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司重点付责。
按商毅的要求,海外华人的商馆,都被列也第二级,外商的商馆,列为第三级,只有日本人的商馆,被定也第四级。
其实周琦对商毅这么重点关注日本人也觉得有些不可理解,因为除了猴子丰臣秀吉当政的时候,发动了针对中国的入侵朝鲜的战争以外,绝大多数时候,鬼子都是比较绵软的,而在徳川执掌了日本之后,也对明朝比较恭顺,因此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对日本人并没有后世那种切齿的痛恨,而且在日本人面前,还有相当大的天朝上国的优越感,最多是鄙视或厌恶。
周琦自然不明白,为什么商毅会这么重视日本人。不过在商家军里,商毅的命令没有人敢忽视,因此周琦也十分认真的执行着。
根据周琦汇报,日本人并没有什么可疑的举动,来往的都是中国商人,谈的都是生意,这群鬼子里到是有好几个会中文的,谈生意基本都用中文进行,内容也没什么其他的事。而在没事的时间里,鬼子们也是大多呆在商馆里,几个武士到是经常练武,外出的人要么是看货,要么是购买商品,少有闲逛的,一切都在很合理的范围内。当然日本人互相之间是用日语在交谈,周琦安排的情报人员就听不懂他们说的什么了,不过从表面上看,也没什么可值得怀疑的地方。
不过要说疑点,到有免强有一个,据探子报告,在这伙鬼子里面,有一个女人的身份似乎很高,每个人都对她十分恭敬,而且像是受到了重点保护。不过这个女人一般都躲在屋里少有出来,其他人见她时,也是隔着屏封,因此情报人员也没有见过她的真面目,但听声音这个女人的年纪应该不会很大。不过虽然情报人员不懂日本,但却把其他人常称呼她的日语发音记了下来,周琦也向商毅作了汇报。
日本人对这女人的称呼通常有两个,一个短,一个略长,而略长的称呼里,也包含了那个短的发音。周琦把这两个称呼的发音都学说了一遍。
商毅一听就听出来了,短的称呼是日语“公主”的意思,而长点的称呼是“熏公主”,那么“熏”应该是这女人的名字,但公主是指什么,是妮称还是她的真实身份呢?
而周琦听了商毅的翻译之后,也不禁呆了一呆,难到真是日本的公主会跟着商队跑到中国来了吗?这里面看来一定有事,同时心里也十分佩服,商毅把日本人的监视等级定为四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过商毅也知道,在这个时代的日本,公主并不一定就是指天皇的女儿,不仅幕府将军的女儿也可以称为公主,而且各个大名的女儿,同样也能被称为公主。那么这个熏公主到底是个什么身份,到中国来有什么目地呢?这到确实是一个令人怀疑的地方,本来商毅打算,把对日本人的监视等级降为三级,现在看来,还是保持四级为好,致少要把这个公主的身份弄清楚才行。
但对日本人提出建立商馆的要求,商毅想了一想之后,还是决定答应下来,毕竟现在自己也能和日本通商,鬼子的钱,不赚白不赚,反正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也不用害怕,把他们盯紧一点就行了。如果鬼子真的想玩什么阴谋,那么就和他们好好玩玩吧。
不过日本人的事情只是一个小插曲,有一件事情令商毅非常高兴,就是宋应星在杭州呆了十余天之后,终于决定留下来在商毅手底下做事,因为他实在挡不住这里巨大的诱惑力。
宋应星跟着商毅来到杭州之后,商毅虽然没有功夫全程陪他,但也安排人首先带宋应星去精益玻璃厂,参观玻璃生产的整个过程。
精益玻璃厂可不是一个小作坊,而且完全的一个大厂房,占地约有两千余平米,空高两丈有余,仅生产工人就有近五百人,包括两个烧制窑,十二个退火窑,六个打磨台,八台扛杆吊车,铁轨数百米。
宋应星一到玻璃厂,还没看到如何生产玻璃,只看这个架式,就觉得自己真是大开眼界,大有不虚此行之感。结果他在玻璃厂里一连蹲了五天,也看完玻璃器皿、平板玻璃生产的整个过程,对玻璃的整个生产工艺过程惊叹不己,同时也对这个玻璃厂赞不绝口。由其是知道玻璃生产的工艺方式,是商毅在泰西诸国游历时学到的,还有这个玻璃厂的建造,也是商毅一力促成的,这也不禁让宋应星对商毅刮目相看,想不到商毅居然对这些格物致用之学也颇有兴趣。
看完了玻璃厂之后,商毅又安排宋应星去参观印刷厂,宋应星一听说是活字印刷,顿时又来了兴趣,又在印刷厂里蹲了三天,看完活字印刷的过程,也知道套方法也是商毅从泰西诸国带回来的,也不禁惊叹不己,果然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看来他国之技艺,亦大有可取之处。
这个时候宋应星才知道商毅在杭州除了玻璃厂和印刷厂之外,还有造船厂和兵工厂,听说在这两个厂里还有大量泰西诸国的工匠做事,可惜这两个厂涉及机密,由其是兵工厂,不是商家军内部的高级成员,是不能进入的。对这一点,宋应星也能理解,因此并没有强求。
不过不能入内参观,但看看产品还是可以的,于是宋应星又去造船看到了西班牙式帆船,两千料大福船,还观看了造船厂里一艘刚刚建成的五百料飞剪船的下水试航,飞剪船的惊人速度也让宋应星彻底没了脾气,原来还以为自己己经通晓百科了,原来还差得很远。
而杭州兵工厂里出产的三寸六分口径重型青铜野战炮,线膛步枪,还有霹雳火箭、手榴等武器更是让宋应星目瞪口呆,怪不得商家军战功赫赫,原来有这样的利器呀。
但看了产品之后,更是弄得宋应星心里痒痒的,他本来就是个喜欢刨根问底的人,这时自然就更想知道这些战船火器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而商毅见火候也差不多了,也正重向宋应星提出,自己想在杭州办一个科学研究院,专门钻研格物致用之学,同时还教授学生,希望宋应星能在科学院里任职。
宋应星认真想了一想之后,也终于答应下来。虽然宋应星不愿做官了,但按商毅所说,科学研究院并不是官府,还是一个研究教学机构,不和政治打搅,也没有违反宋应星的原则。毕竟能够有一个地方让自己安安心心的研究喜欢的格物致用之学,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当然宋应星答应商毅的请求,也不完全是因为技术方面,他在杭州住了十几天,也深刻感觉到,杭州和自己见过的其他城市大不相同,这不仅仅只是繁华,如果单论繁华,其实南京并不逊色于杭州,但南京的繁华中更多的是纸醉金迷,奢侈迷乱的腐蚀之气。
而在杭州城里,却充满了一种欣欣向上的气氛,商业繁盛、秩序井然、衔道干净整洁,四民各安生业。跟本就不像是处于一个乱世中的城市。在这里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平民,脸上都带着笑容,在精神气质上,都充满了希望和向上的热情,看不到街头讫讨的难民,看不到权贵任意欺压百姓,看不到凶神恶煞一样官差,也看不到为非作歹的军队。相反官员和军队出行,不会横行无忌,百姓也不会慌乱的躲闪,甚致还会和他们打招呼,亲切的问候两声。总之商家军的官员、军队和百姓的关系都相当和谐。宋应星曾亲眼看过几次,士兵帮百姓干活的场面,令宋应星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而这一切的结果,也只能归公于地方官员的治理水平,宋应星也没有想到,商毅除了会打仗,懂技术,连治理地方也很有二下子。因此越是在杭州留守的时候长,宋应星对商毅的敬佩之情也就越多,觉得在这样一个地方,这么一个人手下干活,确实很不错。
宋应星一答应在科学院任职,商毅就马上派给他干活:改进织机技术,提高织机的工作效率,最好能够利用水利。而且为了能让宋应星更好的熟悉织机,商毅也把宋应星带到苏州的丝绸厂里,让他和织工交流沟通。
第056章 多尔衮的决策
七月一日,山东败绩的消息传到了北京的时候,清朝的实际统治者,睿亲王多尔衮正在紫禁城的武英殿里端坐沉思。
清军进入北京之后,多尓衮就住进了皇宫里,这时皇宫大半被李自成撤离时烧毁,只有武英殿一带基本完好,因此多尔衮处理军务政事,都是在武英殿进行。
多尔衮今年才三十三岁,正是而立有为之时,自从军入关之后,只有三个月,不仅打败了灭亡明室的大顺军,占领了明室的首都北京和畿辅地区,而且大顺军己被全部赶入了山西,明室余孤虽然己在南京称帝,但一直龟缩于江淮以南,不思进取。现在清军的势力己经扩展到山西、河北、陕西、山东、河南之地。可以说现在黄河以北的地区,基本己全在清军的控制之下。
因此多尔衮现在也踌躇满志,这样的功绩,就是英明神武的太祖皇帝努尔哈赤,雄材大略的太宗皇帝皇太极也不曾达到过,固然有吴三桂的接引之功,但多尔衮的临阵决断和指挥得当,也是功不可没的,如果再能够趁势挥师南下,一举扫平江南之地,一统天下,那么日后的史书上,多尔衮的名字,必将与太祖太宗相提并论,甚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自己能……想到这里,多尓衮也不禁轻轻抚摸着自己坐椅的把手,心跳也猛然加速。
过了好一会儿,多尔衮才平静了一下心情,从桌案上拿起一份公文,心不在焉的看着,猛然多尔衮脸色一变,又将这份公文抓在手里,仔细看了一遍。这正是山东败绩的公文。
多尔衮将这分公文放下,静了静心,这才觉得自己刚才是不是太有些得意忘形了,现在大清所占的明朝之地,不过十之二三,想统一天下,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就是当年扫横欧亚、所向无敌的蒙古铁骑,要平定南宋也足足花了近五十年的时间,其中还搭上了一个大汗的性命。因此这以后的打算,还是要好好斟酌一下才行。
在南明成立的消息传到北京之后,多尔衮也曾为是占领明朝全境,还是立足于江北之地,与南眀实现南北分治认真思考过,也招集满汉大臣,认真讨论。
其实在当时,清军的大多数将领,对占领明朝全境都有些信心不足,因为清军仅仅只占领了北京和周边的地区,而李自成在山西、陕西、湖广尚还有数十万大军,明室在南京重新称帝,也有江南的半壁山河,人马也不在五十万以下,而且江南之地河流湖泊众多,也不利于善于骑射的八旗铁骑发挥。
因此不少满族将领都认为能够和南明实现南北分治,应该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甚至还有一些人建议,不如把北京抢掠一番,再退回关外去。就连多铎和阿济格也都认为,至少在短期内,可以接受南北分治,每年接受南方进贡的岁币。就算是要南征,也该等到北方安定下来以后再说。
但和满清的将官不同,几乎所有降清的汉族官员却对南征表现得最为热衷,由其是在清军入关之后降清的汉族官员,几乎都一力主张,不与南明政权共存,以清代明,以武力走统一全国之路。
因为只要是有明朝继续存在,那么这些降清的汉族官员就只能背负着叛臣的骂名,只有让满清统一了天下,自己才能取得正统的名份。因此他们都竭力怂恿多尔衮决策南征,不断上书,大谈江南民风脆弱,不胜刀兵,不难平定。而南明政权腐败无能,君昏臣暗,武将骄横拔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