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语译注-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评析】 
为什么孔子对春秋时代两位著名政治家的评价截然相反呢?他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对时人的违礼行为一概加以指责。晋文公称霸后召见周天子,这对孔子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他说晋文公诡诈。齐桓公打着“尊王”的旗号称霸,孔子认为他的做法符合于礼的规定。所以,他对晋文公、齐桓公作出上述评价。 

【原文】 
14?16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1),召忽(2)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3),不以兵车(4),管仲之力也。如其仁(5),如其仁。” 

【注释】 
(1)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齐桓公与他争位,杀掉了他。 
(2)召忽: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被杀后,召忽自杀,管仲归服于齐桓公,并当上了齐国的宰相。 
(3)九合诸侯:指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盟会。 
(4)不以兵车:即不用武力。 
(5)如其仁:这就是他的仁德。 

【译文】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评析】 
孔子提出“事君以忠”。公子纠被杀了,召忽自杀以殉其主,而管仲却没有死,不仅如此,他还归服了其主的政敌,担任了宰相,这样的行为一应当属于对其主的不忠。但孔子这里却认为管仲帮助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而不依靠武力,是依靠仁德的力量,值得称赞。 

【原文】 
14?17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1)管仲,吾其被发左衽(2)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3)也,自经(4)于沟渎(5)而莫之知也。” 

【注释】 
(1)微:无,没有。 
(2)被发左衽:被,同“披”。衽,衣襟。“被发左衽”是当时的夷狄之俗。 
(3)谅:遵守信用。这里指小节小信。 
(4)自经:上吊自杀。 
(5)渎:小沟渠。 

【译文】 
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评析】 
本章和上一章都是评价管仲。孔子也曾在别的章节中说到管仲的不是之处,但总的来说,他肯定了管仲有仁德。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地被“夷化”的可能。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有仁德的人,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原文】 
14?18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1)与文子同升诸公(2)。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注释】 
(1)僎:音xún,人名。公叔文子的家臣。 
(2)升诸公:公,公室。这是说僎由家臣升为大夫,与公叔文子同位。 

【译文】 
公叔文子的家臣僎和文子一同做了卫国的大夫。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以后说:“(他死后)可以给他‘文’的谥号了。” 

【原文】 
14?19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1)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注释】 
(1)仲叔圉:圉,音yǔ,即孔文子。他与后面提到的祝鮀、王孙贾都是卫国的大夫。 

【译文】 
孔子讲到卫灵公的无道,季康子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他没有败亡呢?”孔子说:“因为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祝鮀管理宗庙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像这样,怎么会败亡呢?” 

【原文】 
14?20 子曰:“其言之不怍(1),则为之也难。” 

【注释】 
(1)怍:音zuò,惭愧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说话如果大言不惭,那么实现这些话就是很困难的了。” 

【原文】 
14?20 陈成子(1)弑简公(2)。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3)。”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4),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5)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注释】 
(1)陈成子:即陈恒,齐国大夫,又叫田成子。他以大斗借出,小斗收进的方法受到百姓拥护。公元前481年,他杀死齐简公,夺取了政权。 
(2)简公:齐简公,姓姜名壬。公元前484 ̄前481年在位。 
(3)三子:指季孙、孟孙、叔孙三家。 
(4)从大夫之后:孔子曾任过大夫职,但此时已经去官家居,所以说从大夫之后。 
(5)之:动词,往。 

【译文】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以后,随即上朝去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把他的君主杀了,请你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你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吧’!”孔子去向那三位大夫报告,但三位大夫不愿派兵讨伐,孔子又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呀!” 

【评析】 
陈成子杀死齐简公,这在孔子看来真是“不可忍”的事情。尽管他已经退官家居了,但他还是郑重其事地把此事告诉了鲁哀公,当然这违背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戒律。他的请求遭到哀公的婉拒,所以孔子心里一定是很抱怨,但又无能为力。 

【原文】 
14?22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译文】 
子路问怎样事奉君主。孔子说:“不能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 

【原文】 
14?23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B》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评析】 
对于“上达”、“下达”的解释,在学术界有所不同。另两种观点,一是上达于道,下达于器,即农工商各业;二是上达长进向上,日进乎高明;下达是沉沦向下,日究乎污下。可供读者分析判别。 

【原文】 
14?24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原文】 
14?25 蘧伯玉(1)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注释】 
(1)蘧伯玉:蘧,音qú。人名,卫国的大夫,名瑗,也孔子到卫国时曾住在他的家里。 

【译文】 
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让使者坐下,然后问道:“先生最近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错误,但未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啊,好一位使者啊!” 

【原文】 
14?26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评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被人们广为传说的一句名言。这是孔子对于学生们今后为官从政的忠告。他要求为官者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脚踏实地,做好本职份内的事情。“君子思不出位”也同样是这个意思。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与“正名分”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 

【原文】 
14?2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评析】 
这句话极为精炼,但含义深刻。孔子希望人们少说多做,而不要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在社会生活中,总有一些夸夸其谈的人,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尽了大话、套话、虚话,但到头来,一件实事未做,给集体和他人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对照孔子所说的这句话,有此类习惯的人,似乎应当有所警戒了。 

【原文】 
14?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评析】 
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在《子罕》篇第九当中,孔子也讲到以上这三个方面。 

【原文】 
14?29 子贡方人(1)。子曰:“赐也贤乎哉(2)?夫我则不暇。” 

【注释】 
(1)方人:评论、诽谤别人。 
(2)赐也贤乎哉:疑问语气,批评子贡不贤。 

【译文】 
子贡评论别人的短处。孔子说:“赐啊,你真的就那么贤良吗?我可没有闲工夫去评论别人。” 

【原文】 
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原文】 
14?31 子曰:“不逆诈(1),不亿(2)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注释】 
(1)逆:迎。预先猜测。 
(2)亿:同“臆”,猜测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也不猜测别人不诚实,然而能事先觉察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这就是贤人了。” 

【原文】 
14?32 微生亩(1)谓孔子曰:“丘,何为是(2)栖栖(3)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4)也。” 

【注释】 
(1)微生亩:鲁国人。 
(2)是:如此。 
(3)栖栖:音xī,忙碌不安、不安定的样子。 
(4)疾固:疾,恨。固,固执。 

【译文】 
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你为什么这样四处奔波游说呢?你不就是要显示自己的口才和花言巧语吗?”孔子说:“我不是敢于花言巧语,只是痛恨那些顽固不化的人。” 

【原文】 
14?33 子曰:“骥(1)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注释】 
(1)骥:千里马。古代称善跑的马为骥。 

【译文】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原文】B》 
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评析】 
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但用在政治领域,有时就不那么适宜了。 

【原文】 
14?35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1)人。下学而上达(2),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 
(1)尤:责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