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诵械牟钜�
人与人之间的生命态势,不但可归类为几种典型的生命运行曲线,在某一大类中,又可具体细分。几乎每个人的生命曲线,都不完全相同,生命周期的长短,生命运行的起伏程度,趋好或趋差的拐点,生命曲线上扬的斜率等各有特色,构成了数亿条不同的生命运行轨迹。一个家庭里的人,可以分别试画一下自己的生命曲线图,其差异之处,亦一目了然。
上篇
人的生命曲线和命运曲线生命现象的差异成因,无疑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集合,是生命体态基础与培育成长的结果。无差异亦无个体的生命,既具个性而体现共性的无数生命体,构成了人类生命的斑斓世界。
剖析人的生命状态与运行过程中的种种差异,其意义在于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特性,进而因人而异地区别待之,在体质的增强、疾病的防治、性情的修养,乃至职业的选择、特长的发挥等方面,都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四节阶段性
人的生命轨迹反映了一个人从初生的婴儿到幼儿、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直至死亡的整个历程。任何人的生命历程及描绘生命运行的生命曲线都是由各个阶段连成的。人的躯体、遗传因子、血型等生命载体没有改变,但随着生命旅程的延伸,人在各个生命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却不尽相同。人的生命曲线受阶段性影响,其运行的趋向、形态、幅度随之变化。
青少年时期的生命运行特征
青少年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生理发育日趋成熟,体格逐步定型,精力十分旺盛,充满青春活力。一般而言,青少年阶段较少器质性疾病出现,对气候、环境有较好的适应力,能以十分健康的身体及力量,从事高难度的体育及技能运动。同时,青少年处于心理逐渐成熟、个性开始形成及情感丰富的阶段。
青少年时,大多数人的生命曲线呈现一种斜率向上,加速上升且相对平稳的态势。典型的青少年生命曲线
中年时期的生命运行特征
中年原有的标准与现今的标准差异较大。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年龄的新划分:45岁以前是青年人,45~60岁是中年人,61~75岁是预备老年人,76~90岁为老人。人到中年生命机能日趋稳定,体力充沛,心理成熟,成果辈出;但因繁重的工作或劳动,承担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在大量的体力脑力消耗中,身体病变时有发生,心脑器官、颈椎和腰椎、神经系统等病变开始显现,有的还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及劳动,时常感到身心疲惫,有一种〃累〃的困扰。
第二章
生命运行的基本特性中年时期,人的生命曲线向上,斜率越缓或进入平台,同时极易出现生命曲线的较大幅度波动,产生生命的异常。少数人在中年时期,因生命运行的质变,如恶性癌症、脑溢血、冠心病突发等,还导致生命曲线突折而下,使个体生命过早的结束。
较正常的中年生命曲线
老年时期的生命运行特征
人的生命机能开始逐步衰退,体质有所下降,抵抗力、免疫力及记忆力、反应力、敏捷度等均不如中年时期;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某些疾病的积聚或恶化,导致心脑、内脏、肌肉等方面程度不一的病变,有的人还会患上〃老年痴呆症〃,严重影响生命体的正常活动。
第二章 生命运行的基本特性(4)
较正常的老年生命曲线
前已述及老年的标准已随时代的进步而延长。老年时期,虽〃夕阳无限好〃,但〃只是近黄昏〃是不得不承认的生命现实。但是,部分老年人仍以其超常的身心健康,呈现出〃满目青山当照明〃的壮景,其衰老速度与程度明显低于大多数人。
美国的第二位总统约翰·亚当斯,青年时代当过律师,以后又担任外交官,积极参与各种政治活动,亲自签署《独立宣言》,1796年当选为美国第二届总统。在长期繁重的工作与紧张的脑力活动中,他仍然对生活充满了广泛兴趣,性格乐观幽默,善于自我调剂。当他从总统职位退下,返回家乡的田园生活后,每年都像普通的农民一样进行辛勤的劳作,他的身体更加健康,心灵也十分充实。同时,他还花费大量精力写作、读书。70多岁时,他竟精力旺盛的说〃我想学汉语和研究各种亚洲问题〃,84岁高龄时,他还诙谐地向60年前的情人、时年83岁的汉纳喊到:〃咱俩一起去丘比特公园走走。。。。。。〃
经历人生的长期风雨,在老年阶段的亚当斯精神矍铄、活力不减、体康神健,90岁高寿时才离开人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总统。
分析人的生命运行的阶段性,可从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角度,把握生命运行的时段变化及相应过渡,进而在人们的体格培育、营养搭配、运动锻炼、养生保健、疾病预防,乃至智力开发、知识储备、事业拓展、兴趣选择等方面,与生命的相关阶段有机地适应与衔接,使人们的生活与价值展现更加成功。
第五节可塑性
人的生命从呱呱落地的第一声啼哭,到经历各个阶段而最终走向消逝,是生命成长与运行的客观规律。千百年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为延长生命做了无数的探索与努力。改善生存与生活条件,输送有利于生命延续的多种物质与精神营养的唯物主义生命行为有之;以祈求〃神仙〃、〃菩萨〃、〃上帝〃、〃上天〃赐给生命健康与长寿,甚至追求〃长生不老〃的唯心主义的生命行为也延续久远,但其对生命的作用不过是一种心灵寄托罢了。
那么,生命在按照自身规律运行的同时,人们可否对自己的生命有效地作为?人的生命体是否存在〃可塑〃性,而这种〃可塑〃性的依托与作用又是如何体现的呢?现代社会中生命的改善与延长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已走过的漫长的历史中,人民生命的周期都会受历史的局限,而无法与当今时代相比。
现有的事实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推进,人的生命质量与生命周期,较之过去任何时候都大大提升与延长了。据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统计,2000年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66岁,发达国家和地区76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64岁,其中日本最高,为平均81岁,其次是中国香港80岁,美国78岁,中国71。4岁,并呈现进一步高寿化的趋势。
世界人均寿命的延长,表明在改造世界与创造奇迹的过程中,人们对自我生命的有效作为。这种作为既体现于对生命改善与延长的外部环境的创造;又体现于在遵循生命规律的前提下,对人的生命进行〃塑造〃,改善了生命的质地,发掘了生命的潜能,延长了生命运行的轨迹。
社会与科技进步的推动
人在社会的动态发展中成长与变化,生命以多种方式和自然界进行能量、信息的交换。生命本身受到诸多客观因素作用与制约,也从反面证明,改善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因素,创造促进生命发展完善的有利条件,可以有效地增强生命的可塑性。
从原始社会的茹毛饮血、赤裸活动,到现代丰富的衣食住行和医疗卫生条件,人类生命运行发生了质变。现代医学不仅可以通过药物与手术治愈人类许多疑难病症,而且还能对人的肺、肝、肾、脾、心脏、骨髓、小肠等器官进行移植,实现生命体的部分再造。特别是现代生命科学医学的发展,诸多科学家对人类基因的构成、组合及变异的深入研究,逐渐揭开诸多制约生命的奥秘,找到重大疾病的源头,并着手通过科学的基因工程,对人体的基因进行切割、重组、转移和调控,对生物遗传进行干预,进而从根本上抑制病源、治愈顽症,甚至达到优化生命物质结构,激发生命的更大能量,增强生命周期的效果,开始带来并将进一步促进人类生命空前的质的飞跃。
第二章 生命运行的基本特性(5)
科学家的预测,随着人类物质文明进程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深度开拓,干细胞等抗衰老技术的运用,到2050年,人口寿命平均延长20年将成为现实,百岁老人将成批出现。
看来,在改造客观世界与改善自身的有机融合中,人的生命的可塑性将向着理想的方向迈进。
生命的自我增强
人们对待生命的意识、态度与行为,对自我生命运行的能动作用,极大程度上影响、促成了生命体的完善与提升。
人作为高级生命体存在,在生理与心理成长过程中,最大的特点之一不是被动地等待生命的发育与运行,而是有意识和主动地导引生命,增强生命的各项机能。对待生命中的先天性缺陷、残疾、重大疾病、体质羸弱等,绝大多数人都会以积极的生存欲望、美好的生命求索,去克服各种不利的制约与影响,从而给生命增添新的活力与希望。
同时,生命的运动性与成长性,与人们有意识的锻炼结下不解之缘。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促成生命的增强,是人们对生命实施可塑性作为的重要方面。生命的机能改善,生命的功能增强,生命的抵抗力与免疫力的提高,均依托人的经常性运动而以良性趋势扩展。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体育运动作为增强国民生命素质的长久战略。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青少年处于生命可塑的最佳时期,各种必备的体育设施与强制的体育课程都成为〃育人〃的重要内容。
而遍布世界具有不同特色、规模、档次的竞技型体育比赛,如国家运动会、洲际运动会、世界大赛、奥运会等等,都是导引人们通过体育运动去〃塑造〃生命肌体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现实生活中,因有意识地通过运动并配以医疗、保健条件,而改善生命质量的人不断地在增加。尤其是一些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的儿童等,经强有力的体能〃塑造〃后而恢复至正常状态。
至于中老年人,通过经常性、适宜性的运动,保持体格的健康,维持与激发生命的活力,是自我增强生命的可行之道。在一则广告上,人们看到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在拍打篮球,广告语旁白为:60岁的人,20岁的心脏。我们不敢说通过体育运动,配上保健药物,即可达到如此效果,但在公园的晨曦或晚霞中,在太极拳、舞剑、跳扇子舞、扭秧歌等丰富的锻炼活动中,很多中老年人显现出灵捷的身姿、红润的色泽与饱满的情绪,一定会让人低估他(她)的实际年龄。
心理保健的促进
生命的可塑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为生活资料改善、生存环境改变,及自我体格增强,也体现为心理状态的良性塑造。
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与压力下,心理因素、精神因素对生命力的种种影响与制约,较之以往的历史阶段更显突出。
正如1996年联合国有关专家所指出的:〃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所谓的心理危机,主要表现为面对现实、面对生命运行中的障碍与困难,呈现出的迷茫、抑郁、消沉、失落、沮丧甚至绝望的心境。青少年中的一部分人,在面对升学考试、就业与工作中的艰难,或多或少地患有这类心理弊病,但毕竟在人生的成长初期阶段,加强正确的心理教育与导引,其可塑的力度与效果会比较明显。
中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但又更直接、更残酷地面临着家庭、婚姻、工作、事业等方面的挑战,沉重的压力往往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