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太婆,是谁啊?”正屋的门口站着一个人,身上披着一件衣服,嘴巴里面含着一根很长的烟枪,烟枪的前面闪着亮光。他应该就是汪小霞的父亲。
“老头子,是张所长他们、”
“是张所长啊!老婆子,快倒茶。”
大娘走进厨房,大爷将大家领进屋子。
屋子里面没有长条几,也没有八仙桌和椅子,只有一张低矮的小桌子,大娘从厨房搬来了两条长板凳。
因为地不平,两条长板凳找了几个落脚点,才放稳当了。正屋是三间房子,但中间没有隔开,人坐在中间,三间屋子一览无余,床、柜子和粮仓尽收眼底。
毋庸置疑,汪小霞的娘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汪小霞的父亲年龄在七十岁左右,头上戴着一顶赵本山小品中常戴的那种帽子,脸上布满了皱纹,看到他的脸,你会觉得一种油将尽,灯将——还是不说出来的好,老人眼角上的皱纹尤其多,总体说来,老人的脸就像一张被揉捏过又展开来的纸。
当大娘端着两碗水走进屋子的时候,大家才注意到,她的头发全白了。
王萍随大娘走进厨房,将另外几碗白开水端进屋子,放在倾斜的小桌子上,碗中的水一边露出两公分,而对应的一边只露出一公分左右。
第二十六章 心里面没着没落 槐树下送走女儿
这样一个家庭,日子本来就不好过,出了这样的天灾**,这日子该怎么打发呢?郑峰不敢想,也没法想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后,郑峰朝张云望了一眼,并点了一下头。
张云鹏心领神会:“大娘,您坐下来说话。”张云鹏一边说话,一边从门旁拿起一张小板凳,弯曲着腿坐下,她把长板凳让给了老人。
“老人从桌子下面抽出一张小板凳,坐在门口:“张所长,长板凳你坐,这个——我们坐惯了。
“大爷,大娘,现在日子还好过吗?”
“什么样的日子都是人过的,富就富过,穷就穷过,就是这——这心里面没着没落的。”汪大爷含着烟枪道。他所说的“没着没落”应该是指失去了女儿以后,在精神上失去了依托。
“郑局长,他们只有汪小霞一个女儿。”张云鹏低声道。
“材料不是说,汪小霞有三个兄弟吗?”卞一鸣道,还是卞一鸣记性好,他对材料里面的内容已经了如指掌。
“老两口最宝贝的就是女儿汪小霞,汪小霞出事以后,老两口精神就大不如前了。”
“三个儿子没有跟他们住在一起吗?”
“三个儿子结婚以后就自立门户了。出事前,汪小霞照顾父母比较多,那刘茂才也不错,什么都依着汪小霞,隔三差四把老两口接到小刘村住几天,很是孝顺。汪小霞出事以后,刘茂才整天神不守舍,桃村也很少来了。”
“老人家,汪小霞出事以后,刘茂才有没有来看过你们?”郑峰和谭科长换了一个位子,坐到了大娘的跟前。”
“来过,他也难啊!小霞出事的时候,怀了三个月的身孕,实指望苦日子熬到了头,不曾想遇到了这样的祸事。”
“一九七二年三月十六号下午,汪小霞走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送她呢?”
“送了,是我送的,我送她到老槐树下,她就让我回来了。”
“她是什么时候离开家的呢?”
“吃了晚茶以后。”
在乡下,只有家里面来了客人和亲戚,才有晚茶吃,吃晚茶的时间在四点半钟左右,笔者在其它故事里面提过这个问题,今天再次提起,是因为,这个时间非常重要,至少郑峰认为非常重要。
“小霞走后不一会,生产队就收工了。”大娘补充道。
“收工时间一般在什么时候?”
“春天,天黑的早,地里面也没有多少农活,五点多钟就收工了。大家都想在天黑之前吃了晚饭,洗洗弄弄上床睡觉,省一些煤油钱。”
在笔者的记忆中,在插队农村的时候,经常因为煤油灯油尽灯灭,不得不上床睡觉,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多少能反映出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
第二十七章 老槐树沉默不语 同志们前往邻村
“大娘,您所说的老槐树在什么地方?”
“张所长,你们随我来。”大娘道。
两位老人领着大家走出院门,朝东走去,过了**户人家以后,大娘站住了,在她的前面有两颗又高又大的槐树,一条路折向村后,同志们就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汪小霞走这条路,这就说明她肯定要走渡口。按照大娘所说的时间,汪霞到渡口的时间应该是五点左右。而夏清莲是六点钟左右离开夏家堡的,他到渡口的时间在六点半左右。同志们注意到,两个女人失踪的时间都在天黑之前,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
为什么在这条路上,包括摆渡的蔡俊生没有见到汪小霞呢?
“大娘,汪小霞会不会在村子里面遇到什么人,而此人的船正好要到沙河镇去,汪小霞就搭了他的便船呢?”
“这——没有的事。”
“为什么?”
“小霞走的时候,我特地到两家有船的人家去问过了,两条船都到沙河镇去运化肥去了,小霞走的时候,村子河堤上没有一条船,小霞走的一准是渡口这条路。”
汪小霞出村的路线应该是渡口这条路。
“都怪我——这都怪我啊。”
“大娘,你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我当时是要留小霞住一宿的,第二天让老头子送她回去,老头第二天要到镇上去买猪。可小霞说跟茂才说好了的,要不然茂才会不放心,小霞已经有了身孕,结婚六年才怀上,我就没有再说什么,没有想到,她这一走,就——我应该让老头子送她回去的。”老人望着黑暗中的沉默不语的老槐树,好像是要从它们的身上寻找答案。
“郑局长,童子强和蒲森林调查走访的材料中提到,桃村的顾老爹亲眼看见汪小霞挎着竹篮子走出村口,汪霞的失踪应该是在离开桃村以后。”卞一鸣道。
“对,卞一鸣说的没错,我们当时也是这么想的。”蒲森林道,“在我们的调查中,顾老爹是最后一个看到汪小霞的人。”
将两位老人送进院门之后,郑峰一行原路返回,此时的时间是八点四十分。
之后,大家又去了杏花村郭队长家,当初,童子强和蒲森林找郭队长了解过情况。
杏花村就在桃村的南边,两个村中间隔着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长条形的土丘。
杏花村距离山路有一里半路,整个村子紧挨着大沙河的大堤。不过,杏花村的土地面积比较大,山路的东边也有杏花村的土地。在杏花村的南边有一个村子叫龙头村,龙头村在山路的东边,村庄距离山路有大半里地,和杏花村隔山路相望。因为树林的遮挡,两个村子是无法相望的,笔者的意思是再说两个村靠得比较近而已。
第二十八章 郭家人热情爽快 火焰高众人拾柴
郭队长正在灯下搓绳子,她的老婆在旁边捻线,左手抓着一团棉花,右手拿着一个陀螺,一条线将棉花和陀螺连接在一起,转动陀螺,一条线便从棉花上生成。
郑峰找郭队长可不是来了解情况的,他想请郭队长在明天早上上工的时候,跟乡亲们说说这件事情。
郭队长非常爽快地答应了:“郑局长,我明天早上就跟大伙儿说这件事情,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请乡亲们回忆一下,一九七二年三月十六号下午四点半钟之后,有没有人见过汪小霞。这是其一,其二吗?在这天下午的黄昏——天黑之前,有没有人在其它地方见过汪小霞。如果有,请及时跟我们联系。”
“上哪儿去找你们?”
“我们住在沙河镇沙河旅社。”
“行。”
“另外,郭队长,您跟另外几个村子——就是南边这几个村的生产队长能说上话吗?”
“咋不能,我明白了,我也跟他们说一声,让他们在村子里面唠叨唠叨。”
“我就是这个意思,郭队长,您费心了。”
“不费心,小菜一碟。”
“老头子,绳子得空了再搓,你不如现在就到几个村子走一趟,这种事情,拖不得。”女人道。
“素珍,你说的对,走,我现在就过去,郑局长,我们一阵走,顺便送送你们。”
“现在?”
“对啊!现在就去。”
“时间已经不早了。”
“乡下人,有事办事,不问早啊晚的。走!”
女人是一个心细之人,而郭队长则是一个非常爽快的人。
大家告别郭队长的老婆走出院门的时候,素珍追出来,往郭队长的手上塞了一把手电筒。
到底是女人,考虑问题有时候比男人还细:“有得,你等一下,我让兆才喊几个人来,一个人去一个村子,五个村子,你一个人跑不过来,太迟了也不中。”女人没有等郭队长回话就朝院门东边去了。
几分钟以后,走来了五个年轻的后生。其中一人就是素珍所说的兆才,兆才也姓赵,是生产队的会计。
同志们在不自意间,在郭队长夫妇的帮助下,打了一场人民战争。当然,目前也只能算是这场战争的前凑。
一行十几个人穿过村庄,走出村口,两把手电筒,两道光束,在黑暗的山林中或平行,或交叉,或反向。惊得树林中的小鸟不时发出叽叽喳喳的,惶恐不安的鸣叫声。
一行人走到一个岔路口的时候,郭队长和郑峰一行告别,郑峰稍作沉思,道:“郭队长,干脆,我们也派几个人跟你们同去。”
“郑局长,这种小事,我们做得来,您只管放心,一定不会耽误事情。”
第二十九章 高加堂披衣开门 邻家院麻将之声
“这种事情,本来应该是我们做的。”
“嗨,分什么你们我们啊!你们跑了一天,累了,也该歇着了。”
“郭队长,您就让我们跟你们一块去吧!时间还早,不把今天的事情做好,我们就是回去也睡不着觉。”李云帆道。
“张所长,你看这——”
“郭队长,就听郑局长的吧!几路人分头行动,会更快一点,还是大娘说的对,时间不早了,有些人家可能已经睡下了。天晚了再去敲人家的门——不合适。”
于是,李云帆把人分了一下,郑峰随郭队长到龙头村去,李云帆随胡兆才到湾头村去,张云鹏和谭科长随一个叫做二憨的小伙子到南村去,童子强和蒲森林随一个叫做马文国的中年人到北塘村去,卞一鸣和王萍随一个叫做高芷云的小伙子到龙尾村去。
分手前,郑峰叮嘱,完成任务后到渡口回合。
树有分叉,现在,我们只能说一头,那我们就来说说郭队长和郑峰这一路的情况。
十几分钟以后,两个人走进一个村庄,伴随着一阵狗叫声,郭队长在一户人家的院门前停了下来。
两个人穿过村子的时候,几乎没有看到灯光,乡下人,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所以早早地上了床。
旁边一户人家的院子里面倒是亮着灯,还有人说话的声音,仔细听一听,还有打麻将的声音。
郭队长敲了三次门,院子里面才有声音,大概是隔壁的麻将声掩盖住了郭队长的敲门声。
“谁啊?”
“大兄弟,是我,郭有得。”
“有得兄弟啊!你等着,我就来。”院子里面说话的声音突然清晰起来,因为隔壁的麻将声突然停止,除此以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