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闲妻-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新鲜劲儿就是了,男人嘛,面对着娇艳如花年纪轻轻的美人们,总是冲动的,可是,随着谨宣帝一连多少日一直保持这种情况,而且对自己原先极为看重喜爱的太子和大皇子都开始不假辞色,甚至见了面之后表现的极为冷淡,朝中大臣和后宫女人才慌了,觉得好像有些事情在他们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而且在他们不知所以然的时候在向着一个极为不妙的方向发展。

圣上绝情吗?表面上一个个全都歌颂圣上父慈子孝,实际上天家哪有什么亲情,大家都还记得几年前忽然从天之骄子被贬为庶民的六皇子,原先圣上不也是极为喜爱的,还带在身边亲自教导,结果呢?

于是,平静的表面下,一股暗流开始涌动·朝堂上·后宫里,太子党,皇子党,在谨宣帝意向未明的情况下,纷纷开始暗地里活动起来。

镇北侯身着绛紫色团花锦袍·背着手站在窗前,目光平静的直视着外面树上跳来跳去的小鸟,良欠才出声;“世子的信·你们都看过了?”

屋子里面还有几个同样只穿着便服的男人·虽然打扮不出奇,可是个个身上都带着似乎难以掩饰的煞气,绝对不是一般人,其中一个络腮胡子拍拍胸口;“没说的,侯爷和世子都是目光长远的人·我是个粗人,就跟着您两位了,您说什么我就干什么。”

似乎早就习惯了同伴大大咧咧的个性,旁边一个青色长袍束着头巾的中年文士摇着扇子;“侯爷,世子爷说的不差·当今圣上一直都对咱们镇北军颇多顾忌,一直都对侯爷您极力打压,哪天要是您真的被夺了职,恐怕接下来咱们镇北军的弟兄们就要被一一打乱了重新整编,要是遇上个没本事的将领,那不是把弟兄们往死路上送吗?”

“侯爷,老姜说的没错啊!”黑脸膛的汉子看起来不像个权力阶层的人物,倒是比较像个混在最底层的老农·一张黑黝黝的脸膛上饱经风霜愁眉苦脸;“若真的要发生大乱子·粮食肯定是第一要素。就算不为了赈灾,瓦剌那些兔崽子们一样受到灾害影响·铁定会跑来咱们这里打草谷,咱们要打仗,粮食就不能少了。”

几个人都点头,镇北侯回过头来,眼神炯炯;“既然大家都没有异议,那咱们就行动起来,世子已经飞鹰给老谭,叫他派几个人去辽东那边看看,是不是真像世子所说的,土地肥沃,适合发展起来,咱们也做好准备,我想,用不了多久,皇上就会派本侯出征了。”

几个心腹将领全都点头,正想继续说什么,外面却有只大胆的猫喵呜了两声,镇北侯脸色一变,伸手在书案后面昝己的椅子扶手上一排一扭,巨大的书架无声亢息的移到一边,露出里面隐蔽的暗室,几个人匆忙进去了,镇北侯把书架移回原位,眼睛里面闪过一丝冷冽,起身推开门走了出去;“来人,备马!本侯要进宫!”

他离开片刻之后,一个灰衣人像是一道无声无息的影子一样钻进了书房里面,先是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周围的情况,确定周围没有人之后,才小心翼翼的窜到书案那边,先看了看镇北侯案上的东西摆放的位置,然后才小心翼翼的翻找起来。

镇北侯怀里揣着儿子的密信,暗暗冷笑,谨宣帝也太看不起他了,难道他以为区区几个暗卫就能发现自己的秘密了?想要抓自己的把柄,恐怕他还需要好好历练一下。

想到儿子信中所提及的,关于在辽东一带建立一个只属于镇北侯府的属地的事情,镇北侯也是动了心的·他虽然不想造反,可也不希望阖家大小的性命都被别人捏在手心里时时刻刻地威胁着,若是能有一个保全一家大小的办法,他自然是乐意的。

不过,此事事关重大,儿子在信里也提及到了,现在镇北侯府里面人心不齐,崔氏也好,黄氏也好,甚至现在越来越奇怪的南宫帆,个个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这件事儿关系到一家满门,事成之前绝对不容许泄露。就算他们嘴巴严实,可是谨宣帝身边无孔不入的探子也不是吃素的,在自己那里讨不到好处,对付几个女人还不简单?

再说了,他也明白自己府上绝对有各方势力派来的奸细·对此也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办法,镇北侯府手握军权实在是太招人眼了,谁也不放心,自己若是不容许这些个人留在府上,那些人心里还不知道会胡思乱想些什么,反正他们又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情报,留下来安了别人的心·两全其美。



正文 第二百一十章 君臣动


谨宣帝得到镇北侯求见的消息,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眼殿外的天气,没错,艳阳高照,没有什么奇怪的现象发生。

那就更奇怪了,镇北侯这老家伙平日里要是没什么大事儿怎么可能主动进宫来?莫非是南宫萧猜测到了什么告诉这老家伙了?谨宣帝最近就连做梦都是自己长生梦想的破灭,一想起来就会觉得心疼肝疼胃疼,继而对那几个坏了好事的家伙感觉牙疼,这牙一疼心情就会极度恶劣,所以,一听南宫萧的老子来了,谨宣帝的脸色变得就跟锅底灰似的。

镇北侯呢,好像压根就不知道一样,对于前来宣见的内监暗中投过来的同情怜悯的眼神好像根本没看懂,昂首阔步的走进内室:“臣拜见陛下”

谨宣帝沉默了片刻,一双眼睛看似漫不经心的盯着自己手里的折子,实际上注意力全都放在跪在下方的镇北侯身上,过了一阵子之后才松了口气,丢下折子:“镇北侯来了吗?”

一旁的内监总管躬着身子:“回避下,侯爷已经在这儿候了一阵子了。”

谨宣帝好像才看见下面的人,故作惊讶的说:“哎呀,你是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也不出个声儿?”说着恼怒的转脸对着旁边恭恭敬敬的内监们怒斥道:“你们一个个都是死人啊?镇北侯来了怎么都没个吭声儿的?”

一群内监只得无奈的跪下请罪,奶奶的这活儿不好干啊,明明就是皇上他老人家故意要晾着镇北侯的,这会儿拿一群奴才们说事儿。谁叫人家是皇上呢,他们一群奴才,皇上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就能把他们全杀光了。

镇北侯也明白谨宣帝的心思,依旧直挺挺的跪在地上:“陛下息怒,是微臣见圣上忙着,不敢打扰,左不过片刻功夫,不算什么。”

“镇北侯快快请起。”谨宣帝嘴角微微一勾,似乎对他的回答很是满意:“就是你这个好性子,闹得这些个奴才们也跟着大胆了起来,这什么人该纵着什么人该紧着,你心里得有个谱儿,你可是镇北侯,镇北军的统帅,要是在这些事情上犯了糊涂,这后果嘛。。。。。。”

“微臣明白,圣上请放心。”镇北侯谢了恩,一丝不苟的把该有的礼节全都完成了,这才起身:“陛下,微臣求见陛下是有要事。”说着目光微微的扫了谨宣帝身边侍立的内监们一眼,闭上了嘴巴。

谨宣帝会意,摆摆手:“你们全都出去,朕不叫人,谁也不许靠近。”

一群内侍太监不发一言的退了出去,整整齐齐毫无声息,谨宣帝身边自有隐藏着的暗卫保护,这些太监们根本就派不上用场,关键时刻倒是要担心里面是不是有别的势力安插的探子会坏事,,出去之后还顺便把门给带上了,守在外面门神一样不容许任何人靠近。

镇北侯见碍眼的人全都出去了,这才开口道:“启禀陛下,微臣犬子前些日子带着妻子会岳家探望重病的岳母,其间在清河镇莫家的庄子里面发现了一种作物。”

一种作物?还以为镇北侯会说北疆战事的谨宣帝愕然地瞪大了眼睛,颇有种一拳打出去结果打到棉花上的感觉,很郁闷,自己怎么会猜错了?难道这个老小子并不想回到军中去?“作物?难不成这种作物有什么古怪?”

“陛下,这种作物不是别的,就是番邦传来的玉米。”镇北侯娓娓道来,似乎没有看到谨宣帝方才短暂的惊愕失态:“这玉米传过来的不多,老百姓吃不起,有钱人家买回去也都是做菜用的。”

“那有什么稀奇的吗?”谨宣帝无语了,番邦传过来的东西价格都不便宜,毕竟有那么遥远的距离呢。“你就为了这事儿跑来见朕?”

“皇上误会了。”镇北侯一张脸上好像没有什么表情一样,板板的:“莫家大公子最近迷上了研究农事,弄了些玉米种子回去试种,结果却发现这东西不争地,抗旱,而且产量也高,比起小麦水稻,更适合老百姓用来果腹。”

小麦水稻虽然是精细粮食,可是产量上实在是个问题,这么多年了依旧没有多大提高,一旦遇上灾年就糟了,老百姓吃不饱肚子绝对会闹事的。

民以食为天,要是没了粮食,那就是天塌了,天都塌了还指望别人老老实实听话吗?

谨宣帝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可没有忘记自己即将面对的事情,楚良辰那家伙扔下一个烂摊子,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冒出来,等到灾害露出端倪,老百姓没了饭吃,那些老老实实的小羊羔就会化身饿狼,会毫不犹豫的把见到的一切都抢走撕碎了。

如果这个时候能有一种东西给老百姓充饥,安抚下最大的不安因素,其他的一切都将不成问题,只要熬到楚良辰出现,一切就会迎刃而解。

所以,谨宣帝本来的心思在这一瞬间全都飞了,上半身微微前倾,关注的看着镇北侯:“哦?真有这么神奇?不过这个玉米一向都是做菜用的,能够当充饥的口粮吗?”

“微臣不敢妄言。”镇北侯一板一眼的回答,“此事是犬子和莫家大公子亲自试验过的,这玉米不但可以做菜,可以煮来吃,晒干了磨成粉之后可以像蒸馒头一样做成面食,也可以做汤煮粥,虽说是粗粮,比不上大米白面,但是充饥是绝对没问题的。而且这玩意儿不争地,可以种在田地里,也能种在田垄上,产量还高。”

谨宣帝的心脏急剧跳动起来,忍不住站起身来来回的走动着,深呼吸了一下:“好若此事属实,那江山社稷有望。”

镇北侯眼角微微一个抽搐,本来对南宫萧所说的话还抱有几分怀疑,谨宣帝这一句话可就是证实了那些话的真实性了,现在天下太平的很,谨宣帝若不是早就知道会有灾祸发生,怎么可能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身为一国之君,不惦记着治理江山造福百姓,却一门心思的想着长生不老,为此甚至不惜拿江山社稷做赌注。

既然这样那他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开展他们的计划了,镇北侯府保的是江山社稷,可不是一个昏君。

“好,好啊!”谨宣帝看起来极为高兴;“那个玉米,今年的产量如何?若是来年在全国范围里面推广开来,可能实现?”

镇北侯略一沉吟,却否决了谨宣帝的想法;“陛下,玉米产量虽高,毕竟是第一次种植臣担心老百姓们并不会认同这新鲜东西,并不会种植。就算碍于朝廷法令种植了,恐怕也是敷衍了事,大多数的田地还是用来种植小麦水稻或者高粱的,您看是不是找一个地方专门种植玉米,到时候拿出实际成果来给他们看,事实胜于雄辩。”

谨宣帝想想也是,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接受的,可是眼看着灾祸就要发生,现在才去专门弄一个地方种玉米,到时候怕远水解不了近渴。

所以,谨宣帝很为难有些举棋不定起来。

“陛下除此之外,商贾之家多有囤积居奇之举就在今年年初江南水患的时候,就有部分黑心商家囤积粮食哄抬粮价,闹的百姓民不聊生,幸好皇上圣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