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肖邦权威”杰维茨基教授。半年后,傅聪经过一个月的紧张角逐,摘取了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的“玛祖卡”奖,震惊了中外乐坛。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重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鲁迅
如果真爱自己的孩子,那就应当把心用在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对孩子的教育上。
——木村久一
饭前的老规矩——徐悲鸿教子持之以恒
现代大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1895…1953),少时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不足三十“而立”,在世界画坛上享有盛誉。
少时成才的徐悲鸿深深感到:幼儿是人生的突起时期,教孩子认字学画,不仅能促进孩子的智力,而且还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他特别注意对孩子的早期教育。
他的女儿丽丽3岁的时候,徐悲鸿就教她背诵唐诗,4岁时使教她学法文,并形成制度,雷打不动。
一天,徐悲鸿刚踏进家门,丽丽欢蹦着扑到爸爸怀里,甜甜地说:“爸爸,饭菜都凉了,你怎么才来?我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唤。”徐悲鸿亲了亲女儿那圆圆的脸蛋说:“饿得直叫唤也不能忘记了老规矩哟!”“没忘,法文字母我都会背了。”
父女二人走进屋里,墙上贴着法文字母表,丽丽用悦耳动听的声调,熟悉地背了一遍。然后,把头一歪,得意地说:“好不好?爸爸!”徐悲鸿微笑着对丽丽说:“好,好,不过,今天还得增加一个新节目。”“爸爸,你增加什么新节目呀?”丽丽活像个大人似地,叹了口气说:“可我的肚子直叫唤。”“忍耐点,让它再叫唤一会儿。”徐悲鸿说:“丽丽,你能把字母默写下来吗?”丽丽自信地点了点头。
徐悲鸿说:“若是有一个字母默写不对,我可要刮你的鼻子哟!”调皮的丽丽趁爸爸不留神的工夫,先踮起脚,用手指在爸爸的鼻子上勾了一下。徐悲鸿笑道:“你这个小丽丽,又占爸爸的便宜了。”
这时,徐悲鸿说一个字母,小丽丽写一个字母。爸爸说完,她就写完了,徐悲鸿满意地给丽丽打了个一百分。
丽丽高兴地拍着巴掌欢跳起来。
“丽丽,你别高兴得太早了。还得背诵一首唐诗呢!”
“那好,我就背诵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吧!”丽丽站好姿势,一本正经地说:“背错的地方,请爸爸徐先生指点。”
丽丽提高嗓门背诵道:“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徐悲鸿笑了,说了声:“蛮好,请丽丽吃饭!”父女二人一起端起了饭碗。
严家无悍虏。
——孟子
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我们以为最主要的应该是爱和严相结合。
——吴玉章
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传递。
——威尔·杜兰
这边红灯那边绿灯——陈强教育陈佩斯的一些体会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是位“三八式”老战士。1952年,当他的大儿子出生时,他正在布达佩斯,便为大儿子取名布达;二儿出生后,便叫佩斯,这便是陈佩斯了。
小佩斯自幼爱思索,爱向父亲提“为什么”。虽然陈强都认真地一一回答,但也常常被佩斯难住。比如他问:“树上的果子熟了为什么掉在地上,不掉到天上?”陈强答:“因为有地心吸引力。”“那为什么天上的星星那么多,不掉下来?”对佩斯的追问,陈强只能说“那是太远太远了。”“太远有多远?”追问急了,陈强冒出来一句:“……傻小子,你问我,我问谁去?”
小佩斯的聪明是众口一词的,但他不爱读书。他的作业本上,布满了红叉,成绩单上也常挂红灯。陈强对此十分生气,真是恨铁不成钢呀!见了儿子成绩单上挂的红灯,他每每要给儿子几巴掌。他打儿子不是打手心,便是打屁股,但从不打脸蛋。这又引起小佩斯提问了:“爸,您生儿子的气,为什么不打嘴巴?”陈强说:“那不行,打伤了怎么吃饭、讲话?”小佩斯这才懂得老爸是疼爱他的。有次陈强又准备使用“巴掌功”训子,小佩斯忙递过一把尺子,说:“爸,您用这打吧,免得儿子疼,您的巴掌也疼。”陈强接过尺子,叹了口气说:“爸哪愿打你呀,爸是恨铁不成钢啊!”
有一次,陈强对小佩斯说:“孩子,你为啥不肯学习?”“爸,我只是书没念好,我学习挺用功呢!”“那你学个啥?!”小佩斯不慌不忙,将戏中自己喜爱的台词连同表演动作一齐搬了出来。他学《龙须沟》中的程疯子指责打过他的二流子时一段动作和台词:“把你的手伸出来……哦,原来你的手也是人手啊?!”都学得惟妙惟肖。佩斯问父亲:“爸,您说这是不是学习?”陈强感到,是他的遗传因子加上家里平时的潜移默化在佩斯身上起作用了,看来二小子是非学演戏不可了。这边读书红灯,那边学艺绿灯,那就引导他在学艺的道上前行吧。于是,陈强对儿子说:“爸不反对你学戏,但文化基础必须打好,看来你这孩子太笨,所以读不好书了。”“我笨?谁说的?”“我说的,你要是不笨,能让成绩单上红灯挡道吗?”父亲这番激将的话,反倒促使陈佩斯加紧文化学习了。
1973年,陈佩斯进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陈强语重心点地对儿子说:“你小时候学戏,模仿这,模仿那,只是好玩,不算什么。现在不同了,是工作。以前你的观众只有爸、妈、哥二个人,今后上银幕,观众是几千万。你必须以狮子搏兔的灵巧劲,全力以赴,才对得起观众。”陈佩斯疑惑了:“爸,狮子是百兽之王,老虎都怕它三分,小小的兔子,一口一只,小菜一碟罢了!”陈强说:“你错了!一来兔子非常灵活,二来由小见大。你今后即使演龙套,也要有狮子搏兔全力以赴的劲头,不掉以轻心,才能把戏演活演好……导演说戏,只是引导一下,关键靠的是自己,要把自己化进去。”
陈佩斯对父亲的指点,心领神会,果然把戏演得出神人化。他在电视上表演的小品《吃面条》,其所以能引人捧腹,就在于他把自己掌握的生活细节,恰到好处地加以艺术夸张,因而产生了很强的喜剧效果。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学记》
孩子的怪问题蕴藏着宝贵的探索精神——牛顿的母亲会回答儿子的问题
“咳,这么一个小不点儿,我简直可以把他塞进一只杯子里去!”接生婆摆动着满身血污的小生命惊讶地嚷着。他就是后来成为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的牛顿。
牛顿(1642…1727)小时候,总喜欢提一些千百奇怪的问题,母亲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回答。她想:世界上大凡有所作为和有成就的这个“家”、那个“家”,小时候都是些好提问题的孩子。哥白尼不是问过他父亲“我看得见月亮,月亮看得见我吗?”后来,他不是成了伟大的天文学家了吗!
有一次,牛顿问母亲:“风车为什么会转?”
母亲回答:“那是风的力量推动着它转。”
牛顿又问:“风是哪里来的?”
母亲告诉他:“你看,水不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吗?空气也是这样。有的地方气压高,有的地方气压低。空气一流通,那就是风了。”
后来,牛顿在学校里做的第一件劳作,就是带有独创性的风车。这虽然让同学们讥笑了好一阵子,母亲却鼓励他,支持他探索事物底蕴的创造精神。
牛顿对科学越来越有兴趣了。一天,他拿着一个小东西跑到外祖母面前:“姥姥,你看这个,这是太阳钟。”姥姥一看,原来牛顿手上捧着一块木板,中间钉着钉子,钉子的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线条。外祖母明白了:在太阳的照耀下,钉子的影子停在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时间了。外祖母惊奇地问:“这是谁教你的呀?”“是我自己想出来的。”牛顿笑嘻嘻地回答。后来,他的科学小品经常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好评。人们问他母亲:“你是怎样帮助和教育孩子的?”母亲回答说:“孩子层出不尽的怪问题,蕴藏着他极其宝贵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做父母的,只能做助燃剂,不能当水龙头。对孩子的问题,一要耐心回答,二要力求正确回答。这样,孩子才能不断进步。”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爱先维修
必须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像园丁栽培心爱的果木一样。
——斯大林
心平气和的、认真的和实事求是的指导,才是家庭教导技术的应有的外部表现,而不应当是专横、愤怒。叫骂、央告、恳求。
——马卡连柯
只有人能教育人,换言之,即只是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
——康德
孩子具有想像力,可能是一种才能——老达尔文支持儿子的兴趣和爱好
世界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幼年时期和其他孩子一样,看不出有什么“天才”的灵感。但从7岁开始,他就很有兴趣地搜集许多风干的植物和死了的昆虫。他还搜集硬币、图章、贝壳和化石等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他还爱好在家里自己做化学实验。为此,他曾经受到过他就读的施鲁斯伯里学校校长巴特勒博士的训斥。这是一所进行古典教育的学校,巴特勒博士警告他:“如果还玩这些与学习不相干的玩艺儿,就要把你从学校里赶走!”
可是,达尔文的父亲老达尔文却非常支持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他把花园里的一间小棚子交给孩子,用来做化学实验。
达尔文8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在家里一直支持和引导他的是他的父亲老达尔文和他的舅父韦奇伍德。
10岁那年,父亲允许小达尔文同一位教师和一些同学到威尔士的海岸去度过三周的假期。他在那里观察和采集了许多海生动植物的标本。
小达尔文爱好幻想。一次,他在众人面前宣称,他搜集的几块化石是价值连城的奇珍,说有一块硬币是罗马造的。人们认为他养成了一种最不好的习惯——说谎,而他的父亲却不想制止他。老达尔文说:“这说明这个孩子富有想像力,这很可能是一种才能,有一天他可能会把这种才能用到正事上去。”
达尔文的舅舅韦奇伍德则鼓励达尔文把观察到的一切详细记录下来。达尔文对每一个标本都做了一些简单的记录,有时还画上一些插图。舅舅的要求却更高,他对达尔文说:“把你自己当做一个画家,但是要使用文字而不是用画笔与颜色。当你描述一种花、一种蝴蝶甚至一种苔藓的时候,你必须使别人能够根据你的描述立刻辨认出这种东西来。”
为了使他写的东西更流畅,老达尔文帮助他读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他读了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和诗,读了司格特的小说和拜伦、柯勒律治、雪莱、华滋的诗歌。然而,他最喜欢的是弥尔顿的十四行诗。精彩的句子,他竟能倒背如流。
在父亲和舅舅的关怀帮助下,达尔文从小养成了搜集动植物标本的爱好,并富有幻想,学会了做严格科学的记录,也学会了用优美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而这一切,正是他在日后作出成就所必需的东西。
游戏犹如打开一扇巨大而明亮的窗子,源源不断的有关周围世界的观念和概念的知识通过这扇窗子进入孩子心田。游戏犹如火花,它点燃探索和求知的火焰。
——霍姆林斯基
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
——郭沫若
会回答“为什么”的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