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此刻,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一场入门仪式将会给洪门天地会带来怎样的变化!聚集在国安会馆的其他洪门耆老个个面无表情,怀着一种谨慎而又期待的复杂心情,注视着眼前这一幕一幕……
“天运甲寅癸卯年念五念四日,在会馆大放洪门招贤纳士,香邑孙逸仙领票钟国柱保。”洪门的历史档案就是如此记载的。当修史者落下最后一笔,历史便就此定格——
孙中山,1904年入洪门致公堂,职位洪棍,属大哥级头领,非闲职,可调动指挥帮会兄弟。这就是现代中国之父,这就是“大革命”江湖的一面……
1。彷徨之路
沧海横流,英雄不必问出处!
可以说,清末民初的帮会史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革命史!以1904年国安会馆这历史一刻为基准点,我们暂且将时空倒退。
1895年,广州。
这一年,革命组织“兴中会”在孙中山的号召下,谋划举行广州起义。参与起义的大多是帮会中人,其中尤以洪门分支“三合会”徒众甚多。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此时的革命党人与帮会之间并未建立纯粹的信任,其指挥系统也不能够做到统一计划、令行禁止。起义行动还未完全展开,领导层的最高秘密便已经被泄露了出去。兴中会会员陆皓东和洪门首领丘四、朱贵全被捕,三人最终遇难。而孙中山等人也被清政府全力通缉。
1900年,惠州。
在经历了广州起义的失败之后,孙中山避走国外。1900年寄居日本的他再度派兴中会会员郑士良到惠州策动武装起义,并打算亲自从台湾偷渡至福建,指挥全军。10月8日,郑士良带领三合会会众在三洲田发起暴动。暴动之初,起义军势如破竹,附近的绿林会众纷纷投靠。然而就在斗争前景一片曙光之际,革命党人的后勤却出现了巨大问题。日本新任首相伊藤博文突然改变对华政策,禁止日本军火出口,并不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日本及台湾活动。这一举动,直接让惠州义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巨大困境之中。万般无奈之下,孙中山只好命令郑士良解散军队,只带领部分亲信遁至香港……
一连数次的革命失败,让孙中山充分意识到了反帝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会党中人的大批加入既让他感到这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但同时又让他感到有些许的矛盾,那就是在指挥上,会党徒众与革命党人之间总是缺乏那种理想意义上的共鸣与信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孙中山感到了一丝彷徨……
2。加入洪门
1903年,已被清政府通缉多年的中山先生取道日本赴檀香山。此时的他已经三十七岁了。对革命,虽然热血不减,但却多了几分沉着与老到。事实上,在抵达美洲之前,他已经对此次行程有了一个详细而清晰的规划,那就是发动海外洪门,支持和参加国内革命。
和国内洪门的境遇尴尬不同,海外洪门组织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还兼具着同乡会的角色。在当时,美洲华侨十之八九皆属洪门中人,其组织力量自然十分雄厚。
抵达檀香山之后,孙中山广泛地接触了当地的洪门人士,同时也看到了海外中国人所积聚的大量人力物力!为了把这股力量纳入革命的轨道,使海外华侨能直接或间接地参加国内革命运动,孙中山终于认识到自己必须做出一个选择,进一步拉近革命党与洪门间的关系。
1903年年末,在其舅父杨文纳的建议下,通过洪门耆老钟兆养出面,孙中山正式提出了入门请求!1904年,在众多江湖人士的注目下,孙中山正式入洪门致公堂,开山堂“大陆山”,一举确定了其在洪门中的大哥地位。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加入洪门这件事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可谓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之前,他是革命的倡导者,但却缺乏可靠的组织与人脉。而在这之后,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庞然大物傲然站在了他的背后。这庞然大物虽然来自于江湖,但麾下却有万千子弟,热血奔腾汹涌,斗志昂扬无双。
自此,江湖中人再见中山先生,又多了一份亲近,也多了一个新的称呼:孙大哥。
3。帮会改组
加入了致公堂以后,孙中山很快便投入到了新的忙碌之中。
他并没有立刻率众回国,而是选择继续留在美洲,并在第一时间展开了对北美洪门的组织与整顿。入门后不久,他在美洲致公堂大佬黄三德的陪同下,穿梭于北美各地的洪门堂口,以传播革命为名,积极对内部进行整顿与重组。
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刀光剑影,我们并不知晓。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在当时,北美的洪门并不团结。特别是在康有为等保皇派的鼓动下,有个别洪门大佬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出身,忘记了头顶之上高悬的那四个大字:“反清复明”!
二十六处洪门分堂,二十六个心思各异的老大。这绝对是考验孙中山组织能力与鼓动能力的时刻。面临着参差各异的基层现状,孙中山并没有采用镇压、兼并等武力手段,反而从文化的角度入手,给北美各地的洪门弟子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国姓爷当年的振臂一呼……陈近南的翩然西渡……少林五祖的刚猛决绝……地振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
这一切的一切从孙中山的嘴里娓娓道来,几乎每一句都能让北美洪门的年轻一代热血贲张。在这之前,这些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华人对洪门的历史所知甚少。而历代执掌门户的大哥也在渐渐消磨着东归的意志,家国对他们来说早已化成了简单的乡愁。
现如今,再一次听到这些或真或假的神话、往事,他们仿佛在瞬间便梦回百年之前,一腔热血彻底地沸腾了起来!
短短数月,孙中山的四处奔走效果显著!在这次北美洪门的大整顿中,他不光解决了多年来组织不力的顽疾,而且还真正成为了一呼百应的领袖级大佬。他一边广泛地向洪门人士解说帮会成立的渊源和奋斗史(天知道真假),一边竭力向他们宣传国内革命的形势和前途。这使得美洲致公堂的领袖和大多数成员渐渐地意识到,原来自己和大洋那边的祖国还有着一种血脉传承的责任与义务!
在完成了洪门教义的“正本清源”之后,孙中山又联合北美致公堂的大佬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堂务改组”,为洪门致公堂制定了一个崭新的行动纲领——《美洲致公总堂八十条公章》。在章程中明确规定:“一、首美洲洪门组织统一名称为致公堂;二、明确规定‘本堂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奋斗宗旨’。”
这个公章的提出,在中国革命史以及洪门发展史上都堪称巨大的转折和历史性的一笔。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同盟会,其奋斗宗旨与此时的“洪门八十条”如出一辙。
至于此,我们的国父与洪门已经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4。江湖革命
有了洪门大哥的身份,孙中山在江湖人的眼中就不再是简单的革命党了,而是成为了自家弟兄,称呼之外,自然平添了几分江湖式的义气与认同。
1905年,已经离开北美的孙中山再度来到日本,并主持创建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此时除他之外,同盟会的另一位重要领导人黄兴也有了一个崭新的身份——哥老会龙头。这是一个不亚于“洪棍”身份的江湖职务。自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反帝革命其实就是由具备江湖身份的知识分子所领导的爱国革命。
有了江湖身份,聚众起义、革命也显得容易了许多。从创建同盟会到辛亥革命,孙中山等人在短短数年间就发动了大型革命起义数次,而洪门会党则成为了绝对的中坚力量。在国内,各路会众抛头颅洒热血,在海外,洪门子弟捐钱出力。一时间,原本就风雨飘摇的清帝国顿时陷入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江湖大风暴。
我们仅以1907—1908年为例。
1907年,浙皖起义。
是年二月,同盟会浙江主盟人、“鉴湖女侠”秋瑾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期间,此二人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秋瑾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七月六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但最终事泄,七月十三日,秋瑾于大通学堂被捕。七月十五日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
秋瑾——洪门三合会的“白纸扇”(军师)。她是大名鼎鼎革命党人,同时也是江湖中声名显赫的女丈夫!
1907年的潮州黄冈起义。
起义的基层人员均为洪门会众。直接领导者如许雪秋、余丑、陈涌波等人则均为会党首领。此次起义于四月十一日发动,义军先是占领了黄冈,继而在井州与清军发生激战。后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起义军自行解散。
1907年的惠州七女湖起义。
本次起义的基层人员为惠、潮一带的帮会徒众。首领为洪门的陈纯、林旺、孙稳。在这次起义中,孙中山将同盟会会员邓子瑜派回国内,负责领导指挥。
四月二十二日,义军在七女湖揭竿而起,首战即获胜,并连克泰尾、杨村、三达等圩,进抵柏塘、八子低、公庄等处。后因无弹药接济,义军最后自行解散。
1907年的钦廉防城起义。
本次起义的基本队伍仍然是洪门会党中人,首领为王和顺、粱植堂、粱建葵、柴少庭、刘显明等。在日本调控全局的孙中山则派出了黄兴、胡毅生回国参与领导。七月下旬,义军从三那出发,取防城。后因攻钦州失利,被迫退入十万大山。
1907年的镇南关起义。
起义的基本队伍依旧是当地的洪门会众,首领为黄明堂、王和顺、粱兰泉、关仁甫等。起义由黄兴策划及领导。
10月25日,义军取道越南进入中国,先后攻占镇南关北、中、南三座炮台,与清军麝战七天。其后因寡不敌众,遂由镇南关撤入越南境内。
1907年的钦廉上思起义。
起义军组成为钦廉一带的洪门会党,由黄兴领导。2月25日,义军从越南进攻钦州,转战钦廉、上恩一带,经过数十乡镇,历时四十余天。义军先后与两万清军交战,后来,因弹尽粮绝自行解散。
1908年的云南河口起义。
义军组成主要为镇南关起义的残部,全都是洪门会党。起义发动后,孙中山派黄兴回国担任领导。3月29日夜,义军从越南进入国境之。后因清军大举围剿,无奈,退回越南境内。
以上这些起义虽然最终都未获得成功,但却验证了孙中山的“江湖”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民智,让革命的概念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5。祭告明陵
1911,农历辛亥年。
此时的中国已是风雨飘摇,病入膏肓的清政府如发疯一般全力绞杀革命党人。各路义军虽然前赴后继,但却始终没能获得决定性的成功。
五月初,历经数次起义失败而不悔的中山先生再度赴美。而这一次他的来意更加明确——彻底地将洪门与革命党捆在一列战车之上。
到了旧金山之后,孙中山与致公堂大佬黄三德协商,并迅速做出决定,将同盟会并入洪门——“凡同盟会成员以前未有加入洪门的,一律加入洪门致公堂。”对于这一盛事,当时同盟会与致公堂分别在《少年中国报》、《大同日报》刊登公告。
可以说,这是孙中山继1904年加入洪门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至此,同盟会亦成为洪门一组织。“江湖亦革命,革命亦江湖。”这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此情此景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