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惜夕西兮
【】
☆、三十笞刑(楔子)
作者有话要说:第一章是楔子,所以故意带了点明本白话的调调 ^_^第二章开始就正常乐 (正常就是… 言情、史剧?戏说、虐心?江湖、豪杰?…呵呵)谢谢各位读者大大!
话说才俊出乱世,乱世造才俊。这一日的魏国都城大梁,偏有一个后生才俊、小荷方露尖尖角,却眼见要湮没于这乱世之中。
此人范氏,名雎(ju)。
这一日之前,若称他为才俊,似乎过于褒扬。因他不过是须贾大人府上一名门客,月前才第一回随须大人出使齐国,若按资排辈、他还在末稍。
但这一日之后,若称他为才俊,实实委屈了另一个称谓——英雄。因为数十年后,再回看这乱世末年,若不称他为英雄,谁又敢称英雄?
此时他双手被绳索绑了,缚于大梁的街市口木架上,只等巳时一到,将行笞刑杖毙。
整个大梁涌来观刑的人把个刑台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今日监刑的是相邦魏齐,可见范雎犯的事情不小。
其实范雎刚从齐国回来那阵,门客间还争相传他的轶事,说齐王用词辱没魏国时,是他言辞灼灼,驳得齐王朝中哑然、无人可辩。一转身,齐王反而欣赏起这个书生的智仪风范,予黄金十斤相赠,欲笼络他入齐。他又是言辞灼灼、拒礼不收。
又有人说,此等都是假戏假演,范雎正是趁入齐之机,私下递了邺城城防图与齐王。是以须贾大人一众刚回魏国,齐人就起兵攻邺城,满城军民、死伤无数。
相邦魏齐听须贾和其他诸位魏使都如此说,心中勃怒,还没将范雎拘来,已给他判下死罪。
证据未足,怎能轻易杀人?只因这是战国末年,七国纷争,间谍无数。暗间、死间、反间、间中间、三重间,什么花色都有,濯网也难防。
证据凿凿、确为间谍者,必定处以五马分尸,以儆同党。即使证据不足、仅仅被疑为间谍者,往往亦会被压至街市,笞刑杖毙。
地下阎帝加班加点多收了不少冤魂屈鬼,地上之人也颇是无奈。毕竟牵扯社稷,稍不留神、城破将亡,王位易主。换了谁、都会宁肯错杀三千,也不敢放过一个。
无人真的理会、这范雎,究竟是那三千、还是这一个。
穿堂风从巷尾吹至巷头,扫过街市口,范雎在木架下飘摇的身形更显凉薄。
此时他虽是身着囚衣、血污满襟,但他眸如蘸墨,面如云涤,模样生得极是清隽少见,连累那些赶来砸鸡蛋的大妈大婶们下不了手,单是攥着那蛋、生生捂成了个暖宝。
巳时已到,相邦魏齐大剌剌一扔令牌,喝道,“将这通敌的间谍就地处决!”
范雎并无战栗之色,反而嘴角染上一抹笑,略侧了头、瞥向魏齐,声音清冷道,
“任贤则昌、失贤则亡,来年魏相可担得起去贤祸国之责?”
魏齐气得胡须乱颤,“叛贼死到临头还敢嚣张!”
“范雎本是流浪之人,生死何惧。然而旧时秦王用百里奚、而秦国得霸,越王失范蠡、而越国遂灭… ”说到那个灭字,范雎眼神轻蔑地又扫过魏齐。
魏齐怒极,抓了块令木向他掷去,砸在范雎额头,滚热的鲜血立时淌下,白玉般的脸庞顿时染上血玉成色。
范雎却依旧薄笑拂面、不亢不卑,“雎才微识浅,自不敢攀比先人。但雎尽忠抵贿、却受魏相笞毙,须贾怯懦诽谤,却得魏相重用,只怕已教天下贤良尽皆寒心,从此杜口裹足、莫肯向魏。”
他徐徐道来,风姿闲雅,仿佛此刻并非身陷囹圄,而只是于案边品茶论国。
这般幽淡清远、静雅卓然的神色,立时教老汉壮汉们信他是死间、少妇寡妇们怜他是受冤。
执刑的小卒倒没空感悟这些,举起大棒、只想干完差事了事。
范雎一介白弱书生,几棒砸下,好似腑脏错位,胸中闷痛如火,囚衣内更是血肉粘连。他顿时满脸煞白,虚汗淋漓。
书生往往太过倔强,痛到魂出窍、也硬是忍住不肯喊出声。但他那点身子骨,十几棒后已忍不住胸腔一恸、嘴中喷出一口血雾来
……
街市口东南角上,有家罄茶楼。二楼望台上、数位华服少年并排立着,睨看刑场。他们个个腰身笔直,器宇不凡。最左那人,粗壮身材、圆眼虬髯,其余几个都是书生打扮的清俊公子。
而这一排人正中,坐着位紫衫公子,腰束玉带、发簪香檀,斜倚在几案边,一双俊眸时而凝视杯中浮沉的茶片,时而略扫楼下乌杂的众人。
这位公子的容颜姿态,此处略过不表。这又是为何?只因这位公子的容貌……
男子见到,往往羡慕嫉妒恨无言,空谑一句,“切!”
女子见到,常常惊艳痴迷醉忘言,浪喊一声,“哇!”
……倒教人,不知该如何做表。
这位紫衫公子一对玉唇中轻含一片微卷茶叶,左右抿玩,既不吐出、也不含下。不一会儿,他低头浅笑道,“早知魏齐如此识浅,倒不必担心须贾的安危。”
“俺还是不懂,”身后左一那壮男嘴一咧,“公子为啥要叫须贾大人捅了魏人的城防图给齐人?对我们赵国有啥好处?”
紫衫公子依旧笑得清浅,俊颜轻抬,微微挑起冷艳的眸光道,
“齐魏合、则赵轻。齐魏离、则赵重。”
壮男听不明白这绕口令,当下想,是核桃、则轻,是梨子、则重。好了,这回记得住了。
紫衫公子眼光扫过楼下众人,见六层人墙外,站了一个女娃娃,蓝布衣裳、黑肤灰面,最多不过十二、四岁年纪,身量还未长高,尚未及笈。
他瞧着她,忽然目光里泛了点兴致。这女娃两拳攥得极紧,眼眶含泪,大风一吹就吹出水来。难道,是那范雎的青梅竹马?不想范雎还有这恋童的癖好。
女娃流着泪、嘴唇随着杖落默默翕动,似乎数着数。莫非是想数数、几棒才会将她的小情郎打死?他摇了摇头:口味忒重。
但她见情郎最后一面,却为何将雪白肌肤抹得黝黑?这女娃显是忘了抓黑粉抹手了,那一双手臂白如莼藕,他早已看见。
他心道、有点意思,抹黑伪装,难道还想劫囚……
正这一念之间,刑场另一边猛听得一声炸响,有人放出一阵不知名的烟毒,围观的人群顿时惊恐奔走,但烟雾甚浓,人们都很难睁大眼睛看清方向。连刑场上的卫兵都被呛得睁不开眼。
说时迟那时快,蓝布衣的女娃娃突然抹了泪,眼神一凝,几个转身跳跃,径直奔馨茶楼而来,他还未及细看她往这茶楼跑什么,她已经身体一旋,足尖点地、几步侧旋转踏,越到他们几人所在望台二楼。
女娃甩出一条长鞭,绕上望台栏杆,反手一紧、另一端缠上自己腰间,眨眼间已斜斜立稳于望台之外。
紫衫公子本就对她好了奇,见她转瞬已至眼前,不由站起身,立在她背后朗笑。明知此时形势紧张,他却忍不住故意戏谑说,“好身手!常闻诗中说,‘斜倚栏杆',不曾想、竟是姑娘这般倚法。”
那女娃全不理会他,左手从怀中掏出一把小弓,右手三指一拂,竟从散乱发间摸出三枚袖箭。箭搭于弦,她猛力扯开弓,右肘砰地撞入他胸口,结结实实、教他眉间一皱。
楼下人群尚未来得及尖叫一下衬托气氛,她手中三箭已接连射出。前两支正中范雎手上绳索,悬缚一断,范雎应声瘫软伏地。
魏齐此时反应过来,气得颤抖,“把那暴民拿下!”
话未毕,第三支箭已到,魏齐看得真切,立时跪倒,箭深深没入他身后师爷的胸中。
魏齐在地上乱爬,‘暴民’和‘保命’比起来,显然后者更紧要。他一骨碌蹿到刑台之下,立刻有近卫涌上护住他。“撤、撤、快点撤!”他边喊边逃,等逃得远了,才敢再喊出一声,“拿下那暴民!”
此时又有三四个乞丐打扮的“暴民”从人群中钻出,抽出短刀,与刑台上的侍卫斗作一处。
蓝衣女娃见势一拧身,手腕轻抖,长鞭已从望台栏上松滑开。紫衫公子一惊、下意识便欲出手拽住,但还是晚了一步,她就在他面前急坠下去。
眼见还有几尺就要砸上地面,她忽地临空一翻,划过一圈圆弧,双脚稳稳落于地上。未有停顿,她即时舞起长鞭,探入战圈。
众人之间,她更显身量矮小。但她颇为灵动、左抽右击,放倒几人,又连着两步跃至范雎身边,长鞭挥成一个流罩,将他四周护紧。
紫衫公子双手撑着栏杆,眺望街市中一团混乱。没想到魏国相邦无胆无识,民间却有范雎这般雅士,连他身边一个小小女娃、也如此重情重义、身手不俗。
他忽然听见那女娃高喊一声,“林风!”,一匹黑色骏马立刻从隐巷中奔出,擎风而过,直朝她与范雎方向而去。他一扬眉,倒没料到她这么瘦小,却能驭得这般高头大马。
她收了鞭圈,用力抱起范雎,边抬边托,勉力要将他扶上马。此时一名侍卫夺空而上,抡起一刀向她砍去,她尽力一躲,那刀砍在她左肩上,顿时血流如瀑。她脸色煞白,但仍用另一肩顶住范雎,膝腿用力蹬起、将他稳稳托于马上。
那侍卫又提刀来砍,她空不出手来,却回头一望,那侍卫登时身子一颤,向后倒去。
“对着这般皮相也能发花痴?!”望台上左一那壮男奇道。
“是那女娃吐了根细刺暗器!”排在左二的少年叹道。
“白痴… ”左三的少年眼睛耷拉成一对平行线,见怪不怪道。
女娃半身衣衫尽染血红,她忍痛一扬手,正要拍向黑马,范雎匐在马上、忽然伸手抓住她的手腕。他笞刑已重、说不出话,但眼中全是悲凉不舍。
女娃满脸焦急,道,“快走!”她用力拨开他手指,又说,“我没事。”说罢她一掌拍向‘林风',黑马驼着范雎绝尘远去。
街市只剩下几名“暴民”与剩下的侍卫仍揪斗在一起,散民早吓得跑光。判官和死囚都已无踪,这边谁输谁赢倒不大重要。
“替死鬼跑了嗳,要不要俺把他抓回来?”左一壮男说。
“既然已经替过死了,也没人怀疑须贾大人,何必非要杀那门客?”左二少年惺惺相惜说。
“只怕这门客是个人物,日后会成祸患… ”左三眯着眼说。
左四点了点头,想来无话可说。
紫衫少年转身一抚扇,神思却似游在别处,所答非所问地说,“回去罢。等久了、她会闷。”
他脑海中泛过一张眉目潋滟、芝腮月容的脸,目光中转瞬多了温柔。
“那范雎到底抓不抓啊?”
他披上玉色披风,淡漠说道,“不必管。他的生死,与我无关。”
此时他说得轻松怠慢,却不知数年后再想起当日这句“生死无关”之错,和连累她人之过,直叫他一生都愧疚不安。
☆、囚鸟谍飞
连罄茶楼望台上这一桌都撤了,街市更显冷清空旷。
但其实西南角上的铁器铺里,仍有两人隔着重帘、看街心最后的撕打。
老者捻着胡须,微微笑道,“你安排得很周到。他们都扮成乞丐,魏齐应不会疑心到秦人的介入。”
他身后缓缓走过一个红衣女子,乍一看已是绝美惊艳,娓婉如仙,五官细处更是精致勾人,她这般美艳的灵物出现在杂铜烂铁的小黑铺中,立时充满互斥的张力。
“王大人过奖。”美艳女子稍一颔首,又道,“其实解救这般小人物,何须王大人亲自入魏?”
王稽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齐国赏识他、赵国构陷他、魏国冤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