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懂什么。”林之孝嗤之以鼻,商户里的学问多着了,回扣什么的都算是最简单的了,还有贵物低买什么的,数不胜数。林之孝可是这方面的行家,要是操作的好,一次下来赚个几十两银子毫无压力。
林之孝不耐烦的说道:“行了行了,这事你别管了,我自有主张。”
“你……”书兰瘪了瘪嘴,罢了。
反正按照原著的说法,赖大一家才是贾府的最大蛀虫,一般最先收拾的都是这家,反而林之孝因为在未来给了贾琏几个建议,大家对他的感观不错。后来又有人脑补林小红接济贾宝玉,因此同人文里倒也没人拿这家最先开刀。左右前面有人顶着,书兰想了想也不和林之孝多说这个话题了。
☆、第32章 贾敏生了
雪花那个飘,在一股冷风吹过后,守着一扇门的几个人时候没有在意温度的变化,紧急的目光紧锁着门,一动不动。
“啊……”一声惨痛的尖叫冲破了云霄,让人忍不住一惊。
就在门外的几个人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小婴儿的哭声从屋子里传来“哇……”紧接着就是一个中年妇女喜气的声音传来“恭喜林老爷,太太生了一位小公子。”
“儿子……”领头的青年闻言欣喜若狂,一把抓住一旁一个男人的衣领,近乎疯癫的大声说道:“我有儿子了,我有儿子了……”
被抓住衣领的人自然不好受,奈何自己是仆,眼前的这位是主,只能跟着说道:“恭喜老爷喜得贵子,恭喜老爷……”话说,老爷您能不能先将我放下呀,被人抓住衣领太让人难受了,他怎么以前没有发现一项文弱的老爷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力气了?
“赏……赏……”土豪高兴的方式都一样,就是散财。
***
书兰接到贾敏生出一个儿子的时候,都是第二天了,没办法谁让贾敏是在晚上发动了的,抓住报喜的人问了一下,书兰才松了一口气。
贾敏和孩子都很好,没有半点不好的征兆,就是贾敏刚刚生完孩子有些体虚,但这都不是问题,做月子的时候补回来就是了,林家有钱有势,补品什么的完全无压力。
金陵是贾氏一族的祖籍所在,书兰虽然是贾母钦命的照看贾敏的人,但如今下人的身份却上不得台面了。即便是现在娘家能上门去探望贾敏和林哥哥,但也不会是由书兰领头,她没有那个资格。
因此第二天去看贾敏的人是贾氏一族在金陵的负责人和族里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媳妇,他们也顺便来和林如海拉拉关系,虽然林如海死贾府的女婿,但谁都知道金陵的贾氏一族基本上都是依附着荣宁两府活,哪里敢在林如海面前扬得起那高傲的尾巴。
林如海这个人同人小说里褒贬不一,有人说他白痴将林妹妹和林家的家产托付给了贾府,造成林妹妹泪尽而亡;也有人说林如海是翩翩君子温文尔雅。但有件事大家都是公认了,这人脑子灵活能在官场上混得开,不然那巡盐御史的职务也不会一口气做了好几年。
因此林如海上任后,对所有人都暂时是一视同仁的,并没有偏向贾氏一族。而且因为贾敏怀孕的原因,内宅这里双方也来往得很少,贾氏一族并没有很好的几乎扒上林如海,如今贾敏生子可不是天赐良机嘛,不趁着这个机会扒上林如海,顺便讨好一下荣宁两府,贾氏一族的其他人真的全部都脑残了。
书兰是在第三天的时候见到贾敏和林哥哥的,这天林府极为热闹了是林哥哥的洗三大礼,林如海期盼了这个孩子不知道有多久,加上如今他也能算得上是事业家庭双丰收,自然是要大办的。
书兰先跟着贾氏一族的人去道了喜后,再由贾敏身边新任的大丫头千兰领着去贾敏做月子的地方,有些东西贾母吩咐了,必须要在贾敏生产后,亲自交到她手上。
“给姑太太请安。”书兰偷瞧着贾敏,虽然已经生产后第三天了,但贾敏整个还是呈现出一种虚弱的状态,因为是大冬天屋子里有火盆,两颊有些血色。眉间有些疲惫,但双眼却亮晶晶的,显然正沉浸在自己一举得子的喜悦中。
“快起来,老太太吩咐你给我什么东西?”若不是书兰说贾母要她亲自转交东西给她,贾敏也不会这个时候亲自接见她,整个一上午,来来往往有些不用贾敏接见,但有些人却必须要贾敏强撑着身子躺在床上接见,她现在已经累了。
书兰让千兰将她带来的包袱拿来,呈给贾敏“老太太吩咐我一定要在姑太太生下哥儿后交给姑太太的,至于里面是什么东西,还请姑太太恕罪我并不知道。”
贾敏一愣,随后让一旁的大丫头以蕊打开,只见包袱里装着一套衣服,一派的大红色,是一件外衣和裤子,还有一双做得巧夺天工的虎头鞋。
东西不是特别值钱,但难得的是贾母的这片心意,这一套衣服和虎头鞋上的绣花竟然是贾母自己的针线,可见贾母对贾敏有多爱。要知道贾府张夫人和王夫人生出儿子后,贾母也只是给了几块好布料让别人动手做的。
“母亲……”贾敏眼眶含泪,既为了贾母的一片爱女心感动,也为了哭诉自己这几年来收到的委屈。
贾敏真委屈,她嫁给林如海五年多,其中有四年都在守孝,谁敢在守孝期间整出孩子来呀,还要不要前途了。
但这个时代受伤的永远是女人,别人可不管守不守孝的问题,他们只看到贾敏嫁给林如海五年都没有怀过孕。
再加上林如海虽然是少年英才,很年轻就中了探花,但当时也有十八岁了,谈婚论嫁搞了一年,贾敏嫁给他过了五年,如今林如海也是二十五六的人了。在现代这年纪还很年轻,但在古代厉害的孩子都能上街打酱油了。
一个男人没有子嗣传承是大忌,尤其是对于林家这样世禄之家出身的人来说。也不是没有人挑窜着林如海纳妾什么的,好在林如海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人的事情,没有将事情怪到贾敏头上,并没有纳妾,可这也改变不了别人说贾敏坏话的事情。
当年有多嫉妒贾敏好运的人,如今就说的越厉害,恨不得贾敏立马死掉让位,她去当林家夫人。
偏偏这种事情贾敏还不能反驳,越反驳越证明自己心虚,以前在京城贾敏也不知道听到了多少的流言蜚语,这种事情也没法对林如海和贾母说,贾敏心里不知道暗自的呕了多少气。
如今,她终于生出孩子来了还是一个男孩,贾敏真有种自己从地狱走了一圈又回过天堂的感觉。瞧着这精致的虎头鞋,再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第33章 真分家了
没有人知道贾敏的苦,或许这就是这个时代女人的悲哀,女子始终都是软弱的一方。
虽然不知道原因,但贾敏眼里的泪珠却是哄不了人的,对于女人来说坐月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是坐不好恐怕得一身疾病一辈子跟着你。书兰和贾敏身边的丫头连忙一阵的好劝,总算是将贾敏给劝了,又说了几句哥儿未来如何孝顺如何光宗耀祖的话,总算是将贾敏给逗开心了。
然后书兰退了出来跟着贾氏一族的去打了一圈的酱油,等着林哥哥的满月礼办完后,书兰一家子人就开始准备回京了,虽然还是冬天河道也还处于冰封中,但书兰一家却有不得不回去的理由,哪怕就是坐马车也要回去。
原因?
原因就在于贾府真分家了。
书兰一家跟着林如海和贾敏南下后,贾赦就开始准备起来了,如书兰怂恿的一样或许贾赦也觉得自己的智商不够,花了大力气请来了以前张家供奉的幕僚——章先生。
章先生原本是不愿意来了,毕竟自己的主子还没完蛋只是下狱而已,下狱不代表就完蛋或许日后能无罪释放了?要是他这个时候跑了,岂不是留下一个坏名声,这文人没了名声,可什么都没了。即便是要换个主子,章先生也要等到张家完蛋后,才会给自己找出路。
可这贾赦也不是笨蛋,他说了,他请章先生来不是为了自己家的事,而是为了如何拯救张家,前段时间贾赦为了张家跑上跑下的动作大家都看着眼里。贾赦自己一个智商不够谋穷智短找个人来一起谋划也说的过来,这年头大官身边谁不养两个军师呀,就是原著中的贾政身边都还有几个清客了。
有了这个合适的理由,章先生想了想同意了。他也是人,也有老婆孩子要养活,张家现在前途未卜,还是贾府稳当一些,有了一个遮羞的理由,章先生自然没有什么不同意的。
这位章先生可比书兰这个半调子厉害多了,尤其是他曾经跟在张大老爷身边过,对于朝廷上一些事的见解,可以说比整个贾府的加起来还厉害。
书兰给贾赦出的主意,贾赦同意了,章先生自然也没什么话说,只是修改了一些细节,让计划变得更佳完美。
其实依着章先生心里的想法贾赦是不用分家的,毕竟贾代善已经死了,贾赦就是荣国府的当家人了,贾政也只有听贾赦话的分,哪里用得着花费如此大的代价。
可观察了贾赦好几天后,章先生看出来了一些问题对于这事聪耳不闻听而不说了,贾赦这孩子实在是太孝顺了,简直就快是愚孝了,当贾母的话为圣旨。可偏偏贾母又偏心小儿子贾政,于是……呵呵,贾赦不吃亏,谁吃亏呀!
章先生刚刚听到分家这个话题的时候,还以为是二房给贾赦挖的坑了,可如今这么一瞧,从短期来看贾赦亏了,要知道贾母可是让贾赦抛去必须由嫡长子继承的祭田什么的之后,五五分家的,贾赦可亏了近两成的家产。
这个时候的贾府还不是原著开篇中那个内囊尽耗的贾府,贾代善这人很有本事竟然让爵位在自己这里不降的世袭了一代,要知道宁国府的堂兄弟贾代化虽然年纪比贾代善大,但却只袭了一等神威将军和贾赦是一样的爵位。
而且明明宁国府那边是族长领头的,可别人说起来的时候,却说的是‘荣宁两府’而不是‘宁荣两府’这就是很显然的问题,若不是贾代善有出息,哪里会这样?如今虽然贾代善死了好几年了,但积累下来的家底还没有被贾府众人给败坏完,这时候贾赦提出分家实在是亏大了。
可这前提是在贾赦不说有出息至少能守成的情况下,章先生是个聪明人,一眼就看出了贾赦是个欺软怕硬的花架子,这也罢了,偏偏他还是愚孝,愚孝的那个人还是个偏心眼没多少见识的妇人,日后贾府会成什么样还真不好说,还不如早点分家没有后顾之忧了。
不过这样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展现出章先生的本事来,每每和贾赦等人说话,章先生都油然而生一种自己智商超高的感觉,自信就是这么树立起来的。
经书兰瞎琢磨章先生完善的拯救张家大作战,在贾府分家后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期间贾赦还接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五皇子被立为太子现在全权代理国家大事了,这是一个好消息。贾赦分家后第二天就和贾敬一起让人抬着荣宁两府拖欠国库的近百万两银子,浩浩荡荡的跑到户部去了。
做什么?
还债!
最开始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贾赦和贾敬是吃饱了饭没事干,在背后嘲笑的人有!在背后破口大骂的人有!淡定无所谓看笑话的人也有!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户部虽然没催账,但别人来还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