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在第二天,高杰部众得知主将遇害,都愤恨不已,立即攻入睢州,但许定国见自己不敌,立刻带领率部渡过黄河投降到豪格的大营中。
听闻高杰的死讯之后,一年来经历无数风波的史可法也不禁嚎啕大哭:“痛折骁将,中原不可复图也。”而南眀朝廷出兵北上,收取河南的进军计划,也全部落空。
而且高杰死后,军中无主,部下兵马乱成一团,因此北进的计划也无人执行。不仅如此,黄得功、刘良佐等人得知高杰己死,还想趁火打劫,瓜分高杰的兵马和地盘,而高杰的部众不服,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火并起来。
幸好这时史可法及时赶到了高杰的军营中,压制住了各路人马,并且上奏南京朝廷,追任高杰为太子太保,并立高杰之子高元照为兴平世子,继承高杰的爵位,又封高杰的外甥李本深为提督,部将胡茂祯为阁标大厅,李成栋为徐州总兵,共同掌管高杰部。总算是稳住了高杰的人马。
但这时高元照才是个十岁的孩子,高杰妻子邢氏但心儿子幼小,不能服众,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她知道史可法没有儿子,因此提出让儿子拜史可法为义父。
而这个要求却被史可法以收高元照为子,有拥兵自重之嫌而拒绝,其实是看不起高杰是武人,又是流寇出身。而改为引荐高元照拜提督江北兵马粮饷太监高起潜为义父。
第104章 进军江北(二)
商毅在杭州得知了这一消息,也只能摇头叹息,在处理高杰部众这个事件上,史可法前面做得都很对,但在收高杰之子为义子这个环节上,显然又是史可法的一大失误。
如果史可法能够应邢氏所请,收高元照为义子,不仅能够拉近他和高杰部众的感情,甚致可以借这个机会,把高杰的余部收为己用,成为一支自己真正掌握的军队。高杰的余部约有五六万人,在清军即将南袭的时候,手里掌握一支军队当然是相当有用的。而结果史可法虽然把高杰的余部稳定下来,没有出乱子,但这支军队随着高杰的死去,和他也没有什么关系了,史可法依然调动不了任何军队。在另一时空里,清军南下之后,高杰的余部也都纷纷投降清军,有人还成为清军攻打南明的干将。
在正史中,对史可法的评价都存在不适当的拔高美化渲染,甚致把他说成是南明的支柱,而也有人认为,史可法在南明的军国重务上付决策几乎全部错误,对于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弘光朝廷短命的罪魁祸首。
这两种观点有些极端,在明亡之前,史可法虽有清廉的名声,但一直都是在地方为官,如果是在正常的时代,史可法也许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官员,只可惜在乱世中,时代把史可法推上了前台,但他并不具备救时的才具,结局自然是一个悲具。
不过把南明弘光朝廷的短命推到史可法身上也过份了,因为在弘光朝廷成立之初,史可法就被排挤出了中枢,史可法只是在策立新君上犯了错误,弘光朝廷其他的决策和他基本无关。而且史可法在督师江北的期间,也并非足一无事处,还是在非常努力的做事,何况史可法的大部份精力都被扯去四面扑火,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取得高杰的信任,举兵北进开封,己经很不容易了。而高杰的死是一个意外的事件,到是不能怪史可法。
而且在最后关头,史可法还能宁死不屈,也是值得敬重的。正因为如此,商毅才一直对史可法保持着一丝敬意。
现在高杰已死,史可法手里己无兵可用,而清军南下的势头己经开始。首先是豫亲王多铎,已经从西安举兵出潼关东进,大顺军镇守河南府的平南伯刘忠军投降,清军兵不血刃,就取下了洛阳,兵锋也直逼开封。
在另一路,英亲王阿济格率军从西安南进,陕西商洛、南阳、邓州等地数次追击李自成的大顺军,这时己经迫使李自成退入湖广,驻扎襄阳,因为这一地区经过大顺军近两年的经营,统制基础已经比较巩固,而且又有重兵把守,因此阿济格也不敢冒然进军,因此驻守在南阳,等待着大军到齐再进攻。
而同时先期就驻兵黄河北岸的肃亲王豪格也得到了几支人马的支持,总兵力达到三万,因此也在渡过了黄河,向徐州进攻,准备沿黄河进军。
情势可以说是危在旦夕。而现在的南京朝廷,却又陷入了一片混乱中,原来不知从那里冒出来一个崇祯太子朱慈烺,到达了南京。这一下整个南京城上上下下都震惊,各方势力也都蠢蠢欲动,打算借这个良机兴风作浪,因此朝廷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鉴别这位太子爷是真是假的工作中去了。谁也没空去理清军南侵的事情。
商毅当然知道,这就是著名的南明假太子案,也是南明三大疑案中影响力最大,造成的后果也最严重的一件疑案。不过商毅可不想介入这场风波中去,南京爱怎么折腾就让他们怎么折腾去吧,而自己要尽快在江北展开布置才行,现在的形势已经不容耽误了,因此他请王夫之代笔,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寄给史可法,同时又写信给南京的吴胨镒约合蚴房煞ㄊ柰ā�
二月中旬,商毅终于收到了史可法的来信,请他出兵增扬州。这时商毅早就己经准备好了人马,因此也下令,第一师和骑兵旅的第一团,另加两个侦察连,为第一批渡江北上的队伍,并且命令成进率军先进,自己将迟一天和骑兵团、侦察连一起出发。
当天晚上,在商毅的家里也举行家宴,为商毅践行。除了不在杭州的亚利桑德拉之外,其他的妻妾,包括还没有过门的朱媺娖,都参加了送别商毅的宴席。好在其他几位夫人对商毅又外出征战的事情己经习惯了,而且这几年以来,商家军一直都长胜不败,众夫人也对商毅这次出征,充满了信心,因此席间虽然充满了离别的气氛,但并没有什么悲伤。只是朱媺娖是愁眉紧锁,一付心事从从的样子。
叶瑶瑱也注意到了,不禁问道:“公主是什么了,相公又不是第一次出征了,怎么还是这样愁眉苦脸的样子。”
被她这么一说,朱媺娖也明白过来,忙道:“不,我是在想别的事情。”
商毅也有些奇怪,道:“媺娖,你有心事吗?”
朱媺娖怔了一怔,终于点了点头,道:“夫君,我想去一趟南京。”
商毅听了,立刻就明白过来,朱媺娖一定是为真假太子的事情心烦,自己可以把真假太子的事情当浮云,但朱媺却不能不把这不当一回事,毕竟她也是姓朱的,而且真正的太子朱慈烺不仅是朱媺娖的亲兄长,因此道:“你是为了北来太子的事情吧?”
朱媺娖点了点头,道:“太子皇兄的真假,我一定能够分得出来。”
这时其他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到了朱媺娖身上,因为关于真假太子的事情,《杭州时报》上也有详细的报导,大致的经过是这样:
在新年以前,鸿胪寺卫卿高梦箕的仆人穆虎,自北方逃难往南京,半路得遇一年轻人,二人结伴而行。晚间住宿,穆虎忽然发现年轻人的内衣织有龙纹,大惊而问,年轻人回说:“我乃皇太子也!”
因此穆虎一路途中对年轻人也小心奉承。到了南京之后,高梦箕得到了穆虎的禀告闻言,立刻命人将这位太子在南京郊外保护起来,同时也密报朱由崧。那知这位太子爷到十分高调,在正月十五外观赏花灯,居然当众自表身份发泄不满,引起路人围观。
结果这一来二去,消息也传了出去,有不少官员都来参拜太子,于是也闹得沸沸扬扬,皆传太子从北京逃出生天,来返南京。而东林党、复社一党的人终于抓住机会,趁机四处煽风点火,大造舆论。
朱由崧闻迅之后,也非常紧张,因此一时分不清真伪,马上亲笔写信给这位太子,招他入南京一见,并派原来在东宫侍奉太子的两名宦官李继周、杨进朝去迎请这位太子。
朱媺娖的想法当然很简单,她当然希望太子是真的,不过如果是有人冒充,也自信可以一眼识破,因为真正的太子朱慈烺只比她大一岁,两人在宫里几乎天天见面,自然分得清楚。
商毅却苦笑了一声,摇了摇头,道:“媺娖,你现在还不能去南京。”
朱媺娖怔了一怔,站了起来,道:“为什么?我才是最有资格去分辩太子的人。只要我一到南京,就可以马上分出太子的真假,为什么我不能去南京。”
叶瑶瑱拉了拉的衣袖,道:“公主,你不要着急,坐下慢慢说。”
朱媺娖坐下之后,叶瑶瑱笑道:“公主,南京有那么多的官员,还有皇上在,难道他们都想不到,你才是最有资格去分辩太子的人吗?如果他们真的需要你去南京,早就派人来杭州请你来了,也不会一直等到现在。”
朱媺娖呆了一呆,道:“也对,他们为什么不来请我去南京呢?”
商毅苦笑了一声,道:“媺娖,你现在也该明白一些事情了,太子本身是真是假并不重要,关建在于有人需要太子是真的,有人需要太子是假的,因此他们并不想有一个真正有资格的人去分辩太子真假啊。而且就算你去了南京也没用,他们是不会承认的。”
朱媺娖的身子一震,经历了许多大变故之后,朱媺娖的心理也成熟了不少,加上她总帮叶瑶瑱处理政务,因此对南京朝廷的政治斗争情况也了解,其实她也不想管南京的事情,只是牵出了太子,才动了心思。听了商毅的话之后,朱媺娖也明白了,这位太子本身,其实只不过马士英和东林斗法的一件工具而己。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到了南京,也没有用,因此想到这里,朱媺娖伏在桌子上,呜呜的哭了起来。而叶瑶瑱、陈圆圆、林凤舞也只能在一边用同情的目光看着她。
商毅叹了一口气,走到她的身边,道:“媺娖,耐心一点吧,事情总会有真像大白的一天。”
第二天,商毅也离开了杭州,率军北上。
第105章 进军江北(三)
商毅是在二月十五日到达了扬州、而这时局势又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
原来清肃亲王豪格渡过黄河之后,因为立功心切,也不等多铎的大军到达,率军直扑徐州,而徐州的守将李成栋毫不抵抗,就举兵向豪格投降。于是清军兵不血刃就取得了军事重镇徐州。
而李成栋是高杰手下的主要将领之一,他投降清军,有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对明朝,对史可法的做法感到失望和寒心。在高杰死后,归李成栋部下所管的兵力达到三万余人,他投降之后也使豪格的兵力大增,另外高杰余部的其他将领李本深、胡茂祯等人见了也都有些蠢蠢欲动,军心不安。
徐州是江淮的门户,自古以未都是南北兵家的必争立地,徐州一失,意味着江淮门户大开,清军可以东进淮安、中攻凤阳,西取颖川,三路均可用兵。
这时己经驻兵在宿州的刘良佐得知李成栋投降豪格之后,不等清军攻来,立刻放弃宿州南逃,狂奔三百余里,一直逃到了寿州才算收住脚。
而这时史可法早己经乱了方寸,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商毅尽快领兵来扬州支持。因此商毅到达扬州之后,史可法也亲自带领着扬州的官员出城来迎接,两人见面之后,史可法也不禁放声大哭起来,道:“以恒,我大明三百年豢养士民,不意竟会到这一天。”
商毅也只好安慰他道:“督师不必如此,只要有我商家军的一兵一卒在,断不会让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