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怎样做一个好媳妇呢?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孝敬婆婆,要重视婆婆的存在及价值地位。要进退恭谨,不搬弄
是非。不要向丈夫私下抱怨、挑拨。要和叔姑和睦相处,与夫家融为一体。培养与婆婆
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有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并要服从,要忍让。关心婆婆的健康,知其
性格、兴趣、生活方式,不可强求婆婆改变多年的习惯。如婆婆过度溺爱袒护孙子,应
婉言劝说,不可恶言顶撞,伤及全家感增。安分守己,勤劳节俭,对家事多征求婆婆的
意见。
经济利益不要追求公平,也不可斤斤计较。如经济大权在你手中,则别忘了每个月
给婆婆零花钱。不要老是为自己添衣服,也要给婆婆打扮打扮,须知有穿着体面的婆婆,
是媳妇的光荣。偶尔可让家人试试新口味,但不要让全家的口味都适合你。
家务事要斟酌着办,不可全不做。也不可全做而让婆婆负担太重或感觉无用武之地,
要尊重经验丰富的婆婆。
对婆婆要保持应有的礼貌,适时地赞美婆婆,关心婆婆,并愉快地接受婆婆善意的
帮助。少提娘家的事,特别是与娘家金钱方面少往来。
夫妇最好不要在公婆前亲热,尤其寡居婆婆,常会触景生情,产生妒意,因而无端
厌恶媳妇。勿当着公婆的面,和丈夫发生争执。婆媳关系的融洽需要双方的努力,儿媳
固然应该真心诚意地孝顺婆婆,赢得婆婆的称心,但婆婆也要疼爱儿媳,掌握待媳之道,
赢得儿媳的欢心。这样,婆慈媳孝,亲亲热热,情同母女。
6.如何看待婆婆的吝啬和偏心
常常听到一些过了门的媳妇议论婆婆“太小气”,“太抠门”。那么,应该如何看
待婆婆的吝啬?
吝啬主要是表现在对钱财问题的处理上。媳妇认为婆婆吝啬,大多是因为婆婆给自
己的少,或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对于婆婆给自己的少,应该作两种分析。第一,要看婆婆是否仅仅对你一个人这样。
如果她不只是对你,而且对别人也是如此,那就不应该想得太多,相反应该体谅和理解
老人。当婆婆的多数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饱尝过困苦生活的辛酸,特别是随着年龄的
增长,她们对生活的理解更为深刻。因此,养成一种勤俭持家的习惯,“宁可今日省,
以防他日无”。我们这代青年人大都生长在新社会,没有受过那种苦日子的煎熬,体会
不到无米下锅的心情。有些年轻人往往大手大脚,却很少考虑积蓄。因此,在这种情况
下,非但不能说婆婆吝啬,相反从婆婆的这种“吝啬”中,还可以学到一些东酉呢。第
二,如果婆婆在经济上对别人非常慷慨,唯独对你非常刻薄,那就应该认真地查找自身
的原因了。婆媳关系是很复杂、很微妙的,一些矛盾很可能是长期形成的。作为年轻人,
首先应该查找一下自己是否有什么地方得罪了老人家。婆婆的这种“吝啬”,正是说明
婆媳之间在感情上出现了裂痕。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积极想办法,主动改善同婆婆之间
的紧张关系,从感情上解决根本问题。
婆婆和媳妇毕竟是两代人,两代人之间在思想、心理、兴趣等方面是存在一些差异
的。和老人生活在一起,虽然有一些矛盾,但去只要善于处理,这些矛盾也是不难解决
的,特别是在所谓“吝啬”的问题上更是如此。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在正确对待消费的问题上,不仅是年轻人,而且老年人也都跟
上了形势。在50年代、60年代连买一双尼龙袜子都舍不得的老一代人,如今不也是在高
兴地购买全自动洗衣机、彩色电视机吗?
由于一些做婆婆的长时间在家里做家务,对外边的事情知道得很少,思想也比较狭
隘,“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棉衣十几年的情况已成习惯。这时,媳妇就有责任,也
应该多向婆婆讲讲当前的形势,使她多懂一些道理。同时,也应该常领婆婆出去逛逛街,
走走商店,或去邻居家看看新添置的用品,开开眼界,讲一讲这些物品的作用。这些无
疑会对老人有帮助的。
青年人自己则应该量人为出,有计划地安排家庭支出,不要存依赖老人的思想。婆
婆看见这些,狭隘的思想就会逐渐得到转变。此外,还可以动员丈夫做工作,以使婆婆
的思想转变更快些。
婆婆的偏心,一般都是媳妇在日常生活中体察出来的。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婆婆对她女儿的特殊的感情;一是婆婆对家庭中的某个成员所给予的特殊照顾。
有这样一件事:一对青年男女办理了登记手续,正高高兴兴地收拾新房准备结婚,
就因为男方母亲一时的疑心,差点儿使这门亲事告吹。原来,女方在男方家里布置新房,
当她走后,男方母亲突然发现自己的一双皮鞋不见了,此间除了自己的女儿来过一趟外,
没有其他人来过,于是便一口咬定是媳妇穿走了。女方知道这件事,非常生气,发誓再
也不到男方家去了,从此关系中断。直到后来知道皮鞋是自己女儿穿走了,这位母亲才
后悔不迭,登门赔礼道歉,使事情得以挽回。
这场小误会告诉我们,对女儿和对媳妇的确是有一个亲疏的问题,为什么母亲丝毫
不怀疑女儿,却一口咬定是媳妇穿走了皮鞋呢?这正是偏心所致。
另外,母亲对孩子的感情略有不同,偏袒某一子女的情况也是有的,只不过不像对
女儿和媳妇那样明显罢了。这有时也会使媳妇感到婆婆有亲有疏。
那么,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婆婆的这种偏心呢?这也是一个当好媳妇的关键住问
题。
我们应该承认母女之间的这种特殊的、真挚的感情是人之常情,理解做母亲的心情,
没有必要去议论和指责婆婆的某些做法。
在理解这种感情的同时,应该从中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在婆媳之间建立一种真
正的母女关系。当然,母女之间存在着亲密的血缘关系,长期培育和形成的母女之情,
难以用寻常的尺度来衡量,要求婆媳之间一下子达到母女那样的感情深度,也是不容易
的。但是,只要双方都抱积极的态度,特别是作媳妇的主动地把婆婆当成自己的母亲,
婆媳亲如母女是可以达到的。
其次,要尊重母女之间的感情,经常考虑如何增进彼此之间的往来。因为媳妇进门
之后,母亲和女儿都会视之为“外来人”,母女之间往往会因此而感到种种不方便,有
时甚至说话也会背着媳妇。这就需要媳妇心胸宽阔,不要斤斤计较。同时,还应该提醒
婆婆多关心女儿,尤其是在她困难的时候,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多给予帮助,使婆
婆感到媳妇不是“外来人”,而是自己的“家里人”。长此以往,就会在婆媳之间形成
一种亲如母女的关系,婆婆也就会把媳妇当成自己的亲女儿,这时所谓的“偏心”问题
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处世经(第六章)
三、善待你的同辈
家庭关系从夫妻关系开始,有了孩子以后,在夫妻关系基础上又增加了父子关系、
母子关系。如果还有第二个孩子的话,家庭关系中又添加了孩子之间的关系,即兄弟姐
妹关系。孩子长大以后,又会成家立业,就了有妯娌关系、连襟关系和姑嫂关系,也就
是同辈人的关系。可见,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只搞好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是不够的,还
要搞好平等的同辈人的关系。
1.手足情深
兄弟姐妹都是父母所生,古人比喻为手足,具有血缘之亲。俗话说:打虎还要亲兄
弟。一方面,兄弟是骨肉至亲,到危急时自会同心协力的拼命;另一方面说,兄弟相知
最深,相爱最切,不难彼此协调合作。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相亲相爱,一则是孝顺父母
亲的表现,一则是家庭生活快乐的源泉。
兄弟关系不仅是可贵的,而且对于个人的成长也是极其重要的。兄弟关系是人际关
系在家庭中的投影,一个孩子可以通过与兄弟姐妹相处而学会人际交往和处世方法,它
是亲子关系所无法代替的。亲子关系是一种上下关系,纵向的关系,尤其在孩子幼年时,
双亲对孩子的作用是管教和培养,而对于孩子来说,双亲是伟大的人,是仰慕、认同的
对象。
兄弟关系与亲子关系不同,纯粹由年龄差别造成。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来说,可能
成为学习的目标和效仿的楷模。哥哥姐姐也指导、教育弟弟妹妹。从这个角度来看,兄
弟关系也包含有纵向的人际关系的因素。但是,兄弟关系还不止于此。见弟姐妹之间还
经常会发生纠纷。他们为了争一个玩具或一块蛋糕红起脸时往往会忘记年龄差别,彼此
站在同等层次,平等立场上你争我夺。虽然他们在其他时间会经常在一起玩耍,相互之
间像最要好的朋友一样。从这一角度看,兄弟关系包含像朋友关系一般的横向的人际关
系的因素。在孩子眼里,与父母相处和与兄弟姐妹相处不是一回事,如果一视同仁往往
没有好处。:孩子们通过体验兄弟关系,懂得了孩子与大人的不同,并且学会了孩子之
间的处世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又会逐渐从兄弟关系中学会成人之间的处世方法。
可见,兄弟关系是亲子关系以及其它家庭关系所无法代替的。这就是为什么没有兄
弟姐妹的独生子女在刚进托儿所或幼儿园时不会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在班上十分孤独的
原因。兄弟关系对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以及进一步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
作用。在中国的家庭中,年龄较小的孩子称呼年龄较大的孩子为“哥哥”或“姐姐”,
这是很普遍的。但在美国和西欧,兄弟姐妹之间一般直呼其名。我们使用兄弟姐妹的称
呼不单单表明出生顺序、住别,其中还包含着对处在各个位置上的人的“预期作用”。
父母经常会说:
“做哥哥(姐姐)的就要有哥哥(姐姐)的样。”这“哥哥的样”就是一种预期作
用。
在中国人的传统家庭模式中,长子女、尤其是长子,其地位是相当特殊的。旧时长
子就是日后的一家之主,其他的弟妹们都将唯其马首是瞻,于是无形中从小便形成一种
权威感和责任感,总是把所有弟妹的前途、命运、婚嫁送骤端置于心,并少不了一手安
排操办,因此“如父”的说法其实并不过份。
至于长女情怀,也同样不言而喻,任何家庭中的长女一般都较早熟,且温顺懂事,
善解人意,她们对弟妹、尤其是对弟弟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惊人的关爱之情。随着年龄
的日益增长,她们对弟妹的关爱会越来越像当年的母亲,因此对弟妹的付出与宽容也始
终像母亲为儿女奉献、被儿女索取一样,从来都无怨无悔。
时至今日,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长子长女通常也就是唯一的子女。真正拥有两
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他们的长子、长女据估计最小也在15岁以上了。而“长子傲,末子
骄”则是最大的特点。通常,长子在次子出生前一直是家庭的中心人物,父母对长子倾
注了全部的爱,从父母那里,长子可以尽数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这对于年幼无
知的孩子来说,在其人格的形成上打下了不良的基础,使得他习惯于在别人面前耀武扬
威。而末子呢,由于父母得此末子年岁已大,更觉“得之不易”,此时其他的孩子都已
渐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