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秘史-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花落谁家】
  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曹操进爵魏公,加九锡,开始建立魏公国,这一年曹丕二十七岁,曹植二十二岁。此时曹操仍然没有宣布继承人的意思,对曹丕而言,这相当不妙。
  就在这一年,曹植被改封为临侯,曹植之前受封的是平原侯,这个平原指的不是平原郡,而是平原郡下面的平原县(今山东平原)。曹植改封后,虽然没有增加食邑,仍然是县侯,但临(今山东临甾)作为古代齐国国都,是青州刺史部的重镇,不是平原县所可以比的。建安十八年的这次改封,只涉及曹植一人,背后有没有其它更深的用意,让大家不由得要进行一番猜测。
  紧接着,第二年曹操远征孙权,按惯例应该由曹丕留守邺县,曹植等兄弟随征,但这一次曹操决定由曹植留守,曹丕随征。这一年曹植二十三岁,与曹操担任顿丘县令的年龄相仿,曹操临行前专门告诫了曹植几句话。
  这个信号就更明显了,这趟随征,曹丕一定心事重重。
  的确,一段时间来曹操对立谁为太子而犹豫不决,按理应该立曹丕,但曹操对他不是特别喜欢,加上他跟司马懿、陈群这样的人过从甚密,让曹操十分警惕。
  相比较而言曹操更喜欢曹植,他觉得曹植虽不够城府,但比较率直,而且才思敏捷,有自己的某些特点。但如果立曹植为世子,对习惯上的嫡长子世袭制是一种突破,各方面对此有何反应曹操不得不考虑。
  为此,曹操私下里征询了很多人的意见,听一听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但结果仍然分歧严重。
  据《魏略》记载,丁仪多次在曹操面前称赞曹植有奇才,当他看出来曹操也有立曹植为太子的意思后,不断给他出谋划策(数称其奇才,太祖既有意欲立植,而仪又共赞之)。
  丁也在曹操面前使劲捧曹植:“临侯天性仁孝,为人坦荡,而且聪明过人,将来一定能成为杰出人物(发于自然,而聪明智达,其殆庶几)。他还博学渊识,文章绝伦,当今天下的贤才君子,不问少长,都愿意跟随他甚至为他而死(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这实在是天佑我大魏,所以才赐给大魏这么好的接班人!”
  经他这一说,曹操颇为心动,他问丁:“我确实很喜欢曹植,这个不用你来说(植,吾爱之,安能若卿言)。我想立他为嗣,你看怎么样?”丁自然毫不掩饰地支持曹植,甚至表明自己愿意以死来保荐曹植(不避斧钺之诛,敢不尽言)。
  丁仪、丁的这些话对曹操产生了很大影响(太祖深纳之)。
  边让的学生杨俊当过丞相府的处长(丞相掾),又在外地当过太守,他素来善于品识人物,曾经在奴仆之中提携了王象这样的人才。曹操当时正为选嗣问题秘密征求大家的意见(密访群司),他也问到了杨俊。
  据《三国志杨俊传》记载,杨俊虽然分别讲了曹丕和曹植的优点,但没有明确说谁是继承人,不过他多次称赞曹植(俊虽并论文帝、临长,不适有所据当,然称临美),用意显而易见。
  据《魏略》记载,书法家邯郸淳也支持曹植,邯郸淳多次在曹操面前夸奖曹植(屡称植才),引得曹丕很不高兴。
  还有一个叫孔桂的,原来是关中军阀杨秋的手下,曾奉杨秋之命拜见曹操。曹操觉得他是个人才,就把他留了下来,任命他为骑都尉,让他常在自己左右。孔桂跟曹植亲近,对曹丕有所怠慢(亲附临而简于五官将)。
  但也有不少是支持曹丕的。据《三国志桓阶传》和《魏书》记载,担任过丞相府处长(丞相掾)、赵郡太守的桓阶就劝曹操不要打破长幼顺序,应该立曹丕为太子,桓阶不仅秘密劝谏,还多次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太子未定,而临侯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
  长期在曹操身边负责人事工作、魏国建立后担任尚书台副长官(尚书仆射)的毛也劝曹操立曹丕。据《三国志毛传》记载,曹植当时很受宠,毛密谏曹操说:“袁绍因为没有处理好儿子的事,以至于国破家亡,废立这样的大事,还是慎之又慎(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
  毛一向为人正直,清正廉洁,曹操曾把他比喻为自己身边的周昌。毛的话,曹操不能不想想。
  与毛持类似看法的还有邢,他本来被任命为平原侯府的属官,但他处处以礼法严格约束曹植,又得理不让人,跟曹植发生了矛盾(闲以礼,无所屈挠,由是不合)。后来,邢到丞相府工作,担任军事参谋(参丞相军事)。
  曹操就立嗣问题征求邢的意见时,邢说:“废长立幼是前世所忌讳的事,希望您能慎重处理(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愿殿下深重察之)。”
  早年对曹操事业给予莫大支持的卫兹有个儿子叫卫臻,丁仪跑过去做他的工作,要他支持曹植,被卫臻严词拒绝(臻以大义拒之)。
  甚至崔琰也反对立曹植。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长期代曹操主持冀州的工作,魏国建立后担任尚书。据《三国志崔琰传》记载,曹操用密函向大家询问该立曹丕还是立曹植(以函令密访于外),崔琰则用公开信(露板)的形式回答说:“按照《春秋》之义,立子应该以长,五官中郎将仁孝聪明,应该继承正统,我愿以死坚持这样的看法(琰以死守之)!”
  另外,曹丕还有两个秘密外援,这是曹植不具备的。据《三国志》记载,在众多妻妾中曹操比较宠爱曹干的母亲王氏,王氏暗中帮曹丕说不了少好话(干母有宠于太祖,及文帝为嗣,干母有力)。曹丕有一个妾姓郭,史称她比较有谋略,曹丕争太子时她帮忙出了不少主意,这个郭氏后来继甄宓之后成为曹丕的皇后,史称文德皇后。
  以上这些事例都见之于正史,完全可以想见应该还有很多事情并没有写到正史里来。这场斗争从一开始就把很多人牵涉进来,从双方的形势上判断可以说势均力敌,如果仔细分析,曹丕一方略微占些上风。
  看到下面的意见这么不统一,曹操有点拿不定主意了,他最后问到了一向足智多谋的贾诩。
  据《三国志贾诩传》记载,曹操曾屏退左右,单独问贾诩的看法,但贾诩却不作声。曹操急了:“我有事问你呢,你不说话是什么意思呀(与卿言而不答,何也)?”
  贾诩装着在沉思,说:“属下刚好想起一些事,所以没有立即回答(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曹操问他想到了什么,贾诩回答:“想到了袁绍父子和刘表父子。”曹操明白贾诩的意思了。
  《三国志贾诩传》称,这次谈话不久,曹操心里就定下来了太子的人选,但他没有立即公布。
  不管这个人是谁,都将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六、崔琰之死】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发生了杨训事件,它的突然出现搅动了政局。杨训其人不详,只知道他是钜鹿郡人,虽然才能一般,但品行不错(虽才好不足,而清贞守道),崔琰主持冀州政府工作期间,把他作为人才向曹操推荐,曹操对杨训进行了礼辟。
  这一年的五月,曹操成为魏王,杨训可能因为职级较低,没有出现在劝进者的名单中,但他也像许多人一样,上表对曹操进行赞美,歌功颂德。可能杨训写得有点过,有人讥笑他肉麻(时人或笑训希世浮伪)。
  这件事引起了崔琰的注意,虽然他已不在冀州刺史府任职而改任魏国的尚书,但杨训是他举荐的,如果这个人有问题,他也要受牵连。为此,他专门找来杨训写的奏表看了看,发现并不像大家说得那么严重。
  崔琰于是给杨训写了封信,信中有一句话:“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这几句话说得很含糊,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这一下给崔琰招来了杀身之祸。
  从字面上看,“省表”的意思是“看过了所上的表”,“事佳耳”的意思是“这是个好事呀”,“时乎时乎”的意思是“时势啊时势”。关键是最后一句“会当有变时”,字面理解是“应当有变化的时候”。
  据《三国志崔琰传》记载,崔琰的本意是说讥讽杨训的人没有看到时势的变化,有点吹毛求(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时乎时乎”以及“会当有变时”可以理解为要与时俱进。但崔琰这几句话说得也太简约了,尤其是“会当有变时”,给人感觉他盼着变天。
  有人拿着崔琰的这封信向曹操报告,曹操果然对“会当有变时”很敏感,认为崔琰用意险恶(意指不逊)。曹操盛怒之下罚崔琰做苦工,这是一种刑罚,却不必关在监狱里,有点像罚做义工的意思。
  过了几天,曹操派人前去探视,看看崔琰是什么反应。派去的人回来报告说崔琰在家里仍然每天待客,门庭若市,还看到他待客的时候用手卷着胡须,怒目而视,好像愤愤不平的样子(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曹操更生气了,直接下令将崔琰赐死。据《魏略》说,崔琰不是被赐死的,而是自杀。
  杨训这位老兄果然是个书呆子,一点政治敏感性都没有,崔琰写给他的信让他顺手就当垃圾扔了,结果被什么人得到,拿它当废纸用来包裹笼盖(人得琰书,以裹帻笼)。
  有个跟崔琰有矛盾的人,恰巧在路上看到外面有崔琰信的笼盖,于是跟踪上去,得到了崔琰的信,并报告了曹操。曹操认为崔琰这是心存不满,于是将崔琰下狱,下令剃光他的头发和胡须,罚他到建筑工地作苦工(髡刑输徒)。
  前面那个举报崔琰的人后来又向曹操报告,说崔琰仍然心存不满。曹操大怒,想杀崔琰。崔琰是冀州名士,曹操不想公开杀他,就派人到狱中转达自己的意思,希望崔琰自己了断。可是崔琰并没有领会,过了几天曹操得知崔琰还活着,于是怒道:“崔琰一定让我动刀子吗(崔琰必欲使孤行刀锯乎)?”
  曹操命令狱吏将这句话带给崔琰,崔琰说:“我真笨,不知道曹公原来是这个意思(我殊不宜,不知公意至此也)!”崔琰于是在狱中自杀。
  在曹魏政坛上,崔琰绝不是一般人物,他的死是当时一个重要事件。
  崔琰是冀州刺史部清河国人,大学者郑玄的学生,作为冀州的本土派有一定影响力,袁绍父子都对他礼遇有加。曹操得冀州后,对崔琰加以重用。在曹魏的政治阵营里,冀州本土派显得并不重要,与其它州人才辈出相比,出身于冀州的只有崔琰、邢、崔林等少数几个人而已。
  曹操因为一件小事就将崔琰杀了,并不是他对崔琰个人有什么成见,相反,长期以来曹操对崔琰的才干和人品都相当欣赏,在很多方面都对他很倚重。
  崔琰很熟悉冀州事务,曹操让他担任冀州别驾。别驾是刺史或州牧最重要的助手,可以理解为州政府秘书长,也可以理解为“副州长”。曹操以后外出征伐,留下曹丕守邺县,都让崔琰辅佐曹丕。
  崔琰这个人,《先贤行状》说他“清忠高亮”,陈寿评价他“高格最优”,说明他是一个正直敢言的人,他曾经厉色劝谏过曹操,也当面批评过曹丕,但曹操对他的欣赏一直不改。
  《世说新语》里记载了一件有趣的故事,说匈奴使者来拜见曹操,曹操这个人长得不好看,个子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