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士兵们并不在乎突击有多猛烈,或者歼灭了多少敌人,他们往往用火力先将敌人压制,而后指引炮火轰击对方阵地,一直到把对方阵地上的敌人驱散为止。
这样的攻击,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并没有歼灭多少敌人,战果也不是那么太“辉煌”,但对于攻击方来说,却已经完全达到了夺取重要目标的目的。
而推进速度,也比起那种看起来浩浩荡荡的集团冲锋要来的快速许多。
已经有超过两个连队的士兵冲过了日军防线,开始向市区挺进。
而在这个时候,日军的抵抗一下变得激烈起来。
在东京市区密密麻麻的工事、碉堡后,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或者几个日军军官,声嘶力竭的指挥着自己的士兵不惜一切代价阻挡中**队迅猛的推进。
在东京美术馆,十余挺轻重机枪组织起来的火力,阻挡住了中国士兵的前进步伐。
日本人显然在这里下了大功夫,美术馆里各个火力点异常密集,外面的防御工事也非常坚固,里外配合,疯狂的火舌不断的一串串喷出。
而为了对抗中**队的强大装甲力量,日本人也显然动足了心思战车的推进在这里受到的阻碍,让中国士兵不得不寻找掩体躲避呼啸而来的弹雨。
“呼叫炮火增援,呼叫炮火增援!”一名下士不断的冲着无线电里大声叫着。
很快,第16突击炮连的一门突击炮及时的出现在了战场上,炮手们简单的调整了下射击角度,“轰”的一声,一枚炮弹划出完美的弧线掠过半空。
这枚炮弹好像长了眼睛一般落到了日军的一个重机枪阵地上,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十多名日军士兵的尸体被抛上了半空显然那名中国炮手也没有预料到随便发出的一枚炮弹,居然那么神准,在那呆了一会,直到中国士兵的欢呼响起,这名炮手这才得意洋洋,心安理得的接受了同伴的赞美。
这门及时赶到的突击炮,给美术馆里的日军造成了极大威胁,日军也发现到了这一点,很快,大量日军从阵地上冲去,目的很明显是要摧毁掉这个火炮阵地。
但是迎接他们的,却是中国士兵最猛烈的弹雨,一排日军士兵倒了下去,接着,又是一枚炮弹在日军之中炸响,“轰”的一声,鲜血和死亡的气味充斥满了整个战场与此同时,“项羽”摩步师的主力部队已经基本赶到战场,做为主力使用的3团的官兵们正试图赶上已经走在了前面的友军,其先头部队正赶往美术馆地区,而已经就位的3团1营接到的任务是从左翼推进,直至东京国立资料馆。
至此,“项羽”摩步师下属的2个团已经全部参与到战事之中,随着后续部队的快速推进,这2个团的战线也基本上拉成了一条直线。
随着越来越多部队的到达,双方交火的程度也日趋激烈,“项羽”摩步师的下级军官们嚷嚷着要完全拿下东京,哪怕是同日军最精锐的近卫师干上一仗也在所不惜。
但直到1个小时后,“项羽”摩步师才算和对手真正打上了一仗。
当天早晨,2团2营抢先向三目通发起了进攻。
激烈交火之后,2营拿下了三目通外围由日军重兵把守的一些要隘,尽管兵员伤亡不算惨重,但却失去了2团7连连长。
暂时由7连中年纪最长的马成下士接过了指挥大印。
下士不辱使命,成功地带队完成了当天预定的任务,全连的骁勇善战使哈兹在第2天便被提拔为中士“项羽”摩步师中2团1营,此时正在装甲2团的庇护下士气高昂地朝前推进,并且在毫无阻拦的情况下进入了东京大桥。
这无疑将对敌军构成重大威胁,因为中**队即将攻占日军发动反攻的策源地。
糟糕的事态远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日军马上意识到他们不仅要保住阵地,还要扩大并巩固阵地。
而中**队方面也很清楚日军将不惜任何代价来保卫东京。
中午12:30分左右,前方传来消息说日军部队已经发起了大规模的反扑。
尽管当时2团3营和3团1营已经构筑了防御阵地,但当时的形势依然相当严峻,日军的大炮与步兵配合,先后攻取了好几处阵地。
罗云率部果断地进行了反扑,一口气击毁5门日军火炮,使得激烈紧张的局势有所缓当天,萧远召集各部队长官开会,确定就地固守已夺取阵地,并就势展开攻击的作战方针,主防线从美术馆—资料馆—三目通阵地连成一线,而在整条战线的最东端是来自第2团的3个营。
师下属炮兵团的各口径榴弹炮也被分散送往各前沿阵地,关键地点上也堆砌起了一个个的临时工事。
此外,中**队顺道还清点了日军早先遗弃在这一带的反坦克炮和高射炮,只要是能开火的便归为己用。
战线上展现的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光景,这里毕竟是日本的首都,日军会时不时地展开攻击,而中国人却把阵地转入了战壕。
特别是针对2团3营所负责的防区,日军炮火连绵不断。
萧远并不甘心在已经到达东京的情况下还会出现任何迟延,他指示下属各单位伺机组织反击。
但由于当地地形条件的限制,行动时双方士兵间距甚至不超过10米远,埋伏在附近的日军通常会发起突然袭击。
当天抵达目的地的第1侦察营开始大规模向前运动,他们从侧翼包抄日军后路,同时拿下森下。
天阴沉沉的,又开始下大雨了,无论进攻防御变得更加困难,同时也减缓了日军反扑的步伐。
但是云水稍停,中国空军的“雨鹰”式出现在了日军阵地的上空,他们的目标是一条途经资料馆北部道路,日军正是利用这条道路使补给物资源源不断地送抵前线部队的手中。
3个小时之后,缓过神来的日军开始反击,一阵猛烈的弹幕射击之后,日军步兵冲向了三目通;萧远调派了突击工兵营一部前往支援,同去的还有1门75毫米反坦克炮当天下午,日军针对西北部侧翼反击渐渐减弱了,这是由于3团已经在那里挖了战壕,给对手留下了准备严防死守的印象。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第1侦察营奉命向东京北部散开,去探明日军兵力部署的确切位置。
从当天傍晚开始,便不断有消息从前方侦察营那里传了回来。
而一直以来都处于日军反扑之下的2团正为了能保住三目通至资料馆一线而浴血奋战,在同一地区参战的还有3团所部。
除去日军偶尔为之的数次进攻和来自中国空军“雨鹰”式俯冲轰炸机的反扑之外,那之后的1个小时完全可以用“平静”二字来形容。
与此同时,负责向北侦察的第1侦察营也在他们活动的区域内拉起了一道防线,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战斗,但双方小规模的冲突一直在继续。
中**队的战机曾数次对该地区日军部队集结地点进行过密集轰炸。
2团战壕前方传来了日军准备进攻的声响,团部的官员们迅速得出结论——日军很有可能将发起进攻,并迅即将这一情况上报师部。
次日早上6:00左右,日军开始向西推进。
装甲2团1营迅速对此做出反应,形成左右两个箭头与日军进行面对面的较量,并成功填补了防线上的缺口。
而在当天下午,还有1个钢“龙式”坦克营到达了装甲2团的驻地。
同时,突前的“项羽”摩步师侦察营也在他们的阵地上忙得不亦乐乎。
日清晨6:00,前方侦察哨报告说听到敌军进攻的声响。
没过多久,刚刚重新组建起来的侦察营2连便在其阵地上遭到2个大队的日军冲击。
有效的增援来自于突击工兵营的两个战斗连,他们的到来使得战线得以稳定。
在阵地前沿,一切看似相当平静,但“项羽”摩步师官兵们隐约都能感觉到一丝杀气,毕竟双方距离仅有一箭之遥,而那一片杀气丛生的阵地更使双方无法准确掌握敌人的情况,谁也不知道下一秒钟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唯一的例外是在2团这边,他们的阵地处在三目通东北部日军聚集点南方,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能使他们将敌人的准备行动尽收眼底,罗云甚至还注意到日军在资料馆北部地区修起了一条临时防线。
中国空军接连对东京发动了数轮空袭,目标就是资料馆北部日军的补给线路。
空袭的目的再明显不过了,那就是为了能够在“项羽”摩步师发起攻势之前削弱日军的防御力量和战斗意志。
同时“项羽”摩步师的监听部门还常常能够截获当面日军部队的无线电密码,其中最经典的要数这条:“在我们对面的是他们的‘项羽’摩步师!我们已经放弃了进攻的打算,正在挖战壕,请求支援、请求支援!”面对战无不胜的“项羽”摩步师,日军真的已经害怕了“报告,大总统来电!”萧远接过了自己父亲的电报,草草看了一下,尽管“项羽”摩步师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前推进,但是显然,萧天对于在“项羽”摩步师攻入东京之后放缓了进攻速度还是极不满意,电文里严令全师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和皇宫方向汇合。
萧远有些无奈,但也非常理解。
自己的父亲,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已经正和总指挥部一起向着东京进发,如果在他们到达的时候东京战局依旧没有取得什么突破,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命令,强攻!”萧远的脸色看起来非常严肃:“全师投入战斗!务必在今日取得重大突破!”新的总攻开始了,从美术馆到资料馆,到处都能看到呼啸着向前冲锋的中国士兵。
那一辆辆飘扬着“权利之剑”旗帜的战车,那一门门张开了血盆大口的大炮,拼了命的向着日军阵地发出了可怕的轰鸣步兵在在战车的掩护下,小心翼翼的向前推进,他们不时会遭到零星弹雨的袭击,但旋即那些零星的弹雨,很快会在中**队武器的轰鸣中闭上了嘴。
已经逐渐取得了突破,日军的抵抗渐渐变得微弱起来。
那些东京的日本人们胆战心惊的躲在自己的家中,偶尔有胆大的从门缝中偷偷的看一下外面的战况,但是一旦枪声变得激烈起来,明天很快又会躲回去乞求上天的保佑“最前线的部队已经推进到了清洲桥一线。”
参谋指着地图上说道:“这里离我们最后的目的地皇宫已经非常近了,但是相对应的,日军的抵抗也变得激烈起来,部队已经出现了一些伤亡。
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是东京到处都是的巷战工事,我们的装甲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萧远并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有任何退缩,相反,他在那里思考了一会说道:“去告诉前线的将士,日军这已经是最后的战斗,我们每推进一步,日军的抵抗决心就会被瓦解一些,毕竟,这里已经是他们最后的战场”4月4日,也就是在“项羽”摩步师进入东京之后的第2天,萧远投入了自己手中所有能够投入的部队。
战车上的火炮伴随着突击炮发出了欢快的奏鸣,一个接着一个的日军阵地在狂轰滥炸之下被无情的摧毁,成片成片的日军士兵倒在了血泊之中。
突在最前面的,依旧是第16突击炮连,这些英勇的小伙子们,用手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武器给了日军一个最好的教训。
“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