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完结)-第2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决掉董卓、拿下狄道、救出刘蔄,基本上西凉的事情也就差不多了。至于一些尚未掌握的郡县,还有造反羌人盘踞的区域,这都需要下一步凉州新的管理机构确立之后才能解决。

远在幽州渔阳的赵兴,虽然距离凉州武威有三千多里远,但却能在短短数月之间,将晋国的东西宽度扩大了五倍不至,把整个黄河以北(冀州除外),包括河套地区的广袤区域变成了自己的大棋盘,并且得心应手地下出了一连贯的好棋。

原本晋国受到的最大限制就是腾挪的空间有限,这一次算是彻底的打开局面,不再拘泥于一州之地。

别人不清楚,但赵兴心里跟明镜一样:幽州向东,出了山海关那就是幅员辽阔、矿产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后世而来的赵兴当然明白东北地区不仅包括了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谷大半面积,还包括稍远一些的朝鲜半岛、隔着一条堆马海峡的倭瀛四岛,甚至更远一些的黑龙江以北疆域。

凉州向西,出了玉门关就是幅员辽阔,各种出产丰富的西域地区。除了现在已经脱离大汉控制的西域长史府以外,还有乌孙、康居、大宛等小国,只要大汉铁骑到时,不过是手到擒来的事情。有生之年,赵兴的愿望是将大汉的旗帜插到英伦的小岛之上……从晋国到那边,怎么说也有个好几万里路程,足够赵兴手下这些如狼似虎的将领们一辈子折腾了。

真是好大的一盘棋啊!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接下来,赵兴的扩张步伐不会减缓,但是扩张的方向将会是向东西两边和北方延伸。至于只隔着一条黄河的中原地区,为了不让汉人百姓流离失所,大量死于战乱,赵兴将会采取温和渐进的态度,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逐渐影响和迫使这个腐朽的帝国走上改革之路,最终实现南北的大一统。

也许这只是赵兴一厢情愿的想法,从古至今,想要建立稳固持久的政权,似乎从来都要经过血腥的杀戮和毁灭。但赵兴现在只有二十七岁,拥有四十三岁的成熟心智,他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去做各种政治实验,而且还不至于输到倾家荡产。

有许多先进的思想和观念,只要传播出去,就如同在肥沃的荒原之中播种,只要赵兴将最初的那一粒种子埋进土里,用不了几年就会绿草遍野,再也无法根除。

比如现在如同野火燎原一般四处开设的农兵商金行,比如在晋国已经深入人心的全民卫生运动,比如深受各阶层欢迎的太极五形拳,比如汉人主导的多民族融合道路,比如功勋评议制度,比如各种新式技术的推广应用……这些已经存在的新鲜事物和制度,不会因为赵兴的离去就彻底消失。

只要赵兴将已经被阉割过的犬儒主义、推崇无为而治的道家、还没有兴盛起来的佛教等祸乱国家的因素控制起来,大汉的将来必定会走向繁荣和辉煌。就算很多事情在赵兴的生前无法完成和实现,但他亲自教育和培养出来的一大批卧虎少年班的接班人,将来也肯定会沿着已经铺设好的道路继续前行。

已经返回卧虎城,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赵兴,浑身充满了力量和自信。他就像一位被压抑和困住手脚上千年的画家,终于面对了一块可以畅快描绘的巨大画布,心中的渴望和欢欣鼓舞,已经不是能用言语可以描述。

手中提着画笔,胸中踌躇满志的赵兴,第一笔将从哪里涂抹呢?

第九卷 攘外安内 第四五二章 一份报纸惹的祸

最近,典韦发现主公嘴里时常念叨一句话,那就是“以人为本”。起初典韦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听赵兴念叨的多了,也就琢磨出一些滋味来。

典韦看出来了,主公觉得现在手下缺人了,而且缺口非常巨大!要不然他也不会成天拿着一本晋国官吏花名册,翻来覆去地看,好像上面绣着几多一样。

确实如同典韦想的那样,自从跟着赵兴从渔阳城返回卧虎城,赵兴就在为幽州六郡的太守人选而犯愁。这事情还没有个眉目,凉州那边喜讯又是接连不断地传了回来。得,下一步凉州十郡二属国需要的官吏缺口更大!

如果是随便扒拉几个人去外州做官,这倒是很简单。赵兴只要随便从现在晋国内部一些大县之中,抽调一批县吏过去就能凑合。但幽州和凉州的基础本来就差,当地的百姓从来没有感受过晋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如果外放的第一批官员,因为治政能力不足,或者品行不正,那将会直接影响到赵兴下一步将幽州、晋国、凉州三地联合组建成为政治实体的构想。

所以,第一批派往幽州和凉州的官员不仅要派足,而且还要拣精兵强将向外输送!

赵兴将跟随自己抵达卧虎城的刘岱、还未卸任的国相刘虞,人在晋国的陈宫、贾诩、郭嘉三位军师,担任太守的枣祗、崔琰、娄圭、梁习、国渊、袁涣、张既等人,太行书院的张俭、蔡邕、邴原、管宁等人,以及中尉府里的祢衡、李孚、刘继礼、秦谊禄等人聚集起来,准备召开一次意义十分重大的会议。

至于公孙瓒手下的那些文武幕僚,武将已经进入卧虎讲武堂培训,文士则因为不熟悉晋国的内政体系,所以并未列席会议。

在会上,赵兴首先将自己关于幽州和凉州的长远规划告诉诸人,表明自己不是只顾“打着玩”的态度,然后提出了对于内政官吏培养体系的设想。

赵兴提出,内政官吏的选择,主要通过三个通道产生。

第一个通道,从护国军中的优秀指挥将领中选拔任用。赵兴特别强调,在目前需要对外扩张的阶段,会带兵打仗的将领肯定越来越多,以至于将来护国军都没有多余的位置给作战有功的将领晋升,那么就需要对一些文武兼备的将领进行分流。

这样做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担任过军职的将领,在参与地方内政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十分重视军事防卫,大力支援驻地军队。而晋国的扩张将会持续几十年之久,确实需要一批懂军事,甚至能打仗的文官担任边陲重镇的地方主官。

第二个通道,从晋国各郡县考核优秀的底层官吏中选拔任用。这个通道很好理解,比如下一步崔琰或者娄圭从太守任上升为一州的内政最高长官,那么他空缺出来的位置,自然是优先考虑郡府的治中和别驾从事,一些大县的县令。

对于这第二条通道,赵兴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今后所有晋国外放的官员,必须在晋国内部任职满三年以上。因为晋国内部始终距离赵兴最近,他有能力将晋国作为一个孵化器,按照自己的意愿,将底层小吏培养成为能够严格落实自己政治理念的官员。

第三个通道,开科取士,向全天下征集人才。在这条通道的具体设想上,赵兴与众人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理念冲突,关键的问题在于开哪些科目,取什么样的士。在与众人的辩论中,赵兴充分体会到了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

在赵兴召集的这些与会人员之中,只有很少的几人支持赵兴多科考试的提议,剩下的许多人都固执地坚持应该把儒学作为唯一的选士标准。比如蔡邕、邴原、管宁这几个书呆子,比如娄圭、国渊、袁涣等几位太守。令人诧异的是,刘岱、刘虞和几位军师都支持赵兴。他们的支持只是建立在对赵兴无条件的信任基础之上,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理解。

在民主征求意见未果的情况下,赵兴终于发扬了一把家长作风,很强横地一个人说了算,将开课取士的范围划定为:国学、算学、农学、商学、术学五大门类。其中国学包含儒家、法家等传统百家流派;算学包括天文、地理、数学、几何等方面;农学包括耕、牧、渔、猎等方面;商学包括经贸、金融、纺织、矿产等内容;术学包括墨家、医术、科技、器械等内容。

没有出现在开科取士范围内的兵法、武学等内容,则是体现在卧虎少年班、卧虎讲武堂以及卧虎训练团的实际开设科目之中。

因为选拔官吏事关长远,而且影响巨大,所以赵兴要求祢衡负责的《晋报》全文刊载了这次会议的结果,并且组织了一批太行书院的师生对赵兴的决定进行辩论,《晋报》则是以连载的形式,对这次大辩论进行报道。

如今的《晋报》,已经成为引导晋国内部舆论走势的强大利器,不仅在晋国范围内发行量巨大,其他各州往来的商旅,也会带着一些报纸返回本州,结果成了其他各州关注和了解晋国形势的重要渠道。

因为《晋报》的成功发行,启发和鼓舞了祢衡办报纸的巨大热情,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晋国又相继产生了四份报纸,分别是《上党晨报》、《太行晚报》、《商报》以及《卧虎科技报》。这四份报刊,分别得到了太行书院四大祭酒(博士教授)的亲笔题名,一经发行,立即风靡晋国,受到相关行业百姓的热烈追捧。

五份报纸的发行,对于促进晋国内政建设发挥出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各级官府有了向百姓讲解政策的信息发布平台,底层百姓有了向上反应民生近况的渠道,不仅避免了各行业、各阶层的矛盾和摩擦,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集中了各种优势资源。

作为代表官方声音的《晋报》,将开科取士的内容刊印出来之后,果然引起天下侧目。因为这个方案实在过于令人匪夷所思,一些传统的士人自然是大声咒骂赵兴祸乱朝纲,自毁根基;一些原本没有希望从政做官的下层百姓则是欢呼雀跃,激发出更为旺盛的生产热情。

尽管一份《晋报》惹得天下士人群起而攻之,可赵兴仍然是我行我素,丝毫不为所动,坚定不移地将这项制度推向实践。

第九卷 攘外安内 第四五三章 卧龙凤雏归谁家

已经在司隶地区游学了一段时间的诸葛孔明,终于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潮进入了洛阳城。这一路上,他仔细地了解沿途的民情,观察各地州郡官吏治下的民生,拜访了一些当地的世家望族,也算是颇有收获。

偶尔,诸葛亮也会从沿途晋国开办的商行之中,购买一份廉价的《晋报》,看看晋国那位权倾一方的“太傅”赵大人,最近又在忙着捣鼓什么新鲜玩意。

在诸葛亮心目中,大汉的太傅只能有一人,那就是如今在洛阳朝堂混的很滋润地袁隗。作为一个封国,赵兴被称之为“太傅”,已经非常的越礼,甚至是有些过分了。

晋国的文官之首,按礼应该称之为“相”,既不是丞相,也不是宰相;一国的武官之首,按礼应该称之为“中尉”,既不是手握天下兵马大权的太尉,也不是统管一郡兵马的都尉;专门负责教导和辅助晋王的老师,按礼应该称之为“傅”,前面没有太字!但现在所有晋国人都喊赵兴为“太傅”,包括晋王刘镕。

大汉天朝,怎么可以有两个“太傅”呢?现在有两个太傅,将来是不是有两个皇帝呢?诸葛亮心中带着这样的疑问,手拿最新一期被人炒得火热的《晋报》,满脸忧郁地走进了洛阳城。

在江东受了孙权折辱的庞统,带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愤愤之情,一路从吴州出发,经过了袁术主政的扬州、陶谦主政的徐州、孔融主政的青州、曹操主政的兖州,希望能够寻到一处可以施展胸中才华的地方。可惜,结果让他十分沮丧,拜会的所有人都习惯于以貌取人,或者凭家世、资历和名望用人,没有人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