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征北战-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恶!”
  “依我看,你们休要动手为好。我不想杀生。”说完,右近转向北边,大步流星走了四五步。
  “嘿!”高个男人大喝一声,挺枪追了上去。
  “啊!”传来一声短促的叫喊,男人躲闪着,将长枪甩出手丢,他腹部挨了右近一拳,立时仰面倒下,有两个人逃开去,想去叫帮手。剩下的那人,腿抖得厉害。
  右近拿着枪,静静地站了一会儿,看着那人。“我并没杀他,过一会儿他自会醒来,你带他回去吧。告诉治部,说高山右近是为了见爱慕的女子而来京都,不是来杀人的。治部清楚你们非我对手,他不会为难你们。”右近说完,转身离去。这次没人追上来。他们一边感叹,一边离去了。
  茶店旁边的苇席还是老样子,但已经没有人影了。这个前所未有的大茶会,第一天傍晚,就孕育着可疑的风云。这恐连秀吉也没有料到。
  当日夜里,在茶屋四郎次郎清延家中,从茶会回来的家康、四郎次郎、纳屋蕉庵,以及陪同家康而来的永井直胜等人,借着烛光闲谈。
  “茶会今天就结束了吧。”说话的是纳屋蕉庵,家康和茶屋都没搭话。只有听说茶会要持续十日的永井直胜露出了惊讶之情。他环视在座的人,谁都似没有反应。
  茶屋道:“说起来,今日的压轴戏就是山科的耍宝。”
  “对了,他究竟是谁?”家康问道。
  茶屋道:“一个怪人罢了。不过如让他听到这话,定会生气。他只是想大大讽刺关白大人一番。”
  “那人是否坐在一个差不多有半间屋子大、伞柄有近八尺长的朱漆大伞下?”
  “是,伞差点盖住了苇席。伞下铺着鲜红似火的毛毡,釜架在风炉上,边上放着西洋人用的烟壶,烟雾缓缓从壶口喷出来。”
  蕉庵道:“茶,还有烟雾……可是这般嘲讽,不知关白明不明白。”
  家康对茶屋道:“那位学人呢?”
  “大人是说那位创立新学说的藤原惺窝先生?”
  “是,我希望能在这次回骏府之前见见他。你能帮我引见吗?”
  蕉庵从旁插嘴道:“大人指的是那个态度生硬的男子……”
  “我想见见他,被他拒绝了也无妨。他有些学问。人的想法各有不同,不可能统一,就连佛教也有不同的宗派。战争结束了,需要有人来整合这些东西。”家康甚是严肃,与此刻的场合有些不相称。茶屋四郎次郎差点笑了出来,他慌忙忍住。他想起了家康受命做秀吉的舞伴,摇晃着肥胖的身躯跳舞的样子。
  茶屋四郎次郎感觉家康终于明确了心态。不难想象,必然有很多人认为,德川家康也无法抵抗秀吉,因而屈服了。但四郎次郎明白家康,他要帮秀吉建立一个太平盛世,这是他自信长时代以来唯一的愿望,目前一切顺遂。他并未屈服于秀吉,是因为他认真地去发现秀吉为政的不是之处。在家康看来,茶道和五山僧侣都不能平复战后的人心,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学问”。家康最近热衷于读书求教,似要借鉴《贞观政要》和《吾妻鉴》。
  在战乱频仍的时代,武力决定一切。自从镰仓时代以来,这便是武士的信条。但是,它却不能用以治国。于是,家康打算取圣贤之道,择其精华以匡扶世道人心,故,他才提到藤原惺窝。
  茶屋答道:“在下明白了,马上去办此事。”
  蕉庵又插嘴道:“德川大人,学问同然重要。但当前还有一事,您必须思量。”
  “除了学问以外,还有何事?”
  “这比起小田原的北条经常购买火枪之类,要重大得多。”
  “究竟是何事?我竟全不知。”
  “这也是鄙人昨日才打听到的。关白秘密派遣博多的岛井宗室去了朝鲜。”
  “去朝鲜?”家康微偏着头,“这是真的?”
  纳屋的脸色立刻变得僵硬。“在下怎会在德川大人面前说谎?看来关白真在考虑出兵朝鲜。因为皇室和我等志同道合,我们自不会害怕和朝鲜之战。但,这次的大茶会才举行一日,九州就开始骚乱,关白大人又是个一意孤行之人。德川大人,您是否也该参与京城政事,协助关白大人?”
  家康不答,但他已有了主意。虽然很多重臣都不赞成家康始终屈居秀吉之下,但他在尽量避免与之一战。
  “哦,这确当尽心思虑。”茶屋四郎欢郎感叹了一句,开始为大家布菜。
  第五章 光悦进言
  西北风吹过,格子门呜咽有声。京城的街道依然吵吵嚷嚷,老百姓还在为大茶会兴奋不已。
  用过晚饭,纳屋蕉庵正要回去,德川家的使者小栗大六和刀剑师本阿弥光二之子光悦一前一后来了。一些在聚乐第里不便议论的事,大家总是到茶屋家来互通消息。众人在里边说话,派了永井直胜在外望风。
  小栗大六道:“本阿弥光悦先生最近从小田原回来了。”
  “我们有事想亲自向你打听,才叫你来。”茶屋像是在安慰年轻的光悦,道。
  光悦一身商家打扮,眼神却十分锐利。他看来似全身僵硬,在偷偷打量家康。他们不是首次见面,但坐得这么近交谈,还是第一次。
  “怎样?”家康道,“北条氏是否有很多名刀?”
  年轻的光悦嘴唇稍动了动,他从对方若无其事的话中体会到了更深的意味。他似乎想得太多了,道:“没见到什么名刀,用于实战的兵器倒是不少。”
  “哦?能用于实战的刀?”
  “就是相州。”光悦回答完,便岔开了话题,“令爱好像是嫁给了小田原的少主人氏直?”
  “是啊,氏直是我女婿。”
  “北条氏认为,德川大人能如此看重和关白大人之妹的缘分,亦不能弃爱女于不顾。”
  “哈哈哈。”家康笑,“我并没打听这件事,只是在谈刀。”
  “刀?”
  “不错,我们刚才在说,他们的刀能否在实战中派上用扬。”
  “是谈到这个。小人说到相州……相州一带,就是从镰仓到一浦三崎周边,那一带的百姓都已行动起来了。
  “也跟刀有关?”
  “与武力有关!”光悦道。他目光灼灼,充满活力,“我们父子均信奉日莲宗。”
  “哦。”
  “因此,我们日日祈祷,不敢忘记匡扶正道、安邦定国的祖师之训。无论是鉴定、磨砺、装饰刀,还是在旅途中,我们都不敢有忘。小人抱定这样的心思来见大人,是认为德川大人也有安邦定国之志。在下觉得这是难得的佛缘,便不等大人下令,就仔细探问了。”光悦的眸子如星辰般闪光。
  家康被他牢牢吸引住了,心下却一惊:此子气魄自非凡品!他年纪虽还不到三十,一身商家打扮,但气魄和往来于千军万马之中、经过千锤百炼的大将比起来,恐毫不逊色。“本阿弥光二有个好儿子啊!”家康不禁感叹。他在骏府做人质时,光二便已在今川家磨刀剑,和当时名为竹千代的家康关系融洽。他还特意为家康打制了一把腰刀,家康珍藏至今。“你是说,我们有相同的志向?”
  “正是。从信长公至今,能够一心匡扶正道、安邦定国的,恐怕除了德川大人,再无他人。小人多嘴,请大人多多包涵。”
  家康严肃地重重点头,“不,多谢你。我们目的不同,心思却一样。若有异心,则甘受神佛惩罚。”
  “大人言重了。”
  “你刚才说,北条氏连百姓都动员了起来?”
  “是。若要和关白决战,只靠关八州的武士自是不够。为防万一,必须全民皆兵。这是氏政的见解。先从相州的百姓开始,再扩展至各地,把他们武装起来,严加训练。”
  “光悦,你不必担心,只管直言。”
  “遵命。”
  “你的眼睛乃佛之眼,乃可使邪恶折服的鹰之眼。以你看,北条父子会否听我劝告,和关白和解?”
  “恕小人直言:他们不会。”
  “他们是认为不会落败?”
  “他们虽有勇气,却未站在正义一方。无论是战是和,若非出自正义,就缺乏立足之本。”
  “嗯……”
  “或许北条氏认为,若充分备战,关白就不会发动攻击;就算发起战争,事后也可求和。此等只是利己之心,远非为天下万民思量。”
  “若开战,会怎样?”
  “必败无疑。”
  “哦?”家康看了看茶屋和小栗大六,无奈地笑了,“看样子是没办法了,就连德川家康也救不了女儿和女婿。”
  “正如大人所说……人常因固执和迷惑坠人深渊。因此小人认为,就算只有我们这些人,也必须匡扶正道。”光悦干脆地说完,方才松了一口气,擦擦额上的汗水。
  家康渐渐被光悦吸引——真是敢想敢说之人!也许是光悦每日与刀剑打交道,身上自然而然附上了刀之魂,能够明辨是非,坚决果断。他突然压低声音道:“光悦,小田原的事我已知了。你却似意犹未尽。”
  “是。”
  “你在这次的北野大茶会上看到了什么?”
  光悦有一刹那显得很吃惊,眉宇间闪过困惑之色,“很风雅,真的是古今未见。”
  “仅此而已吗?你不认为此乃盛世之光?”
  “恕小人直言:言之尚早。”
  “哦?你是何意?”
  “世上还有无数并不热衷茶道之人。茶会对风雅之士而言,诚为不错,但对于不解风情之人,却毫无意义。”
  “那么关白大人用心何在?”
  “豪雄的用心,我辈无法猜测。请大人见谅。”
  “光悦,你能明白日莲祖师的心思,却无法洞察关白大人的用心?”
  “惭愧。何人都能清晰地看到太阳,却无法看到命运之星。难解之物,比可解之物更加伟大。希望您能理解。”
  家康凝视着光悦大胆而清澈的目光。此人有着连武士也少有的气魄。他对光悦有了更大的兴趣,“既如此,假如你是关白,你会不会举办这次大茶会?”
  “我是关白?”
  “茶后的闲谈而已。
  光悦微微笑了,他的笑容就像未谙世事的孩子般纯真,“小人想先谈谈自己的事。实际上,小人还有一个老母亲。”
  “嗯。”
  “小人之母知道我很想用别人送给敝家的一块绢做衣裳,但她要把这份喜悦和众人分享,就把这块绢裁成了几十块方巾,送给了家里帮工们的女眷,至今也没给我做新衣。这是我的回答,希望大人明察。”
  家康不由拍了拍膝盖,“怎样,茶屋?”茶屋无言。家康又道:“令堂没有拿那块绢做衣裳,而是把它分给了众人?”
  光悦又笑,“家母所行,方是真正的茶道啊。”
  “哦。我还有一事想向你打听,绝非在试探你。德川家康今天遇到了良师益友,想多多向先生请教。”
  “这实在是……您太抬举小人了。”
  “若是你,你会以什么来代替大茶会庆祝天下太平?”
  “这个嘛,”光悦想了想,“我会施粥。”
  “施粥?”
  “在洛中洛外的寺院架起大锅,施予大家。”
  “哦!”
  “此时没有关白,没有乞丐,没有商家,也没有武士,同锅同食,走向新的太平生活。”
  “真是志向远大啊。”
  “是,我对别人也这样说。准备好锅,囤好米粮,以备不时之需。由天子下令,将这些锅、米交给关白保管,让百姓安居乐业。在百姓饱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