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寒 醒掌天下权-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看右下方,在一堆武将中稍稍靠前的位置,北辰看到了一名老者,那位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已有了许多许多的皱纹,但却仍然具有一张孩子般俊朗的脸容。年纪虽然大了,却显得更加清癯了起来。可以想见,在他的少年时光里,是何等的惬意激越,何等壮志豪情,何等神风俊朗。(摘自四大名捕)
  虽然还不知道这两人的名字,但北辰心底已经有了些思量。
  不管北辰怎么去关注这两人,下面那些不敢直窥天颜的人却是不知道的,被注视的两人也只感觉到上面的目光从自己身上一扫而过。
  所以在北辰的话音刚落,就有人出列上奏了。
  北辰意兴阑珊地听着端王赵佶在底下用文言文大段大段的拍他马屁,说的无非是些“官家真龙庇佑,如今龙体安康,应当登泰山告祭上苍,大赦天下”之类之类的,听得他一阵腻歪。虽然这些确实是应该做的,可真要按赵佶说的那种排场来,估计本就不怎么充盈的国库直接呈负数。
  说道国库,北辰就一肚子气,赵煦生病期间,朝廷是由赵佶眼光,不过短短几个月,就让国库里的银子少了一半,北辰恨不得把眼前这个小胖子直接吊起来抽筋扒皮,他当银子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啊,尽弄些奢侈无用的东西,劳民伤财。难怪北宋会亡在他手里。
  赵佶话头一起,就有不少大臣走出列队附和,纷纷请求官家进行祭天仪式。
  这里面,最先出来的是北辰第一个注意到的那个眼中藏奸的老人,只见他手持象牙笏板,走出列队,对北辰行了个礼道:“官家,端王所言甚是,微臣也认为该举行祭天仪式,以安民心。”
  “官家,微臣也同意端王和傅相的意见。”又有几名大臣走了出来。
  傅相?官居丞相,却姓傅?北辰虽然对历史没什么研究,却也知道赵煦在位时最后的一个丞相是苏辙,因为他的兄弟苏轼苏东坡实在是太有名了。
  而现在这里的丞相却姓傅,再根据赵煦留下的记忆,这个傅丞相名唤傅宗书,很像是他曾经配妹妹看过的一部叫做《逆水寒》的电视剧里的大反派。
  如果真是这样,那对他来说,可也是一件好事,毕竟这部片子里,可是有不少本事大的人才可供他驱使。
  纵然心中想法万千,北辰面上却不显分毫,只环视一周,最后看向了武将中的那名老者——不出意外,他就该是十八万御林军的总统领①,江湖人称诸葛神侯的诸葛正我了。
  当然,现在的诸葛正我还不是御林军总统领——正三品的大将军衔,只是从三品的将军——御林军的二把手。
  看到诸葛正我,北辰就下意思地想起了他那个有些好笑的字——小花,嘴角轻轻露出一抹笑意,北辰向后靠了靠,让自己坐的舒服些:“诸葛卿家,你怎么看?”
  原本正努力向门柱学习的诸葛正我突然听到北辰的点名,微微一愣,这还是官家第一次在朝堂上问他的意见,不管是为了什么,能让官家主动询问,在所有人眼里都是一项殊荣。
  诸葛正我忽视四周射来的各色目光,执着笏板走出列队,行礼:“回官家,微臣以为,大赦天下可安民心,这祭天之事还需慎重,官家虽龙体安康,终究是元气大伤,需安心调养,这泰山之行一路舟车劳顿,微臣担心官家吃不消。”
  此话一出,先前那些请求官家祭天的人面色均是一遍,诸葛正我这话可是变相地说他们不顾官家的龙体啊。尤其是赵佶,此时已经羞得满脸通红了。
  抬手阻止那些人再说话,北辰道:“诸葛卿家言之有理,大赦天下可行,傅卿家,此事交由你负责。”一般的圣旨不是由皇帝亲自拟旨,而是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丞相负责动笔。
  “微臣遵旨。”傅宗书下跪领旨。
  北辰稍稍想了会儿道:“至于这祭天,此乃国家大事,也不得不行,这样吧,祭天地点改为南郊圜丘,由礼部负责。明日,你们递个章程上来。”
  “微臣遵旨。”几名礼部的官员下跪领旨。
  北辰又转向赵佶:“端王,朕知道你的字写得甚好,这祭天时所用祭文,就由你代朕写吧。”虽然恢复紫微星君的记忆后,他也能写毛笔字了,但字迹与赵煦的却是大为不同,虽然能模仿,但也需要好好练习段时间,现在要紧的还是找个人代笔。
  赵佶一听官家夸他字好,脸上的尴尬顿消,喜滋滋的领旨谢恩。
  之后又听大臣说了些无关痛痒的事,北辰意兴阑珊,直接退朝了事,在这儿听他们溜须拍马,还不如去崇政殿看奏折,还有用些。
  不过退朝时,北辰还是让贴身小太监曹瑞暗中宣召了御林军的现任总统领。
  ①,原著里诸葛正我是十八万御林军总教头,但是百度时发现教头在古代的地位很低,可诸葛正我看起来应该是高品级的官员,不然也不会掌管六扇门这种特殊部门了,所以我想原著里的总教头应该是总统领的意思吧?就用了总统领代替。
  顺便附上教头的解释:
  1。宋代军队中教练武艺的人员。有“教头”、“都教头”之别。单称“教头”者为一般教练,地位很低。“都教头”亦仅相当于中下级军官。如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禁军殿前司与步军司各置都教头。同年,集合开封府界大保长,每十人置一教头教习武艺。次年艺成,再以大保长为教头,教习保丁。开封府集教大保长2,825人,每10人置教头1人,计设禁军“教头”270人,“都教头”30人。同年,于殿前司、步军司各置“都教头”,掌教习之事。

  接近顾惜朝

  在御林军的总统领被曹瑞领进来的时候,北辰并没有在看奏折,而是在看御林军里几个头领的资料,第一个就是他现在要见的人——余宏武。
  余宏武是赵煦一手提拔起来的,原本只是个江湖草莽,武功不凡,一次被仇家追杀受了重伤,被出游时的少年赵煦所救,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他宣誓效忠赵煦,成为了赵煦身边的护卫,虽然为人木讷,却极重情意,忠心不二,是赵煦的心腹,深得赵煦赏识,从一个普通护卫提拔到了现在的御林军总统领。
  从赵煦的记忆里,北辰知道这个余宏武是能信任的人,在现在这个时候,也是唯一能让他派遣去做下面事情的人。
  没等多久,北辰要见的人就来了,那是一个看样子有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身高七尺,身形消瘦,其貌不扬,像是那种一扔进人群就找不到的普通人,但他的目光如炯,太阳穴高高突起,显然是个内家高手。
  “臣,余宏武,见过官家。”余宏武规规矩矩的行了礼,一点也不因为是赵煦的心腹,又身居保护皇城的重任而显得倨傲。
  “起来吧。”北辰放下手里的档案,拿起另一边的奏折,漫不经心地翻看着,“你们都下去。”
  “诺。”原本伺候在旁的宫女太监俯身行礼,低着头退了出去。
  “余宏武,你知道朕为什么单独宣召你吗?”
  “臣不知,请官家明示。”要做一个好臣子,最重要的,不是要有多聪明,能去揣摩圣心,也不是要有多能干,而是知道自己的斤两,不懂装懂,是最要不得的。
  北辰微微勾了勾嘴角,随手把一本奏折递给他:“看看这个,然后告诉朕你的看法。”
  “诺。”余宏武恭恭敬敬地躬身接过奏折,快速翻看起来。
  这篇奏折里的内容很简单,却也很沉重,是有当朝丞相傅宗书写的,是转告驻扎边关的龙贲军总教头李龄,说他“私通辽国,逆谋造反”,又说“前段时间边关军中聚集了三千余名敢死的精英官兵,穿插纵深三百里奇袭辽帅大营,却全军覆没,出卖他们的人就是李龄。”后又未免打草惊蛇,请求官家下旨,由傅宗书全权负责此事,暗中捉拿李龄归案。
  余宏武心下一惊,三个月前边关龙贲军奇袭辽帅大营却全军覆没,这等大事自然是满朝皆知的,却不知其中竟然另有玄机。
  定了定心神,余宏武继续往下看,之间这奏折已经有了批复,准了丞相的请求,而上面所盖印章,却是端王的。
  这两个多月来,官家病重,卧床不起,更是时常昏睡不断,所以朝中大小事务都是由端王照看的,这件事由他批示也不奇怪。
  见他看的差不多了,北辰问道:“看出什么了?”
  余宏武稍稍思量了下,大胆回道:“回官家,臣觉得此事有蹊跷。”
  北辰一听,大感兴趣:“哦,有何蹊跷?”
  “臣也曾见过李龄,虽算不上深交,却也知道他是个真汉子,定是不会做出这种出卖兄弟的事,”不是不会出卖国家,而是不会出卖兄弟,“且就算是他做的,那他现在应该已经在辽国享受荣华富贵,可我们的探子却一点消息也没有,不仅如此,傅相的反应更加奇怪,他不明目张胆的去抓一个叛国者,警惕世人,却要暗中进行,所以臣觉得其中定有蹊跷。”
  北辰微微颔首,对余宏武的思维表示满意:“所以,我要你去办一件事。”
  “请官家吩咐。”余宏武跪下领旨。
  “秘密监视傅宗书的一举一动,不要让任何人发现你。”北辰下命令道。他相信以余宏武的能力能做到这点。
  “诺。”余宏武干脆利落了应道。
  “这个给你。”北辰把一个小东西反正桌上,推像余宏武。
  余宏武起身上前拿过,那是一个小小的荷包,样式也很普通,从外表摸几乎感觉不到里面有什么。
  “贴身收好,在你监视傅宗书会有用处的,记住,不能打开。”北辰道。
  余宏武这才发现,手里的荷包是完全封死的:“臣明白。”
  “另外,找几个可靠的人,让他们跟着围绕在傅宗书身边的那群人,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熟记他们的习惯说话方式等,直到他们取代那些人也不会被发现为止。”
  余宏武立刻就明白了北辰的意思:“臣这就去办。”
  “嗯,下去吧。”北辰揉了揉额间的皱褶,挥手让他下去。
  “臣告退。”
  余宏武离开后,北辰有些疲惫地靠在椅子上,让人端来茶水,他虽然吃了半颗洗髓丹,但那只能让他排出体内大部分的杂质,但赵煦的身子骨早被酒色掏空了,这才会突然病重,也是因为身体再也受不了这种负荷而直接崩溃。
  对于这点,北辰真的觉得丢脸到家了。
  而以他现在的体力,只一场单调的朝会就能让他精疲力尽了,何况还要看这些被赵佶批改的乱七八糟的奏折。
  “来人,传旨,让端王在家为朕抄写经文一个月,替朕祈福。”
  “诺。”
  我不好过,你也别想逍遥。
  **********************************************************
  接下来的几日,北辰的步调依旧在早朝,批奏折和休息中有次序轮流着,至于后宫,他是一步也没有踏进去过,先不说他的身体允不允许他做一些剧烈运动,就是他自己也是不想的,他对别人的老婆可没兴趣,虽然那些现在都是他的了。至于不进内宫的借口,太医署令会为他准备好的。
  朝堂上五日一沐休,(沐休日有两天,有点像现代的一周七天,五天上班,两天休息。)这天就是北辰到来后的第一个沐休日,他早已做了计划,准备出宫。
  在知道这是《逆水寒》的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