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晃幻蟹蜒↗ames Fisher)的银行家上钩了,开始大量放款给瓦德的公司。
然而实际上,老格兰特是个相当正直的人,他根本不可能运用影响力去左右政府公家预算发包,瓦德在这方面毫无所获。再加上瓦德和小格兰特都算不上是精明的股票操作手,他们在股市的表现也不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账面上因为不断有新资金新贷款源源挹注而显得热闹滚滚,底下却是一个不定时炸弹正在坐大,不知什么时候会爆炸。
从账面上看,最漂亮的时刻,老格兰特坐拥两百万美金的身价,他儿子小格兰特财产也直逼百万美金。在1880年代,这样的数字大得吓人。不过虚胖的荣景当然维持不了太久。1884年,瓦德的投资连环失败,气球眼看就要吹破了。在一切破灭之前,瓦德还再耍了格兰特一次。瓦德骗老格兰特说,公司营运的确是出了点问题,不过是被费雪的银行经营不善给拖累的,如果能够及时取得十五万美金的一笔新现金,公司就可以周转过来,一切都会没事。
为这十五万美元,老格兰特只好去找当时的美国首富、铁路大亨范德比尔(William Vanderbilt)。范德比尔在华尔街杀进杀出多少次,什么阵仗没见过,当然心知肚明瓦德在玩什么把戏。范德比尔把格兰特的公司狠狠地奚落了一顿,然后说:单纯卖格兰
'下台的智慧' 重视步下政治舞台的身段(3)
特前总统的面子,他还是愿意出借这十五万美元。没良心的瓦德拿到十五万美元竟然就逃了,公司一夕之间宣告破产。破产当天结算,公司资产只剩下六万七千多元,却负债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再加两千多元的零头。
破产那天,老格兰特很勇敢、很有格调地在公司待了一整天,面对所有的压力,没有退缩更没有逃避。当他离开时,包围在那里的人,不管多焦急多愤怒多难过,都还是举帽向这位解救过美国免于分裂瓦解的前总统致敬。
1884年6月,距离他卸任只有三年多,格兰特身上的存款不到两百元美金。更惨的应该是他以一生的时间努力建立起来的名声名誉,以同样快的速度流失破产。他几乎走投无路了。
成为作家的格兰特
格兰特一生在战场上、在政坛上度过,他从来都不曾以善于写作闻名。然而在山穷水尽的状况下,他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可以替自己替家人再赚一点钱,那就是写回忆录。
如果没有华尔街的惨败,格兰特不太可能为了出版商愿意预付的两万五千元就同意写回忆录,这个世界上大概就会少掉一本难得的杰作。可是回过头来看,如果没有撰写回忆录的工作压力,格兰特应该可以多活几年吧。祸福之间真是难以计算。
格兰特自始至终都是个负责的人。他尽职地完成了回忆录,把原稿交出去的三天之后,就溘然而逝了。享年只有六十三岁。差堪在坟前告慰格兰特在天之灵的,是他的回忆录一出版就成了畅销书,短时间内卖了三十万本,替他的家人赚进了五十万美金的版税。
格兰特意外成了一位作家、意外留下了一本杰作、意外赚了一大笔钱,然而他付出的代价却是失去了他本来在历史上应得的更崇高的地位、更明确的肯定。连带的,本来不只是美国人,美国以外全世界许多人都可以从格兰特的作品中学到更多智能,却因为他受损的历史地位,他的书也没有传播到那么远、发挥那么大的影响力。
历史是很难假设的。可是假设格兰特没有这样在华尔街跌跤,假设林肯没有被暗杀,就事论事地比较他们两个人的所作所为,难道格兰特不应该比林肯还更伟大、更了不起些吗?
不过历史从来不是真正公平的。历史,让我再说一次,不只看你在舞台上演了什么,还要看你怎样步下舞台。有时候,步下舞台的身段比起舞台上的挥汗表演,还要更难。
'绝对真理' 没有人能掌握绝对真理(1)
在2009年1月20日离职的美国总统,常常被称为“小布什”。他年纪不小、体型不小,而且还扎扎实实当了八年全世界最有权力的人,发动两场战争。为什么人们要叫他“小布什”?这是为了要跟他爸爸,1989年到1993年也当过美国总统的另一个布什区分开来。一个“老布什”,一个“小布什”,才搞得清楚讲的到底是哪一个“布什总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老布什服役于美国海军,担任轰炸机驾驶员,他的飞机曾经被日本高射炮击中,飞机坠毁前,老布什及时跳伞,掉落海中,又幸运地找到了从飞机上弹出的救生艇,在救生艇上漂流后,被美国船舰救起。
1988年老布什竞选美国总统,这段经历当然要抬出来彰显他作为战争英雄的身份。接受访问时,有人问老布什:“爬上救生艇,漂流在茫茫大海上,你心里想什么?”
老布什回答:“我想起妈妈、爸爸,以及他们给予我的力量。想起上帝与信仰 ”停了一下,补充说,“还有政教分离 ”
有没有搞错?漂流海上生死未卜,竟然去想政教分离?战争当中,生命受到威胁的老布什当然不可能想什么政教分离,会有突如其来的这句话,是因为他讲到了“上帝”,自己立刻感到不安,怕违背了美国宪政精神上的政教分离原则,顾不得上下文,赶紧补上了这么一句消毒说明。
小布什没有上过战场。然而他就任总统的第一年,就遇上了“九一一事件”,2001年年底,他下令美军进攻本?拉登“基地组织”所在的阿富汗,接着2003年,他又发动了第二次波斯湾战争,攻打伊拉克。
伊拉克战争引起许多争议,国际几乎一面倒地反对,联合国也拒绝通过支持美国出兵的决议。回顾这些波折,《华盛顿邮报》记者伍华德问小布什:“你是否寻求父亲的看法与意见呢?”小布什毫不迟疑:“不,在需要力量的关键时刻,我父亲不是那个对的父亲,我寻求的是更高的父亲的看法与意见。”
小布什的信仰之路
换句话说,要不要发动战争,他没有想到老布什,他想到的是上帝。他大剌剌就说了,而且没有同时想到“政教分离”。
对待宗教的态度,是老布什与小布什最大的差异。1988年老布什贵为现任副总统,出马争取共和党总统候选提名,初选第一仗,竟然就在爱荷华州摔了一跤,得票屈居第二,输给了罗伯逊。这位罗伯逊是何方神圣?他是具备牧师身份的电视布道家。尴尬面对投票结果的老布什,又讲了好笑的话,他解释自己落败的理由是:“支持者可能都去打高尔夫球或去看航空展了。”是啦,人家的支持者有宗教信仰做背景,不会随便忘掉要参加初选。
相对地,2000年小布什选总统,虽然他的普选票总数比戈尔少了几十万张,然而在白人新教徒中,他囊括了百分之八十四的选票,再多电视布道家也不是他的对手。
事实上,八年任期中,小布什成了美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电视布道家。每一个美国人都知道了他信仰上帝的过程。四十岁左右,他遭遇一连串的挫折,竞选联邦众议员失败,家族交给他经营的石油公司破产了。他开始酗酒,老婆下了最后通牒 不戒酒就离婚。在那样的非常情况下,他参加了一个读经班,读经班在每个星期一晚上聚会,那本来是小布什边喝酒边看美式足球赛转播的时间。他毅然牺牲了自己最喜爱的享受,在读经班里重新认识上帝,找回自己,戒了酒,挽回了太太和女儿,然后,接过本来似乎要交给他弟弟的布什家政治棒子,生命道路大逆转。
而且,小布什多次在正式的演讲,包括国政咨文中,不只刻意引用《圣经》上的话,还把许多《圣经》中具有宗教意味的语词,偷渡放在里面,让常上教堂、常读《圣经》的人,从字里行间读到、听到不同的意义。
难怪他不向那个父亲寻求力量,因为那个父亲老布什大概会紧张兮兮地提醒他:“政教分离!”事实上,八年中,很多人用各种方式批判小布什的做法,明显违背了建
'绝对真理' 没有人能掌握绝对真理(2)
国元老的立宪精神,让宗教跨越界限,干预了政治。面对这样的批判,小布什最常祭出的护身符是:“我没有将自己的信仰用政治力强加在别人身上啊!谁规定总统不能信上帝、不能引用《圣经》,林肯不也在他的就职演说词中讲到上帝吗?”
林肯与小布什的区别
没错,美国人都读过的林肯第二任就职演说词中,讲到了上帝。不过,他讲的是 谦卑面对上帝,时时怀疑自己的决定,也就是上帝提醒了他要“戒慎恐惧”的意思。
这跟小布什引用上帝的态度,大大不同。小布什习惯做的,是拉上帝来为自己背书,将自己所要做的事 反恐、战争、冻结人权,甚至为富人减税,都包装成上帝的意旨,是不该被质疑的使命。
美国开国立宪的元老们,为什么特别要求政教分离?因为他们理解民主本质上是要在各种不同意见中寻求妥协统合,民主需要讨论、需要质疑。然而,宗教却刚好相反,宗教提供不容怀疑,也不容讨论的信仰答案。
林肯的上帝,要他谦卑,要他假想自己可能有错,那样的上帝和民主没有冲突。小布什的上帝,却帮他充满自信、我行我素,那就掉入立宪元勋们努力想要避免的民主对立陷阱里去了。
也因此,不必等几十年后历史学家来写,我现在就可以很有把握地认为,从民主的标准上看,小布什的历史地位一定不会高的。不只是他,任何自认掌握绝对真理的人 不管那真理是上帝、是“台独”或统一 都不可能做好民主体制下的称职领导。
'生命权' 尊重生命的价值(1)
在2000年当选美国总统之前,小布什做了六年德州州长。六年之内,他一共签发了一百五十二件死刑执行案,不只是德州历史上,而且是20世纪以来全美国,将最多犯人处死的美国州长。
这项“成就”令人惊讶。尤其是考虑到那个时期,全美国、乃至全世界主要的潮流趋势,是积极要求废除死刑,或至少是对于死刑采取一种更谨慎、更小心的态度。欧洲大部分国家早就取消死刑了,美国也有一半以上的州立法废除死刑,就连台湾都对“治乱世用重典”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要不是1997年爆发了令人发指的“白晓燕命案”,台湾支持废除死刑的力量应该会更大吧!即使有像陈进兴那样穷凶极恶的罪犯,台湾这几年仍然大大减缓,乃至停止了签发死刑执行令。
德州州长布什还真是反其道而行啊!1999年竞选总统时,他出版了一本谈政治理念的书,他知道自己签发处决那么多犯人的纪录,一定会引起注意与争议,因此特别在书中宣称:每一件死刑案送到他桌上,他都仔细考虑过各种因素,确认犯人的确有应该被处死的充分理由。
不过在他当选总统之后,美国新闻界有人取得了德州州长的行程表,上面清清楚楚记载着,每一次有死刑处决令该要签发时,当时的德州检察长会准备好相关资料,在早上安排与布什州长半个小时的会议。
只有半个小时!布什所说的详尽仔细考虑,原来都只花了半个小时就做完了。一桩死刑案,从调查到审问到判决,有多少文件、多少证据,布什州长要如何在半小时中考虑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