄒoㄒ)/~
都说河南的烩面好吃,吃货马甲君在吃遍河南各地烩面之后,深觉还是自己从小吃到大的第一烩面馆和第二烩面馆经典,比闻名遐迩却日益商业化的X记H记强太多了,于是……忍不住脑洞~( ̄▽ ̄~)(~ ̄▽ ̄)~
打广告:新鲜的羊肉烩面嘞~!八块走一碗!没错你没看错!就是八块!只要八块!不要六十八也不要八十八!【够
Ps:仅参照两家面馆各自的餐饮特色,勿代入真人哟(^U^)ノ~YO
【一】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龙城有很多出名的北方特色小吃:凉皮凉面凉粉儿,米皮裹皮面鱼儿;豆浆豆饼肉夹馍,锅贴烧饼蒸豆角;菜盒肉盒胡辣汤,煎饼油糕捞面条;鸡蛋布袋汆丸子,烩面拉面豆腐脑——艾玛不能再数了,再数口水要流出来了。
咳咳言归正传。到龙城来,有两样小吃是必须要尝一尝的,一是裹皮儿,二是烩面。裹皮儿吧,顾名思义就是把一整张凉皮儿给裹起来,里面包上拌好芝麻酱和蒜汁儿的面筋啦凉面啦香菜啦黄瓜丝儿啦花生碎啦,东一滚西一滚老老实实卷成一卷儿拿在手里头,适合夏天吃,消暑又爽口;烩面呢,适合冬天吃,一大碗面热乎乎地端上来,先慢喝一口滚烫的羊肉汤,嗬,一路暖洋洋地下了肚,一下子就把汗给发出来啦。撒点香菜,剥颗糖蒜,吃颗鹌鹑蛋再吃面。面是手艺老道的师傅们抻出来的,一个面片儿两个巴掌大半个巴掌宽,捏着两头儿上下晃两把,左右抻几下,手指翻飞间,一公分宽三五米长的烩面就可以下锅了。伸筷子捞起来咬一口,那个筋道,弹牙的!
在龙城,大大小小的烩面馆子铺子店子摊子怕不得有千儿八百个,可要说最出名的嘛,还是要数龙城第一烩面馆和龙城第二烩面馆。呐,这可不是什么官方鉴定的排名,而是人家店名儿就叫这个。据说当年第二烩面馆的夏老板兴冲冲地去工商局注册店名儿的时候本来选的是第一烩面馆,结果一问工作人员,哎哟不好意思,刚才刚走了一位尚老板,已经把“第一烩面馆”这招牌给注册过啦。夏老板灰溜溜退而求其次,弄了个“第二烩面馆”的店名儿回去,从此就跟第一烩面馆的尚老板结下梁子了,那叫一个势同水火势不两立,算到今儿个两家店子都开了二三十年了,这梁子也算结了二三十年啦。
第一烩面馆的特色呢,在于羊肉羊杂和羊汤。选最嫩的大块羊肉炖熟了现场捞起来一刀切,想大口吃直接端走,想慢慢品的切碎了您请尝。羊杂也炖得烂熟,入口即化咸香透骨,六七十岁牙口不好的老先生老太太都能吃得眉开眼笑。敲碎了的骨头拿去炖汤,把面下在里面滚得熟喽,汤汁看着清澄尝着鲜浓,回口那个香哟,让人恨不得连舌头一起吞下去。
而第二烩面馆的特色,则在于筋道的面和配面大口吃的烧饼。面有多筋道多弹牙那真是无以言表,非得你尝一口才知道;五香烧饼则更是远近闻名——那个香,那个酥,那个脆哟!酥酥地咬上一口,烧饼里面的热气哗就扑到了鼻子尖儿;跟外皮儿不一样,里面软软的芯子又咸又香还分着好些层儿,管教你吃了一个还想吃,撕开了泡进烩面碗里羊肉汤里,咬一口还得咂咂嘴儿。许多主妇特意跑来光顾,不为烩面而为烧饼——家里的大老爷们儿,一顿饭少说也得就着两个烧饼下肚吧?多买上几个拎回家,明儿个早上切了块儿候着,葱花儿姜丝儿蒜末儿下锅一煸再整颗大白菜弄俩西红柿,炝个锅来做一顿熬烧饼,不怕挑嘴的熊孩子不好好吃饭!
两家面馆各有千秋,这么些年下来也早就有了固定的客流,你是第一不见得就比我第二的生意好,你第二的名头响可我第一的也不差。就这么着,二三十年一晃而过,夏老板和尚老板都上了岁数,小夏老板和小尚老板却长大了。
【二】
【二】
小尚老板是有名字的,他叫尚贡,不过大家都更喜欢喊他小尚老板;小夏老板当然也是有名字的,他叫夏收,当然熟客们也都偏爱叫他小夏老板。
虽然两家烩面馆的的确确是竞争对手,可是两位老板的家却住在同一个小区,于是尚贡和夏收从小同学到大,那叫一个相看两相厌。两家都是开烩面馆子的,该怎么称呼对方呢?反正小学生夏收是这么喊的:“喂!那个卖羊肉的!”
尚贡冷冷瞥他一眼,嘴角一扬:“嗯,这不是那个卖炊饼的吗?”
夏收大怒:“你你你你们家挂羊头卖狗肉!”
尚贡冷哼:“听说你家是山东*的,怎么不姓武呢?”【注*:龙城没建市前一片儿归河南一片儿归山东】
从小看水浒传长大的山东娃子,心中最爷们儿最英雄的偶像就是武二郎武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自然就是卖炊饼的武大郎了。于是夏收恼羞成怒抡拳就揍——挥拳头的时候夏收胸腔里澎湃着一股豪情,那一瞬间,他甚至悲壮地想起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只不过人鲁智深那个威风哟,第一拳打得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打得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是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而夏收小同学个子不大志气忒高,那一拳头过去,没到跟前儿呢就被尚贡接住了,紧接着一个抓肘反身过肩摔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要不是时间——课间、地点——教室不太对,围观的同学们一准儿得齐声叫好。
咳,其实尚贡这一系列动作完全是出于从小学自由搏击锻炼出来的条件反射,把夏收摔过去的时候他就有点小后悔了,一个收势不及,夏收小盆友就这么结结实实摔在水泥地上了。
三秒钟之后,夏收小包子嗷的一声,哇哇大哭;
三分钟之后,班主任老师闻风而来,黑着脸把第一天上学就干架的两个小混球拎到办公室,面壁思过!
三小时之后……夏老板黑着脸来了,尚老板也苦着脸陪着笑跟着来了。夏收小包子吸溜两下鼻涕,委委屈屈地看着爸爸伸手求抱抱,又转头瞪了仍然耷拉着脸的尚贡一眼——哼o( ̄ヘ ̄o#)!道歉也没有用!本大爷才不原谅你!
尚贡也从爸爸臂弯后探出小脑袋,看见夏收白白嫩嫩的脸蛋因为气怒和哭号已经涨得通红通红,长长密密的睫毛上湿漉漉一片,还挂着两颗亮晶晶的金豆子似坠非坠,这么一看居然觉得还挺好看的,白里透红像是小表妹最喜欢的洋娃娃,水汪汪的大眼睛眨巴眨巴。嗯,哭起来的时候,比不哭的时候可爱多啦。
作为赔礼,当天晚饭时分,尚老板拎着小尚贡上门赔礼,还顺带捎了道尚妈妈亲手做的焖羊肚给夏家添个菜。这焖羊肚做起来可不简单,先清水加葱姜蒜煮熟,再切块入高汤炖烂,洒上香菜、精盐、胡椒、味精,淋两勺香油,搁小火上慢慢地焖得入了味儿,才连汤一起盛出来。夏收闻着那香味儿,当时眼珠子就不会转了。当天饭桌上,夏妈妈给自家的烧饼中间划拉上一刀,再夹两筷子尚氏焖羊肚进去,夹肉的烧饼滋味儿可真不赖——吃完饭夏收就赖凳子上不走了,捧着个撑圆了的肚子直哎哟。
【三】
作者有话要说:小心肝儿们无良楼主又来喂饱你们啦~( ̄▽ ̄~)(~ ̄▽ ̄)~
文里说的这种泥窑小时候哥哥带着我和表弟玩过,做了个小的,泥也不是那种特别有粘性的,印象里好像不能做成全封闭的,要稍稍留出透气的空隙?反正我们仨瞎捣鼓一回最后居然弄成了……想烤的东西也烤熟了……十二三年前的事儿了记不太清楚,大致就是文里写的样纸~
【三】
小学一年级第一次期终考试,尚贡考了双百,在校得到三好学生奖状一张,回家荣获尚妈妈香吻一个和爱心晚餐一桌;夏收呢,语文考了九十分算是不上不下,数学却考了个大大的五十九,回家屁股上挨了夏老板结结实实的十巴掌:“混小子,数学怎么能不好好学!以后收钱给人家算错账怎么办?!一加一等于二这都能算错,到底是你太笨蛋还是你学习不认真不努力?人尚家那小子怎么就能考一百分?!”
夏收委委屈屈地拿着卷子滚回屋,肚子里翻来覆去把“别人家孩子”牌尚贡骂了不知几百遍——就算我是笨蛋,也是个好笨蛋o( ̄ヘ ̄o#)!那家伙虽然是个聪明蛋,可他是个坏聪明蛋!
很快放寒假了,天气越发冷起来,院里的小孩子们一个个裹着大棉袄小炮弹似的冲过来杀过去,玩起了“官兵捉强盗”的游戏,夏收也是其中一员。一群人本来玩得挺开心的,直到他们看见蹲在一处土坡后的尚爸爸和尚贡父子俩——哟,怎么还往外冒烟儿呢?一群熊孩子拥过去一看,哇!尚爸爸居然带着尚贡在垒泥窑,准备烤红薯QAQ!!!
其实这种泥窑很好搭,关键在于用什么泥——本地方言叫“胶泥”,是一种有粘性、可塑性很强的泥土。尚爸爸乐呵呵地招呼小朋友们来帮忙,在地上挖个坑,捡来大约成人一拳大小的胶泥块儿,一圈儿一圈儿地沿着坑沿儿垒起来,下面宽上口窄,垒成个罐子似的胶泥窑。等泥窑稍稍风干变硬,把木炭填进下面的坑里,生起炭火;尚贡拿出带来的红薯、土豆、玉蜀黍放进窑里,尚爸爸再动手用泥封上窑顶。一群小家伙围着烧得红彤彤的泥窑流口水:“叔叔,红薯什么时候烤好啊?”
尚爸爸笑眯眯:“你们去玩儿吧,叔叔在这儿看着,一会儿回来就烤好啦!”
于是小炮弹们欢呼一声纷纷散开,夏收跑出老远,才赫然发现不紧不慢跟在自己身后的居然就是尚贡。他立刻瞪起眼睛嘟起嘴巴:“你跟着我干什么?!”考一百分的坏聪明蛋o( ̄ヘ ̄o#)!
尚贡一脸认真回答:“玩。”
“……”夏收立刻努力把嘴巴嘟得能挂油瓶儿:“我才不跟你玩!”说着拔腿就要走。
尚贡在他身后慢吞吞道:“烤红薯。”
“……”
“我家的。”
“……”夏收恶狠狠回头瞪他,一脸慷慨赴死状:“你想玩儿什么!”
尚贡满意地翘起唇角:“你。”
“……”
两小时后,一圈儿孩子重新围拢到尚爸爸身边,看着他敲开熄了火的泥窑,露出喷香十足的食物来,顿时一个个欢呼雀跃。剥开红薯皮儿,里面是金黄金黄的瓤儿,热气蒸蒸地烫牙;土豆剥了皮,撒上一层椒盐粒儿,吃起来也咸香可口;玉米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