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时在君王是一种礼貌,在士君子是一种义务,在办事的人是一种需要。”
8直截爽快
不久以前,在我走进一家大商店的门口时,迎面看见了一块牌示:“说话请直截爽快!我们是要忙着许多正事的。”
这种牌示,可以显出二件事——第一,在现代商业来往中,做事贵敏捷,迅速;第二,在商业界中,仍有许多不知趣的人,说话繁冗,足以阻人做事的敏捷。抱膝长话的时代是已经早已过去了。这种牌示,一方面可以给那些喜欢说话的人以一种警告,而同时可以避免给他们以当面呵斥的难堪;实在是再好没有了。
一个商人在接洽商务时,坐在椅子中,不急不忙。他撇开了正话不讲,而尽谈着他无秩序的头脑中所随时想到的一切不相干的话。这样的商人,在他的营业上,是绝对不能得到成功的。因为他的处事方法,是太迂迟,太不经济了。现代的营业是去取来往,应接不暇。所以商业谈话中的每一句话,都应该针对了业务本身而发,庶几时间不致虚掷。
第16节:直截爽快(2)
商人所最感到厌恶的,就是遇着了那些说话不着边际、题外生枝,说话尽喜用冗长的套语,无谓的费辞的人做买卖。有种人说话,简直是绝对不能抓着本题,而出之以直截爽快。他们说话,像狗儿兜圈子一样,转了六七次,依旧归到原处;种种冗长,无谓的言语,可以使人听得厌倦。
当青年人跑来问我,他们在事业上,将来能否成功时,我总要先试着去寻出他们究竟有无说话直截爽快,语言中肯,没有弯曲,不兜圈子,没有枝蔓,没有费辞的能力,然后才下我的答案。
迂缓而不直截爽快的人做事,总是很吃亏的。他所做的事,总是事倍而功半。能够做大事的,只有那种说话时针针见血,语气中肯的人。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他在打电话给我时,没有套语,开口就说上本文,就讲出他的本意;而在我还没有将他的言语,过细地回想一遍以前,一声“再会”,他已经将电话挂断了。我每次一见到这位朋友,就不由不佩服他的精神的机警,决断的敏捷。说话的爽快。同这种人做事,真是幸福,他从来不会使你厌倦。他从来不会麻烦,打扰你。
这种“直截爽快”的能力,只要我们能及早练习,是不难成的,我们只要常常试着去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意见,集中,巩固成简约,肯定的字句,久而久之,我们自能养成“直截爽快”的能力。
一个人之有无“直截爽快”之能力,在信札中最容易看出。只要看了信中的第一句话,已够可以一览无遗了。我曾写信给有些人,探询重要的事情,一封复一封,请求他们给我以直截肯定的回复,但是每次总是失望,每次总是得到没有要领,不中肯的回复。当然,在他们非出之有意,然而在实际上,则与“故意”如此无以异。
许多少年,在投书自荐时,因写得太冗长枝蔓,而不能得到优良的位置。更有许多少年,其所以得到一个职位,就得力于一封简约的自荐书。我曾看见一商店经理,在拆阅一大堆的自荐书中,往往会特地拣出一封措词简洁,字体工整的信,留了出来。他一看到这种信,立刻会推想到写这封信的青年是一个有办事能力的人,虽则这个青年,自己还没有见过面。反之,冗长无当的信,连篇累牍地扬誉自己的信,却不能受得他的一盼。
第17节:生命的储能(1)
商业函牍,应以简短赅备为主。“言简意赅”是成功的商人所作的函牍的特征,他们在寥寥数行中,可以说出比别人枝蔓到二三张信长笺的更多的话。从一个人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全部精神的结构。
作商业函牍时,最好像自己是正在拟着电报信稿,每多一字即要多费大洋二角五分,因之当力求以最少的字数,说明出最多的意思,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在我们写信或作文时,当尽力求其简短;稿成之后,当再复阅一遍,除去那些不必要的文字。能够在这“文字的简洁”上下功夫,则我们自能避免那些下笔时拖泥带水,说话等于不说的毛病。这种训练,同时也可大大地增进我们思想的效率。“简洁”更应该施之于谈话;努力去求最少的言语,表达最多的意思。应该迎头就说,不应转弯。
“我自觉得有一种优点,我可以做到,这就是‘简洁’,我立意要去做到它。”捷(Jay)这样说。
9生命的储能
译者按:储能,原文系Energy,为物理学上之名词,也可译作“势力”。
煤可以发生电光。但一吨煤中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储能,是不能达到灯泡,而在中途耗去的,其真能发生电光者,不过是百分之一的储能而已,其余的百分之九十九,却因发热与摩擦而耗费去了。想出一个适当的方法,以去补救此种储能的可惊的浪费,正是现代科学家的一大问题。
一个青年人在初出问世时,年富力强,精神肉体,都充满了无穷的活力。他觉得,在他的生活中简直蕴藏着无限量的生命储能。他相信,他可以用这生命储能,而做出神奇伟大的事业来。他相信,他可以将他的生活储能,全部化作光明——事业。
他这样的自傲他的青春与活力,似乎以为他自己的储能与活力,是取之不竭,用之无尽的。所以就在各种地方,不知爱惜地浪费他的生命储能。烟酒微逐,饮食无度,不良的生活,贪懒与奢侈的习惯,工作的不认真,都在摧残,减损他的生命储能。直至最后,他会大吃一惊地这样自问:
第18节:生命的储能(2)
“我的储能所发生的电光在哪里呢?难道我所发生的,只是这种昏暗的洋烛之光吗?”
他会很惊异地发现,虽则自己原来有着丰富的储能,活力,但所发生的光辉,还不足以照亮自己的道路,遑论照亮世界!他以前是自负他的能力,自信能大放光明,以照亮世界的,现在连他自己的周围,已缺乏光明,因之而不免倾跌了。他的储能,本来是可以化作种种大事业的,已经在中途浪费去了。
一个青年,在一夜之间,将他父母辛勤储下的千元之数,一掷而无吝啬,这在我们看来,是一件何等可怕的事!当青年人往往要不知自爱地掷去自己原来可以化作种种事业的宝贵的活力,浪费了自己宝贵的储能,我们对之,将作何感想?金钱的损失,哪能比得上生命力的损失?千元之数,即使比了我们的一小部分的宝贵的生命力,算得什么?
失掉的金钱,可以再得。但浪费去的储能,活力,却不能再得;不但不能再得而已,并且还生出种种大而深的恶影响:可以损害品格,可以埋没一个人的生命中一切最高贵的东西。
请你每日自己检阅一下,她的储能,活力,是到哪里去的?检阅一下,有多少的储能活力,是在无谓的地方浪费去的。恐怕你常在忿怒,怨恨,及不快意中,耗去你不少的活力吧!那只足以摧残你的神经,使你失却你同他人间的欢乐,而对你没有丝毫的益处。一度的“发脾气”的结果,其损伤神经系统的程度,恐怕要超过于做一天苦工时所受的损害。所以常常发脾气,无异于开放生命之水闸,而让储能活力,尽量流去!
做雇主的人,请检阅一下,每日对雇员发脾气,斥责,吹毛求疵,对于自己的事业,可有丝毫的益处?当然不会有!这仅足以丧失你自己的自制、自尊与精力,丧失你的雇员对你的好感与尊敬而已。
有一部分人浪费去大量的储能活力在无谓的顾虑,烦恼,不安宁上。他们在未做某事之前,心中先在反复预感那事,想那事,做那事了,所以到了真要做事时,倒已无能为力。他们好像是一架灭火器,在中途先把蒸气走漏,所以最后倒反而不能喷射出水来去扑灭火焰。
第19节:力量的储藏与准备(1)
凡是足以摧残你的储能活力的,你都当排除。假使你遭遇了一件大不幸事,或行了一件大错事,你当然应该尽力设法挽回与补救。但在你已经尽了你的全部心力以后,你当将那事永远地抛在脑后。不要让它的死骸,仍来拖住你的脚!永远不要容许一切已经死掉,而应该埋葬掉的东西,再扰乱你的心境,而在无谓的追悔,与悲哀上,浪费去你的“生命资本!”
凡是足以减低你的储能与活力的事,你都不应接近,不应做。应常常这样质问你自己:“在这件事情中,有无可以增加我的能力,裨益我的事业而可以使我成为更强旺,更有效能,以去从事我工作的地方?”
假使你要在世界上做些事业,留些痕迹,要在文化的推进中尽些力,你是必须要摈弃一切足以浪费掉你的生命储能与活力的东西啊!
10力量的储藏与准备
一个人假使没有相当的能力储藏与准备,他在人生的战斗中,一定会遭遇到“滑铁卢”般的失败之命运。
因为没有储藏着相当的能力,储藏着相当的体力、智力、办事力,以使自己不但能应付目前的事务,并且足以应付非常,担当大事,而终至于生命中遭着挫败的,这样的人,真不知有多少!
多数人的生命之所以卑微,渺小,其理由就在他们对于自己的生命所下的资本太轻,在教育,训练,思想诸点上所下的功夫太浅。他们之收获之不丰,就因为他们撒的种子不多,而且所撒的又是不良的种子。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时有大机会的降临。而你之能否将那机会抓住,全视你有无相当的能力之储藏。这时的问题,就在你所储藏着的能力是否足以使你应付得过。在遭遇非常的大事时,你之能否得到成功,全视你准备着的战斗力之多少。
韦白士脱(Daniel Webster)在美国议会中答复汉内(Robert Hayne)的演词,就是足以证明能力的储藏大有助于应付非常大事的好例子。那时参议院中辩论已拖延了许多的日子,对方的汉内,恰巧发表了一篇十分漂亮,而且据韦白士脱自己看来,简直是无可答辩的演词。
第20节:力量的储藏与准备(2)
韦白士脱觉得汉内的演词虽似无可答辩,但明晨议会重开,自己终竟不能不答辩的。这时候,他已经没有充分的时间可以预备,可以翻书本,可以请教他人。议院中所辩论的问题,是有关美国的国运的大问题。而那个问题的怎样决定,全视他的一篇答辩的演词为转移。他处在这种千钧一发的时机!当夜他把那答辩的演词草就。那篇演词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篇演词。那篇演词,虽是在当夜草就的,但据韦白士脱说,其中大部分材料,都是从一束塞在书桌上的“书纸架”中的札记上得来的。这束札记是他以前为了别个问题精心研究之时所摘录下来的。这是他以前的生命中所“储藏”着的!这一次,他竟得应用了。
在各种事业上,体力、道德力、智力的储藏,都是十分需要的。青年人要是有志于做事业,必须在上述诸点上,有相当的储藏与准备,庶几可以担当大事,应付非常。
普法战争前,普国的毛奇将军(Von Moltke)的军事上的准备工夫,最可佐证战斗力的储藏,军事计划的准备,是可以克敌致胜的。毛奇将军的行为,值得做个青年人的教训。
在战争爆发以前十三年,毛奇将军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