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作为0506赛季的三支德甲升班马球队,慕尼黑1860、科隆、杜伊斯堡的命运各不相同。
慕尼黑1860日子过的最滋润,第九轮联赛结束后,他们仍排在德甲第四的位置,20分的积分足足是联赛最后一名纽伦堡的三倍还要多。
而混的最惨的无疑是杜伊斯堡,9轮联赛过去这支的球队仅仅赢了1场,还有3场平局和5场败局,积分只有可怜巴巴的6分,稳稳的占据了积分榜倒数第二的位置——杜伊斯堡现在的积分和最后一名纽伦堡相同,只不过杜伊斯堡的净胜球是6,纽伦堡是9,所以才没当成倒数第一罢了。
科隆的成绩远不及慕尼黑1860,却也比杜伊斯堡要强一点,他们现在排在积分榜第13位,暂时不用为保级发愁。
10月16日到26日这短短的十天时间里,慕尼黑1860一共遭遇到杜伊斯堡两次,一次是在联赛里,一次在德国杯第二圈。
杜伊斯堡还在德乙的时候就受够了慕尼黑1860,杜伊斯堡主帅在上个赛季末一直祈祷着“别让狮队升级别让狮队升级”,但这没能阻挡住慕尼黑1860重返德甲的步伐。而当他们同为德甲球队时,杜伊斯堡主帅一直密切关注着慕尼黑1860的战绩,当看到对手表现那样出色后,他对比了一下自己的球队,不祥的预感早已升起,甚至到了他一在报纸上看到“卡尔·奥斯顿”“慕尼黑1860”等字眼就开始发愁的地步。
而坑爹的德国足协,居然让他们在德国杯比赛里也遇到了慕尼黑1860……
10日两战,这对杜伊斯堡来说简直就像是魔鬼赛程,而且比他们抽中了拜仁慕尼黑还要糟糕——拜仁那么强,输了也就输了,没人能责怪杜伊斯堡。但慕尼黑1860上个赛季可跟他们一样还是德乙球队!他们彼此之间还有宿怨!球迷和媒体在比赛后难免要将他们摆在一起相提并论,可想而知到时候杜伊斯堡得到的肯定不是什么好的评价。
不过世事本无常,杜伊斯堡除了责怪运气太背之外,只能硬着头皮迎战。而两场比赛他们都输掉比赛,也不是太出人意料的结局。
杜伊斯堡被淘汰出了德国杯,慕尼黑1860却还要继续在12月份征战第三圈的比赛,从这一圈开始他们就必须全神贯注起来了,因为第三圈结束后就决出了德国杯8强,等到第四圈决出4强后,就连拜仁慕尼黑这样的球队也必然会认真对待,毕竟只剩下四支球队了,谁会不想要一个德国杯冠军呢?
对于德国杯的比赛,卡尔暂时还没什么计划,他本赛季的第一要务是争取联赛前十的名次(赛季开始前俱乐部对球迷做出的保证),虽然目前看来基本无虞,但还是要等到赛季过半,形势依然良好后,再去谋划其他的赛事最为妥当。
26日下午,卡尔乘上了飞往伦敦的客机,他要在那里签一份广告合约,还要参加《一球成名》的首映礼,不止他,贝克汉姆和劳尔等客串过电影的球星也会一同出席。
98
98、合约与首映 。。。
卡尔刚下飞机就陷入了记者们的包围圈;这群来自《太阳报》、《卫报》、《每日邮报》的记者也不知是从哪里获得了讯息;在他刚出通道口的时候就挥舞着话筒和照相机扑了过来;
奇怪的是;这群记者对卡尔球队的比赛没有丝毫兴趣,他们的问题全都围绕着他的衣食住行、广告合约甚至是绯闻来展开;《太阳报》记者加里·杰布甚至追着他不停的问:“重回家乡的感觉怎么样?在慕尼黑生活的时候你有想念过伦敦总是灰蒙蒙的天空么?”
这种琐碎而漫无边际的问题让卡尔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一丝认知困惑——他真的是一支德甲球队的主帅,而不是什么影视明星?还是说这年头的体育记者全都开始热衷起报道别人的生活八卦来了?
直到人群终于满意的散去;露出一直隐匿在角落里的一个人影时,卡尔知道自己该找谁算账去了。
将行李箱甩给这位罪魁祸首帮自己提着,卡尔迈开步子向前走;丝毫不顾忌对方是不是跟得上:“豪尔赫,你准备什么时候把我打包捆好,再系上个大大的蝴蝶结彻底卖给媒体?”
门德斯累的气喘吁吁,他后悔今天没带小弟一起出门:“自从你去了那个‘大乡村’慕尼黑,你就远离欧洲的舆论中心了,卡尔,特别是你为了省下那个把小时的航班时间,将购物地点从伦敦改为巴黎后,伦敦的记者只能主动出击寻找你的消息,万一有一天他们厌倦了自己寻找,而是学意大利的媒体那样只从德国报纸上转载新闻呢?你没有在伦敦购置房产,一年到头只来这里几次,如果再不增加你在这块土地上的曝光机会,早晚有一天他们会忘记你还是一名英国人的。”
卡尔顿了下脚步,瞥了门德斯一眼:“他们才不会忘。”
“我知道,我那只是个夸张的比喻。不过如果你在慕尼黑呆的过久,英格兰人迟早会拈酸吃醋的,让德国人以为你永远属于德意志,让英格兰人认为你不会忘记故土,这是需要微妙的调节才能达到完美平衡。”
门德斯的语气中充满骄傲自矜,仿佛他是这世界上能达成这目的的唯一一人似的。但门德斯那一手拖着行李箱一手提着公文包的“保镖或助理”形象,却与他昂贵的着装毫不相称,以至于过路旅客纷纷投来疑惑的目光:“你是我手头最具价值的原石之一,在你进化成‘媒体黑洞’之前,我决不允许他们将你遗忘——虽然要办到这一点也很难。”
这句话成功打消了卡尔心头的最后一丝怜悯之情,他本来是准备重新从门德斯手中接回自己的行李箱的(那东西说重不重,说轻也不轻,里面有两套正式的礼服以及卡尔带给朋友亲人的礼物),不过现在,就让豪尔赫·门德斯继续满头大汗的拎着吧。
……
“我感到一点不自在。”卡尔整理完他那白色丝绸衬衫的衣领,又开始巡视宝蓝色西服外套上有没有哪个细节不够妥当:“明明我们只是客串,怎么会跟导演制片人一起走红地毯?瞧贝克和弗莱尔(《一球成名》男女主演)脸上的表情吧,强忍的失望和不满,今天的主角本来应该是他们的。”
“无论如何,安排入场顺序的是制片方,就算库诺·贝克感到愤怒,他们也不会朝你我撒气的。”贝克汉姆耸耸肩说了这么一句话后,又开始对着盥洗室的镜子摆弄他的领带。
今晚是《一球成名》第一部的首映礼,在伦敦莱斯特广场的帝国电影院外面举行。伦敦是电影全球首映的第一站,然后是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家,虽然电影的投资方是美国公司,导演和编剧也都是美国人,但北美上映却是全球最晚——在明年上半年大概5月份左右,几乎是全球最晚上映《一球成名》的国家,由此可见美国“足球荒漠”的名号也不是空穴来风。
电影拍摄时客串的名人不少,今天却来了没几个,贝尼特斯、齐达内、劳尔、杰拉德等人都因为赛程密集没能前来,皇马本来也不愿放贝克汉姆参加活动,但因伦敦是贝克汉姆大本营,《一球成名》第二部的剧本又几乎等同于是皇马宣传片,所以球队才不得不放行。而卡尔,有门德斯那样一位恨不能时刻把他供在照相机前的经纪人,加上他人已在伦敦(为签约),所以就顺水推舟来参加了首映。
剧组安排卡尔、贝克汉姆和电影的导演丹尼·加农以及制片人巴里尔一起走红地毯,其他主演们跟在他们身后。这一举动彻底点燃了现场的气氛,哪怕警察们辛苦架起拦截线,也抵不住球迷和记者们的热情,他们尖叫着,高喊着,并竭力伸出自己的双手往前够,几乎要冲破警察们的防线。
当贝克汉姆在红地毯上停下脚步接受一家媒体采访的时候,有一名年轻的女球迷趁警察不备溜进了场内,她给了贝克汉姆一个突然袭击,紧紧的搂住对方意图索吻,饶是贝克汉姆久经阵仗,当时也被惊的动弹不得。警察连同当时采访贝克汉姆的保安都立刻走上前去拉开这名女球迷,但女球迷十分固执,她甚至死死拽着贝克汉姆的领带不肯放手(估计是想顺走点纪念品),差点将贝克汉姆的脸色憋成酱紫。
虽然这名女球迷最终被警察制服并带走了,但这也使贝克汉姆没有任何继续接受采访的兴致了,他喊上卡尔急匆匆的进场,并寻找到盥洗室整理自己的着装。
看了一眼正在系领带的贝克汉姆一眼,卡尔笑着说:“你应该庆幸自己今天戴的是领带,如果是领结……加上她那死抓不放的力道,恐怕那名女球迷要因试图勒死大众偶像的罪名而被起诉入狱了。”
贝克汉姆却重重的皱起了眉头:“领带只是个烟雾弹,那名女孩,她是个出色的小偷。”万人迷朝卡尔举起了自己的左手手臂:“她拿走了我的一枚袖扣当纪念品。”
卡尔走过去:“让我看看。”他抓住贝克汉姆的两手手腕抬高,发现其中一只手腕上的确有个袖扣消失不见,衬衣袖口松散着,原本漂亮的叠袖此时显得有些凌乱。
“你穿的还是法式衬衫。”卡尔也皱了下眉。
法式衬衫有优雅漂亮的叠袖,这是非常突出袖口的一个设计,只有配以袖扣才显得正式。
“换上我的吧,反正我的衬衫不配袖扣也没关系。”卡尔今天戴的是一对白金袖扣,扣面是国际象棋的黑白棋盘图案,没有一般袖扣那样亮闪闪又花哨,呈现出的是十足低调内敛的气质。
“这样也行。”
卡尔点点头,正欲放开对方双手,一个男人在此时急匆匆的跑进厕所,他的双眼四处寻找着位置,突然看到卡尔和贝克汉姆两人正挨在一起,并且卡尔还握着贝克汉姆的双手。
“啊!对不起打扰了!”男人愣了一下,下意识的说道,他的表情显示出他误以为自己撞见了一次约会。
一秒钟后,该男子又用一种好似梦游般的眼神掠过两人的脸,猛地转身推门出去了。
卡尔眨了下眼,松开贝克汉姆的手臂,开始解袖扣。
贝克汉姆却看着盥洗室大门,突然说道:“刚刚那个男人是名记者!”
“记者?”卡尔回忆了一下:“可他身上没挂记者证,也没背着相机。”
“他来上厕所当然不会带那些东西,但我刚刚在红毯周围见过他!”
卡尔与他对视一眼,同时说道:“快走!”
可两人还没走到门口,就听到外面传来激烈的跑步声,还有人兴奋的低喊:“我发誓我绝没看错!就是他们两个,而且手拉着手!”
贝克汉姆慌的原地打转,他着急的说:“要是跟记者在厕所里纠缠起来,我们可是有嘴都说不清了!”
卡尔却已推开了一个厕所的隔间门,闪身进去后,对贝克汉姆招了招手,压着嗓子说:“快来!”
贝克汉姆只是犹豫了不到半秒钟,就也跟着挤了过来。
两人身体紧挨着塞在一个小小的隔间里,卡尔将隔间门给锁上了。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清晰的喊叫声:“糟糕!人已经跑了!”
有人懊恼的跺脚:“我不过是走开了一分多钟,他们闪的真快。”卡尔和贝克汉姆听出这人就是刚刚的记者。
一阵凌乱的脚步声,显示出此刻站在外面的不止两名记者,或许有四五人。
“他们是不是已经进放映厅了?”有人问。
“可我们在刚刚来的路上没看见有人经过。”一个声音颇粗的人说。
卡尔听出粗声人正不断朝着他们所在的隔间逼近,因为他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