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成李太白-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有小白在,李隆基总会想着怎么赚钱,怎么省钱!
推崇之下,文坛上确实涌出不少大才子来,现在翰林院中,贺知章算是这个部门名誉成员,此外还有王维,王昌龄,终于肯复出不逗儿子乐的王之涣,等等小白对名字熟的以及不熟的。同时梨园也需要填词人,一般都是翰林院的人充当。
在小白看来,应该就不会有怀才不遇这种人了,可事实上还是他了解的不足,也许深受直爽的江湖人影响,忘了官场总是难免有些弯弯绕绕的。只没想到今天诗会却让他碰上了。
小白与李隆基纯粹来这里欣赏的,所以坐的偏远,他们这类人不少,一般都是些来见习的少年,或是一些悠闲的老者,年轻人都在堂内中央扎堆的。也因小白耳力不一般,所以正巧听到相隔不远之人的不屑之声。
小白偏头看了对方一眼,瘦巴巴,年纪大约四十岁,长相儒雅,但带了些风霜憔悴,衣服已经洗的发白,脸上的表情有着与年纪不符的忿然。
刚刚诗会中场休息的时候,中央的才子们在闲聊,所以小白有些走神,这下才注意到才子们在谈论着什么。
马上就要考试,所以说的都是朝廷上的事,而仔细一听,虽然说的委婉,但还是有些献媚了。细想一下也能理解,此地毕竟是天子脚下,扔块砖头都能砸到个皇亲国戚的,一般在科举前这二月里就有宰相府的人来探听下今年才子们的学问,说话当然要小心谨慎一些,更遑论婉转的献媚了。
李隆基没有听到那声不屑之音,但他却时刻注意着小白的情况,见他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便低声询问,小白说了听到看到猜到的,而李隆基也顺便说了官场百禁不止的蚁穴。
而这时,中央那里开始比试咏颂科举的诗文,那位瘦巴巴儒士不屑之声更大了,引来有些人注意,眼看着就要吵了起来。
有位二十出头,一直在中央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收拢扇子,有些咄咄逼人,让这位瘦巴巴儒士赋诗一首,否则就要向他们道歉。
小白觉得其实这样真的很傻,如果这位儒士做了首不错的诗,那么丢脸的是这位年轻人,而如果儒士没有做出诗,这位年轻人得意之时,就显得轻浮了,无论如何都得不了好处,何必做这出头鸟。实在是太得意了,中庸之道,一般人都会取文采出众,却懂得掩饰光芒的。
转头低声给师傅说出看法,师傅也赞同他的说法,两人低声又对这帮才子们品头论足一番——虽不是好行为,但这两人今天来就是为了凑趣的!
瘦巴巴儒士一直没有赋诗,甚至言谈也没有过激,只是从他表情当中,就知道他忍的多辛苦。
李隆基摇头叹道:“肯定是吃过亏,所以不敢再多言了。”
小白替这人苦笑。“那他还跑到这里受气!”
“大概想看一下今年科举举子们的水准吧。”
小白点头。“一看就是考过几年的……不知道他文采如何。”
“文采重要,当然人品更重要。”李隆基道,这是这几年总结的经验,最近越发地觉得用得顺手的人太少,张九龄已经提为宰相。
小白点头,也表示赞成,他在江湖上闯荡的,重要的当然不是文采,他只看人的,现在已有不少经验。“我觉得这人不错,个人原则比较强,不屑与人为伍,性子被磨得很久,但还没磨平。”
李隆基点头。“可以放在吏部,铁面无私的。”
小白笑着没有说话。
中央那位年轻人还逼着儒士作诗,游记一类诗文好做,拿出已经写好的念出来也是可以,都不限制儒士题目了,不过年轻人不是好心,此刻已经太得意,跟其他人一起像个地痞了!
小白看不下去,也学着年轻人,弄来一把扇子,刷的一声打开。
众人注意力立刻被引来。
“小生突然想到一首诗……”
这样一说,应和的人不少——也不乏李隆基暗地里布的人,虽然是为了安全的,但眼力见好,当把托儿都很上道。
待安静下来,小白笑呵呵站起身,视线不是看着年轻人,反而看着瘦巴巴儒士,道:“题目是《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语毕便引来不少掌声,只是儒士看了小白几秒,才突然笑起来,眼圈有些红了。
这首诗本就是诗仙李太白的,小白背诵一下而已,好在没有占了别人名头。不过这首诗可不是简单咏景之诗,在李太白当时唐玄宗已经昏了,被奸邪围绕,自身报国无门,前面挡着的又是三山,又是浮云的,抒发他爱君之忱,报国之愿,忧国之伤,却无以面君的情怀。
此诗送于这位儒士,简直说到他心底了。
之前叫好声落了,又冒出些不平之音,小白这诗也有说朝廷奸臣挡道的意思,此间不少才子已经拜了宰相大门。那么快看出诗中蕴含深意,倒也有些水平。
小白可不理他们,看了眼师傅,示意他们差不多要走人了,不要在此之前……小白赋诗的兴致可起了,要知道他已经将诗仙李太白弄没,心里可一直内疚的很——李太白一直郁郁不得志,而小白从来没有不得志的时候,也许真有文采风流的脑子,可也没有激发“风流”的客观条件啊!
所以,此间说了一篇喜欢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忍不住诗兴大发……好吧,他还是直接背的李太白的诗,反正没人追究他版权!
儒士起身向小白一鞠躬,小白可不愿受,这人看起来比师傅年纪都大,赶紧将人扶起,倒了一杯酒放在对方手中,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呼二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两人激昂对饮,直接摔杯,这一刻真是畅快无比!
此刻那群年轻人也忍不住阵阵唏嘘,连连称赞,小白赶紧拉着师傅走人。
一出门,李隆基笑道:“爽啦?”
“嗯嗯!原来作诗真能如此畅快!”
李隆基笑意更浓。“这真是你做的?”
小白老脸一红。
李隆基道:“李太白文采的确风流……回宫将他的诗都给为师默出来。”
小白刚要反驳说那是他留着的老底,后面有人叫住他们。
“在下襄阳孟浩然,不知阁下大名……”
瘦巴巴儒士又说了很多,但小白已经没听到,脑海中只不断回荡“孟浩然”三个字。
李隆基立刻瞧出小白的问题,敲了一下他的头,让他清醒。
小白来得及听到这位大诗人的那句不打算科举,打算回乡的话。小白内牛,刚刚那首将进酒让大诗人打算归隐了!
小白不得不拉着师傅一起劝说。
时隔几个月,小白才知道,那一趟诗会,不止将本来无法入仕途的孟大诗人拐进了翰林院,挖掘脑子里的诗篇,还让京城流传出一位神秘莫测的诗仙故事!
事后回宫的时候,师傅突然问了一句:“岑夫子,丹丘生是谁?”
小白摇头。“不认识,李太白的朋友,不是我的!”

不及汪伦送我情

花香四溢,酒香阵阵。
这人要是出名了,总会有人来巴结,巴结的多了,小白当然就厌烦,而这其中却没想到错过了不少名人。
比如小白不认识的岑夫子,比如只在诗中才知道的丹丘生,还比如大名鼎鼎小学生都认识的汪伦。
当日在长安诗会显摆了一下,没想到就出名了,李太白被称为诗仙,那是因为人家诗写的好,还有与道士交好,求仙问道,且有大鹏赋、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类诗歌,而小白显摆得诗仙之名,是因为一开始没人知道他的来历,飘忽无踪!
不过当日才子们都是琴棋书画样样能的,画出画像来,一寻,当然也就知道他是谁了,加上他武艺高绝,在李隆基故意散发的风声之下,都知道他曾助丰州打突厥,且一直打到突厥牙帐,灭掉阙特勒,签下无数不平等条约!
——对于这方面不平等条约小白总是很有爱的,像是有某种强迫症,像是要讨回来什么。
——这也是为了自家妹夫匐俱出气才干的!
不过匐俱赖在大唐不回去了,可汗的位置给他做,他也不做了,大概实在觉得做那个可汗没前途……这能怪李隆基的大唐太强盛吗?
——小白每次拉着妹夫喝酒的时候都会询问为什么不回去当可汗。
使得匐俱童鞋每次都咬牙切齿,倒不是仍残存在内心深处的爱国之心发作,亦不是当那个傀儡可汗有何憋屈,而是因为小白骄傲显摆的模样太欠揍!
小白诗名闯出来了,便召来不少名人的请帖,王昌龄是之前就认识的,拉去喝酒时被说了一番,因为小白以前在王昌龄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从说书人,到江湖侠士,没想到文采也如此出众——小白内牛,暗中对李太白与王大诗人都说对不起。
此外还有贺知章,贺老,这老人家可是精神抖擞,文坛巨匠,已经七十高寿。说李太白谪仙的话,也是从贺老口中得出。
京城一大堆人拜帖,小白看到名人的名字就去结交,其他不熟悉名字的都不理会,这也让他每天忙的不得了,此外还有上门比武决斗的,他终于明白什么叫名人……也许跟明星差不多。
但时间久了也会厌烦,毕竟小白是盗李太白文采,那位怀才不遇的,诗风与自己自身真是相去甚远,每次要求赋诗一首的时候,他都不得不盯着某个其他人有感而发一篇。
如此一来,他名声更大了,因为别人均以为他替别人挂心忧心,这文采风流的一般都是感情神经脆弱的,说不定就能流下男儿泪痛哭一番,这可让小白心中更加内疚心虚。
不过李隆基倒是乐见其成,以前有的“酸狐狸”暗地里会说他皇帝陛下唯一高徒是个武夫,但现在却是文采出众、武艺超绝,想酸一把的都挑不出毛病来!
——最主要的是小白留在京城的时间多了,即使白天忙一些,晚上偶尔喝酒喝的晚,但总是回绫绮殿住的,而且小白酒量虽是千杯不醉,但喝的多了,总是会兴奋一些……因此福利是大大的好呀!
也有不足之处,小白没有成亲,知道的人不敢捋老虎的须,但大多人都是不知道真实情况,所以李家大门被媒婆踏破,甚至曾出现一位女侠找上门要嫁给他!
终于受不住的时候,小白跑了,也因老爹拿出一封信给他,说是族叔邀请信,虽说这位族叔联系的不多,只在他们从陇右道搬到剑南道的时候询问过。这位族叔是个有本事的,擅书法,尤为篆书。小白在早前就听闻过李阳冰大名,人称继秦朝李斯之后篆书第一手。
这位族叔现在居住在江南西道宣州的南陵县,这个时机跑趟江南,躲避一下这边的热情相邀正好。
带上爹给族叔送的茶叶、茶具等,小白带着史小人安禄山一起前往江南。宣州这里名山不少,九华山,黄山,小白也曾来过游览的,只是以前没有拜访过李阳冰而已。
现在正是登山游玩的时节,住在族叔家中近半个月,没空练习武功,每□着倒出肚子里还存留的李太白大作们,小白几日就坐不住了,好在后来找对方法,每日跟族叔练篆书,书法进步不小,族叔也高兴。
而住到差不多既不失礼、又不赖皮的时候,小白跟族叔道别,依依不舍中又留了三天,介绍南陵一些名士,只是小白再没听到熟悉的名字。这次终于要离开的时候,李阳冰又替他收了一份邀请,本来有些为难的,李阳冰之前也不打算再让他应邀,只是这份是泾县县令发来的,李阳冰也不好拒绝。
而小白一听县令,本来不想去,跟文人交结还可以,翰林院的也可以,但其他朝廷官员,就难免巴结有小白的意思了。只是不想为难族叔,接贴一看——汪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