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很快进入腊月。尉迟敬德用过晚饭后,坐在堂上挑灯看书。他识字不多,若不是李世民多次让他读书识字,他断断难以安静地坐下来。所幸小夫人家学渊源,识书达理,就依在他身边逐字念诵,让尉迟敬德省了不少事儿。他们书还没有读过一页,就听何吉罗叩门来访。
何吉罗并非单身到此,身后跟随一人赶着一辆黑沉沉的驴车儿。何吉罗见尉迟敬德来迎,一面令那人将车赶入府中,一面拱手道:“尉迟将军,年关将至,小人特备下一点年货表达心意,望勿推却。”
尉迟敬德道:“什么年货?还需要用车大张旗鼓运来?”
何吉罗脸上透出神秘,说道:“这里人多眼杂,我们到左厢房内说话。”何吉罗来府中次数已多,知道左厢房那里比较僻静,且房门只有一道低矮的石门槛儿,可以将车子推入房内。
尉迟敬德满腹狐疑,边走边说道:“老何,到底是什么东西?我先给你说好,若是寻常东西,我自有薄礼回赠;若东西贵重,我经受不起,你只好再赶回去了。”
车子入了左厢房,何吉罗挥手令从人牵驴退出去,房中仅剩下他和尉迟敬德两人。他将尉迟敬德拉到车前,说道:“这些东西并非我送的,而是受人所托。尉迟将军,请看。”他边说边掀起车子上的黑帐幔。
尉迟敬德搭眼一瞧,脸上顿时变色。只见车内装满了金银器具,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他厉声道:“老何,你受何人所托?为何送了如此重的礼?”
何吉罗脸上堆满了笑容,轻声道:“尉迟将军切莫惊慌,我们结识多日,小人不敢有一丝儿歹意。您请坐下,容小人慢慢说与您听。”
尉迟敬德哼了一声,说道:“你知道我的脾气,这等来历不明的金银,你若不说个明白,有你好瞧的。”他依言退后几步,坐在身后的椅子上。
何吉罗不敢坐,探身说道:“那日您和程将军问小人的武艺为谁所授,我不敢回答,今日可以说明白了。早两年,小人闻听‘京都大侠’史师父的名气,又听说他好收徒弟,就托人投至史师父的门下。”
“史师父?就是那个史万宝吧?”
“正是。小人为一异域之人,长居京城,一来想学些武艺护身,二来想借重史师父的名望,托庇于其门下。”
“这样说来,这车东西是史万宝送来的?我和他素无交往,且他官职又高于我,他送我金银,意欲何为?”
“东西并非史师父所送,其中又有隐情,容小人慢慢说来。尉迟将军,您知道我平日多贩香料,宫中和官宦之家用得最多,若让他们多采买须人头熟。那日小人将这番心意说给师父听,史师父满口答应,此后果然引来许多人与小人认识,其中还入东宫见到了太子。”
“太子?想不到你为胡人,还有如此神通?你这样说,总不成这车东西是太子所送?想我也没有这么大的面子。”
“正是,的确是太子所送。”
尉迟敬德大为震惊,一下子蹦了起来,扯着何吉罗的手道:“老何,你别骗我,如此大的事儿不可瞎编派。谅你为一游方胡人,岂能受太子所托?”
何吉罗伸手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将之递给尉迟敬德,说道:“尉迟将军请看。此是太子亲笔所书。”
尉迟敬德接过信,眼睛盯着何吉罗,说道:“若真是太子之书,这事儿就不同一般。这么说,那日我们在酒肆里相见,并非无意之中撞见,却是太子你们有意安排了?”
何吉罗不敢接话,脸上的肌肉动了一下,然被满面胡子遮掩,并无异样。
尉迟敬德低头看信,见上面盖有李建成的图章。他从头看信,惜不认识其中的一些字,何吉罗的识字能力也有限。无奈,他只好将小夫人唤来,让她逐句解说。只听信中措辞谦诚,满是推许敬德之意。信中的最后两句是“愿迂长者之眷,以敦布衣之交”,经小夫人解之,尉迟敬德明白,这是李建成在招诱自己。他日常随侍李世民左右,早已知道太子与秦王争斗的形势。今日太子又送金银,又写信招诱,他知道这是太子想分离天策府人员,以去秦王之势。
尉迟敬德让小夫人退出,然后瞪着何吉罗道:“想不到太子竟然让一名波斯商贾来为说客,老何,你不怕我一刀斩了你吗?”
“早就听说尉迟敬德将军性如烈火,小人内心确实担忧。正因为这样,小人才想法在酒肆里接近你们,这样先有一些亲近之意。”
“你处心积虑,其心可诛。不过我看你平日里还算爽快,今日不为难你,何况,我还要留下你这颗脑壳儿给太子传话。”
何吉罗听了尉迟敬德这种语气,知道今日的使命就此完结,遂不发一言,静听后话。
“这辆车子你还给太子,就说我尉迟恭为一介武夫,不劳太子挂念。我现为天策府左二副护军,为秦王的属下,此生此世,定为秦王的走卒。太子想用一车金银买走我的心意,他也太小瞧我了。”
说到这里,他挥手令何吉罗出门,“老何,你走吧。你既然是太子之人,当知水火不相容,从今之后,你不可再登我府中一步。”
何吉罗勾肩低背,带着车儿出了府门。尉迟敬德心如烈火,让小夫人为他准备衣衫,意欲找李世民说知此事。小夫人劝他不要去,说现在时辰已经不早了,秦王想已歇息。这样,尉迟敬德满怀心事熬了一夜。
第二日一早,尉迟敬德早早就赶到了天策府。进入仁文厅后,就见李世民正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一起说话,四人脸色都很凝重,显是有什么事儿发生了。尉迟敬德见状,作势要退出厅外。李世民向他招手,令他坐在近前。这时,长孙无忌悄悄告诉他:“昨儿晚上,大理寺派人去洛阳,将张亮捉拿,说他谋反。”
李世民的消息能够这么快,自是白鹘传书的功劳。
李世民沉吟道:“大理寺捉拿张亮,事发前绝无先兆。既然说他谋反,有何凭据呢?”
房玄龄道:“今年以来,张亮从府中要去王保不少,算来也有一千多人了。那次皇上不让皇子有太多王保,仅留五百,张亮将多余的人都带往洛阳,想来定是这件事儿太惹眼。”
“张亮带走这些人,也是合朝廷规制的。若从这件事儿上下工夫,也太牵强。”李世民忿忿地说道。
杜如晦悠悠言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件事儿的背后,定是东宫和齐王府在那里使劲。莫非他们也想如杨文干那样,从张亮身上打开缺口?”
李世民哼了一声,说道:“这一次怕是他们走了眼,明明什么都没有,硬想加罪,妄想。无忌,你今日找人打听一下,到底内幕是什么?还有,张亮若坐囚车来长安,需三日之后。你先去牢里打点一下,别让张亮来了受苦。”
长孙无忌领命而去。
李世民的目光移向尉迟敬德,问道:“敬德,你一大早就急急跑来,有什么事儿?”
尉迟敬德听说张亮被囚,愈发感到事情紧迫,说道:“太子和齐王也许有所行动。”他将昨晚的事儿说了一遍。
正当尉迟敬德说话的时候,程咬金和段志玄也匆匆赶到厅内,他们也听了一个大概。
程咬金张大了嘴巴,说道:“啊,黑子这样说,那何吉罗敢是被黑子赶出门外,又赶着车儿来找志玄的。”
李世民眼中精光闪现,问段志玄道:“这么说,何吉罗也去你府上当了回说客?”
段志玄道:“是的,晚间咬金兄来访,我们正在堂上说话的时候,何吉罗神神秘秘地走了进来。他说受太子之托,来送我金银,被我拒绝了。”
程咬金也说道:“何吉罗还说,太子另备有一车金银送我,被我当场骂了起来。我还说,算是我们瞎了眼,没看清你何吉罗原来是太子养的洋狗。”
若放在平日,程咬金说这些话,众人定是一阵轻笑,然现在都乐不起来。房玄龄幽幽地说道:“太子与齐王莫非真要动手了?”杜如晦也皱着眉头,说道:“太子与齐王若这样做,手段并不高明。试想想,秦王平日里善待众将,那是在战场中厮杀出来的情分,岂是用一车金银就能买走的吗?”
李世民默然片刻,缓缓起身,看着尉迟敬德、程咬金、段志玄道:“你们心如山岳,虽积金至斗,其心不移。世民平日待你们,严峻而多苛刻之处,我实在愧对你们的这片心意。”
三人急忙站起,拱手道:“秦王待我们恩重如山,我们的心若偏了一毫一厘,才是愧对秦王的恩情呢。”
李世民叹了一声,说道:“如今我日渐失势,东宫和齐王府日日车水马龙,嘿,朝中的许多人惯会扯顺风旗。其实太子送你们金银,你们也可将计就计先收下来。一者可以慢慢察知他们的下一步计谋,二者可保你们自身安全。”
三人相对看了一眼,皆摇了一下头。尉迟敬德道:“这等背主私收金银的事儿,打死我也做不来的。”程咬金道:“是啊,我们若收了金银,就不是我们了。”
李世民又复沉思,转向房玄龄道:“玄龄,太子既然来找敬德他们,也不会放过其他人。他现在一手使软的,拿金银来收买;另一手来硬的,此次囚困张亮定是想以严刑撬出话儿来。今后,想他们还有别的花样。你通知府内的其他人,让他们这些日子尽量不要出外,谨慎守门。若有事儿须出外时,最好结伴而行。”
房玄龄宽慰道:“秦王曾说过,国破者不在外侮,唯在内部。如今虽形势险恶,但只要上上下下一条心,任谁也没有法儿。但也不能坐以待毙,也应该有应对之策。”
杜如晦神色沉重地点点头,说道:“秦王,玄龄兄说得不错。目前之势,不能再任其发展下去,若无应对之策,即是束手就擒。”
李世民对两人的话没有任何表示。
这时,长孙无忌匆匆回来,想是已将诸事办妥。李世民问他:“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没有找到人?”
“找到了,我们约好今天晚上再细谈。”
“嗯,你一定要把此事办好,不能让张亮受苦。若迫不得已,我也可找封德彝谈谈。”李世民又对尉迟敬德说,“你和咬金兄、志玄去找一下叔宝兄等人,让他们诸事小心,千万不能出岔子。”
尉迟敬德等三人点头答应,起身就要离去。这时杜如晦叫住尉迟敬德,叮嘱道:“敬德,你一定要万分小心才是。太子和齐王认为你是秦王的贴身护卫,如今收买不成,一定还会打你的主意,且不会是善招儿。”
尉迟敬德哈哈笑道:“不管他们使什么招儿,我都能对付,放心吧。”说罢向门外走去。平日里当府属出门的时候,李世民并不起身相送,今日却特别,直把他们送出大门外。
此时仁文厅内仅剩下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三人,房玄龄趁着这个空儿,对长孙无忌说道:“无忌,你与秦王是至亲,今天定将这要紧的话儿说给他听。”
“什么话?”
“敬德和张亮同时出事,说明太子和齐王已经开始了动作。他们如今和秦王的嫌隙已成,若其把握了先机,一旦变起,则秦王命运叵测。”
杜如晦道:“无忌,玄龄兄所忧,非是杞人忧天。存亡之机,间不容发,正在今日。为秦王计则是顾及其自身安危;为社稷计,秦王功盖天下,有明君之相,若其君临天下,则是社稷之福,百姓之幸。”
“这些道理我都明白。然而皇上时下对二郎已失去信任,太子又把持朝政巨细,二郎实在没有办法翻身。