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第2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进大帐之后,孙传庭当仁不让的坐在了主座上,目光在帐篷里面众人的脸上扫过。孙传庭的脸上带着笑容,声音严肃的道:“诸位,时至今日,我们马上就能剿灭叛军。在这最后一刻,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是,大人!”几个人全都面带敬佩的看着孙传庭,赤水河一战,孙传庭已经奠定了明军胜利的基础。明日一战,大方城也是唾手可得,叛乱一旦平定,这里的事情也就完了。

“诸位,明日就要攻大方城了,不知道诸位有什么想法吗?”孙传庭的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扫过,沉声说道。

“大人,明日攻打大方城已经是毫无悬念了,下官想要说的是打下大方城之后。”对着孙传庭一抱拳,朱燮元面容严肃的说道。

看了一眼朱燮元,孙传庭赞同的点了点头,这一点他也赞同。毕竟现在明军势大,叛军已经是强弩之末,犁庭扫穴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面前的大方城,对明军来说,已经失去了抵抗的能力。

“朱大人有什么话尽管说!”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孙传庭语气客气的道。

“大人,大方城后面就进入了水西,那里丛林茂密,地势复杂。下官觉得并不适合进兵,现在我们兵力充足,只要将水西围上,他们连一个月都坚持不到。”朱燮元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语气也是颇为轻松的说道。

皱着眉头沉思,孙传庭的其实不太赞同这样的做法,毕竟不能犁庭扫穴还是很遗憾的。不过朱燮元说的话,孙传庭也不能不考虑,如果因为冒进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自己就追悔莫及了。

历史上有觉得优势的情况下,却大败而回的例子不胜枚举,自己该怎么做呢?

“孙大人,事情其实也很简单,围困了水西不过是花一些时间,这本就没有什么。到了这个时候,还是采取一点稳妥的方式比较好,一旦有什么闪失,那可就前功尽弃了!”说话的是袁可立,在这里也就这三个人有说话的资格。至于两位总兵,虽然能够坐在这里,不过也就是听着的命。

抬起头看着袁可立,孙传庭慢慢的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这件事情就这样定吧!”说着又将目光转向了一边的朱燮元,道:“朱大人,你对这里的事情比较了解,这个计策又是你先提出来的,打下大方之后,就由你来指挥围困吧!”

“是,大人!”朱燮元微微一愣,接着便是面露喜色,这就是在送功劳给自己啊!不禁对孙传庭报了抱拳。

对着朱燮元点了点头,孙传庭又将目光转向了一边的袁可立,沉声道:“明日的攻城之战就有袁大人来部署吧!我有些累了,想要好好休息一下。”

袁可立自然是笑着应允,他能看的出来,孙传庭这么做又把功劳非给自己和朱燮元的意思,另外也是真的想歇歇了。自从进入四川开始,孙传庭一直都没能松口气,赤水河一战更是劳心劳力。现在到了这个时候,自然可以放手了,自己和朱燮元都不是无能之辈,自然不会有什么纰漏。

明日进攻大方,军令传下去之后,明军各个面露喜色。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到了这个时候,那就是挣功劳的时候。

不过让很多人失望了,第二天一早大方城的城头上便举起了白旗。时间不长,城门也打开了,里面走出了不少人,跪在了城门口,一副听从发落的模样。

端坐在马上的袁可立是眉开眼笑的,毕竟儒家讲究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一边的武将就不同了,一个个先是气愤,然后便是深深的无奈。

带头投降的是安位的另一个叔叔安邦辉,他哥哥已经死了,安位跑回来水西,让他在这里送死,那是想都别想。

明军非常顺利的接收了大方城,朱燮元便开始布置对水西的包围计划。明军已经有五万人,在加上各族土司的七万人马,十二万人将水西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在水西被围困半个月后,安位发动了夺权,将他的几个叔叔全部都囚禁了起来。他的舅舅奢崇明也被抓了起来,然后安位便向明军投降。

第三百九十五章还是钱的事

站在皇宫大殿的门口,天启皇帝慢慢的抬起头,目光看向了天空。今天是武状元考核的地方,原本准备将考核放在皇宫里,可是想了想天启皇帝还是放弃了。

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天启皇帝下旨将武状元的考核放在了教军场,并且准许百姓前去观看。这种事情文人士子或许没什么兴趣,可是普通的百姓自然不同。大家都是无聊的很,这种事情自然能够激起很多人的兴趣。

听着城西校军场上传来的欢呼声,天启皇帝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这样的方法能够更好的鼓舞民众的信心,自然是非常不错的。唯一可惜的就是天启皇帝没能去看,毕竟皇上要去会很麻烦,更何况天启皇帝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迈步走回到地图的前面,天启皇帝看着上面的地方,脸上露出了欢喜的笑容。

站在天启皇帝身后的王承恩则是一脸的苦笑,天启皇帝每一次露出这样的笑容,肯定是决定了要做什么事情。而且肯定是大事情,就像以前出宫一样。

“皇上,张皇后来了!”陈林躬着身子走了进来,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语气恭敬的说道。

笑着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说道:“不是说过了,朕只要不是在议事,皇后到这里来就不用通报了!”

“奴婢之罪!”陈林连忙跪倒在地,惶恐的说道。

“皇上不要怪陈公公了,是妾身让他进来通报的!”张皇后笑语嫣然的走了进来,自从知道自己怀了天启皇帝的孩子,她的心情就一直不错。

见张皇后的肚子已经鼓起来了,天启皇帝的脸上也带上了笑容,不过还是嗔怪这说道:“有什么事情派人过来说一声,朕过去也就是了。你现在有了身孕,应该好生的修养。”

“妾身谢过皇上,太医也说了,妾身整日的呆在床上也不好,走动走动反而对身体有好处。”张皇后轻轻的扶了扶,对着天启皇帝笑着说道。

搀扶着张皇后坐下,天启皇帝脸上带着笑容,沉声说道:“宝珠今天过来有什么事情吗?”

“妾身就是想过来看看陛下,陛下有日子没到妾身那里去了,妾身的心里空空的。”张皇后一边说着,脸上便带上了委屈的神色。不过她的心里清楚,天启皇帝这段时间不是没到她那里去,而是压根就没到后宫去。

天启皇帝笑着道:“爱妃这话说的让朕无话可说,朕这些日子有些忙,后宫都没去了。倒不是故意冷落了你们,朕今晚就过去陪爱妃!”

笑着摇了摇头,张皇后撒娇道:“妾身又不是这个意思,皇上没有功夫过去,妾身就过来啊!”

“启禀皇上,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骆大人求见!”刚刚走出去的陈林,此时又大步的走了回来,恭敬的跪到地上道。

天启皇帝微微一愣,不过接着脸上便露出了狂喜的神色,辽东的事情已经差不多了,不然骆思恭回来的。刚想吩咐让骆思恭进来,又想起身边的张皇后,天启皇帝对陈林道:“让他在外面等一下吧!”

大殿里王承恩和陈林都是一愣,天启皇帝一项勤政,从来不因为自己的事情耽误朝廷的事情。如果有外臣求见,天启皇帝即刻就会召进来。不过想到天启皇帝对张皇后的宠爱,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皇上切莫如此,妾身这就告辞了!”张皇后站起身子,拉着天启皇帝说道。

“朕今天晚上去坤宁宫,宝珠先回去吧!”天启皇帝慢慢的点了点头,又将目光落到王承恩的脸上道:“让人好好的伺候着!”

王承恩自然是连忙应承,得罪了天启皇帝或许会有转圜的余地,如果得罪了张皇后,绝对会被天启皇帝杖毙。

目送张皇后离开,天启皇帝走到了自己的龙椅上坐下,对着跪在地上的陈林道:“去把骆思恭带进来吧!”

时间不长,骆思恭便在陈林的引导下走了进来,撩起衣服跪倒在地,大声的道:“臣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跪在地上的骆思恭,天启皇帝发现他的他的头发有些发白,猛然间才想起骆思恭的岁数也小了。快步的走下台阶,天启皇帝来到骆思恭的身边,伸手把他搀扶了起来。

“爱卿这么大年纪,替朕到辽东那样的苦寒之地奔波,朕的心里甚是疼惜啊!”天启皇帝拉着骆思恭,语气中带着浓浓的关切。

“臣的先祖自永乐年间变为锦衣卫,我大明两百多年,骆家世代为锦衣卫,深受皇恩。皇上乃是骆家的大恩人,骆思恭为皇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骆思恭躬着身子,语气十分的严肃认真。

回头看了一眼王承恩,天启皇帝吩咐道:“赐坐!”说着一转身向着自己的龙椅走了回去。

“爱卿,和朕说说辽东的事情吧!”天启皇帝最关心的还是辽东的事情,如果辽东的改制成功,那其他的地方也就可以考虑了。

“回陛下,这是孙大人的奏折,请皇上过目!”骆思恭将孙承宗的奏折拿出来,双手托过头顶。

拿过王承恩呈上来的奏折,天启皇帝慢慢的打开看,上面写了整个改制的过程。士卒和军官的放映,已经孙承宗采取的措施,非常的详细。

将奏折放在一边,天启皇帝对骆思恭说道:“土地已经分完了,现在孙爱卿正在选拔士卒,组建新军。这些事情你知道的多吗?”

“回皇上,臣知道一些!孙大人准备调整辽东的军队布局,将山海关到沈阳之间的诸多堡垒拆除。建立新的巨大堡垒,用来屯重兵。以前那些小的堡垒全废弃,另外在沈阳屯驻重兵,在沈阳和辽阳之间建立马场,饲养战马。具体的怎样做,因为还没有开始,臣不得而知。不过在开始之前,孙大人应该会有奏折呈递上来!”骆思恭恭敬地施了一礼,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全都说道。

慢慢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接着道:“那你知道这次的选兵,孙爱卿准备怎么办吗?”

“回皇上,这是关于新军建立的奏折,孙大人托臣呈递!”骆思恭又从怀里拿出一本奏折,托举到头上,语气恭敬的道。

天启皇帝顿时一愣,笑着指着骆思恭,道:“你那里还有奏折吗?有的话全都拿上来,什么时候变的这个样子了!”

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骆思恭无奈的道:“回皇上,这是孙大人吩咐的,就这两本了,在没有了!”

没有理会骆思恭,天启皇帝将奏折拿了过来,慢慢的翻开。开始依旧是老套路,之乎者也,吹捧了天启皇帝一番,才进入正题。

练兵十万,其中三万是骑兵,四万的野战步兵,其余三万乃是守城的士卒。这里面还不包括一些亲卫、养马等等技术兵种。如过全都算上,整个辽东的明军人数会在十八万左右。看着孙承宗给出的粮饷,每个人每月二两银子,这是军饷。这些人每年的军饷就需要四百三十万两,这还仅仅是军饷一项。另外还有人吃马喂的粮草,作战的铠甲武器这些军需,每年光投入到辽东的钱就需要七百万两白银。

向着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天启皇帝脸上全是苦笑,养活军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些反对改制的大臣说的是有道理的,辽东的赋税肯定弥补不了这样的差额,这里面的钱差的太多了

天启皇帝心里不禁有些埋怨孙承宗,二两银子的军饷,这是不是太高了,如果换成一两银子,那样的每年就能省下二百万两银子。

对于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