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大俊看着这名瞎眼僧人,下意识应道:“不错。”
听到他的回答,瞎眼僧人笑了起来,笑声沙哑而洪亮,撞击着破庙四壁,把那些灰尘都震了下来,却又显得是那般怨毒。
钟大俊感觉到有些古怪,问道:“你是何人?”
瞎眼僧人沉默片刻,缓声说道:“贫僧悟道。”
钟大俊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却忘了在哪里听到过。
悟道走到钟大俊身前,眯着瞎了的眼睛,看着自己并没有看见的对方,神情漠然问道:“你在长安城里呆过?”
钟大俊愈发觉得警惕,谨慎回答道:“只呆了两年时间。”
这位瞎眼僧人,乃是悬空寺某位大德的私生子,因为品行不端被逐出荒原,踏足红尘之后,不知惹下多少情债,糟蹋了多少良家妇人,曾经参加过书院二层楼的登山试,也正是那日,他遇到了宁缺,又遇到了桑桑。
他对桑桑一见钟情,便想亲近,不料先是被颜瑟大师所逐,其后更是被光明大神官烧瞎了双眼,从此成了一个废人。
他乃红尘里一淫僧,与修行界没有任何来往,不知道修行界发生的那些大事,瞎眼之后,他心如槁灰,在世间流浪,去烂柯寺后闭关不出,渐渐把那些过往都忘了,把观海师兄讲的那些故事都快要忘了,甚至快要忘了那个小姑娘长什么模样,但他始终没有忘记,那人在山道上自报的姓名。
书院,钟大俊。
他没有听到宁缺和钟大俊全部的对话,只听到钟大俊说的最后一句话。他本以为自己已经远离红尘,无爱亦无恨,不料今日在这间破庙里,骤然听到那个名字,才发现原来自己依然在恨。
他恨自己瞎了眼,恨自己瞎了眼看中那个小姑娘,恨那小姑娘瞎了眼要跟着那个叫宁缺的人,恨自己失去了所有,那人却拥有了所有。
“难怪师兄要带我到这里来,想来他是想让我看清楚自己的内心,能够寻觅到真正的平静。然而我只能让师兄失望了,因为只有杀死你,我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平静,从仇恨的深渊里获得解脱。”
悟道看着钟大俊认真说道。
钟大俊看着这名僧人瞎了的双眼,觉得身体寒冷到了极点。
悟道平静说道:“请放心,我会用非常端正的态度,认真地杀死你。”
钟大俊想要说些什么,却只能发出一声惨呼。
任何事情要做得认真,必然要专注,专注便会缓慢,想来在这个夜晚,在这个早已没有香火的破庙里,他会死得非常慢。
……
……
凄惨不可闻的嘶喊和求饶声,不停从破庙里传出,那两扇有些老旧的门,都仿佛不忍再看庙里的画面,轻轻颤抖着。
宁缺站在庙前,听着身后传来的声音,想起当年跟着老猎户第一次打猎时的场景,陷坑底部那只被十几枝竹签插穿、却一时无法死去的野兽,似乎和此时发出惨呼声的钟大俊很像,忍不住笑了起来。
观海僧看着他脸上的神情,默宣一声佛号,神情苦涩说道:“你果然已经入魔,我随你行此恶事,想来此生也难再见佛国。”
宁缺看着他说道:“既然钟大俊该死,此事自然算不得恶。”
观海僧摇头说道:“善恶在心,欺骗便是恶,悟道师弟虽说前半生行恶无数,但在寺中本已忏悔改过,我却骗他来杀人,我之罪恶更甚。”
宁缺说道:“先前便说过,他既然愿意跟着你离开瓦山,说明他对红尘仍有眷念,此时看来,那份眷恋便是仇恨。怎样才能化解仇恨?佛法不行,教典也不行。复仇复仇,不以痛苦复还,如何能够解开痛苦所带来的仇恨?今夜之后,悟道的仇恨便能解开,对红尘再无贪念,日后说不定还能参悟大道。无论怎么看,师兄你行的都是善事,哪里来得恶?”
“我说不过你。”
观海僧愧疚说道:“但我知道我的行为必然不为佛祖所喜。”
宁缺说道:“佛祖也不过是个修行者,岂能以他的是非来定我们的是非,如果你担心此生不能再见佛国,我替你在人间建一真实佛国如何?”
观海僧不知该如何接话。
便在这时,破庙里的惨呼声终于慢慢低弱,然后再未响起。
悟道推开寺门,踉踉跄跄走出来,摊着满是鲜血的双手,对着四周,带着哭腔喊道:“师兄,你在哪儿?你在哪儿啊?”
宁缺悄然无声走到一旁。
观海僧上前扶住悟道。
悟道跌坐在地,抱着他的腿放声痛哭,颤声说道:“师弟对不住师兄的教诲。”
观海僧也湿了眼眶,情绪复杂地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宁缺以为告别,然后搀扶着悟道,走进漆黑的夜色中。
宁缺看着昏暗的破庙内血腥的画面,安静地站着,待到远处官道上传来声音,看到那些星星点点的火把,便转身离去。
第十四章 难以入眠
城守府里的人们,没有用多长时间便发现钟大俊被人掳走,开始在阳州城里四处搜查,诸阀的武装显示出很强的控制能力,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查到了一些线索,然后举着火把来到城外的这座破庙。
在破庙里,他们看到了满地鲜血和血泊中惨不忍睹的钟大俊,确认这位贵人已经没有呼吸后,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和不安。
富春江畔的那些名园,因为钟大俊的离奇死亡,也变得紧张起来,尤其是随着后续的线索被查到,气氛更显压抑。
“半个时辰前,那两名僧人上了南晋的官船,这时候应该已经到了湖上,就算用快艇去追,只怕也要到对岸才能追上。”
崔湜看着老父亲脸上的皱纹,沉默片刻后说道:“钟家的反应很强烈,要求马上派人登船去追,暂时被我压了下来。”
这位崔阀的阀主,看上去就是一名普通的富翁,然而和他的父亲——清河郡真正的主宰者相比,依然显得还是不够沉稳。
老太爷曾经做过一任大唐宰相,在清河郡拥有无上的威望,翻手便是云雨,让清河郡重新获得了千年难觅的良机,然而这位如此强大的老人,看上去和普通的老奴没有任何区别,事实上他便曾经以老奴的身份见过宁缺。
“钟家就这么一个成材的子弟,死得这么惨,反应强烈一些是自然之事,你的处置很得当,不能让他们的愤怒,破坏了清河难得的安宁。”
崔老太爷把手伸进铜盆,缓慢地搓揉着被滚水泡烫的毛巾,有些疲惫的声音也渐渐被烫得舒展开来,说道:“但那两名僧人的身份一定要查出来。”
清河郡诸阀对今夜的血案反应如此低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最大的嫌疑对象是两名僧人。当今世间,佛宗如往年一般低调,然而随着书院和道门拼得两败俱伤,人们渐渐开始警惕那些僧人的力量。
老太爷把滚烫的毛巾覆在脸上,沉默了很长时间。他觉得钟大俊的死应该另有隐情,却没有任何办法。
“安静些,再安静些。”他苍老的声音穿过湿毛巾,混着热雾在安静的书房里不停回荡,“在这种时候,清河必须安静。”
崔湜清楚父亲的担忧或者说恐惧来自何处,只是西陵神殿一日不能把唐国灭了,清河便要恐惧一日,再安静又有什么用处?
崔老太爷把毛巾揉成一团扔进铜盆里,看着他说道:“明天的寿宴你也低调一些,至于红袖招……把她们礼送出境。”
崔湜看着父亲脸上的白布,忽然带着恶意想到,这真的很像那些老人死去时的画面,然后平静应下,便走出了书房。
书房里安静无声,老太爷颤颤巍巍走到案旁,端起温度正好的茶杯,搁至唇边浅浅饮着,满脸的皱纹里写满了忧虑。
手里的茶杯在轻轻颤抖,橙黄的茶水漾成波浪,便如他此时的真实心情。知道钟大俊死讯后,他像过去的那些年里一样,表现得极为平静,然而谁能知道,他已经开始恐惧,开始不安。
从在族学启蒙开始,他便立下了一个宏大的愿望,要带领清河郡重新回复千年之前的独立和荣光,和那些野蛮而不知教化的唐人切割开来,然而他一直什么事情都不敢做,只能老老实实地等待着。
他调养着身体,严格控制着饮食,活了一百多岁,依然身体健康,甚至还能再活很多年,才终于让他等到了那一天。
夫子离开了人间。
崔老太爷开始在青史上留名。但他依然恐惧,尤其是每个夜晚,看着那轮明月照在富春江上时,他甚至恐惧得无法入眠。
……
……
观海僧和悟道乘舟破夜而去,他们将会直接去西陵参加神殿召开的光明祭,也许路上悟道会从那夜的血腥里得到某种契机,从而离开。
王景略戴着草帽消失在阳州城里,除了宁缺没有人知道他曾经来过,更没有人知道他现在藏身何处,在准备做什么。
钟大俊死了,清河郡开始不安,富春江畔的那些名园开始恐惧,宁缺做完自己想做的事情,便离开了清河,来到了大泽上。
这是一艘很普通的客船,和在大泽上四处巡游的南晋水师船舰相比小到可怜,甚至稍大些的风浪,便会让船荡得非常厉害。
这种客船的速度很慢,要横穿大泽需要两天的时间,坐这种船的人,自然都是没有钱的普通百姓。看似茫茫无垠的大泽,迅速枯燥起来的湖景,加上气味难闻却无处躲避的船舱,让这些本就有些神情麻木的人变得愈发麻木,只有时不时响起的呕吐声,才能让人知道这是一群活人。
宁缺坐在船的尾部,没有去舱内和那些人挤出一个睡的位置,两天的旅程对他来说谈不上艰苦,如果不是怕引人注意,他甚至不需要进食。
湖上的风很大,里面蕴藏着很多湿意,他坐在船尾,看着湖面上的那些白色泡沫,没有任何诗意,只是在默默想着别的事情。
他的念力正在天地之间感受,不想惊动南晋水师里的修行者,被精确地控制在小船后方的湖面上,一部分则是落在了湖水中。
那个风雪天,他在雪街上写出了那个字,斩出了千万刀,从那一刻开始,便是酒徒和屠夫,也不敢踏进长安一步。
然而他终究不可能永世困坐愁城,他不想成为长安的囚徒,尤其是在桃山上传回那些消息后,他便知道自己要离开了。
若让世人知晓他离开了长安城,迎接他的将是无休无止的暗杀,甚至有可能下一刻,他便会在船上看到那个酒壶在湖风里摇摆。
他需要在长安城外,也能写出那个字。
然而如今世间的人们,就像这艘客船里的旅客一样神情麻木,面对着无法逃避的事情,便用沉默来承受,有谁能与他同道?
无人同道,又如何写得出那个人字?
宁缺看着湖上的沙鸥,右手在铁刀的刀柄上握着,默默思考着这个问题,从白天直到深夜,再到晨光把湖面照成鱼腹。
依然一无所获。
第十五章 破屋里的男子
对修行者来说,危险往往便是契机,越大的危险,越有可能帮助他们破境,黄杨大师当年在西荒遇着马贼,生死存亡之际开悟,观主在长安城千万把刀前晋入传说中的清静境界,这些都是明证。
离开长安城,对宁缺来说,自然是一场冒险,但他不得不来,而且也很想通过这趟旅程,真正地掌握人字符。
湖光水色与自然的熏陶,客舱里的人间百态,废寝忘食的思索,让他有些隐约的触动,却始终无法落实在修行之上。
两天一夜之后,客船停泊在南晋的码头上,船舱里的人们带着满身的臭味,扛着行李登岸,穿过南晋小贩尖锐的吆喝声,汇入人流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