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炮兵传奇-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息传进了湘赣特委书记朱昌楷的耳中,作为地方官,他本来对王佐、袁文才等就印象极坏, 得知这个消息,便连夜赶往红5军军部,向彭德怀报告,朱还特别提及,六大报告中的关于土匪的一段话,王、袁二人已经偷看,现在已有反水的迹象,如不迅速解决,边区党有被一网打尽的危险。
  后来彭德怀回忆这段往事时曾提及,由于情况紧急,也没有时间去具体查证,于是便听信了朱昌楷的话,派第4纵队跟他去抓王、袁。
  拂晓,红5军4纵的士兵包围了王、袁的住处,朱昌楷第一个冲了进去,发现袁正在睡觉,朱立刻开枪,将袁打死在床上。
  王佐听到枪声,以为是民团的白狗子,他跳墙逃了出去,欲渡禾水逃回井冈山,跑到河边才发现浮桥被拆,无奈只好泅渡过河。因他不会游泳,淹死在河里。
  毛泽东事后得知王、袁被杀的消息,连连顿足,大呼:“坏我大事!”果不其然,王、袁一死,他的那些老部下立刻反戈投靠国民党军队,井冈山地区的老百姓也不再支持红军。红军没有粮草,无法再在井冈山立足,只好去另开辟新的根据地。王、袁死后不到一月,井冈山就落入国民党的手中。
  彭德怀在回顾这段往事时,承认“犯了轻听轻信的错误。”
  由此可知,在战争中,大炮的威力的确不同凡响,有时竟有一炮便决胜负的效力,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政策策略上出了毛病,造成的损失是多少大炮都无法挽回的。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念及往事,怀念王佐和袁文才,于是亲自接见了王、袁二人的遗孀,表达了对王、袁的歉疚思念之情。
  如今,袁文才和王佐的青铜塑像,高高矗立在井冈山上,吸引千千万万的后来人前往瞻仰。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南昌市中心洗马池,江西大旅社。
  历史老人有时常有许多惊人之举。曾记否,这座江西大旅社原本只是一家装修比较精美的旅店而已, 由于3年前,南昌起义的总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周恩来在这里亲自领导了那场使蒋介石3年来无时不心伤的起义, 这家旅店便名声大噪,无人不知了。
  1930年10月17日,江西大旅社戒备森严。大门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外人不得靠近一步。原来,蒋介石的“剿共军事会议”正在这里举行。
  很显然,蒋选在这儿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表达了一种挖根掘地也要将红军铲除的决心。
  会议室里,身穿笔挺军服,手戴白手套的蒋介石正在作围剿演说。长条桌上围坐着何成浚、 朱绍良、鲁涤平、张辉瓒、杨永泰、何健等国民党第9路军的师以上军官。
  由于在一个多月前,蒋介石刚刚击垮了冯玉祥和阎锡山等军团,正是志得意满之时,看到共产党毛泽东居然在闽湘赣一带闹出了气候,声震全国,再不能等闲视之了,便召开了这次军事会议,准备一举荡平红区,彻底消灭红军。
  蒋介石在军事部署前,首先讲了一番道理:“诸位都知道,共产党搞的什么共产主义,与我们的国情是不相符合的,他们持枪为匪,占山为王,闹得人心惶惶,到了不加以剿除便国无宁日的地步。从前,各省对他们多次动过刀兵,但是大都有省界观念,往往是将共匪驱出自己管辖的区界了事,故匪等东躲西藏,南击北窜,非但不能剿除,反而地域愈演愈广,声势越造越大。国府因见及此,特命行营负此专职,统筹兼顾,谋根本之解决,以矫正前此之流弊。”
  杨永泰献媚地附和道:“总司令所言极是,过去没有统一指挥,我们是各打各的,匪患越演越烈。这一回好了,我军在总司令的号令下统一行动,一定能够将区区共匪团团围住,全部剿除……”
  虽说蒋介石亲自主持剿共会议,并动用大军对付红军,其实在他的心底深处,并没有把红军看得多么可怕,区区弹丸之地,寥寥几千兵马,说破天,他们能成多大的事呢?不过匪患不除,终成祸害。所以,他想调兵遣将,企图一举荡清红军。
  蒋介石最后下命令道:“我命令,此次会剿鲁涤平为总司令,何键为副总司令,张辉瓒为前敌总指挥,统率10万兵马,与本月28日前在江西省内集中,分三路向匪区进攻,一路由莲花、萍乡一带,进逼安福、吉安,一路溯赣江向南逼进,第三路由湘东进入赣南,伺机北进,迫使红军与我们背水一战……”
  正当蒋介石紧锣密鼓地准备向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的时候,毛泽东却在山上潜心研读《孙子兵法》。
  这本书是前不久红军打长沙时,从乡间一位老私塾先生那儿弄来的。线装本,共九卷,也称兵法九章。在此之前,毛泽东虽然读书甚多,但专门的兵法书却是第一次阅读,行目所及,心神所随,联系到自己起义后行军打仗、休养生息的实践,更是觉得这本兵书字字珠玑,爱不释手。
  蒋介石发兵10万围剿苏区的消息,此刻已经是人人皆知了,可在李立三“左”倾路线的影响下,有的主张“迎头痛击,北上对敌”,有的主张以攻对攻,去攻打敌人的大城市如九江、南昌等,毛泽东则提出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以弱胜强之法。
  10月25日,红军总前委在罗坊召开会议,这就是著名的罗坊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
  毛泽东说:“我们不是没有打过大城市,还记得么,就是上个月,我们的主力去打过长沙嘛!可是没有打下来,当时我们可是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为了对付敌人的高压电线, 我们用900头牛去冒火冲击,为了对付敌人的碉堡,我们的同志用禾桶裹上棉被顶着往前冲,此外我们还挖过壕沟,就这样没日没夜地整整打了半个多月,伤亡了许多好同志,可怎么样呢?长沙还是没有打下来。我们的弹药打光了,部队伤亡太多了,这时候敌人的援兵又到了,我们什么都没有捞到,只得撤兵。同志哥,这是赔本的买卖,我们不能再干了……”
  毛泽东的话说到了大多数指挥员的痛处,一想到一个月前的那一仗,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痛心的。
  毛泽东见还有一些人想不通,便举了《水浒传》中一个生动的例子:“大家都看过水浒传么,还记得上面有个故事,在柴进家中,有个洪教头想教训一下林冲,连唤了几个‘来,来,来’,接着就气势汹汹地扑了上去,结果却让连退几步的林冲看到了破绽,飞起一脚将他踢翻。”
  与会的红军指挥员们听到这里,都开怀大笑起来。
  毛泽东止住笑,继续说:“谁人不知,两个拳师交手,聪明的拳师往往退后一步,而蠢人则劈头就使出看家的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在毛泽东的说服下,大部分红军将领同意了他的作战方针,这就是:在蒋介石“长驱直入”的进攻面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把敌人引入我们的预定战场,然后再同其作战。
  根据毛泽东同志拟定的作战部署,红军在集中了主力后,首先后撤到樟树、抚州、永丰地区,使向袁水流域进攻的敌人第一次扑空。
  接着,红军又进行了两次大退却,使气势汹汹的敌人再度扑空。红军在小布设伏时,动员大会上,毛泽东还草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券”,下联是:“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本来,红军在小布设下伏兵,准备先拿谭道源部开刀,谁知有一个内奸向敌人告密,谭部一听红军有大部队埋伏,马上退了回去。
  小布设伏未能打到敌人,这时张辉瓒师由东固进至南垄,有东进之势,红军马上调整部署,前往龙岗埋伏待机。
  因军情紧急, 部队无法再进行动员,红4军军长林彪、政委罗荣桓干脆把命令写在路边房的一扇门板上,使大家知道任务的紧迫。“军长、政委示:上固无敌,敌在龙岗,望全军将士奋起精神消灭之。”落款是:林彪、罗荣桓。
  经过紧迫的部署调整, 红3军、红12军、红4军共计3万多人,在龙岗摆好布袋阵,准备一口吃掉张辉瓒部的1万多人。
  张辉瓒,湖南长沙人,早年曾在清朝军队的讲武堂中就读,后来又先后去日本和德国学习军事。 1924年任国民党第4师师长,1929年任南昌卫戍司令,与红区的赤卫队交战多次,人称杀人不眨眼的“张屠夫”。
  这一回,他被委以剿共前敌总指挥,自命不凡,对畏缩不前的谭道源部甚为不满,于是率军独进,于12月29日逼近东固,乖乖地钻进了红军设下的布袋阵。
  第二天拂晓,毛泽东来到了设在黄竹岭后面小别山上的指挥所,在这里指挥即将爆发的一场大战。此时,大雾漫天,雾锁群峰,对面几乎看不见人,正是“雾满龙岗千嶂暗”的景色。不久,旭日东升,大雾散去,只见曙光初照,枫叶霜红,景色格外壮丽。
  10时许, 张辉瓒的前锋部队进至龙岗,与担任正面阻敌的红3军发生激战。此后,战事越打越激烈。打到午后,张辉瓒才发现情况不妙,他的万余人马已经陷入红军重围,于是困兽犹斗,将他所有部队都放马猛冲过来,企图杀出一条血路。
  由于敌军人地生疏,再加上所有有利地形皆被红军占去,以逸待劳,以多击少,张辉瓒区区万余兵马焉能逃脱这天罗地网。
  下午3时许, 敌军的冲击已成强弩之末,朱德、毛泽东认为时机已到,随即发出总攻命令。号令一下,漫山遍野军号激昂,杀声震耳。敌军此时早无斗志,全军顿时崩溃。
  毛泽东见枪声稍稀,知战斗已入尾声,便同朱德步行走下黄竹岭,沿大路向龙岗走去。正在此时,由远而近传来一片喊声:“捉到张辉瓒啦!”“前头捉到张屠夫啦!”
  毛泽东、朱德大喜。“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正是此时心情的写照。
  参谋处长向毛泽东和朱德详细描述了活捉张辉瓒的经过。
  战斗前, 因红4军军长林彪在北伐中见过张辉瓒,知道他的模样,于是向全军将士讲明了他的相貌特征, 要求务必活捉。发起总攻后,红4军10师的一个班,在一棵大枫树下发现了一件狐皮大衣,在皮衣的衣领上还有张辉瓒三个字,知道这家伙就在附近,于是仔细地搜索。后来发现了一个山洞,洞里有人。
  战士们高喊:“快出来,不出来就扔手榴弹了……”
  一个大胖子战战兢兢地从里面爬出来,这人生得肥头大耳、唇上有两撇小胡子,一件士兵的小褂紧紧地绷在身上,一看到他,战士们马上就高喊起来:“别装蒜,这家伙肯定是张辉瓒……”
  在龙岗大坪,毛泽东见到了被捆绑住手脚的张辉瓒。当年北伐时,毛泽东与其也是相识。
  张辉瓒一脸哀苦之情。“润之先生,没想到在这里遇到您,别来无恙乎?”
  毛泽东风趣地答:“岂敢,几天前老兄还趾高气扬,要剃朱毛的头,何言无恙乎?”
  张辉瓒面带死灰:“惭愧、惭愧,有罪、有罪……”
  这位曾留洋数国的中将师长此时苦苦哀求,愿给红军捐款、捐枪、捐弹药,唯求饶他一命。
  毛泽东也不想杀他,想让他到红军即将开办的学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