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门千金-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三岁的甘草早熟,虽小,却记下了这一切。
甘草的祖父有一个传下衣钵的徒弟叫王大贵,得知师傅病了,自请服侍,也顺势接下了药铺。
虽是存着接下了自己师傅家产的心思,这个王大贵对自己的师傅还算是孝顺,至少对甘草的祖父没有缺医少药。医者名声还是很注重的,为了名声,对他也得照顾好自己师傅和甘草。
不过,他的妻子可就没那么多的顾忌,对自己需要照顾一个既不是爹也不是娘的老头子,她万分不愿,背地里没少咒甘草祖父早死。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甘草渐渐长大,在祖父床边喂药服侍的时候也懂了些药理。
可惜过了三年多,甘草的祖父病逝了。
甘草一直记着,那时候,王大叔有事出了远门,祖父在梦中溘然长逝。自己伤心得躲起来哭了好久好久,等想去陪陪祖父的时候,看到王大婶带着满足解脱的笑意,念着“那个老头子终于死了……”
而她看到自己的时候,想收敛,脸上的笑意却怎么也藏不住,这笑容刺伤了自己的眼。自己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祖父,刚刚过世,王大婶就喜得跟什么似的……
怎么可以,她怎么可以……
一股冲动,自己就去推了王大婶,想趴到她身上狠狠地往她身上砸拳头。
自己忘了,一个六岁的孩子怎么敌得过一个成年妇人。王大婶一眨眼的功夫就把自己拎起了身,巴掌就那么往自己身上招呼。
一巴掌,两巴掌,三巴掌……自己忍住痛呼声,心中默默数着被打的巴掌数。
直到,小虎哥哥看到这一幕,冲过来救下了自己,他把自己当做亲妹妹护在了身后,阻止自己母亲想继续打过来的巴掌。
甘草一直记得,那声“娘,求您别打甘草妹妹了,要打就打我吧!”砸在了自己的心尖,一遍一遍回响着。
王大贵的媳妇对甘草祖父和甘草虽不好,对自己这唯一的儿子疼到骨子里,看着自己儿子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求自己,一个卖了这丫头的想法立刻生根发芽,蔓然滋长。
回头第二天,甘草就被卖到了梅牙婆的手里。
甘草想起被卖前那天晚上,自己半夜因为想念祖父睡不着,偷偷跑出来。要不然那时自己也不会知道,说出卖了自己的话是出自自己以为一直护着自己的小虎哥哥。
“娘,你要是想卖了甘草,就卖给梅牙婆吧!”这是小虎哥哥的声音。
卖给梅牙婆吧,卖给梅牙婆吧,卖给梅牙婆吧……
心中一直重复着这句话,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床上的,好像浑浑噩噩就那么睡了过去。只知道,第二天一早醒来,王大婶就把自己拖到了梅牙婆的住处,卖了自己。
而小虎哥哥一直没有出现。
梅婆婆跟自己想象中不同,她没有打骂过自己,从来没有。对其他跟自己一样的姐妹也是,她都是一直很温和地样子。
哪怕有些女孩子对被卖这件事反抗得厉害,她也没有打过谁。
在被卖的这些日子里,自己也只是被教导怎样做好奴婢,伺候好主子,或者时不时做做活,感受一下生活的艰辛。
许多姐妹都抱怨日子苦,她知道忆苦思甜,这话是兰花姐姐说的。兰花姐姐曾经私下说过,梅婆婆是个好人。以后若是成为有权有势人家的丫鬟,只会过的比现在好,回忆现在的日子才不会失了本心。
这些其实自己不懂,兰花姐姐说的话太深了,她只知道把这些都记着,就像记着爹,祖父,也要记着自己那个娘,王大叔,王大婶和小虎哥哥一样。所有的人和事,她都要一一记着,刻在心里。
就这样在梅婆婆的手下,过了半年时间,自己养出了肉,大家也都温顺的听从梅婆婆的话的时候,再次被卖的时候到了。
梅婆婆不会永远留着自己,甘草一直知道,因为梅婆婆是牙婆。
在再次被卖的前一天早上,梅婆婆集中了好多人,其中包括许多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
梅婆婆说:“你们听好了,这次要买人的是知府大人家,买的人数不少。你们里面有的我已经带很久,有的来了没几天,不论如何,想把握这个好机会的,我希望你们今天好好表现。”
听过许多被转卖多次的姐姐的经历,甘草对自己以后的命运还是很害怕的,谁知道以后会面对什么样的主子,遇到什么样的事情。
兰花姐姐像是知道自己的心事一样,安慰自己“甘草,我打听过了,知府大人家是个好人家,但愿这次咱们都能被挑中,以后就不用怕了。”
等到第二天到了知府大人的宅院时,甘草一直记着,她要好好活着,好好表现,所以不敢随意抬头,随意说话。
本以为知府夫人会挑一下丫头,哪知知府夫人让两位小姐挑选。知府家的大小姐问了几个问题,就挑了几个年纪大些的姐姐,兰花姐姐也没被挑中。
等到那位比自己还小的二小姐挑的时候,自己还以为没什么机会了。看着二小姐以奇怪地问话方式,自己偷偷瞥到她眼里闪烁的狡黠。按下心中的疑惑跟担忧,自己回答了完了她所有的提问。
没想到,自己跟兰花姐姐居然都被她挑中了,看到知府夫人点头的那刻,她心中的激动无法克制。
很多年以后,甘草都很庆幸当初自己被小姐挑中,这一幕也永远存在她的心中。

、第十五章中秋节

又是一年中秋节来到,这是苏云筝来到这里的六个中秋节了。
每年的这一天,苏云筝都会想起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道这个世界跟二十一世纪是不是平行空间,会不会自己跟家人也能共婵娟?
二哥苏闻策也提前一天从萧府回来了,苏云筝把握住机会,主动跟文氏请求去丰山书院接回大哥。
原本,苏闻笙是可以自己回来的,但是书院的沐休是在月末的时候歇上两天。中秋节是团聚的节日,古代人比现代更加重视这个节日,当然也会像现代一样,有个假期了。
不过大哥写来的信中表示假期只有一天,而且是中秋节当日回来,第二天就要回书院。
对此,苏云筝颇有感触,想当年,在没有修改节假日之前,即使在上小学的时候,自己中秋节也是不放假的。在这里,读书的孩子同样的苦逼。
好多天没有出门了,苏云筝也很好奇,想看看大哥念书的书院是什么样的,去接大哥一举多得。
文氏知道最近为了让二女儿安心呆在府里学习,一直拘着她,没让她出去,连萧府都没让去。
去接笙儿肯定是个借口,可是看着筝儿装的可怜兮兮的样子,文氏还是点了点头,同意了她的请求。女孩子出去还是不太安全的,她加了一个条件“去可以,但是要让青柏跟着,你自己也带上枣儿。”
青柏可以保护筝儿,枣儿年纪大些,比下面的小丫头们更能照顾好筝儿。这样安排,自己也就放心了。
没让二哥跟着去,苏云筝在心里已经很感激了。这么点小条件,她当然立马答应了,然后屁颠屁颠地跑了回去。
中秋节一大早,苏云筝早早起了床,带着枣儿,跟着青柏,坐着马车,就驶向了丰山书院。
说到丰山书院,就不得不捞起来,特意说一说了。丰山书院依丰山而建,迄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可以说丰山县都没有丰山书院出名。
不过说到丰山书院名声显扬,还是要说说严家的。严家可以算得上是书香传家了,不过跟曲州孔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严家的发迹要上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少年状元严士,这是个传奇人物。当年的严士是个穷苦孩子出生,却天资过人,得了丰山书院的院长慧眼,一直资助他考中了状元。后来,严士为报恩,娶了书院院长的女儿为妻,也传为一段佳话。
最关键的是,在他官做得风生水起,拜至二品的时候,恩师兼岳父过世,严士就此辞官,回到丰山书院从此教书育人,不再过问官场之事。
初初听到这个故事的时侯,苏云筝不知该做何感想。后来,她仔细想来,应该是这个严士厌倦了官场或者有什么必要隐退的原因吧!
现在提起的严家已经不是当年严士的后人了,因为严士后来颁布了家训,子孙后人世代不得踏入官场,可经商。
说起严家,苏云筝想起的第一个是曾经来参加赏花会的严琳儿的爹,丰山县的县令。现在的严家是严士原本家族的旁支,发迹没多久,是由于当今皇帝的老师严太傅,才传扬天下的。
说起这位太傅,苏云筝就会想到中国历史上的好多被托孤的大臣。这位严太傅不算是被托孤,因为瑞王朝的现在的云帝即位之时有十一岁了。十一岁的年纪在古代,不是不谙世事的年纪。在皇家,十一岁已经懂许多事了。
但即使懂得多,也需要依靠辅政大臣的支持,当时的严太傅就是力撑云帝的那一派的。加上多年的教导,严太傅在云帝的心中就属于那种忠贞的保皇党,怎么会不得圣心呢?
只是多少臣子居功自傲,像康熙时期的鳌拜。严家的子弟好像都懂得急流勇退这一点,严太傅就在云帝二十二岁的时候致仕回乡了。几年前,严太傅过世的时候,云帝甚至派了大皇子亲自到场吊唁,其荣宠可见一斑。
先任家主乃是严县令的长兄,也是严太傅的长子,官至二品的八府巡按。
严县令不是很热衷于仕途,碍于兄长的反对,没有致仕,一直呆在县令的位置上。因为祖籍在此,严县令也算是守着老家吧!
捧着一本游记,苏云筝一边想着见到大哥要去玩什么,一边吃着早上出门前文氏特意吩咐厨房准备的糕点。
望着旁边摆着的备给大哥送给不能回乡的同窗的食盒,苏云筝望天无语。谁想到这个时空也讲究中秋吃月饼啊?自己娘还特意吩咐厨房准备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哥会不会被同学笑话!唉,希望大哥不要怪自己吧!
迷迷糊糊中,苏云筝被车外的阵阵吆喝声吵醒了,耳边传来嘈杂中一个算是清晰的中年大叔的叫卖声。
“糖葫芦嘞,卖糖葫芦,姑娘,要来一根吗?便宜算给你……”
原来,是卖糖葫芦的啊!以前,自己在逛街的时候,好像每次见到卖糖葫芦的,都会买上一根。虽然很孩子气,但自己真的很喜欢山楂的酸跟糖浆的甜掺杂在一起的味道,像是在体味人生,酸甜相间。
反应过来的苏云筝叫住了驾车的王大叔跟青柏,交谈了一番,苏云筝得知已经快到丰山书院了。
因为不用急着赶车,对自家小姐要下车买个糖葫芦,两人都没有反对苏云筝下车的决定。
在枣儿跟随下,苏云筝凭着感觉,回头寻找刚刚那位卖糖葫芦的大叔。终于在不远处一家当铺门口,看到了握着一根竖着好多根糖葫芦的稻草绑成的棒子正在吆喝的中年大叔。
大叔长得憨憨的,个子不高,感觉跟老版的《水浒传》里的武大郎挺像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声音那么大了!难道是因为接着地气?
枣儿不明白二小姐为什么看起来很开心,只听从苏云筝的指令,买了两根糖葫芦,不明就里的递给了苏云筝。
苏云筝讲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了好东西一定要分享,接过一根,“枣儿,余下一根你吃吧!”
不是不明白小姐对自己好,多年的谨守本分还是没让枣儿接受主子对自己的好,枣儿拿着剩余的那根糖葫芦回“小姐,奴婢不用吃,这根奴婢给您拿着吧!等您想吃的时候再给您。”
不想为了这事再在街上分辩,苏云筝只好默认了枣儿的这种做法。
枣儿忠诚有余,灵变不足,好几次纠正她的做法,但长期以来的性子怎么会在一朝一夕间改变呢?
苏云筝已经默默地习惯了枣儿的行事作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