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说清朝十二帝-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笔帖式,为八品文官。所以,这种说法值得怀疑:其一,惠征不能同时既在北京做官又在浙江做官;其二,官职也不对,在京师是文官,在浙江是武官;其三,品级也不合。
  第三,慈禧出生在安徽芜湖说。是根据慈禧的父亲惠征曾做过安徽徽宁池太广道的道员,道员衙署在芜湖,因此说她出生在芜湖。慈禧既然生长在南方,便善于演唱江南小曲,由此得到咸丰帝的宠幸。一些小说、影视多是这么说的。电影《火烧圆明园》中有一个情节,兰贵人(就是后来的慈禧)在圆明园“桐荫深处”唱一曲缠绵小曲,咸丰皇帝听得如醉如痴,从此博得宠爱。显然,不能以慈禧擅唱南方小曲,孤立地作为她出生在南方的证据。就像北方人会唱黄梅戏,不能以此证明出生在安徽一样。根据历史记载:惠征当徽宁池太广道员是在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正式上任是在同年七月。而慈禧已经在咸丰元年(1851年)入宫,被封为兰贵人;档案中还保存有兰贵人受到赏赐的赏单。可见慈禧不会是生于安徽芜湖。
  第四,慈禧出生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说。是根据慈禧的父亲惠征曾任过山西归(化)绥(远)道的道员。清代的绥远城,今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这种说法又称为内蒙古说。慈禧的父亲惠征当年曾任山西归绥道,道署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据说在呼和浩特市有一条落凤街,慈禧就出生于落凤街的道员住宅里,甚至传说慈禧小时候常到归化城河边玩耍。但文献记载,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惠征任山西归绥道道员时,慈禧已经15岁,所以说慈禧不可能出生于归化城。不过,慈禧可能随父惠征在归化城住过。慈禧的外祖父惠显,从道光十一年至十七年(1831~1837年)年,在归化城做官,当过副都统。慈禧可能在外祖父家住过。以上就成为慈禧出生归化(今呼和浩特)说的一个历史的影子。慈禧的母亲不可能从北京回娘家生孩子,因为这在当时既路途遥远,也不合礼法。所以,慈禧不大可能出生在今呼和浩特市。
  第五,慈禧出生在今山西长治说。这是近年来的一种新说法。此说认为慈禧不是满洲人,生父也不是惠征。今山西长治当地传说:慈禧原是山西省潞安府(今长治市)长治县西坡村王增昌的女儿,名叫王小慊,4岁时因家道贫寒,被卖给上秦村宋四元家,改姓宋,名龄娥。到了11岁,宋家遭到不幸,她又被转卖给潞安府(今长治市)知府惠征做丫头。一次,惠征夫人富察氏发现龄娥两脚各长一个瘊子,认为她有福相,就收她作干女儿,改姓叶赫那拉氏,取名玉兰。后来玉兰被选入宫,成了兰贵妃。说慈禧是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1)王姓家谱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一直续谱到现代。王氏家谱上更写着:“王小慊后来成为慈禧太后”。但是,这份家谱不是原家谱,是后来重抄的。(2)当地还传说:在西坡村外边的山脚下,还有据说是慈禧生母的坟。坟前有碑,原来是木牌,后来竖立石碑。说慈禧是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1)在上秦村里至今保存着一处娘娘院,被认为是慈禧入宫前住过的院落。(2)在宋家的炕上曾刨出了当年慈禧给宋家写的家信等,据说她娘家六代侄孙还保存着这封信。(3)在上秦村居住的宋家老人说:“慈禧太后是咱家的。”为此,宋家曾联名写信,要求政府调查澄清这件事。上面的传说,有文有物,具体生动。长治地方众口一词,画押证明,说慈禧是长治人。长治市还为此专门成立“慈禧童年研究会”。上述动人的传说,真是太传奇了。经专家考证,在这段时间,历任潞安府的知府共有七个人,但是没有惠征。既然惠征没有在山西潞安府做过官,那么慈禧怎会在潞安被卖到惠征家呢?
  总之,不管慈禧生长在哪里,她都是出身于官宦家庭。再加上慈禧在咸丰身边的政治阅历,使她具有一般女子所没有的远见、胆识、机智、谋略和手腕。慈禧在咸丰皇帝死后,帝后集团与帝胤集团结合,发动宫廷政变,摧毁“赞襄政务”八大臣集团。这场政变发生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农历辛酉年,所以史称“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
  同治继承皇位后,在位的13年间,主要发生了四件大事:第一件是即位当年发生的辛酉政变;第二件是清军攻占南京,太平天国失败。大家对此很熟悉,就不讲了;第三件是同治新政;第四件是重修圆明园。下面讲辛酉政变。
  在上文提到,咸丰皇帝的第三错,是临终前错定了顾命大臣。它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引发了“辛酉政变”。
  当时,朝廷主要分为三股政治势力:其一是顾命大臣势力,其二是帝胤势力,其三是帝后势力。三股政治势力的核心是同治皇帝,哪股政治势力能够同帝后势力相结合,它就会增加胜利的可能性。
  当时朝廷大臣实际上分为两部分:一半在承德,另一半在北京。即:前者是以肃顺为首的“承德集团”,后者是以奕为首的“北京集团”。在北京的大臣,又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倾向于顾命大臣,大部分则倾向于帝胤和帝后势力。从而出现错综复杂的局面。“承德集团”随驾,主要人物有赞襄政务八大臣:载垣、端华、景寿、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北京集团”以恭亲王奕为首,其支持者为五兄惇亲王奕、七弟醇郡王奕、八弟钟郡王奕、九弟孚郡王奕,还有军机大臣文祥、桂良、宝洌В╦ūn)等人。
  文祥,满洲正红旗人,道光进士,军机大臣。英法联军逼京师,咸丰帝决定巡幸热河。文祥“以动摇人心,有关大局,且塞外无险可扼,力持不可”,而被留守京师。军机大臣中独其一人被排除在赞襄政务大臣之外。
  桂良,满洲正红旗人,为奕岳父,官湖广总督、直隶总督、东阁大学士。咸丰赴热河,同奕留守。
  宝洌В尴獍灼烊耍拦饨浚鹄砘Р咳馐挛瘛O谭嶂寥群樱鬣20万两修葺行宫,宝洌А耙怨梅截剑植豢伞保茉鸾导丁
  翁心存,道光进士,入直上书房,授惠郡王读书,又授六阿哥、八阿哥读书。咸丰时任上书房总师傅,拜体仁阁大学士。对肃顺兴大狱心存不满,载垣等请褫(chǐ)其顶带,归案讯质,被降五级,革职留任。翁心存、祁寯(jùn)藻、彭蕴章,他们都是上书房的师傅,翁、祁、彭“三人者,并与肃顺不协,先后去位”。
  贾桢,山东黄县人,道光一甲二名进士,后擢侍讲,入直上书房,授皇六子奕读书,后任武英殿大学士。咸丰赴热河,命桢留守,桢“日危坐天安门,阻外军不令入”。
  所以,奕周围这些人的特点:一是汉儒老臣多,二是正直不阿之臣多,三是对西方了解之臣多,四是力议咸丰在京主政者多,五是议和后请皇帝回銮者多,六是官员年富力强者多。以奕为首的“北京集团”,得到两宫皇太后与同治皇帝的支持。
  以上两个朝廷集团,咸丰承德断气之日,便是开始较量之时。
  政变过程
  七月
  十七日,咸丰帝死。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1)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2)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八大臣控制了政局。(3)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慈禧掌管)。顾命大臣拟旨后要盖“御赏”和“同道堂”印章。八大臣同两宫太后发生矛盾。
  十八日,大行皇帝入殓后,以同治皇帝名义,尊孝贞皇后为皇太后即母后皇太后,尊懿贵妃为孝钦皇太后即圣母皇太后。
  八月
  初一日,恭亲王奕获准赶到承德避暑山庄叩谒咸丰的梓宫。《我的前半生》记载:相传奕化妆成萨满,在行宫见了两宫皇太后,密定计,旋返京,做部署。奕获准同两宫太后会面约2个小时。奕在热河滞留6天,尽量在肃顺等面前表现出平和的姿态,麻痹了顾命大臣。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破釜沉舟,死中求生,睿智果断,抢夺先机,外柔内刚,配合默契。恭亲王奕同两宫太后密商决策与步骤后,返回北京,准备政变。此时,咸丰皇帝刚驾崩13天。
  初五日,醇郡王奕为正黄旗汉军都统,掌握实际的军事权力。
  初六日,御史董元醇上请太后权理朝政、简亲王一二人辅弼的奏折。
  初七日,准兵部侍郎胜保到避暑山庄。胜保在下达谕旨不许各地统兵大臣赴承德祭奠后,奏请到承德哭奠,并率兵经河间、雄县一带兼程北上。
  十一日,就御史董元醇奏折所请,两宫皇太后召见八大臣。肃顺等以咸丰遗诏和祖制无皇太后垂帘听政故事,拟旨驳斥。两宫皇太后与八位赞襄政务大臣激烈辩论。八大臣“哓哓置辩,已无人臣礼”。《越缦堂国事日记》记载:肃顺等人恣意咆哮,“声震殿陛,天子惊怖,至于涕泣,遗溺后衣”,小皇帝吓得尿了裤子。两宫太后不让,载垣、端华等负气不视事,相持愈日,卒如所拟。八大臣想先答应两宫太后,把难题拖一下,回到北京再说。
  十八日,宣布咸丰灵柩于九月二十三起灵驾,二十九日到京。
  九月
  初一日,同治上母后皇太后为慈安皇太后、圣母皇太后为慈禧皇太后徽号。
  初四日,郑亲王端华署理行在步军统领,醇郡王奕任步军统领。先是,两宫太后召见顾命大臣时,提出端华兼职太多,端华说我只做行在步军统领;慈禧说那就命奕做步军统领。奕做步军统领就掌握了京师卫戍的军权。不久,奕又兼管善捕营事。
  二十三日,大行皇帝梓宫由避暑山庄启驾。同治与两宫皇太后,奉大行皇帝梓宫,从承德启程返京师。两宫太后和同治只陪了灵驾一天,就以皇帝年龄小、两太后为年轻妇道人家为借口,从小道赶回北京。
  二十九日,同治奉两宫太后回到北京皇宫。因为下雨,道路泥泞,灵驾行进迟缓。同治奉两宫皇太后间道疾行,比灵驾提前4天到京。两宫皇太后到京后,即在大内召见恭亲王奕等。
  三十日,发动政变。同治与两宫皇太后,宣布在承德预先由醇郡王奕缮就之谕旨,宣布载垣等罪状:
  (1)“上年海疆不靖,京师戒严,总由在事之王大臣等筹划乖张所致。载垣等不能尽心和议,徒以诱惑英国使臣以塞己责,以致失信于各国,淀园被扰。我皇考巡幸热河,实圣心万不得已之苦衷也!”就是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被焚掠、皇都百姓受惊、咸丰皇帝出巡的政治责任全扣到载垣等八大臣头上。
  (2)以擅改谕旨、力阻垂帘罪,解载垣、端华、肃顺、景寿任,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退出军机。《清史稿·肃顺传》记载:此前,“肃顺方护文宗梓宫在途,命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往逮,遇诸密云,夜就行馆捕之。咆哮不服,械系。下宗人府狱,见载垣、端华已先在。”《清穆宗毅皇帝实录》记载:“以醇郡王奕管善捕营事。”这可能同奕逮捕肃顺事有关。
  十月
  同治帝在大典上穿过的小朝袍初一日,命恭亲王奕为议政王、军机大臣。随之,军机大臣文祥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