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申天变-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江面上航行,因此诞生了放排这个行当。

所谓的放排就是以竹木扎成简单的垡子顺水漂流,是当时危险水域运送大宗货物的主要手段。

排帮不同于运河上的漕帮,排帮势力主要是以放排的苦力为主。这些苦力生存条件极其险恶,能够赚取到的银钱也不多,所以排工们不能如漕运工那样形成一个和官府有密切关联的组织,而是自发的组织到一起,以其悍勇和血性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为了糊口,为了妻儿老小的温饱,不得不放排江上,难免和各种势力争争斗斗,流血的事情也就时发生。

正是因为这种险恶的生存环境,也就孕育出了许多诸如罗长腿这样敢砍敢杀的人物。

同样是因为悍勇的排工有了罗长腿这样的领军人物,和左良玉手下的军队也就有了更多摩擦。

几次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之后,左部也是恼羞成怒,派出大军扫到沿江的排帮村寨。

仅仅半月多一点的功夫,从阳罗渡到三江口,就有七家排工聚集的村寨被杀的鸡犬不留,声势浩大的排帮已三去其一。

左部打李闯虽然没有胜过,可终究是正规军,打打排帮这些松散的民间组织还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随着李闯西北老巢的丢失,不得不在阿济格的追赶下南蹿到湖北。

手握八十万雄兵的左良玉最怕的就是李自成,被李自成打败过无数次的左部早就有了“恐闯”心理,听说李自成过来,再也不敢在武昌逗留,摩拳擦掌准备顺江向东。

当然左良玉不会说是自己害怕李自成,而是借着南京的太子事件举起了“清君侧”的大旗。

左良玉自称手中有先帝太子的密谕,命令全军前往南京救护。

李四当然知道所谓的“感念先帝旧德,维护大明正统”是左良玉的借口,可是在这个时代,实力决定一切,左良玉就是说出“想去秦淮河上游玩”这样不着调的借口,谁又能把他怎么样?

只不过没有想到自己一手炮制出来的南京太子事件会成为左良玉避战的借口而已。

左部发扬其一贯的优良传统,在大军开拔之前,大肆屠戮抢掠武昌百姓。

而在黄州一带的排帮则慌了神儿。

排帮和左部的恩怨由来已久,在这之前还可以倚仗地头蛇的优势和前来围剿的左部军兵周旋一二,眼看着左良玉大军要顺江而下,罗长腿很清楚继续对抗的后果就是被左良玉的大军碾位齑粉。

形式的逼迫再加上魏无牙代表赴死军开出的优厚条件,罗长腿当即拍板儿,排帮倒向赴死军的怀抱。

虎卧龙藏隐爪牙

第一百一十章 拼图完成

排帮廿一家的龙头当家人罗长腿随着魏无牙一起拜会了李四,暂时只有四百余人过来,后续的人员还在路丙寅大军的护卫之下,要过三两天才能到达,笼统的估算应该有两千多三千不到的样子。

排帮本就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组织,又经过左部的清剿,所谓的廿一家也只剩下十四家,究竟还存留多少兄弟,就是罗长腿这个当家的也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

对于诸如排帮这样能够在水面上行进的群体,本身就有一定的排外性,而李四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把这些人混编进赴死军的战斗部,何况根本就没有那个必要,所以还是按照允诺罗长腿的那样,排帮众人依旧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仅仅算是和赴死军比较亲密的盟友而已。

从接任赴死军宣慰使开始,老神棍魏无牙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联络鄂北的排帮,现在终于顺利缴令,让老神棍多少有一点洋洋得意的意思。

“排帮……我看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咱们算无遗策的忠诚伯大人是不是打错算盘了?”魏无牙有点阴阳怪气的说道。

从绝定拉拢排帮开始,魏无牙就知道李四的本意。

赴死军需要一支水上力量。

魏无牙一直把这个举动看成是李四准备染指江南的前兆。无论是南下江南,还是直取南京,都少不了水军。

江南一带,湖泊沟渠密布、,水网纵横,实在不能缺少一支水上力量。但是排帮这样的松散组织根本就不具备什么战斗力,尤其是他们缺少水军最基本的东西――战船。

虽说排帮是在水上讨生活,可他们根本就没有哪怕一条稍微像样的船只。

就算是李四有通天的手段和财力,能够造出战船来,可排帮终究是不是水军。试想一帮子和渔民差不多的船夫,要训练到什么时候才能够成为一支水军?

“水军?不,我从来没有想过要什么水军。咱们没有船,也造不起船,就算有了战船排帮的人最多算是水面上的老百姓,他们永远也成不了能实战的水军。”

“不要水军?”老神棍再一次感觉到自己的脑袋瓜子跟不上李四的思维了:“不要水军你下这么打的苦心把排帮弄过来做甚?我俺这些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

“这个我都知道,以后你就明白他们的作用了……”

“我还是想不明白……”没有船只,要这些只会驾船却没有战斗力的船夫有什么用?

“你要是能想明白你就不是神棍了,”李四罕见的没有用轻松的口吻取笑老神棍:“我才是真正的神仙,我要做的是扭转乾坤……”

无论李四想要做什么,肯定是很现在越来越恶化的局面有观。

阿济格部缀着李闯的尾巴进到湖北,可以预见双方几十万人马都不会安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拥兵自重的左良玉出于保存实力的心思才顺江而下。

什么“清君侧”,什么“感念先帝旧德护卫太子”,连三岁的娃娃也骗不了,左良玉全部的心思就是保存实力和争夺权势,这一点谁都心知肚明。

不过西方的局面对赴死军影响不大,因为隔着大别山麓,谁也不可能直接展开太大规模的军师行动。尤其是满清和李闯还要死掐一段时日,在这些时间里,赴死军可以做很多事情。

相对于湖北的山雨欲来,江淮反而更让人揪心。

史可法辛苦经营的江淮防线,因为许定国等人的叛降直接对多铎敞开第一道关口。不久之后,多铎遣大军全面占领归德府,直面江淮。

北边是满清虎视眈眈,身后又有左良玉叫嚣着要清君侧,中枢之地还有个太子的打麻烦没有解决,外面的几个实力藩王都等着看笑话,弘光帝急的连他最宠爱的几个美童都没有心思去临幸了。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弘光帝整天念叨的就是这句。

马士英比弘光还要着急。

清军那边好说,不还有江北各镇的么,不还有长江天险的么。退一万步来讲,就是清兵真的打过来,还可以继续南退。可左良玉就不一样了,这个平贼大将军摆明了就是来夺权的。

左良玉一来,还有我马士英什么事儿?左良玉了来,东林的那帮小丑立刻就会起势……

拥立福王的初衷就是位了权势,宁可失去疆土也不能失去权势,就算失去权势也不能便宜了东林党。

“陛下可调史可法督淮师,以抵左良玉。”

史可法督淮、泗系,马士英督凤、庐各系,当面临兵马调动的时候,马士英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调动江淮防线上的人马。

至于调动史可法的那点人马是不是舍近求远,马士英等人并不是很关心。

东林领袖钱谦益立刻就洞察了马士英心中的这点小算盘,也期望着和东林人一个鼻孔出气的左良玉过来,所来立刻义正词严的上奏:“左良玉终为我朝臣,无论如何犹可稍缓之。以臣愚见,北敌最急。淮、扬之军不可动,尤要加强,可调庐州黄得功部协防……”

“嗯,我看也是这么个道理。”糊涂了半辈子的弘光帝终于明白了一回,以询问的口气问马士英:“朕以为左良玉不是真的要造反,至多是要些权势而已,不如加强淮、扬……”

朝廷想给左良玉好处以安抚之,那些好处从哪里来?当然是从马士英手中分权。

马士英绝对不干。

黄得功好歹也算是马士英系的人马,这不是摆明了要削弱自己的嘛。东林党耍的这点小聪明根本就瞒不过马士英,立刻跳着脚的大骂,如泼妇一般完全不顾君前之仪:“若是清兵杀至,我等君臣犹义和,再徐图之。若左良玉贼兵至京,我等君臣死无葬身之地矣。甲申之祸尤在眼前,陛下欲效大行皇帝乎?”

左良玉的军纪比闯军还要差劲,素有贼兵恶名,当年李闯也是贼军,马士英拿崇祯举例子还真把弘光帝给唬住了。

无论功过如何,崇祯至少还有殉国的勇气,弘光可没有那点骨气,立刻闭嘴不再说话。

“淮扬危急,亟待防守,睁目而无视外敌者,国贼也。”东林人骂人的本事不小。

“此位左良玉死党之谬论,妄不顾国家倾覆之危,而寻一党一人之私利,小人也。”马士英一挑三尺高的大骂,就差指名道姓的骂祖宗了。

两派大臣在朝堂上骂的那叫一个热闹,就连弘光帝也插上言,只能在龙床上热闹。

直到双方骂的头昏眼花口吐白沫,马士英终于祭起大杀器:“左右上前,再有议守淮河=者,拖出去,斩之。”

殿前侍卫多是马士英的人,这么一声断喝,还真没有人敢说话了。

调江北史可法系南下的决定就是这么定下来的。

PS:这一章原本想写的详细些,可作者笔力不足,又不想把支线剧情拖的太长,所以简化了这个桥段。无奈呀,毕竟不是主要剧情。本卷结束,下一卷《赴死扬州》是大高潮,还是值得期待的。

赴死扬州

第111章 露出来了

清兵占领亳县之后,顺江淮而下的姿态已经完全摆开。弘光朝君臣当中不是没有看到这种威胁,只不过是为了各自派系的利益依旧执迷不悟,反而摆出和左良玉死掐的阵势,让许多有识之士为之扼腕长叹。

也许的东林人的影响足够强大,更或许是马士英和东林党之间取得了某种妥协,反而把庐州凤阳一带的黄得功尽数撤往江右。

如此一来,整个江左成为军事真空,小朝廷放弃周边死守南京的策略得以全面实施,许多人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对弘光朝的军事谋略彻底绝望。

史可法史督辛苦经营的江淮防线被多铎轻易打开第一环之后,又被小朝廷一纸调令全盘抹杀。就是史可法本人也要调离扬州南下,还谈什么江淮防线。

市井间不是没有看清局势的明眼之人,面对如此昏庸的朝廷除了保持悲观的大骂几句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值得挨骂的人太多了。

左良玉该骂,马士英该骂,东林人也该骂,弘光帝更该骂,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似乎每一个可以指望的人都指望不上了。

值此国祚存亡气运延续之际,每一个都在揪心的看着,希望能够有一个真正的英横空出世。

煌煌华夏历三千年,堂堂大明垂三百载,不应该尽是些争权夺势的跳梁之丑类,总会有个力挽狂澜的人物来延续千秋运数吧?

值此危急关头,神州气数已到丝缕断续紧要时刻,终于有一支赴死铁军挺身而出,高树“兴汉灭虏”旗号,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

赴死军打出“兴汉灭虏”的旗帜,就已经表明他们不是为了哪一方势力,而是为了这个即将陷入最深沉苦难的民族。

作为太子长城泰山之靠的赴死军第一次抛弃太子的名号,祭起“兴汉灭虏”的大旗,已经表明这些与那些党争之徒是多么的不同。

“今华朝危急而四海动荡,当道诸公每多退让,致使胡辈傲嚣天道将倾。华夏圣地神州乐土,唯我汉家之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