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国子监的祭酒名叫李守中的,平日里和贾政的性子最是相投,且他又喜欢贾珠。故而这日和贾政喝酒的时候,他就提了做儿女亲家这一事。
贾琳却很不喜欢这个人。即使如今贾琳这个曾经的庶子风光起来了,李守中却还是看他不惯,明明贾琳都已经出了族,李守中依然处处把贾珠排在贾琳前头,只说是长幼之序、嫡庶之别。
贾琳懒得和他相争,省得自己落一个不尊师长的判语来。国子监祭酒虽然只有从四品,但用现代的眼光来看,那可是国立大学校长兼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兼高等教育部司长。鉴于此时的教育不光教导人知识,还教导人忠君爱国的,国子监祭酒身上少不得还要兼一个中、共、党、校校长。
贾政喝酒喝得高兴,当时就在嘴上把这事儿定下来了。等事后一想,珠儿是他的嫡长子,这亲事千万马虎不得。贾政一时觉得李家家世比不得荣国府,一时又觉得李守中是他故交,这事儿既然答应了就不好随便反悔……左思右想没有头绪,贾政就郑重其事地去回了贾母——这二货还拿荣国府自居呢,真计较起来,李守中的官位不大,但人脉势力却很广,至少比贾政有用多了。
人无信而不立,贾母不好随便驳了儿子的面子,也仔细将这事在心里过了一遍,这一想,便觉得十分可行。
若是珠儿有了国子监祭酒这一门岳父,日后在官场上和人论起交情来都方便了好些——毕竟很多官员都曾在国子监祭酒手下念书呢!而这些正是贾府所欠缺的。坦白地说,早几个月王夫人给贾珠相看媳妇时遭到的冷遇让贾母稍微警醒了一些,她也知道要给贾珠娶个高门大户的媳妇,只怕会自取其辱。就算明年珠儿能高中状元,他若是娶个功勋之家的女儿,说不定岳家的助力还没有李家大呢!要知道,如今可有多少功勋世家如贾府一样在官场上使不上劲的!
以林如海来举例子,当初林如海得娶贾敏,在贾母看来,贾敏是低嫁的。可说句实话,贾府在林如海的仕途上的确没帮上什么忙——其实还是帮忙的了,宣正帝也不是一开始就十分信任林如海的,不过是看在老国公的面子上,等后来才慢慢真正器重林如海,贾府的作用便消失了。而这些都是贾母所不知道的。她所认为的助力就是能不能在官场上说上话。少不得等林如海高升了,贾府还要反过来仰仗女婿这门助力。
贾母将这些都仔仔细细盘算了一遍,再说,她还是有另外的私心的。在她看来,珠儿媳妇的地位不用太高,免得等她百年去了之后,做嫂子若是心大,会亏待了宝玉。
——由此可见,贾母虽然也看重贾珠,但她最疼的还是宝玉。当日贾琳成亲的时候,贾母特意把贾珠召回了去给贾琳陪坐,但宝玉都被她带来了杏林胡同了,都没有让宝玉去陪坐。只因为,贾母觉得贾琳是没有那么大福气的,不愿意委屈了她的好宝玉!
于是,在贾府带着儿媳妇邢夫人和孙媳妇王熙凤参加了两次宴席之后,众人就听说贾府二房嫡子的亲事定下来了,正是李祭酒家的女儿。
消息传到王夫人那里去的时候,她还在僻静的佛堂里捡佛豆,好容易捡了一簸箕,手一抖,豆子就洒了一地。
王夫人抬眼瞧着这冷冷清清的佛堂。
贾政是个耳根子极软的,以前有王夫人小心奉承着还好,如今王夫人被罚来佛堂捡佛豆,也不知道是贾母特意提点了什么,还是赵姨娘那个贱人见机挑拨了什么,总之,贾政这些日子仿佛彻底冷落了自己的夫人。
她的珠儿就是公主都娶得!如今却只给他定一个四品小官家的女儿!王夫人只觉得心里大恨,她嫁到贾府已经快二十年了。侍奉婆婆,敬重丈夫,生儿育女,打理家业,自问一直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如今就因为一个出族的庶子,贾母、贾政却这么落她的面子!连亲生儿子的婚事,都仿佛要避开她去似的!王夫人紧紧攥着拳头,那保养得极好的指甲硬生生折断了几根。
好,好得很啊,一个小家小户出来的媳妇,别说这样的岳家能给珠儿带来什么助力,少不得等日后珠儿为官做宰的时候,反而还要拖了后腿!心里大悲大怒,王夫人面上反而越加不声不响,她慢慢地将地上的蚕豆都拢在一起。如今,元春为了那些虚妄的荣华去了宫里,前途未卜;珠儿的亲事也定了,少不得真要迎一个不得心意的儿媳妇进门……待到宝玉长成,她绝对不会让府里把宝玉的大事也给耽误了!
因着贾珠要娶媳妇的缘故,王夫人这个做婆婆的总要出来交际,再让她“静养”不好。过了几日,贾母大发慈悲,免了王夫人每日的礼佛。
但王夫人却仿佛真的越发虔诚似的,她每日依然花了很多的时间待在佛堂里,手腕上的金镯子也换了带了禅意的古朴佛珠,衣服更是越穿越显得深沉了。而且,王夫人既然出来了,却没有要走王熙凤手上的差事,倒像是真真万事不管似的。连着赵姨娘嚣张闹腾了几回,王夫人都没有下狠手罚她,时间一长,伺候的人无不称王夫人是个慈和的,赵姨娘越闹,就越显得她泼辣难缠上不得台面。
倒是邢夫人和王夫人打了这些年的擂台,私底下悄悄对王熙凤说:“我瞧着她就不像是个念念佛就能念成菩萨似的人……如今看着她那古井无波的样子,我反而慎得慌。”
而这些事情,贾琳都不知道。他如今已经慢慢崭露头角,几首即景而作的诗词,几次一蹴而就的骈文,再加上适时的推波助澜,竟然叫他得了一个文瑾公子的雅号来。贾琳还没有到取字的年纪,这个“瑾”原是美玉的意思,既合了他本名中的“琳”字,又赞了他的品性。
渐渐的,倒是没有人再叫贾琳“贾弟”或者是“琳弟”了,不熟悉的叫他一声“文瑾公子”,熟悉的就只叫他“文瑾弟”。
这日,等贾琳从外面归来,府里竟然来了一个贵客。
作者有话要说:王夫人进化了!
这个时候应该是没有公历,只算农历的吧,所以八月秋高气爽应该也没有用错词。
、第五十三章
忠瑞王是秦恕的义父;但和贾琳接触得却不多。一来;是因为忠瑞王另有府邸,不和秦恕同住;二来忠瑞王身上是有正经差事的,而贾琳大半时间都花在国子监里。这么一来,他们能相处的时间就很少了。确切地说,自从成亲之宴过后,贾琳就没有正式见过忠瑞王。不过;听秦恕话中的意思,忠瑞王平日里很照顾他,这让一个从小没有享受过父爱的孩子十分感动。
忠瑞王这次过来,直接被全叔领去了府里特意给他准备好的院子,名叫维桢阁的。维桢二字取自《周颂·维清》的“维周之桢”一句,桢在这里做吉祥解,倒是很符合忠瑞王的身份,又合了他封号中的“瑞”字。这个名字是贾琳起的,拍人马屁就是要拍得这样不动声色才好。听说忠瑞王爱菊花,虽然不知道忠瑞王什么时候就会过来,但是进入九月之后,这院子里的菊花就没有断过。屋子里的摆设也是最精巧的,不少都是秦恕从镇南侯府里带出来的好东西。
贾琳来的时候,忠瑞王正在小书房里坐着,一本书,一盏茶,窗边还放着一盆菊花,显得好不惬意。贾琳眼尖,立刻就注意到那盆花本不该是府里的东西,那么就应该是忠瑞王带来的。这出门还要自己带花的,莫非,他要在这里常住?可是,也是怪了,贾琳怎么看都觉得那盆菊花是再普通不过的品种,怎么就能让忠瑞王这般爱护?还是他眼拙,没有瞧出那盆花的好来?
忠瑞王如今有三十五六了,看着却只有二十**。若放到现代,他是那种典型的多金、成熟、家世好、样貌佳事业型男人,是会让一群又一群萝莉心生垂涎的大叔。贾琳其实也有些好奇,暗部的人又不是不能结婚,为什么这位中年美大叔还单身着呢——听说他身边连个伺候的美妾都没有。
——好吧,若不通过上帝视角,的确没有人知道忠瑞王那啥啥不行来着。
如今,在酒楼中,流传着好几个事关忠瑞王情感生活的版本。
有苦情版的,比如说他年少时曾撕心裂肺地爱过一位平民女子青楼名妓青梅竹马,只可惜红颜薄命红颜一入宫门深似海红颜心生误会,以至于忠瑞王伤心欲绝,只好发誓终身不娶。
有奇幻版的,比如说他浪迹天涯时曾救过一位无比美貌的女子可爱小动物,怎料那女子动物竟然是九天上的仙女千年妖精,于是自愿跟在忠瑞王身边报恩,只是不能出现在人前。
有神转折版的,比如说他幼年时曾碰到过一位女子,发誓非她不娶。待他长成去提亲时,却发现那女子竟是男儿身,于是忠瑞王从此不爱红妆爱蓝颜。
……好在古人们虽然无聊,但到底节操尚存,没有弄出什么父子**、兄弟禁忌等版本。不过,以上版本都听得贾琳炯炯有神,问题是,每一个说的人都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听来的版本才是绝对真实的!这也就造成了忠瑞王的行情没有想象中好,不是哪个女人都会有勇气要去和个九天仙女千年狐妖男儿身美人争丈夫的!
有时候,贾琳甚至想,这些版本会不会是忠瑞王自己派人传出去的,以掩盖什么更大的秘密,否则怎么就有人敢在公众场合拿王爷的事情来说嘴?
见贾琳进来了,见了礼,忠瑞王头也不抬,道:“你既然来了,这事儿就叫素衣和你说说。”话音一落,屏风后就闪出一个美貌的侍女,她也许也是练过武功的,因此整个人将气息收敛得很干净。看样子,忠瑞王身边的确能人辈出。
哎,等等,美貌的侍女?忠瑞王不是最不耐女人在身边晃来晃去的吗?
贾琳神色古怪地看了那侍女一眼,这一看就注意到她衣领口绣了一片祥云的图案,这侍女竟然是暗部中人。虽然现在暗部中一部分人手已经转到明面上来了,但是做皇帝的不会不给自己留底牌,因此暗部还是有些人手隐在暗中的,尤其是女性的暗部成员。衣领绣祥云的就是暗中之人,而如秦恕这样转到明面上来的都是在袖口绣万字符“卍”的。
素衣的声音有些妩媚,条理清晰地把事情说清楚了。原来,这事儿果然和贾琳有关系。贾府借着贾珠的亲事重新出现在了人前,贾母话里话外就透露出一个消息来。说是,当初镇南侯府来贾府提亲的时候,贾府特意请大师测了福祸。那位得道高人说,贾琳的确是个有福气的,和世子这门亲事也相配,能助世子旺家,但满则溢,福气过重了却又对命数有妨碍。因此,贾府才会把贾琳给出族,这在某种程度上算是折了贾琳的福道,也是为了贾琳好。果然大师命算得极准,这不,贾琳一出族,如今运道节节攀升。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贾府已经给出一个合适的理由了,大家也犯不着咬着贾府不放。另有些人回头一琢磨,可不是嘛,世子可是在和贾琳成亲当日得到圣旨的,才有了如今的地位的——莫非贾府说得都是真的?要是贾府说得都是真的,那贾府可就从容不得庶子摇身一变,变成处处为庶子着想,忍泪断亲缘了!
在大晋朝,自宣正帝真正掌权开始,四十多年过去了,宣正帝也是到如今这个年纪才稍稍看重了一些道教的养身之法,可事实上,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是一点都不相信这些事情的。对宣正帝而言,推行宗教的意义就在于教化百姓,让他们能够安于天命。为了不让宗教如某些朝代那样高过皇权,宣正帝(也许还有他以前的几任皇帝)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