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芳与伊东会于顺德饭店。八日下午四时,伍廷芳、联芳接奉电旨,准令换约。晚十时,双方在顺德饭店完成了互换条约手续,《马关条约》正式生效。
《马关条约》既换,清廷遂于五月十七日明发朱谕,宣示万不得已批准和约之苦衷。其全文如下:
“近自和约定议,廷臣交章论奏,谓地不可弃,费不可偿,仍应废约决战,以期维系人心,支撑危局。其言固皆发于忠愤,而于朕办理此事,兼权审处,万不获已之苦衷,有未能深悉者。自去岁仓猝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少宿选,兵非素练,纷坛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至今日,而关内外情势更迫,北则近逼辽沈,南则宜犯畿疆,皆意中事。沈阳为陵寝重地,京师则宗社攸关。况二十年来,慈闱颐养,备极尊崇,设使徒御有惊,藐躬何堪自问?加以天心示警,海啸成灾,沿海防营多被冲没,战守更难措手。用是宵旰彷徨,临朝痛哭,将一和一战两害熟权,而后幡然定计。此中万分为难情事,乃言者章奏所未详,而天下臣民皆应共谅者也。兹当批准定约,特将前后办理缘由,明白宣示。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勿存懈志,勿鹜虚名,勿忽远图,勿沿故习,务期事事覆实,以收自强之效。朕于中外臣工有厚望焉!”注37
此实为清廷之罪己诏,然对“幡然定计”所设之理由颇难成立,且不知败之所以败,此则最为可悲也。
注释:
注1 转见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2卷,第249页。
注2 《马关会谈纪要》,《日本外交文书》第28卷,第1089号,附件2。
注3 《寄译署》,《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20卷,第2930页。
注4 《翁文恭公日记》,乙未三月初十日。
注5 《使相徂东公牍》,见《中日战争》(5),第388395页。
注6 陆奥宗光:《蹇蹇录》中译本,第145146页。
注7 《寄译署》,《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20卷,第32页。
注8 《翁文恭公日记》,乙未三月十二日、十四日。
注9 《译署来电》,《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20卷,第33页。
注10 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2卷,第266页。
注11 《译署来电》,《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20卷,第33页。
注12 北京美国公使馆:《节录中日议和往来转电大略》,见《中东战纪本末三编》第2卷,第35页。
注13 《增补中日议和纪略》,第1O14页。见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2卷,第267271页。按: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即公历1894年11月22日,这一天,清政府以朝鲜自主、赔偿军费为条件,经美国公使向日本提出议和。
注14 《复译署》,《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20卷,第33页。
注15 《寄译署》,《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20卷,第34页。
注16 陆奥宗光:《蹇蹇录》中译本,第147页。
注17 《寄译署》,《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20卷,第34页。
注18 《马关议和纪要》,《日本外交文书》第28卷,第1089号,附件2。
注19 《寄译署》,《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20卷,第36页。
注20 《译署来电》,《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20卷,第36页。
注21 《复译署》,《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20卷,第37页。
注22 陆奥宗光:《蹇蹇录》中译本,第151页。
注23 《寄译署》,《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20卷,第38页。
注24 《译署来电》,《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20卷,第38页。
注25 《寄译署》,《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29卷,第38页。
注26 《寄译署》,《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20卷,第39页。
注27 《李鸿章全集》(3),电稿三,第497页。
注28 《译署来电》,《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20卷,第39页。
注29 陆奥宗光:《蹇蹇录》中译本,第152、第153页。
注30 《钦差大臣李鸿章奏中日会议和约已成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984),第38卷,第18页。
注31 陆奥宗光:《蹇蹇录》中译本,第153页。
注32 《中外条约汇编》,见《中日战争》(7),第495499、503页。
注33 《马关议和纪要》,《日本外交文书》第28卷,第1089号,附件2。
注34 陆奥宗光:《蹇蹇录》中译本,第153页。
注35 《钦差大臣李鸿章奏中日会议和约已成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984),第38卷,第19页。
注36 陆奥宗光:《蹇蹇录》中译本,第154页。
注37 《朱谕》,《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3183),第44卷,第19页。
第三节 三国干涉还辽
一 俄德法三国联合的形成
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西方列强曾经多次议商采取联合行动,但由于各怀鬼胎,迄未联合成功。十二月间,西方八国之派兵入京护馆,虽属联合行动,但对战争仍皆采取观望的态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急于扩张远东势力的俄、德两国感到机会到来,便一变观望态度而为积极的行动,并将法国拉到一起,于是有三国联合干涉之发生。
在这次联合行动中,德国起了倡导的作用。德国早想在远东获得一个海港,认为这正是千载堆逢的机会。早在一八九五年三月初,德国首相霍亨洛即向德皇威廉二世奏称:“我们的政策,在一方面,对于只有利于他国之行动,固不应早期加入,而在另一方面,对于参加此类行动之权利,则当预为保留。盖此项行动能使欧洲列强之东亚势力分配,为之消长变动故也。”这说明德国政府正在等待参加列强联合行动的机会。到三月二十三日,德国正式向俄国政府提出了联合的建议。德国外交大臣马沙尔致电其驻俄代办齐尔绪基称:“请转告罗拔诺夫公爵:我们对于东亚时局之前途甚为关心,对于俄国之观点亦完全赞同。而且,我们相信,德俄两国在东亚之利益并无冲突之处。因此,我们甚愿常与俄国交换意见。或与俄国采取一致行动。”德国的建议迅速得到反应。二十五日,齐尔绪基复电马沙尔,报告俄国已接受建议,罗拔诺夫“证实我们东亚利益之一致,相信他的君主将会欢迎我们交换意见和将来采取共同行动之建议。”沙皇尼古拉二世正式表示“欣然接受”德国的建议。这样,德俄两国便初步达成了插手中日谈判的联合行动的默契。
德国提议与俄国联合,是对其对外政策所作的一次重大调整。德国之所以做出此项决定,不外乎以下数种原因:第一,“担心日本之努力奋斗与中国之巨大资源合在一手之中,其结果欧洲利益势将受其危害,而前途甚有希望之德国利益亦将在排斥之列”;第二,“借此机会与俄国接近,并使俄法之亲密关系为之松懈”,以摆脱德国的孤立处境;第三,“俄国在东亚现有真正强大的铁甲舰队”,与俄国联合起来,可以“转移俄国的视线于东方”,既使德国在亚洲的利益得到保证,又可缓和德国的东陲情势;第四,和俄国联合干涉,有可能从中国索取一个港口,为“海军停泊或屯煤之所”。基于这些原因,德国政府的对外政策才发生了举世瞩目的突然转变。沙皇俄国的传统政策,就是扩张远东势力,进而称霸亚洲。尼古拉二世登基伊始,继承其先皇之衣钵,以遂其征服亚洲的野心。中日战争爆发后,俄国对日本军事之进展至为关切,貌似静观,实则待机而动。日本在媾和条款中要求割让辽南的消息传出后,俄国主战声浪甚高。但是,当时俄国在远东无海军根据地,亦无容舰队之港湾,西伯利亚铁路尚未竣工,致使俄国政府感到战事并无把握,因仅靠自身力量颇有不足,必须与其他列强联合才有可能进行干涉。何况俄国可信赖的国家只有同盟国法国。以俄法同盟之故,法国不能不与俄国共同行动,然俄法两国的联合仍难应付局面。因此,俄国切望英、德两国参加进来。英国既拒绝参加对日干涉,德国的态度便成为举足轻重的了。法国虽对德国积有夙嫌,却不肯放弃染指中国的野心,也只能从权与自己的宿故联合。法国外交部长阿诺托有言:“倘若列强态度能够保持一致,则将来对日行动始有效果可言。”于是,德国对外政策的转变,便成为俄、德、法三国联合形成的一个关键。
俄国政府于四月十一日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第一项议程,即是由外交大臣罗拔诺夫报告德国关于联合干涉的倡议。在这个会议上,尽管文武大臣议论纷纭,分歧很大,但主张采取干涉的意见占了上风。罗拔诺夫在会上反驳了“与日本保持良好关系”的主张,他说:“在任何情况下,不能指望日本的友谊,它不仅对中国战争,还要对俄国战争,以后会是对全欧洲,日人在占领南满以后,决不会止于此,无疑将向北推进殖民。”拥有很大权势的财政大臣维特发言说:“日本之进行战争,是我们开始建筑西伯利亚铁道的后果。欧洲列强及日本大概都意识到,不久的将来就要瓜分中国。他们认为,在瓜分时,由于西伯利亚铁道,我们的机会便大大增加。日本的敌对行动主要是针对我国的。假使日本占领南满,对我们将足威胁,以后大概会引起朝鲜的全部归并日本。……我们应坚决声明,我们不能容许日本占领南满,假使不履行我们的要求,我们将采取适当的措施。”并指出,“这样,我们就成为中国的救星,中国会尊重我们的效劳,因而会同意用和平方式修改我们的国界。”大臣们还考虑到,一旦日本拒绝退还南满,则由占有优势的悔军先对日本开始行动,以便使陆军有时间准备就绪。最后,会议以维特的意见为基础作出了结论。罗拔诺夫虽不相信与日本有友好关系,但也担心引起对日战争,故迟迟未将会议记录上奏。十五日,他以“情况业已万分紧急”注1,始将会议已录送请尼古拉二世批示。沙皇命于十六日在皇宫里再召开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除维特、罗拔诺夫外,只有陆军大臣万诺夫斯基和海军元帅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会上,维特对特别会议的结论进行了解释,“其他到会者则说得很少或没有说话。结果,维特说服沙皇;沙皇同意了四月十一日会议的决定。”注2这次会议最后确定了俄国的干涉政策。
四月十七日,即《马关条约》签字之日,罗拔诺夫向德、法两国驻俄使节声明:“俄国政府决定,立即以友谊方式,直接向日本政府提出不要永久占领中国本土的请求。”他正式邀请德、法两国参加共同对日干涉的行动。并告知俄国的计划是:“如日本不接受此项友谊的忠告,俄国正考虑三国对日本在海上采取共同军事行动,其立行的标的为切断日军在中国大陆上与本国一切的交通,使它孤立。”注3,同一天,德皇威廉二世下令“将装甲舰一艘、巡洋舰一艘派往东洋”。注4德国外交大臣马沙尔也向其驻日公使哥特斯米德发出了如下之电训:“现在日本的和平条件是过渡的,它们损害欧洲和德国的利益,虽然后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