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兵英姿 作者:江心舟-第2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因为知道她也是来这里学佛的学员,店老板的态度有所转变。脸上虽然还是没什么笑容,话却多了起来。还主动告诉了蒲英一些情况。
蒲英原来是想在招待所留言的,看到了小店觉得这里更合适,有了店老板帮忙当然更好了。
她在这里留的是真名。
这也是和阿哥事先商量过的,因为她曾和冯垚等人一起出现在草原艺术节上。身份是很容易被查出来的。
既然不能掩饰她的军人身份,阿哥便为她弄了个退伍兵的假身份,还专门到飞龙师立了假档案。特战旅那边倒是不必担心——以那里的保密等级,如果都能被敌对势力渗透的话,那军队和地方的安全人员都可以自裁了。
蒲英做完了抵达佛学院第一天该做的事情。
在走回招待所时,她特意在街口处站了一会儿。
暮色中,刚在经堂那边听完课的喇嘛和觉姆们,像一群群红蚂蚁,络绎不绝地走来,从她身边经过后,又沿着数条上山小径,很快消失在那些层层叠叠的红色木屋群中。
空气中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混合了佛前的梵唱和香火,混合了僧舍里散发的菜香和呢喃。
这种出世和入世之间藕断丝连的感觉,让蒲英忽然感到一种不现实的感觉。
她发现自己还是不喜欢佛教的出世,觉得那样太逃避了,还是儒家的入世理念更容易被她接受。
但是阿哥已经安排好了,让她在这里扮作学员。
她能扮演好一个对佛教感兴趣的信女吗?
算了,既来之则安之。
暂时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她刚才已经将求房的信息发布出去了,住进小木屋也是迟早的事儿了。
现在并不是佛学院每年常规招生的时间,她这种突然插进来的学员,一般不用剃头,就先跟着正式学员听听讲经就好。
本来,正常的安插特工人员,不应该选在这个时候,而应该是在人多的开学季——浑水好摸鱼嘛。
但蒲英的任务性质和本人能力,注定了她必须要高调地融入环境。即使不闹事,也要吸引眼球才是。
当晚,蒲英在招待所里就陆续接到了电话。
她的运气很好,有位从北京来的觉姆联系到她,说她的同屋因为重病,暂时休学回家养病去了。
蒲英问清楚了那个病不是传染病,就马上搬了过去。
木屋才盖起不过一年,还挺新的。就是位置比较高,几乎快到山坡顶部了,每天上上下下地去背水和倒垃圾,比较辛苦些。
那北京人名叫米思慧,满族人,上大学后和同学一起辍学,来了这里。建这木屋的木材,还是她和同伴自己一根根从山下扛上来的。
小米大概有二十三四岁了,和史香玉差不多大,但是一张娃娃脸,再加上远离尘世的生活,让她显得稚气得多。蒲英感觉她的样子比自己还小,似乎还只有十**岁。
后来在佛学院呆久了,她渐渐发现,这里的觉姆无论是汉族还是藏族,从面相上看都要比实际年龄小一些。她们的皮肤也比藏区的女性要好一些,脸颊上基本没有高原红的。
如果能有一头青丝,她们大多也是很好看的。只是剃了光头,又穿着和喇嘛们样式相同的僧衣,不走到正面都分辨不出她们是女的。
当然,在这里也可以看见很多只有七八岁的小和尚。蒲英甚至还看见了三五个蓝眼睛、绿眼睛的外国人,也剃了光头,穿着赭红色藏式僧袍。
花了两天时间,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熟悉了道路和左邻右舍,记住了上师高僧开讲的时间后,蒲英也办好了临时学员证,可以跟着去听课了。
不过,她更发现了两件事。
第三天早上起来洗漱时,她在屋外墙角发现了一个粉笔画的暗花——这是内线跟她发的信号,表示知道她进来了。
这当然是好事,虽然那位同志是在暗处,但蒲英还是有点“可算找到组织了”的喜悦。
不过,在当天下午她和小米一起返回住所时,却发现自己在门口和室内留下的几处暗记都被人动过了。
显然,有人来探过她的底了。
ps:
ps:卡文了o(╯□╰)o正好也快过年了,大家这段时间就好好过年吧,先不要看这段节奏缓慢压抑的情节——!——这里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马到成功!马上发财!

、065章 左邻和右舍

蒲英根本不担心对方能查探出自己的真实身份。
因为她的行李里,都是普普通通再正常不过的东西,根本没有007特工电影中的那些高科技玩意儿。
不是说我们的情报部门造不出来,而是蒲英所执行的任务,根本不是窃取情报资料、也不是杀人越货,所以不需要能发射导弹的跑车、杀人于无形的氰化物香烟、让人意乱情迷的迷幻剂、可摄录窃听的多功能眼镜……那些东西虽然设计巧妙,但是再怎么伪装,只要有心,还是可以看出端倪。
真正有科技含量的东西,往往返璞归真,外观一点都不高端大气上档次。
比如,蒲英随身携带的山寨手机,就是“充话费送手机”的那种白菜价手机。它虽然是阿哥亲自拿给她的,却绝对没有经过技术部门的任何改装——市场上买回来什么样就原样地交给蒲英。
只要蒲英随身带着这部手机,不管她走到哪里,技术部门都可以锁定她的位置。即使手机没有开机,也可以窃听到她周围的各种声音。至于她和别人打电话时的内容,更是可以直接窃听和录制下来。——这些技术,对一个国家的安全部门来说,真的只是小case而已。
蒲英又有报务员的基本功,还能够通过敲击手机麦克风附近,或是点按手机的按键——输入密码电文。这样她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将情报信息送出去,让对手防不胜防。
而这个手机的外观又实在太普通了,就算她把它直接交给昨晚的不速之客,请他当面验看。估计他也猜不到这手机的附加作用。
这,就是阳谋!
因此,当蒲英发现自己的住所被人刺探过后,反而一点都不担心,更没有告诉小米。
别看小米来这儿都两三年了,她却显然不知道佛学院的水有多深,一直都没有发现什么,只管过着自己潜心学佛的生活。
这倒是个好榜样。
蒲英让自己尽量向小米看齐——每天按部就班地起床、做饭、听课、自修,看到阳光彩霞就乐。看到蓝天白云也笑,天天都很开心地活着!
即使是吃得不好、穿得不暖,过着没有洗衣机、电饭煲、电视机和抽水马桶,提水、砍柴、做饭、打扫各种活儿都要自己去干的原始社会一样的生活,也毫无怨言!
这种贫瘠艰辛的生活,对一般的城市女孩来说,还真是挺受不了的。
但对蒲英这个特种兵来说。倒是和度假差不多了。
于是,她对清修生活的淡定反应,让米思慧和邻居们都对她刮目相看。
他们都以为蒲英天生就有佛性——淡泊、宁静,所以即使她说自己对佛理还一点不通,也不愿剃头,他们还是很快在心理上接纳她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由于佛学院的僧舍并没有像大学一样,划出男女宿舍区,所以蒲英和小米的邻居中,既有喇嘛也有觉姆。既有汉人也有藏人,既有开朗的也有内向的。
藏人来这里学习,一般在生活上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来自牧区的普通人,游牧的生活比这儿可苦多了。即使是来自城市和农耕区、原先的生活条件较好的人,既然选择了来这里,自然也有思想准备。所以对吃点苦都能接受。
汉人在这方面就要差得多了。
像小米,最初本来是抱着纯粹的宗教理想来金马佛学院的,自然也知道这里很艰苦,结果到了才知道,真的是太艰苦了!
别的还好说,高原反应和饮食习惯,就是两道难关。小米直到现在还吃不惯酥油和糌粑,总要买米买菜来自己做吃的。
总之,不管是藏人还是汉人,都没见过像蒲英这样的内地女孩——刚来的时候。就对青稞糌粑酥油茶之类的东西吃起来完全没有障碍,就好像她从小就这么吃,吃了很多年似的。
他们也没看见过,像她这样一个瘦瘦的女孩,能背着两三个总重二十多公斤的水桶,上坡下坡地来回跑个三趟!而且是像藏人一样健步如飞。还不会大喘气!
小米直到现在,一次还是只能最多背十斤水,多了就要喘了。
所以,蒲英来了之后,不光是她们屋里背水的活儿都给她包圆了,她还常常顺便帮左邻右舍背上一桶两桶的。
因为蒲英这个“挑水工”太给力了,小米现在每天的洗漱做饭等生活用水,都比以前大大充裕起来。以前小米因为背不动水,就只能大大减少洗澡的次数,差不多一个月才洗一次。现在蒲英刚来,就给她打了水,好好洗了一回。
小米本来想,小蒲每天背那么多水,太辛苦了!那就让她来负责家中做菜做饭和清洁打扫的活儿好了。
那一天,为了感谢蒲英,小米特意买了点新鲜蔬菜,做了一顿“丰盛”的中餐。
蒲英已经吃了几天糌粑了,能再吃到中餐,还是很高兴的。不过她在尝了几筷子菜之后,一声不吭地站起身,去灶边把剩下的食材翻了翻,再切了切,三下五除二地炒了盘青椒土豆丝,端上来。
小米一吃,这筷子就停不下来了,一会儿工夫就把这盘土豆丝风卷残云了。
和蒲英随手炒的小菜一比,小米费半天劲烧的那些土豆炖萝卜什么的,就显得太没有滋味了。
小米不好意思了:“你们南方人怎么那么会做吃的?要不这样吧,以后我出伙食费,我可以做饭,你来烧菜?”
蒲英点点头:“行啊,没问题。”
小米想一想,觉得自己还是太占便宜了——还没谢谢她把背水的活儿都包了,怎么又让人家当起了厨子?
她便说:“以后你的衣服床单,都拿给我,帮你洗吧!”
蒲英这才明白小米在纠结什么——自己把小米反衬得成了压迫喜儿的地主婆了!
其实她之所以这么勤快地去背水。并不是为了学雷锋,也不是受了佛教教义的影响要去做善事,她只是为了保持自己的体能状态罢了。
专业训练在这里当然是不可能了,再要把体能丢了,等她回到部队之后,还怎么去当区队长啊?
在这个整天慢节奏的佛门之地,跑操、打拳、劈砖还有俯卧撑,又实在是太不合时宜了!
也就只有背水这种体力活,可以不让她在这儿度假度得骨头都松了。
蒲英对小米笑了笑:“好了。我不是告诉过你,我曾经当过兵,身体素质很好!所以我多干一点,真的没什么!你就别放在心上了!”
至此,小米对找到蒲英这个室友,真的是太满意太称心了。她自然忍不住和左邻右舍的朋友们常常夸奖蒲英,这让蒲英也很快和他们熟识起来。
左边的木屋。只住了一个男学员,名字叫陈博,是来自浙江大学的高材生。人长得白净瘦弱,戴了个半框的黑眼镜。
他是从小就对佛学感兴趣,上了大一后听说了有这么一家佛学院,便一个人千里迢迢地找来了。
陈博来的时间比小米短一点,才两年多,但他的藏语已经说得很溜了,而且在佛学上的进步更快。
据说。有几次讲经时,他对佛理上的见解,还得到过上师们的赞赏。
陈博对佛学真的很虔诚。
他常对人说,他不但要在这个学院内修完所有课程,获得噶仁巴(经学士)的称号,还要再申请修学显宗的最高学位——格西拉让巴。这个相当于现代意义上博士学位的宗教学位,是每一个藏传佛教学经僧人的最高目标。
可是。普通人循序渐进地完成噶仁巴的学习过程,一般要十六年。
格西(藏语意为善知识)学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