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匡胤私密生活全记录-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赵普点头道,“我也记得,那王全斌穿上皇上的皮衣后,就一举拿下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
  赵光义不觉笑道:“赵普,皇上这么做,是不是在施小恩小惠?”
  赵普也笑道:“你说得很对!皇上就是在施小恩小惠,只不过,恩惠虽小,却往往能立下莫大的功劳!”
  赵光义不笑了:“但愿董遵诲穿着皇上的真珠盘龙衣,也能如当初的王全斌一样,为大宋立下一桩莫大的功劳!”
  赵普却肯定地对赵光义言道:“你这个但愿很快就会变成现实的!”
  董遵诲当然不知道赵普和赵光义之间的这段对话。只不过他率军的行进速度也的确很快。他穿着赵匡胤的真珠盘龙衣,雄赳赳、气昂昂地指挥着数万宋军,一路西进,只用了三四天的工夫,就从汴梁开到了洛阳。
  在洛阳稍作休整后,董遵诲便又马不停蹄地率军折往西北,向黄河岸边挺进。董遵诲对部下命令道:“五天之内,大军必须全部渡过黄河!”
  结果,在第四天的下午,董遵诲的军队就大半渡到了黄河北岸。在河北的古城小镇,董遵诲遇到了李继勋的先头骑兵。
  董遵诲对李继勋的部下吩咐道:“速速回去禀告李大人,叫他以最快的速度撤向这里!”
  李继勋的部下匆匆地往北去了。董遵诲也没有闲着,而是立即将数万宋军作了部署。
  古城的西南面是绵延的中条山,东南面是巍峨的王屋山,西北面是流入黄河的两条小河,两条小河与王屋山之间是一条狭长的山道,这条山道由北向南直通古城小镇。很显然,董遵诲要利用这里山山水水的有利地形打敌人一个伏击。
  看起来,董遵诲的确有过人的军事才能。他把大部人马埋伏在王屋山西侧的山坡上,而把剩下的军队隐于那两条小河之间。一切布置停当之后,董遵诲就在古城小镇里等候着李继勋的到来了。
  数天之后,李继勋终于率军撤到了古城一带。看上去,李继勋不仅十分憔悴,也十分狼狈。不过,董遵诲并没有说什么安慰的话,而是问李继勋道:“辽人和汉匪还有多长时间可以追到这里?”
  李继勋言道:“闻听董大人前来,弟兄们这几天跑得特别快!但据李某估计,顶多两个时辰,辽人和汉匪就会追到这里。”
  董遵诲又直截了当地问道:“李大人,你和你的手下还可以一战吗?”
  李继勋回道:“李某及手下虽然疲惫,但尚可拼死一战!”
  “那好,”董遵诲言道,“请李大人率手下就在这小城内稍作休息。待辽人和汉匪赶到,再请李大人率众与之拼命厮杀。只要李大人能在此厮杀一两个时辰,那董某就保证能够一举将辽人和汉匪击溃!”
  李继勋虽然对皇上任命董遵诲担当宋军主帅心存不解,但此时此地,却也只能言道:“一切但凭董大人吩咐!”
  董遵诲又道:“有件事情想告诉李大人,董某数天前用来渡河的船只,已经撤往别处,如果李大人及手下不能在此坚守一两个时辰,恐一时也难以渡到河南。”
  董遵诲说的虽委婉,但意思却十分明显:你李继勋及手下只能在古城一带背水一战,因为别无退路。
  李继勋闻言多少有些不快,好在他没有将这种不快表现出来,而是铮铮有声地言道:“请董大人放心,我李某及手下虽然被穷追猛打多日,但皆非贪生怕死之辈!”
  董遵诲不再多言,径去王屋山西侧的山坡中去统领军队了。一手下对李继勋言道:“这姓董的大人将我等放在这小城里拒敌,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啊!”
  李继勋却道:“我倒以为,这董大人确有才干!如果辽人和汉匪真的穷追至此,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而辽军和北汉军还真的沿着那条狭长的山道,往古城方向追来了。当得知李继勋并没有渡黄河、而是率众守在古城小镇里的时候,那刘继业便预感到情况有异,于是就对辽军统帅言道:“李继勋突然停止南撤,恐非寻常啊……”
  辽军统帅“哈哈”一笑道:“刘将军太过小心了吧?李继勋的身后就是黄河,我等又追得紧急,他一时无法过河,无路可逃了,当然只能在此与我等拼命了!”
  刘继业连忙道:“大帅虽然言之有理,但刘某以为,那李继勋早在两个时辰之前就到达这里,这里又是大宋的地盘,如果李继勋真想继续南撤,是不可能找不到渡河的船只的!”
  辽军统帅大眼一翻问道:“刘将军,你以为这其中有诈?”
  刘继业点头道:“我怀疑已有宋军援兵至此……果真如此的话,我数万大军拥挤在这一条狭长的道路上,实在是很不利啊!”
  辽军统帅突地狂笑道:“刘继业,尔等惧怕宋军,但我大辽天兵却从不知惧怕为何物!即使宋军真有援兵至此,又能奈我何?”
  辽军统帅的话中明显的有轻视刘继业和北汉军之意。刘继业也没计较,继续对辽军统帅言道:“大辽天兵自然是勇不可挡,但是,如果东边的山林中藏有宋军伏兵,恐大帅也不好应付啊……”
  辽军统帅不高兴了,冷冷地对刘继业言道:“如果你要害怕,你就领着你的手下退后!本帅定要打过黄河,直捣洛阳!”
  原来,辽国此番出兵援助北汉,确有趁机大举犯宋之意。如果这股辽军顺利地打过黄河、攻占了洛阳,那聚集在太原一带的数万辽军就会迅速南下,与这股辽军兵合一处,东攻汴梁。辽军之所以要分两步走,是因为他们尚未摸清大宋朝的实力,不敢贸然与大宋朝全面决战。
  刘继业无奈了,只得讪讪地对辽军统帅言道:“刘某愿惟大帅马首是瞻!”
  于是,数万辽军和北汉军在辽军统帅的指挥下,一起向着古城小镇逼进。辽军统帅还气势汹汹地吩咐左右道:“勇往直前,把李继勋和宋军赶下黄河!”
  然而,李继勋并没有被赶下黄河。他率领手下,居然在古城小镇里足足坚守了一个多时辰,而且,趁辽军和北汉军暂时后退之机,他还率部出了古城,向辽军和北汉军发动了一次反冲锋,把那个辽军统帅气得“嗷嗷”直叫唤。
  辽军统帅和刘继业一起,重新组织人马,对李继勋和古城发起了更为猛烈的进攻。就在李继勋觉得实在难以抵挡、古城眼看就要被攻破的当口,那董遵诲适时地领着数万宋军从王屋山的西侧山坡中钻出来,对辽军和北汉军展开了全线攻击。
  董遵诲一参战,战场的形势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辽军和北汉军正忙着要攻占古城呢,数万宋军一下子如猛虎般地从东边冲过来,辽军和北汉军顿时就阵脚大乱。
  刘继业和辽军统帅在军队阵脚大乱的时候想法是一致的:赶紧撤兵。但在向何处撤兵的问题上,俩人产生了重大分歧。辽军统帅以为,西边的小河很浅,应将军队撤至河的西岸,重新整顿,然后再与宋军交战。很明显,辽军统帅虽然遭到了伏击,但仍不甘心,依然还要击溃宋军、打过黄河去。而刘继业以为,此时已经很难再与宋军交战了,更难以取胜,应不顾一切地向北撤,不然将招致重大伤亡。刘继业还对辽军统帅言道:“宋军既然在东边的山林中设有伏兵,那就极有可能在河的西岸也设有伏兵……”
  刘继业所言自然是正确的,但辽军统帅置之不理。辽军统帅一边命令部队死命地抵挡东边杀过来的宋军、一边组织起一支万余人的军队向西涉渡那条小河。结果当然只能如刘继业所料:万余辽军刚刚涉过那条小河,还未在河岸边站稳呢,一支宋军就突然冲杀过来,万余辽军至少在小河的西岸丢下三千多具尸体,余部又狼狈地逃回到小河的东岸。
  辽军统帅终于明白情形不妙了,也没用刘继业建议,就慌忙下达了全线北撤的命令。只是这命令下达得有些迟了,在宋军的围追堵截下,辽军和北汉军仅被杀死者就达两万多人。古城一战,宋军大获全胜。
  宋军不仅取得了古城之战的胜利,还迫使辽军取消了大举犯宋的计划。只不过,辽军和北汉军在撤往太原的时候,把宋朝晋、绛二州的百姓和财物一掳而空。对宋朝而言,这自然是一桩不小的损失。
  赵匡胤的使者驰到了董遵诲和李继勋的军中。赵匡胤旨令:李继勋班师回朝;董遵诲因立有战功,升任晋州刺史,领一路人马,就驻扎在晋州城内。从此役之后,董遵诲成为赵匡胤和大宋朝的一位独当一面的地方大吏了。
  当古城大捷的消息传到汴梁后,满朝文武都纷纷称颂当今圣上慧眼识人。连赵光义也情不自禁地对赵普言道:“赵兄,果如你所言,皇上的小恩小惠,还真的立下了大功劳啊!”
  然而,赵匡胤却好像一点也不高兴。他曾锁着双眉对赵普言道:“朕现在想来,真的是很后悔啊!”
  赵普暗暗一喜,他以为,皇上定是悟出了现在北伐还不是时机、要继续“先南后北”的战略了。谁知,赵匡胤言道:“朕后悔的是,朕不该在刘继元的身上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如果李继勋刚一打到太原城下,朕就命令他立即攻城,那么,在辽人来援之前,太原城就早被李继勋所破、那刘继元也早被朕所获矣!”
  赵普听出来了,皇上此番北伐虽然没有成功,又折损了许多兵马,但并未放弃北伐之念。
  果然,赵匡胤绷着面孔言道:“若不彻底征服北汉,朕誓不罢休!”
  赵普心中一紧。看来,皇上不吃一次大的苦头是不会打消北伐的念头了。
  这一年(公元968年)十一月,赵匡胤改元“开宝”。这样,宋乾德六年也就是宋开宝元年了。
  从赵匡胤改元开宝始,一批又一批的宋军陆续开到了汴梁城的附近。至开宝二年(公元969年)正月,聚集在汴梁城周围的宋军已达十万之众,这还不包括原来就驻扎在汴梁一带的数万宋军。可以说,当时宋朝的大半军力,都已集中在了汴梁四周。与此同时,大批大批的粮草也从各州陆续运抵京城。更有数百名战将,从四面八方奉旨入京,这其中,便包括那个“良将”曹彬。一时间,大宋都城汴梁,里里外外几乎都是穿军服的人在走动。
  赵普的妻子和氏,有一次从街上回到家,见着赵普,连忙大呼小叫问道:“老爷,城里怎么这么多的军人?”
  赵普“唉”了一声道:“军人多了,就说明皇上要开战了!”
  和氏又问道:“老爷,那万岁爷这回又要同谁开战?”
  赵普不禁又“唉”了一声:“夫人,皇上的事,我如何知晓?”
  和氏不相信赵普会不知晓,但没再追问。看见赵普那满脸愁容的模样,她有些不忍心再追问下去。
  赵普自然是知道赵匡胤要对谁开战的。实际上,满朝文武也都知道当今皇上的意图。如果皇上欲向南征战,那就没有必要把大批的军队和粮草都集中到京城一带。故而,虽然赵匡胤还没有明说,但朝中上下也都能猜得着:皇上要再度北伐!
  所以,在一个黄昏时分,赵普甩着双手走进了开封府。不巧的是,赵光义不在,问府衙里的人,都不知道赵光义去了何处。赵普本想离开的,但又一想,径自在开封府里坐下了。慌得府衙里的人,一半恭立在赵普的左右,另一半分散出去寻找赵光义。
  终于,天黑了之后,赵光义急急地回府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