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林有些心不在焉地说:“现在这些衣裳我都穿不过来,过一冬,明年说不定又不合身了,再多做也是浪费,先收起来吧。”
小英应了声:“好,那就先放西屋,过两天开箱子收拾东西再一起归置。”
又林从那些小首饰小玩儿意儿里拿出一对银翅子系着绒球的蝴蝶簪子给小英:“来,戴上我瞧瞧。”
小英笑眯眯地把头上原来那只银簪拔下来,把这枚插在发间:“行吗?”
又林歪着头看了一下:“嗯,再低一点儿。”
小英又摆弄了一下,又林点头笑着说:“嗯,行了。挺喜气的,戴着吧。这几个你拿去,给她们一人一个分了。”
那是几个银戒指,有梅花的,有如意的,倒是正适合她们这种身份戴。小英用帕子托着拿出去给其他几个人分,白芷她们自然都高兴。这个年纪的姑娘家。不管是什么身份,总是喜欢妆扮的。推推让让一番,还是翠玉先挑的。她拿的是梅花的,剩下的几个白芷茯苓一人得了一个。
最近翠玉安份了不少。与从前简直是判若两人。遇事儿不争先不掐尖儿,脾气也好了不少,以前院子里小丫头、婆子天天都要挨她的骂,现在一下子清净起来,倒让人觉得不习惯。起先人人都觉得这事儿古怪,时日久了,众人倒是渐渐觉得。翠玉是真转性了。
其他人都觉得这是好事儿,倒是小英,问了她好几回,是不是哪儿不舒坦?还是有什么不顺心的难事儿,说出来大家也能帮着出出主意排遣排遣。
以前翠玉只觉得小英傻,愣,缺心眼儿。现在被她嫂子点醒,终于明白过来了。才知道这样热心肠直脾气的人有多难得,也难怪姑娘更喜欢小英。
“你这簪子也是姑娘刚才给你的吧?”
“是啊,都是这一次礼物里头的。好看吧?”
翠玉由衷地夸了一句:“挺好看的。”
正说着话。又林喊人进去,小英忙应了一声进去了,出来时拿了两个盒子:“姑娘让我去给二姑娘送东西去,你留心着些,姑娘要是叫人赶紧应着。”
“我知道。这是送什么东西?”
小英把盒盖揭开,也是刚才收的礼物中挑出来的,小玩意儿,还有点心,一样样分好了码在盒中。虽然陆延宗这次送的东西未必是很贵重,但是他也是走南闯北跑买卖做生意的人。东西新奇是一定的,还有外番来的东西,比如那只巴掌大铜制的小舤船,闪闪发亮,每个部分都做得异常精致,和真的一样。看着特别新奇。
“原来外番的船是这样的?”
小英点头说:“可不是,咱们天天见着船,人家的船和咱的就是不一样。”
玉林的屋子就在李老太太院子里,靠西厢两间屋子,住着玉林,一个妈妈和两个小丫头。虽然是不大宽敞,但好在玉林年纪还不大,这个年纪的小姑娘,总得妈妈时时看着才放心。屋里陈设也简单,一应木器全是屋里原来就有的的,大方是够大方,也不便宜,可是漆色式样都显得陈旧,很不适合小姑娘来住。再说,玉林身边的丫头也不大得力,针线做得也不多,屋里的桌围椅袱这些东西也都是旧的,上头的绣线甚至都脱了,花纹变得残缺不全,再也看不出原貌。
“二姑娘可在屋里?”
“在。”不是丫头应的,是玉林自己应了一声。
小英笑着进了屋,先问了好,才把盒子放下:“我们姑娘打发我来给二姑娘送东西。说是表叔爷送的新鲜玩意儿,让二姑娘看着喜欢就留下玩。”
“你替我和姐姐说多谢,总是有一好东西就想着我,其实表叔今天也送了不少东西给我呢。”玉林现在已经不是三五岁小孩子了,又在李老太太跟前养着,说起话来大大方方的。她生得特别玉雪聪慧,身上穿着一件八成新的玉色长褂,下头是淡青裙子,虽然也好看,可是太素淡了一些。这回小英拿过来的东西不光上头盒子里那些玩意儿,下面硬壳的纸盒里装的是两块料子,一块是桃粉色,一块是鹅黄色,颜色娇嫩,料子精致,给玉林这个年纪的小姑娘穿是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家里头两位姑娘,平时说起来都说姐妹二人如何如何。但谁都知道这姐妹二人是不同的。大姑娘是四奶奶的亲闺女,那是心尖子掌上珠,有什么好的都会先尽着她。二姑娘呢……养在老太太这儿,一应事情就是老太太这儿的妈妈经手,家里人都有的,不会短了二姑娘一份。但要说额外添补的……就谈不上了。李老太太是守寡多年的人,纵然现在儿孙孝顺日子舒心,可是寡妇总不会穿金戴银的,住的地方也不讲究奢华。二姑娘在老太太这里,也给拘得太紧了。这家里头,也就是大姑娘想得细致周到,知道体贴妹妹,总是三五不时的送这送那的。
小英送完了东西,从屋里头一出来,被冷风吹得脸上发紧,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哟,你怎么穿这么单呢?”
小英回过头来,笑着说:“魏妈妈好。您老这是从哪儿来啊?”
“去前院儿送了点儿东西。”两人站在檐前说了两句,魏妈妈还得去向老太太回话,小英出了院子,又去了趟厨房。天气愈冷,姑娘这两天嘱咐着让人多熬些汤水。天气一冷,人容易燥郁上火,多喝些汤确实舒服了不少,连老太太都说多喝些汤,晚上的咳嗽都比往年这时候少了许多。
厨房里头两个烧火的媳妇正在说话,嘻嘻哈哈的,没听见小英进来。小英只听见她们说:“谁说不是呢,要我说啊,那一家子泼皮破落户,净干那些没羞没臊的事,也就看着咱们家老太太、奶奶是好脾气的善心人……”小英进了屋她们才听见动静,忙起身招呼,又是让坐,又是倒茶,还要去拿炒花生和果子来。
“两位嫂子不用忙,我站站就走。姑娘打发我来看一眼,今天要的汤可已经炖上了?”
“炖上啦,你瞧那火上不就是?”
一个媳妇殷勤地揭开锅盖,小英瞅了一瞅,又闻了一闻,一股甜丝丝的莲藕香气,可见这汤确实炖了有些功夫了,不是敷衍支应。
“姑娘要不尝尝咸淡?”
“不用尝。嫂子们在说什么呢?说的这么高兴?”
“嗨,还能说什么。”其中一个压低声音说:“就是东头儿那两家呗。”
镇东住的就是和李家同族的老五、老六两家。这两家隔三差五的总得闹出些动静来,从来没消停过。
小英好奇地问:“他们家又怎么啦?”
第九十三章
“听说那位五奶奶和五爷大吵了一架,然后带着小儿子小闺女回了娘家了。”
小接过那个媳妇倒的茶:“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啊?嫂子是听谁说的?
有了这么一个捧场的听众,那个媳妇说得更起劲儿了:“听说五爷最近总进出赌场,这消息肯定不会假。咱们家门上和赶车的都见过他从镇西头那两条巷子出来过。开头好象赢了一笔,那几天天天见他吃得红光满面一身酒气,走路的时候眼珠子都恨不得翻到脑门上头去。可沾了个赌字,哪有长赢不输的,这不,前两天就输钱了不是?不光原来赢的那些全输回去了,好象还拿了五奶奶的首饰去当想翻本,结果又输了。”
小英吃惊地问:“这是真的?”
虽然这个五老爷一向不成器,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祖辈留下来的家业也渐渐都败得差不多了。可是倒底也是读过书的人,爱面子又爱摆个架子,以前倒没有听说他沾赌。
小英虽然年纪不大,可是听的见的不少。沾了个赌字,倾家荡产的人实在太多了。就算有家财万贯,也经不起这样折腾啊。
“可不是真的么!五奶奶那是什么人哪?一文钱掉进油锅也要去捞的,她的首饰平时看管得也严,早晚都要数一数才放心。她一发现丢了首饰,就里里外外的找,又和五爷吵闹起来了。五爷输了钱本来就没好气,两个人吵得半条街都听见了……”她压低声音:“好象还动了手。”
“五奶奶挨打了?”
“这个就没人见着了,可照五奶奶那脾气,要不是闹到这份上,她也不会回娘家去啊。”
小英琢磨着,这倒也是。五奶奶向来泼辣刁钻,是远近闻名的母老虎,斗嘴吵架是从来没输过,这回居然回娘家去。可见是真吃了亏。
“那五爷呢?”
“嗨,连子晌午回来,说他都两三天没着家了,跟鬼迷了心窍似的。家里没钱赌了。保不齐跟人去借……真是作孽哟。”
其实那个媳妇还有话没说。五爷没着家,可能是在赌场里,可能是去躲债了,还有可能是往勾栏里头去了。只不过这些话她们这些媳妇婆子说起来没顾忌,小英还没出阁,又是伺候姑娘的人,那个媳妇可不敢跟她口无遮拦。
小英取了两碟点心。那两个媳妇讨好地用食盒装上,又要替她拎着送去,小英连声说不用。她提着食盒出了门,转过夹道,紧走两步就该进院子了,一抬眼看见墙边站着个人,就停下了脚步。
“表少爷?”
陆伯荣被她这一声唤,脸上一时间的神色颇有些复杂。有些慌。但是随即就镇定下来:“小英姐姐这是打哪儿来?”
小英忙说:“可不敢当,表少爷唤我名字就是了。我去给二姑娘送东西了。表少爷在这儿做什么?”
“我……是随意走走。记得上回来,是从这儿有扇角门能出去的。这会儿绕了一圈也没找着路。”
小英一点儿没疑心,指着左侧说:“表少爷敢是记错了方向了。宅子这边没有出去的路,那一头才有。不过这会儿起了风,说不定还会下雨,表少爷要出去走走也成,可别走远了。”
陆伯荣应了一声,只能往她指的方向走。
其实他站在这边墙下发呆,倒没有什么旁的歪心。只是刚才在屋里坐不住,出来转一转,不知不觉就走到这边来了。
表妹还小的时候。他也不爱搭理,总觉得和小姑娘们没什么好说的。可是现在……他只觉得好象心肝肺腑都让线拴了,牵了,有一股劲把他不住的往这边拉扯。
可是就算站在墙边,知道表妹就在在一墙之隔的院子里头,他也不能去敲那扇门。
只要那么站着。想着此地离她不远,心时就显得踏实多了。多站一会儿,也就离她多近了那么一晌。
他步子不快不慢,别人看着还是很稳重。可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这一步一步的,都分不清深浅轻重了,象是走在棉花堆里,轻飘飘的,软棉棉的——
这种感觉,是生平头一次。
小英端了点心进屋,把刚才在厨房听到的新鲜事儿告诉又林,主仆两人压低了声音偷偷的说笑。平时这一家人可没少给人添堵,看着他们自己家闹成一团,真是大快人心。至于遇见表少爷的事儿,小英根本没往心里去,当然也没和又林提起。
又林把点心掰开,自己留了一半,另一半递给小英:“你也尝尝,看做的好不好。”
小英咬了一口品了品味儿:“挺好,就是太甜了点儿。”
小英一惯这样,她吃什么东西都不挑。让她品评点心,她顶多能说出硬了或是软了的区别,其他的细节、口感……这些她都分辨不出来。
又林尝了一口,摇头说:“这桂花卤做的不好,糖太多,又卤过了头,发腻了。”
小英笑着说:“姑娘的舌头就是灵,我反正尝不出好赖来,就知道是甜的。这糖卤子好象不是咱们自家做的,因为过节,从外面买了不少来。咱们记着是哪家买的,下次不买这一家的就行了。”
外头天色昏黑,乍一看象是已经到了掌灯时分,风吹得墙外树上的叶子忽喇喇的响,眼见是有一场雨要下。等灯点了起来,外头淅淅沥沥的已经下起了雨。远远近近的人家都亮起了灯火,与李家一墙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