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语译注-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彩诘哪谌萦兴⒒樱杉栈仄涫挡⒉淮馈!薄

【评析】 
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 

【原文】 
2?10 子曰:“视其所以(1),观其所由(2),察其所安(3),人焉廋(4)哉?人焉廋哉?” 

【注释】 
(1)所以:所做的事情。 
(2)所由:所走过的道路。 
(3)所安:所安的心境。 
(4)廋:音sōu,隐藏、藏匿。 

【译文】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评析】 
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 

【原文】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1),可以为师矣。” 

【注释】 
(1)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评析】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原文】 
2?12 子曰:“君子不器(1)。” 

【注释】 
(1)器:器具。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评析】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原文】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评析】 
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原文】 
2?14 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1)周:合群。 
(2)比:音bì,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原文】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 

【注释】 
(1)罔:迷惑、糊涂。 
(2)殆;疑惑、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评析】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原文】 
2?16 子曰:“攻(1)乎异端(2),斯(3)害也已(4)。” 

【注释】 
(1)攻:攻击。有人将“攻”解释为“治”。不妥。 
(2)异端:不正确的言论。另外、不同的一端。 
(3)斯:代词,这。 
(4)也已:这里用作语气词。 

【译文】 
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原文】 
2?17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评析】 
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原文】 
2?18 子张(1)学干禄(2),子曰:“多闻阙(3)疑(4),慎言其余,则寡尤(5);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1)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生于公元前503年,比孔子小48岁,孔子的学生。 
(2)干禄:干,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就是求取官职。 
(3)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 
(4)疑:怀疑。 
(5)寡尤:寡,少的意思。尤,过错。 

【译文】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评析】 
孔子并不反对他的学生谋求官职,在《论语》中还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他认为,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与行二者关系问题上的观念,是对上一章“知之为知之”的进一步解说。 

【原文】 
2?19 哀公(1)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2):“举直错诸枉(3),则 
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哀公:姓姬名蒋,哀是其谥号,鲁国国君,公元前494 ̄前468年在位。 
(2)对曰:《论语》中记载对国君及在上位者问话的回答都用“对曰”,以表示尊敬。 
(3)举直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 

【译文】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评析】 
亲君子,远小人,这是孔子一贯的主张。在选用人才的问题上仍是如此。荐举贤才、选贤用能,这是孔子德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法制度下的选官用吏,唯亲是举,非亲非故者即使再有才干,也不会被选用。孔子的这种用人思想可说在当时是一大进步。“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今天不失其珍贵的价值。 

【原文】 
2?20 季康子(1)问:“使民敬、忠以(2)劝(3),如之何?”子曰:“临(4)之以庄,则敬;孝慈(5),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 
(1)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2)以:连接词,与“而”同。 
(3)劝:勉励。这里是自勉努力的意思。 
(4)临:对待。 
(5)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一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 

【译文】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评析】 
本章内容还是在谈如何从政的问题。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 

【原文】 
2?21 或(1)谓孔子曰:“子奚(2)不为政?”子曰:“《书》(3)云:‘孝乎惟 
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4),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释】 
(1)或:有人。不定代词。 
(2)奚: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 
(3)《书》:指《尚书》。 
(4)施于有政:施:一作施行讲;一作延及讲。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两方面的思想主张。其一,国家政治以孝为本,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国家的官职。说明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主张。其二孔子从事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的问题,而且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间接参与国家政治,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是他为政的一种形式。 

【原文】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1)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2)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评析】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在后面的《子张》、《阳货》、《子路》等篇中,都提到信的道德。 

【原文】 
2?23 子张问:“十世(1)可知也?”子曰:殷因(2)于夏礼,所损益(3)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1)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 
(2)因:因袭:沿用、继承。 
(3)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 

【译文】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评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