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大哥,你刚才有看见过一个红眼睛的小孩子吗?”张青史看见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连忙凑上去问道,小康的红眼睛应该会比较引人注意。
“哦,刚才是看见了一个红眼睛的小孩,刚开始还吓了一跳,以为是妖怪呢。”
张青史急忙打断他:“那你看见他往哪个方向走了吗?”
“往那边走了。”小贩伸手指了个方向。
“哦,谢谢啊。”张青史连忙往那个方向追去。
“小康,小康,你在哪里?”
“小康,听见了吗,小康……”
“小康……”张青史一路都非常焦急的喊着,希望张康听到了可以回应,直到……小康!
那个站在那里的小孩不就是小康吗,这一瞬间张青史心里又是惊喜又是气愤,怎么能随便乱跑呢,不是告诉过他要紧紧的跟着自己了吗。张青史正打算上前去把那个不听话的小孩叫回来,却在看见张康所注视的地方后顿住了。
那是一个私塾,现在应该是放学时间,一个个小屁孩陆续的捧着书走出来,脸上都带着快乐的笑容,还有几个小屁孩在不时的摇头晃脑背着什么,模样引人发笑。
张青史不觉伸出一只手来抚摸着下巴,这是他思考时常用的动作,小康来这里是因为他想上学吗?唔,从小康眼中那些微的渴望看来这点是不容质疑的了,那他作为一个父亲是不是应该满足孩子这点小小的要求呢,答案肯定的。想着想着张青史不禁笑开了,死小孩,想上学干吗不来跟你老爸说啊,你老爸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其实张青史早就有把张康送去上学的念头,因为他自己在这个普遍使用繁体字的地方也算是一个半文盲,让他去教张康显然不合实际,而且他也没有耐心去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张康认字,去私塾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他也清楚的知道这里的私塾比他小时侯的学校要严厉死板多少倍,不想让小康小小年纪就没有了童年,所以他才想再过两年再把小康送进去,而且他不认为自己的益智故事和游戏会比上私塾的教育差,没想到他还没急反倒是小康自己急了起来,嘿嘿,宝贝儿子啊,不要怪爹不疼你,是你自己要这么早去受苦的啊……
……
张青史悄无声息靠近还在发呆的小孩,然后猛的一掌拍在小孩的肩上,看到张康受惊的小脸,张青史在心里邪恶的笑道,嘿嘿,谁让你动不动就吓你老爹啊……
“爹”张康眼神有点躲闪的叫道。
“怎么不打声招呼就跑这来啦?”张青史慢悠悠的问。
“我,我……”张康紧张的不知道该怎么说是好。
“我什么我,走了,下次可不准这样了,再敢吓你老爹的话就没这么好说话了。”张青史终究是心软,决定这次就放张康一回。
“走吧。”张青史牵着张康往回走。
“恩,爹?”
“什么?”
“爹,瓜农伯伯不在这边,你走错路了。”张康弱弱的说。
“我当然知道,傻小子,给你买笔墨纸砚不走这边走哪边。”
“啊?……”
……
……
第二十一章 入学
(这一章是昨天欠的,现在补上)
————————————————————
买好了张康将要用到的笔墨纸砚后张青史来到他买水果的摊子,卖水果给他的是一个憨实的老农,此时老农已经把水果都搬到牛车上等他了。
“哎,公子,您来了。”老农笑呵呵的对张青史招呼,对老农来说张青史可是个大客户,他一年也接不到几个会一次性买一车水果的人,而且出手还那么大方,一点都没跟他还价,这一车水果所赚的钱,少说也够他一家老小一个月的开支了。
“恩,我们走吧。”张青史点点头。
“公子,你们坐到牛车上来吧。”牛车,顾名思义就是用牛拉的车,车子的结构很简单,两个轮子上面安一块足够大的木板,既实用又实惠,农家一般都有一辆,张青史见位置还够,也就不客气的抱着张康爬上了牛车。
“公子,您坐稳,我走了。”瓜农提醒道。
“恩,坐稳了。”
听到张青史坐稳了,老农就赶着牛车在张青史的指引下往那间小茅房驶去。
……
在秀儿家门前的时候张青史让瓜农停了一次,搬了一半的水果下来,把那根人参也留给了秀儿他爹,后在秀儿爹娘的万般挽留下接着赶路。
……
“到了。”牛车在张青史的小茅屋前停了下来,然后张青史和老农合力把牛车上的西瓜和梨等水果搬了下来。
“老伯,谢谢你帮我送过来。”
“不用不用,这是应该的。”瓜农憨厚的笑着。“那公子,瓜送到了,我先走了啊。”
“老伯您不进去喝杯茶吗。”张青史盛情邀请。
“不喝了,这天要黑了,我还是先走了。”
张青史看看表,已经五点多了,再过一个多小时天确实就要黑了,因此也就没有再挽留,目送着瓜农赶着牛车离开。
所有的瓜果都堆在了茅屋一角,让本来就不大的茅屋更显拥挤,不过这下就是秀儿几天不送饭来,他们也饿不死了。
……
……
翌日,用完午饭后,张青史对还在收拾东西的秀儿说:“我先带小康出门了,你走的时候关好门就行。”
“先生你昨天不是才出去过吗?”秀儿奇怪的问道,因为张青史以往最少都要相隔十天才会出去一次,所以今天这样连续的出门才让她奇怪。
“哦,以后我可能天天都要出门了。”张青史笑眯眯道。
“为什么?”秀儿瞪大了美目。
“因为要送小康上私塾啊。”张青史笑着答道。
“……”
“我先走了,记得关门。”张青史心情极好的牵着同样一脸呆楞的张康往外走去。
……
走了一个多时辰的路,张青史终于带着张康来到了昨天张康驻步的私塾前。
其实张青史已经了解过了,在这个世界想要得到教育倒不象中国古代那么难,一口家境平平的农户,只要他们咬咬牙肯省上一点,就可以供一个孩子读书,所以这里大部分的人都识的字,不过学识水平参差不齐,这主要就取决于孩子爹娘的选择方式了。
有的父母觉得,既然上私塾就要学出真东西来,所以他们就会在自己的孩子里选出最聪明的,只供他一人上私塾,争取把他培养成才。
而另一些父母则觉得孩子不识字是会吃亏的,所以他们就供每个孩子都上一两年的私塾,保证每个孩子都会识字,让他们以后卖菜买种的时候不会吃亏。
虽然选择不一样,但是每户人家都会有一个在上私塾的孩子。这个镇子虽然不大,但是周围九里十八村的人家还是很多的,连带着私塾也不少,一共有七八家,规模小的只有数个学生,规模大的有二三十个人。
而张青史已经打听过了,他面前的这一家私塾是镇子上比较大,并且最有名的私塾,一共有将近三十个学生入读。
这家私塾的先生曾是一个很有名望的大儒,退隐后就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来办了这么一个私塾,很多大户人家明明请的起先生,但还是特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可见这位大儒的声望。
不过这个大儒也很有些风骨,他收学生不论身家只看资质,所以他的学生里既有富家子弟,也有连学费都交不起的贫寒弟子。
为自己儿子选择启蒙老师这可是件大事,启蒙教师的好与坏足已影响一个孩子的一辈子,所以连一向大大捏捏的张青史也慎重了很多,还特意去调查了一番,最后经过多方评价后才选择了这一家,可以说,张青史对张康入读这家私塾是志在必得的。
……
“砰砰砰……”私塾的大门紧闭,看样子现在还在上课。
门敲了一会后一个身穿青衣的小童打开了门,那小童年纪看起来也不大,至多十岁的样子,只比张康大两岁,可是就是有一股子沉稳劲,这点跟张康很像。只见他看了眼张青史后又看了看被张青史牵着的张康,虽然对张康红色眼眸有些奇怪,但是丝毫不见慌张,不亢不卑的问:“您是来找先生的吧,先生正在上课,请入内稍等。”
张青史笑着点点头,他也一直在观察着小童,见他小小年纪就这般不凡,顿时对自己选择这里更加满意,能教出这样的学生,也该够资格做小康的启蒙教师了吧。
张青史牵着张康跟着小童走了进去,大门又重被关上,古朴的木质建筑,布置精美的假山盆景让人耳目一新,在门外还不觉得,进了门后就可以听到西面传来一阵阵朗读诗书的童音,让张青史不禁会心一笑,张康也被那读书的声音引的不停的向那边看去。
“请往这边。”青衣小童依旧尽职的做着自己引路人的职责。
张青史点点头,牵上张康跟着他走向东边用来待客的书房。
……
……
第二十二章 考验
到了书房后,青衣小童给张青史上了一杯茶,然后就拿起一本书在旁边认真看着。
张青史端起茶喝了一口,然后就开始对青衣小童套话,任青衣小童如何聪慧,他也不过是个只有十岁的孩童,自然很容易的被张青史这个现年二十七岁,并且在二十一世纪那个大染缸里混过的人套出话来。
不一会工夫,张青史就知道了青衣小童的身份,他是私塾先生唯一的弟子,这个私塾虽然招收了很多学生,但是那些也只是学生而已,跟这个入室弟子的身份可是大大的不同,想当然的,入室弟子可以受到先生更多的关注,也可以学到很多学生学不到的东西。
张青史了解后心里暗骂,我靠,居然藏私。思来想去,张青史最终决定一切等见了那个传说中的先生再说,如果他真的那么有真才实学,他就是尽力让小康也成为入室弟子,如果那个先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那么小康做个记名弟子学会识字就好了,其他的自己来教,怎么着也有个大学文凭,毕业后又自学了很多东西,他不相信他会比这个私塾先生教的差。
……
转眼一盏茶的时间过去了,张青史也终于见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大儒。
这个大儒先生看起来有六十多岁,在这个世界也算是高寿了,却精神奕奕,没有一点老态。良好的精神状态让张青史顿生好感,看来这个大儒也并非浪得虚名。
张青史起身拱手行礼:“李先生,在下特带小儿来拜会。”
大儒点点头算是应了,没有过多虚礼,径直把视线投向张青史后面的张康。
张青史没有因为大儒的倨傲而生气,毕竟是有名的大儒吗,有点脾气也是应该的,不过他对这个李大儒一直严肃古板的面孔颇为担心。
这里可不是二十一世纪,老师教学生那可是真打啊,戒尺都是正宗原木的,只消打几下手就可以肿成猪踢了,而这个李大儒一看就是非常刻板严肃的一个人,他下手一定不会留情的,不知道小康受不受的了。
红色的眼睛,没想到在这个小镇也能看到异色眼瞳的人,而且还是从没见过的红色,天下之大真是无奇不有。李文才长嘘短叹着,他并不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人,在皇城时也曾见过几个番邦人,甚至为官时曾接待过一次远道而来的番邦使节,自然不会对张康异于常人的红色眼眸有什么迷信想法。
李文才对张康道:“名字?”
张青史知道现在是先生决定是否收这个学生的考验,因此安静的站在一旁,他相信小康可以通过这次考验。
张康看了看张青史,然后清晰的回答:“我叫张康,爹爹取的。”
“恩,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接下去。”李文才点点头道。
张康茫然的睁大了眼睛,求助的看向张青史,这是什么?
呃,冒汗,原谅他,他真的不知道古代入学还要考三字经的……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