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人迟慕-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事的啦!让庚叔跟着呗!听哥哥讲,他年经的时候走南闯北的。什么风浪没见过?!”莲蕊继续怂恿。

“那待我跟爹爹请示一声去!”妙如转身就去找父亲。

钟澄见女儿在船上,足不出舱,在水上憋足了半个多月,也担心她身体虚弱。吃不消。想着让她出去透透气也好!

就让身边的长随星魁,和长庚一起跟在她后面负责保护。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登岸上街去了。

很快,妙如就找到了当地比较大的药铺,采购了些中药材。又进当地的书局淘了几本杂书,打算留在船上解闷的。

虽然妙如戴着帏帽,外面人看不见她的表情,但莲蕊能感觉得出,她的脚步有些沉滞。

她忙体贴地劝道:“姑娘,累了吧?!那里有个茶馆,咱们到里面歇歇脚。您看行吗?”

妙如轻轻“嗯”了一声,理了理身上的裙摆,带着众人就进了茶馆。

在堂里的角落刚坐下来,就听得旁边一桌,两位身装体面的文士在聊闲话。

“听说了吗?鞑靼的首领纠集了十五万人马,还有瓦剌的一部分兵将,卷土重来了,说是要报三年前大同关之仇。”

“上次薛将军带着罗家小将。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败军之将何以言勇,那帮胡人也太嚣张了!”

“兄台你不懂,听说上月问斩的符将军,有个侄子叛国通敌了。带着边关的布防图去找到了鞑靼首领……”

“啊?!有这事?!大同那边岂不是危若累卵?”

“难讲,听说此次太子殿下。推举忠义伯出征,罗家小将军为副将。应该能扛上一阵子吧!还听说,宫里连选秀都停下来了。太子殿下整日整夜调兵遣将,筹备军需粮草。你看,这运河码头几夜都没歇息了,通宵达旦地在运粮草。”

“幸亏之前肃清了杨党,不然朝堂上再一乱起来,肯定挡不住鞑靼的铁蹄。”

“也不尽然!若是杨家没倒。威德将军府也不会满门抄斩,符家那个子弟也不会叛逃。鞑靼那些贼子们岂敢轻举妄动?!”

“要通敌的,终究会通敌的。他们欺君罔上,没灭九族,算是陛下仁慈。网开一面了……”

“咱们老百姓的日子,又要开始不好过了,没半年,肯定会重新征粮征兵的……”

听到这里,妙如暗地里吃了一惊。

若是这消息是真的。那朝中刚稳下来的局势,又要起变化了。不过,那帮参选的闺秀们,会不会因此而逃过一劫,自行婚配呢?

还有罗擎云,对于他来说,这次是劫难还是机遇?

作为朋友,妙如心里不禁为他捏把冷汗。

真怀疑,鞑靼那边,是不是在大楚的朝堂中,埋有内线?!

杨家一倒台,朝堂还没缓过劲来,他们就兵临城下了。

要知道,发动一场战争,准备前奏肯定不是一两天就可完成的。杨景基去年十月初被下了狱,到如今已有半年光景。

看着大家歇息够了,妙如叫上随行的几个,打算赶紧回到船上去。得把今日听到的情况,早点告诉爹爹。

刚出茶馆,迎面就飞过来一个人影。星魁的反应甚是机敏,马上挡在了妙如前面,推开了那个人影。

这个变故,众人还没反应过来,跟着又是一顿咆哮传来。

“昨日你爹爹下葬时,已经签了卖身契,今天怎么能不认账了?”那粗壮的男子怒吼道。

“小女子当时卖给了陆家,答应三少爷到府里为奴为婢,不是卖到倚红楼的……”一个柔弱女子的哭泣声。

“昨天晚上,陆家三少爷在赌场里,已经把你的卖身契,输给本大爷了。倚红楼怎么了?混成头牌,还能吃香的喝辣的。比当丫鬟强多了……你以后还会感激本大爷的……”

妙如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看到那男人越说越不像话,围观的人群有人带头起哄了。

突然,跟在钟澄身边的琴韵赶了过来:“姑娘,老爷让奴婢过来寻您,说是找您有急事。”

旁边的长庚,早想劝着大小姐,离开这等是非之地了。给跟在她身后的莲蕊,使了个眼色。随后,几人把妙如簇拥着,离开那里。

回到船上,妙如见到了焦急等待的父亲。

“船家告知,咱们乘的这艘船,今晚不能在这里过夜了,要连夜离开。说是漕运衙门里的差役,在码头都贴了告示。这里要用作紧急运送粮草的中转。其他船只,一律仅准停留两个时辰。”

见到她安全回来了,钟澄对女儿解释道。

原来真是这样。

妙如随即就把茶馆里听到的最新消息,全都告诉了爹爹。

钟家的人都回船后,船家就吩咐起航了,连夜一路向南驶去。

半夜,妙如睡得半梦半醒间,听到隔壁的船舱里有人在说话。好像是秦妈妈的声音,在跟人争执着什么。

不一会儿,又听到有什么东西,磕在船板上的声音。间或还听到有女子的哭泣声。

妙如警觉起来,叫醒旁边守夜的丫鬟:“莲蕊,到隔壁去看看,什么人在那里,吵得让人睡不着?”

过了半盏茶的功夫,隔壁的哭声似乎停止了。

妙如等得快重新睡着时,莲蕊终于蹑手蹑脚地回来了。见她猛地睁开眼睛,一副等着她回话的样子。

莲蕊上前施了一礼,对她轻声禀道:“姑娘,问清楚了。是隔壁的船工,救起了一个落水姑娘。”

妙如皱着眉头,有些迟疑,不解问道:“被救起来了,为何还要哭泣?”

莲蕊有些为难,扭捏了半天,才老实地答道:“……是……秦妈妈叫奴婢这样说的。怕姑娘您多管闲事……那女子,就是咱们白天在街上,被恶霸逼迫的那位……”

“哦?她怎么赶上来的?咱们不是转身就上船了吗?她是怎么混上来的?”

“不是的!”莲蕊犹豫着,要不要告诉她。

“说吧!你家姑娘怎么事情没见过?!”

“那殷姑娘,在咱们走后,一把抓过卖身契,就往大街小巷乱钻乱窜起来。最后被逼得无路可逃,纵身跳进了河中。谁知那丫头从小会水。巴在咱们这艘船的尾部,爬了上来。等夜深人静的时候,躲到咱们船舱的厨房里偷吃东西,被秦妈妈发现了。”

“原来是这样。那她哭什么?”

“恳求咱们收留下她,她愿意为奴为婢……”

“唉!也是个可怜人。不过,咱们家里比不得以前了。在离京时,把沉香、青黛都打发走了。还没到家乡,岂能又买下丫鬟?!如今家里也摆不起这样的排场了。再说她是逃奴,若是原主找上门来,咱们是要背责任的。”

“姑娘,她手里拿着那张契书,不算逃奴了。”莲蕊提醒道。

“若是找人过户了,有契书也没用啊!她还是在官衙登记在册的。”

“没有,奴婢看了那张契书,是昨日刚签下的。昨晚就被那家少爷输给那个什么楼了。应该还没过户吧?!”

“行了,你去跟她说,到淮安之前,咱们帮着她掩护身份。下船后她再自己想想办法。咱们家里是不缺奴婢的,她有脚有手,还怕找不到事做,来养活自己?!”

第一百五十六章洗尘

弃舟上岸时,淮安刚下完一阵子的绵绵阴雨,太阳好不容易才从云层里露出笑脸来。

在码头边来接钟澄一家的人群中,竟有两位穿着官服的大老爷,还有一位年近弱冠的少年。

从面幕往外望去,妙如发觉那位年轻的后生,竟然是堂哥钟明信。多年不见,他如今已长成一位挺拔俊朗的男子。

她随即带着弟弟妹妹们,走过去向对方问候。

“信哥哥,别来无恙!终于又见着家乡的亲人了!”妙如笑容可掬地朝他福了一礼。

钟明信转过头来,脸上露出讶然的神色。他才发现,眼前这位娉娉袅袅的少女,原来就是,当年那个求他帮忙折梅枝的小丫头。

他清秀的脸上也扬起会心的笑容。

平日里跟汪峭旭,常有书信来往,他知道自己这个小堂妹,跟好友已然订亲。只是不知为何,堂叔不等女儿出嫁了,再辞官回乡。更没想到,妙如这次也跟着一起回来了。

他拱手还了一礼,脸上尽是温润的表情:“妹妹如今都成大姑娘了,哥哥都认不出来了。”

妙如腼腆地一笑,回应道:“成大姑娘也是信哥哥的妹子,明婧姐姐还好吧?!”

“她啊!端午时还回家来过,看望过母亲和祖母。若知道你也跟着回来了,她肯定会高兴的。”提起出嫁一年多的妹妹,钟明信的语气中,带着难舍的亲昵。

“呀啊!都出嫁了?婆家远不远?她多久回来一趟?”妙如颇有些失落,原以为回到钟家老宅,还有几个闺中姐妹可以走动走动,也不算太孤单,没想到已然物是人非。

“不远,就在临近镇子里。她的翁姑为人和善。常到咱们钟家互相走动,肯定有机会再见到她的……”语气中透着轻松和愉悦,让人一听就能感知到,对妹妹的婆家,他很是满意。

听到她嫁了户好人家,妙如心里甚感欣慰。

钟明信把妙如几个送到离岸不远的马车上,又转身去寻堂叔钟澄。

后者正在那边,跟两位大人说话。

看到女儿跟她堂兄其乐融融的样子,钟澄的唇角边绽开了一抹浅笑。

那两位穿官服的男子,是本地的知县和学政。

钟杨两家在京城里发生的一切。早被有心人传到了江南。淮安本地的官员,听说探花郎要辞官回乡办学,均是喜不自禁。

毕竟,自己辖区出的举人进士多,也算一项政绩不是?!

不过,钟澄如今不是官身,也无意再重返官场。回京前本地的官员,曾去信邀请他到府学里执教,被他婉拒了。今日来的这两位,专程到码头迎接他。就是想再争取一番。

与他们告辞后,钟澄登上马车,领着一家人,又回到了阔别五六年的钟氏老宅。

自从钟谢氏创办的汩润书院,搬到云隐山上后,钟宅东北角的槐香院,又空了出来。

为了族中走科举的子弟,平日多得侄孙提携和点拨。老族长极力挽留五房的一家。回祖宅居住。

钟澄想到,如今刚回来,府宅和学馆,都还要花时间筹划安排,就接受了叔祖的盛情。

到了槐香院,妙如算是轻车熟路。和宋氏一道。把家人都安置住了下来。

一切还是按六年前的样子,把正屋让给了杨氏母子三人。东厢让宋氏带着明偲住了进去。西厢仍由妙如带着三妹婵如居住。

全家人安置妥当后,钟澄把妻妾儿女们召集了起来。

“从今天起,咱们就暂住在钟府老宅里了。周围都是几房的兄弟族人。望能跟他们和睦相处,不要惹事。内务还是暂让莉娘打理,家中产业庶务,由我自个接手。等学馆开了后,再做安排。”作为一家之主。钟澄简单地安排了今后的生活,又对几个儿女吩咐道:“仪儿、妤儿和婵儿的学业,为父亲自来教。妙儿要常跟几房的伯母、婶婶走动走动,平日里多带着两个妹妹,和她们学学管家和交往。”

一切安排就绪后。长房的大太太派人来,邀请五房一家,到忠信堂那边。说是备了酒宴,要为他们接风洗尘。

杨氏尚在孝期,自是不会去参加,她带着两个孩子留了下来。

钟澄领着宋氏和儿女们,来到了忠信堂的院子里。

钟府长房的妯娌们,早就听闻了五房在京里这几年的事迹。

说是皇帝赐给钟澄一名秀女,专门为五房传宗接代的。又听说那位秀女所诞之子请满月酒时,宫中还派下了赏赐。若是钟澄在京城继续为官,说不定哪天,那女子还会封诰。

因此,大家伙十分好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