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极至
文案
人们常说繁华三千如云烟,可是那些嘴上超脱的人,你可见见真正的繁华场景。可真正的见过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琢的宫景,见过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你们没有见过吧,可是我见过。
不不不,我并不是什么达官贵人,更不是后宫粉黛中的一人,我只是一名小小的宫娥。我很有幸,也很不幸的站在了大历宫廷中的一角,看过了整个大历王朝中最鼎盛的光景,看到了整个开元盛世,看过了许多人许多人的一生。
我看过的美人比我看过的风景更多,我看过的金石珍珠比我见过的石子更多。虽然我没有机会参与到那样的繁华中去,但千帆过尽,还是仍不住感叹,那是个多么精彩也多么残忍的世界。整个宫廷里埋葬了万千红颜枯骨。而且,也葬送了我最爱的一个人,虽然,到最后,他都不曾知道,我,这个小小的宫娥,曾经爱过他吧… …
那么就让我带着对他刻骨的爱,带着对这个世界刻骨的恨,从新走入宫廷,走入沙场,将一切都毁灭吧。
内容标签: 宫廷侯爵
搜索关键字:主角:符珍珠 ┃ 配角: ┃ 其它:
、第 1 章
我被带进宫里做婢女的时候刚刚满九岁,家中姊妹众多,我在不上不下的第九个,所以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直到进宫前夕,我的爹还不清楚我是叫珍珠还是叫翡翠,穷苦人家偏偏爱取贵重的名字,比如村里最穷的一户人家的儿子,就叫富贵。
话题说的太远,反正就在我们家快要准备卖儿卖女的时候,我被官府的牙婆选中,择日进宫。
进宫对我们这样一个小乡村来说,可是件大事,整个村子里就几户人家的女儿被挑选入宫。大家都说是我家的祖坟埋得好,是祖宗在保佑呢。我爹也这样觉得,因为我这个不知道是叫珍珠还是叫翡翠的女儿,不但进了宫,官府还给了他二两银子。整个家里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唯一觉得有一点伤感的只有我和我娘了吧。
我娘是村子里的大美女,这也是为什么她嫁人十五年,就整整生了十四个孩子的原因。她的性子很温柔,以前是教书先生的女儿,懂得比普通农家妇女稍微多一些,所以进宫前夕,她曾单独找到我,摸着我的脑袋说:“珍珠啊,宫里跟家里不一样啊,你一定要认命啊。”
我那个时候并不太懂,不过因为娘的表情异常认真,也就使劲点头。
进宫的那一天总算来了,我们先是被集中县里官府的空地里,整整二十个小女孩儿,年纪大抵七八岁的样子。个个都是眉清目秀,有几个还生的粉雕玉琢的十分可爱。人群中我认识的只有同村的陆七巧,陆七巧的爹是个秀才,在村中颇矜贵,她也生得唇红齿白,十分惹人喜欢,所以在村里是有点名气的。
牙婆在挑选丫头的时候就说了,我们进宫,自然是当奴婢,可这奴婢也分三六九等,我们则是那最最低的一等,干的都是些粗使活儿,运气不好的,也就是替皇宫里的主子们刷刷马桶。
我倒是无所谓的,我娘说了,我要认命,何况,我觉得那也没有特别的不好,在家时候,我也要帮着做农活的,其中也不乏挑粪这样的事情,我不是大家闺秀,连小家碧玉都算不上,只是个野丫头,今后我能进宫,能吃饱饭,穿暖衣,这就行了。
等我们都集合好了,牙婆又训了几句话,然后赶走来送行的大人,就请官老爷来训话来了。我当时没注意听,而是四处寻找我的二哥,今天爹娘都忙不过来,是二哥来送行的,可一到县城他就不见了踪影,我本来想告诉他,我在院子第三棵树的石板下藏了一个盒子,里面有四五颗松子糖。
》官老爷训完话,就有一群士兵过来领我们去城外的马车,这一下子就要往京城送去了。在这个时候,人群里终于有了小小的惊慌,都是些半大的孩子,对于县城都是陌生的,何况是去京城,我也害怕,只好挤到陆七巧的身边,眼巴巴的望着她。
到底是秀才的女儿,陆七巧比所有的小姑娘都镇定,她似乎看出我的慌张,便伸手捏了捏我的掌心。她的手软绵绵的,仿佛还带着一股馨香气息。奇怪的是,我一下子也镇静了下来,对啊,我是进宫了啊,我是去享福去的。
马车是楠木做的,相当的结实,上面铺着稻草,我们二十来个小姑娘,加上一个牙婆全部都围坐在上面,马车的驾驶处坐着两个官兵和一个车夫,总的来说,我对现在的处境很满意,唯一觉得奇怪的是,这个马车没有顶盖,好像是乡下的牛车改造的,那么下起雨的时候,我们要躲在哪里。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让我坐立不安,很想要摇着牙婆问个清楚,可是牙婆已经开始打瞌睡了,我又没那个胆子去摇醒她。
我在这里左耳为难,抓耳挠腮,旁边却有个清清亮亮的声音道:“大家都是松陵县的,也算是同乡,今后进了宫自然要互相照顾,大家都认识一下吧,以后也有个照应。”我偏头一看,我旁边第四个位置坐着个圆脸圆眼的小姑娘。她笑嘻嘻的说:“我先说,我叫房锦。”她的声音十分好听,脸上又挂着迷人的笑容,我忍不住的回应她:“我叫符珍珠。”她笑着点点头,周围的人又先后的说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小声交谈起来,只有七巧,她好像没什么兴趣与人交谈,很小声的说了名字,也开始学着牙婆的样子打起瞌睡来。我本来很想同人说话,便挤到房锦身边,可房锦与几个模样俊俏的女孩子说着话,并不怎么搭理我。
我有些失落,重新挤回七巧身边,算了,我还是跟着她打瞌睡好了。
我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这是秋日,可那小雨还是下了几场,所以有很多时候我们在那马车都被淋的透湿,官兵和牙婆是不管我们的。所以在进京的途中就有两个小女孩儿病倒了,一个是邻村的杀猪匠的女儿李月乔,一个是县里一户货郎家的女儿贺敏儿。
李月乔要严重一些,整日的咳,咳出的痰很浓很脏,所以已经没有女孩儿愿意坐在她的周围了。至于贺敏儿,就是脸色苍白,病歪歪的。皇宫每年都要选派大批的民女进宫,路上死上一两个也不足为奇。其实官府是给了钱为这些民女看病的,可是这些钱早就被牙婆和
官兵揣进了兜里。
她两人这样病歪歪的赶了两天路,在第三天的时候贺敏儿总算有了点起色,可是李月乔,咳出的痰里面已经见了血丝。晚上与她同房的人也受不了了,说她通宵通宵的咳嗽,让人无法入眠。
重新上路的时候牙婆过去看了李月乔一眼,又和她说了几句话,然后就起程了。因为马车上的位置本来就挤,现在大家都不愿意挨着李月乔,我偏偏胆儿大,身体又好,就坐过去了一些,挨着她。这一近看,才觉得李月乔的样子吓人,她本来是偏黑的皮肤,可现在看来,却比纸还白,白得却不漂亮,隐隐浮现一股蜡黄,就像,就像死人一样。她的眼睛常常是闭着的,偶尔睁开,却是一股子死气,就跟我奶奶临走时一样,满是浑浊,好像已经看不清楚眼前的东西似的,我有些害怕,可是又觉得李月乔可怜,我把自己的水灌进她空扁扁的水壶,然后递给她:“你喝点水吧。”她没有接过去,也没有说话,只是不停的,不停的咳… …
这天晚上,在我们在路边的客栈住下来的时候,李月乔就被牙婆带走了。
第二天上路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再看见李月乔,我有些疑惑,想要询问牙婆,可她还是跟第一天一样,上了马车就开始打瞌睡。我也同样不敢吵醒她,只能憋得自己一脸通红。就在我想要出声的时候,陆七巧突然拍拍我,小声在我耳边说:“什么都不要问,不要自讨麻烦。”
说来也奇怪,我一路上都很听七巧的话,大概是因为我们来自同一个村子,她又是秀才先生的女儿吧,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半死不活的李月乔被扔了,扔在了哪里,喂了老鼠还是狼我就不知道,只是明白,像我们这样的人,性命就如一只小小的蝼蚁。宫景宏伟,而我们不管揣着万千的心思,注定也只是里面的一粒沙砾。
作者有话要说:新文,不保证不坑。。。 。。。
、第 2 章
大历王朝建都南安,我们县离南安相对来说要近一些。这样的行程走了一个月,终于进了南安。
南安城四四方方,十分平整,官府准备的房舍在城南,我们要在这个地方等上一些日子。等着进宫的民女都到了,再安排入宫。据说这次进宫的奴婢有三百来人。牙婆把我们跟南安城的管事做了移交,也就返回松陵县了。
我们居住的房屋十分拥挤,十个人一通排,而我很不幸的和陆七巧分开了。一路上我都是跟着她的,她比我有主见,跟着她我仿佛会觉得安稳一下。我旁边的是贺敏儿。她的风寒已经痊愈得差不多了,只是看起来比其他人单薄,至少比我这样圆润得有点强壮的女孩儿来说。
因为我们是和其他县的女孩儿混合住的,所以我稍微熟悉一点的就只有贺敏儿了。她的身体虽然渐渐康复了,可心情并不好的样子。晚上熄灯以后,很多人都小声的说着话。我用手指捅了捅她:“我们说说话吧。”贺敏儿从喉咙里嗯了一声。其实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加上她态度冷淡,也只能伸长着胳膊自言自语:“也不知道我娘想不想我,我临走,我娘还给我煎了个油水荷包蛋吃,你娘有没有给你煮好吃的?”本来是无心的一个问题,贺敏儿听了之后竟然呜呜的哭了起来。
我一听她哭,立刻手忙脚乱起来。
“贺敏儿,你怎么了啊,你怎么了啊?”她哭哭啼啼:“我想我娘了,娘啊… …”我无法安慰她,又觉得自己闯了大祸,只好像摸我家小狗一样摸着她的头顶。
贺敏儿的哭声显得特别伤心,勾得周围不少小姑娘也哭了起来。我觉得一切都是自己惹得大祸般,只好清清嗓子:“我给你们唱小曲吧。我们村的人都说我小曲唱得好的!”
“约郎约到月上时,了月上子山头弗见渠。咦!弗知奴处山低月上得早,咦!弗知郎处山高月上得迟。”也不顾大家哭成一片,就像是小孩子要用泥土埋住自己打碎的花瓶一样,我扯开嗓子唱了起来,好像这样就能把她们的哭声都压下去。
其实我在家并不常唱小曲,这个曲子是我大姐常唱的,有几次晚上我跟着她,都见她在稻草堆轻轻的唱这样的曲子,久而久之,我就会了。以我的年纪,唱这样的歌,似乎就有些不伦不类了,也惹得不少人都笑了起来。连贺敏儿听了,也挂着眼泪说:“符珍珠,你真傻啊。”
贺敏儿总算不哭了,她沉默了一会儿,才闷闷的说:“符珍珠,我想我娘了,我娘给我的一个玉佩,也让我抵给牙婆换风寒药了。”我不知道说什么,抓了抓头:“没有玉佩,你也可以想你娘啊。”贺敏儿叹口气:“符珍珠,你真是个粗心
眼儿。”
我对于心眼二字实在没什么见解,只好躺下来呼呼大睡。
在宫外等着的日子并不好过,我们是不能随意出门的,大家都是些贫苦出身的姑娘家,也没有给侍卫看守打发的,更何况,都是些乡下姑娘,对于京城还是有几分畏惧的。贺敏儿喜欢绣花,但是她的绣工远远不及房锦,房锦的绣工是跟着她娘亲学的,听说她娘亲以前是官府的秀女。
白日里,就有年轻姑娘们三五个做在一堆,或是说着闲话,或是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