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宏远娘(梁晓乐):“我倒有一个想法:孩子咱可以收留。让族长给咱打起个证明来,证明这孩子从多大多大咱就收养了他(她)。因为不是咱的孩子,咱没这个义务。等他长大了,参加了工作,咱从他的收入里扣除一定数量的钱财,作为咱养育他的回报。这样,咱收养的孤儿越多,十年二十年以后,得到的回报就越多。这也叫一种投资吧!”
“能行?”
宏远娘(梁晓乐):“怎么不行!不是有句俗话叫‘养儿防老’嘛。咱有儿有女,用不着他们养老,就让他们从经济上回报一些算了。其实,上算的还是咱!你想想:咱的钱财全部都是轻而易举地得来,用来救助没爹没娘的孩子,就是普济众生,将来咱个人还落实惠,何乐而不为呢?”
“这倒是个好主意。”宏远爹赞许地看着宏远娘:“你怎么想出来的?”
宏远娘(梁晓乐):“长脑袋是干什么的?”
“哎,你说,”宏远爹好像忽然想起什么,“你说,老天爷爷会不会收咱的地?”
宏远娘(梁晓乐):“你想想啊,只要是咱的地,咱手里就有地契。谁能抢得了走?老天爷爷就是不待见咱了,也只能是不再给了,不会往回收东西的。”
“要这么说,咱还得多买些地。趁着现在老天爷爷给哩,家里粮食吃不败,咱多雇几个长工干活!”
宏远娘(梁晓乐):“你终于说到点子上了。”
“嘻嘻,还不是你引导的。我看出来了,你这个人很有主心骨。出个主意说个事,我连想都想不到。往后哇,咱家的大事,都由你做主。”
宏远娘(梁晓乐):“你先别许愿哩,我看你还是再老人说一声去,让老人給拿拿主意。”
“行!我这就去。”
宏远娘(梁晓乐):“这事先撂一撂,还是先把孩子的事办了。族长不是等着回话嘛?”
“好,咱先外后内,把人领家里,再说别的事。”
宏远娘抱着梁晓乐,正要高高兴兴出门,宏远爹去哦说了话:
“乐乐在家和哥哥姐姐一块儿玩儿吧,娘一会儿就回来。”
“不嘛,就去。”梁晓乐抱住宏远娘脖子,说什么也不下来(这是她发赖的拿手戏)。
“‘不嘛,就去’,你还会说别的吗?”在一边儿玩儿的小宏远,听到梁晓乐嗲嗲的口气,冲着她直瞪眼,他很看不惯梁晓乐的“娇气”劲儿,动不动就叫娘抱。他小时候可没这种“待遇”。
“就是,气你!”梁晓乐也不服气,用眼回瞪着他。心里却说:“宏远娘,委屈你了,将来我用广袤的农田、成群的建筑、一眼望不到头的粮仓回报你!”
一行三人,很快来到族长家。
族长闻听宏远爹应承下来,立刻满脸堆下笑:
“我就知道你们肯收留。被老天爷爷眷顾的人,都是好心肠,慈悲为怀。孩子到了你们手里,也算到了福窝儿里。我一百个放心。”
说着,让人领来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儿。
小男孩儿穿着一身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脏兮兮的。没有血色的脸上倒也干净,看来已经洗过了。大概知道叫他来的目的,低着头,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
“他说他叫冯良存,今年六岁。也说不清是哪村哪店的。你们和他慢慢交流吧。”族长对宏远爹说。
“孩子,知道你是哪个月里,哪一天生日吗?”
宏远娘一只胳膊抱着梁晓乐,用一只手抚了抚小男孩儿的脑袋,和蔼的问道。
小男孩儿摇了摇头,没有言语。
“咳,穷人家的孩子,还不知道过没过过生日哩,哪里记得?”
族长夫人在一旁插言说。
“和我家宏远同岁,不知两个人谁大谁小?不过,这孩子的个头比我家宏远高。”宏远娘望着族长夫人说。
“让他叫你家孩子(宏远)哥哥,再怎么说,他是晚来的。”族长语气很肯定,仿佛命令一般。
宏远娘(梁晓乐):“族长,我们借一步说话,好吗?”
族长看出宏远娘心思,又让人把冯良存领走了。
宏远娘(梁晓乐):“孩子我们可以收下。不过呢,正像族长说的那样,我们和他(她)无亲无故,没有义务抚养他们。我们知道,父母尽义务抚养子女,子女长大成人后,尽义务赡养老人,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一还一报,天经地义。”
“这……”族长心里一沉:不是说好了吗?怎么见了孩子反倒不同意了?
宏远娘(梁晓乐):“可这孩子的父母没了,对他尽不了义务了。由我们把他养大。而我们又有儿有女,将来用不着他赡养。在我们和他之间,也就没有回报这一说了。可我们又不是慈善机构,没有这份义务。那,我们不是白付出了吗?”
族长点点头,心里却说: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不是看着你家有“神气儿”,才与你们商量的嘛!
宏远娘(梁晓乐):“我觉得,孩子是无辜的。因为小,势必需要人养活。为了让养活他们的人将来有所回报,最好在族长这里定个说法。”
“怎么个说法?”族长不解的问。
宏远娘(梁晓乐):“孩子小的时候,收养他们的人,要尽全力去培养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成长成一个有用的人才。等他们长大以后,参加了工作,他们要将自己的劳动所得拿出一部分,哦,比如十分之一,来回报养育他长大的人。”
“你说的这个办法可以。”族长表现的很高兴:‘很早以前就有这种说法。说一个成年人,要把自己的劳动所得的钱财,分成三份,一份自己用,一份供孩子成长,一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你说的这个,跟那个大同小异。只是回报的比例小了些。才十分之一。”
宏远娘(梁晓乐):“你说的那三份分法儿,是指孩子的亲生父母。母亲十月怀胎生了孩子,这其中的艰辛,只有做了母亲的人才能体会到。领养的人家没有经过十月怀胎,少受着艰辛呢!理应少要一些。”
“你说的这十分之一,是不是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十八章 过年
“你说的这十分之一,是不是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宏远娘(梁晓乐):“没有。完全凭良心。比如说:他长大后,一年就挣了一百文钱,而他得需要一千文才能生活。那他就给我十文钱。之后,我在给他九百零十文,作为他的生活费用。不为别的。就为培养他的感恩心,让他知道他是怎样长大的。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与他毫不相干的人养育了他。反之,如果他挣了成千上万,金银满箱,我也要他十分之一。因为他的才能是我培养起来的。他要一个子儿不挣,我照样供他吃住,因为我没有把他培养成才,算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
“我赞成你这个说法。”族长高兴地说:“我能帮你做什么呢?”
宏远娘(梁晓乐):“你只要给我开个证明,写明孩子是我抱养的。成人后必须回报我所有收入的百分之十。可以作为村里的一项规定,到时,孩子成人以后,我们好有个依据。”
“这个办法很好,往后谁家领养的小孩子,长大后不孝顺,还有话说了呢!好主意!好主意!!!”
办理了领养手续,小冯良存跟着宏远爹娘来到家中。
……………………
当宏远爹对父亲梁龙勤说了招收辛庆同为长工的事说了以后,梁龙勤表现得很高兴:
“好哇,你小子雇起长工来了,有出息!”
梁家屯里雇得起长工的,也就两、三户,人们羡慕的不行!如今儿子也要雇长工了,老子脸上自是有光。尤其是去年还出去要饭儿的残疾儿子。一年地下,一年天上啊!
“这是你们自己的事,你们自己做主好了。”梁龙勤说:“不过,我还是建议你们写起个工契来,听说地主家雇长工,都写工契。有五年的,也有三年的,每年年底结一次工钱。工契期间,只可以东家辞长工,不可以长工辞东家。规矩是:东辞长工。铺盖一卷就滚人,分文不给;长工辞东,要付清所有的赔偿方可走人。一般赔偿都是长工一年的工钱,所以只要有口饭吃,工契之内,长工都不会辞东的。东家也是怕在最需要人的时候,长工们跑了。”
“你还担心他们跑了哇?!”在一旁坐着的梁德贵插言说:“他能在二哥家当长工,是他的福气。大米白面大鱼大肉的管够。上哪里找这样的的雇主去?!我看呀,你撵他他也不走!”
“事是这么个事,还是有个约束好,省得以后费口舌。”梁龙勤欣慰地看了三儿子一眼,这么快就改变了对他二哥的看法,看来二儿子的影响力不小。
“我看工契就算了吧。人家要走就叫人家走。咱不强留。总觉得好像是卖身契似的,怪不好意思的。”宏远爹擓着后脑勺说。
梁龙勤点燃起一烟袋旱烟,抽了一口,吐出一个小烟圈。用烟袋锅子点着宏远爹说:“你这孩子,心忒软。我看你家里(妻子)比你有主见。有什么事听听她的。人家比你强。”
“就是。”梁赵氏也插言道:“慧敏不但心细,还敢作敢为。就拿那天煮饺子来说。换个人就办不到!这媳妇,有主见,肯咬牙!”
宏远爹笑着擓了擓后脑勺,又对梁龙勤说:“爹,你扫听着点儿,咱村有去地的,给我搭搭拢儿,我想再买十几亩地。”
“行!这是置家之本。有了长工,就得算计着买地。”
梁龙勤也十分高兴:就凭这计划,二儿子,有出息!
第二天,宏远爹对辛庆同说了让其留下来当长工。辛庆同感动的热泪盈眶。说既是按雇工待遇,那就写个工契。
宏远爹说:“算了吧,我相信你。”
辛庆同却不同意:“恩人对我好,我也绝对做不出忘恩负义的事来。但人家都这样,咱也算例行公事吧!”
于是,辛庆同与宏远爹签订了五年工契。说好长工钱一年三两银子,由于家属跟着,东家管吃管住,从长工钱里扣除一两。以后梅银花有活干了,工钱再单另算。
考虑到辛庆同身无分文,宏远爹拿出二两银子给了他,算是预先发给他一年的工钱。
“提前发给工钱,这世上绝无仅有哇!”辛庆同夫妇又都感动地流下泪来。
小冯良存身体也没什么大碍,宏远娘让他睡在东里间屋里的炕头上,亲自照顾了两天,也就痊愈了。
在梁晓乐的周旋下,梁宏远、辛洛、梁玉云和小宏根,很快和冯良存成了好朋友。每个人都有礼物送他(自然都是家里的水果、干果),穷人家的孩子哪里见过这些,又见这家人都对他很好,脸上渐渐有了笑模样。
睡觉却成了问题:西里间屋里一条土炕,是无论如何睡不开五个孩子的。
“让良存去我们家吧。”梅银花建议:“让他和洛洛睡西里间屋,两个孩子正好做伴。”
冯良存望望宏远娘,望望梁宏远,有些恋恋不舍。
“要不,宏远也去。三个儿毛蛋子(小男孩)一条炕上滚去吧!”辛庆同笑着说:“早饭和晚饭可以在那里吃,反正我们吃的和主人家一样,都是主人家的东西。”
“也可以。”宏远爹做了做宏远和良存的工作,睡觉的事就这样定下了。
西里间屋里只剩了梁晓乐和梁玉云、梁宏根。梁玉云要照顾小宏根,还是姐弟俩睡一头。梁晓乐自己睡一头。躺下把小油灯一吹,屋里黢黑。身边没了宏远,梁晓乐进出空间方便了很多。
街上有了放鞭炮的声音,已经闻到年味儿了。梁晓乐把家里有的水果、干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